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963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docx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

观摩点建设标准及基本要求

一、路基观摩点

1、观摩点分成三大区域,一是CFG桩区域,二是路堤填筑区域,三是附属施工区域。

CFG桩区域要分以下几个小区:

CFG桩浇注、桩间土开挖、桩头切割、检测区域(其中包括已检、待检、在检)、桩帽施工、褥垫层施工等;路基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来组织[三阶段为准备阶段(含在CFG桩区域内)、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为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凉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附属区域主要是临时排水沟、路基边坡防护、涵洞施工等。

各区域之间采用有效方式使分区明显不能重叠,形成流水作业。

2、观摩点标示标牌要明显。

CFG桩施工流程图、CFG基本参数、CFG桩质量控制措施、里程标示标牌、流程标识牌等要设置在明显区域一目了然;

3、进入观摩点的便道能硬化的要尽量硬化,保证道路平整、交通通畅且雨无积水,旱无扬尘;

4、开挖区域需设置警示线,开挖较深区域必须按要求放坡,开挖出的弃土及时转离现场;

5、未施工的机械、材料、机具停放或堆放整齐有序,无凌乱现象,加强现场文明施工;

6、CFG桩切割区域提前做好周边排水形成系统且用砂浆护壁、护底或采取其它更优方法,保证开挖后排水系统通畅无积水;

7、各区域尽量有工人在现场施工,保持连续作业、流水作业状态,允许条件下现场工人尽量统一着装;

8、做好现场观摩汇报材料,工序首件评估资料,试桩方案、工艺性试验等,做成现场展板进行介绍。

图文并茂。

9、路基边坡绿化及时进行。

二、隧道观摩点

1.内业资料

1.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资料齐全,签字完整,包括安全注意事项、质量要求、培训记录等。

1.2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资料完整。

1.3工程日志翔实、完整,反映施工真实情况。

1.4测量放样资料、检验批资料等手续齐全。

1.5原材料进场检测、消耗记录,拌合站拌合记录完整,具可追述性,与现场施工吻合。

1.6应急救援演练资料详细并具可操作性,工序首件评估资料齐全等。

2.施工现场

2.1五牌一图按公司标准化建设要求设置。

2.2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材料堆放齐整,文明施工达到标准化要求。

2.3门禁系统、通风系统建设完成;瓦斯隧道要设置双风机,风带用防静电风带。

2.4瓦斯隧道的瓦斯自动监测系统、人工检测系统;风、瓦、电自动闭锁系统建设完成。

2.5视频监控系统、人员进洞管理系统、进洞人员身份识别系统等建设完成。

2.6高、低瓦斯隧道洞内用电及照明按规范设置完成,现场布设整齐。

2.7瓦斯隧道机械设备必须是防爆设备。

2.8洞内开挖进尺按相应围岩级别规定掘进,掌子面、仰拱、二衬间必须保持安全步距。

2.9开挖爆破达到光爆效果,控制超、欠挖。

2.10拱架制作,现场安装,拱架间距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11仰拱施工现场必须展示分层施工。

2.12初支混凝土喷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且平整度满足要求。

2.13洞内、外排水沟顺直、通畅,抽水机运转正常。

2.14二衬混凝土外观质量、厚度达到规范要求。

2.15二衬台车必须按规定设置灭火器。

2.16防水板铺设、止水带安装、盲管埋设、钢筋绑扎施工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17开挖台车、挂防水板台车顶面必须设防护栏。

2.18洞内监控量测点埋设位置、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2.19洞门及洞顶的防护工程必须完成,临时边坡、洞顶边仰坡绿化及时进行。

三、桥梁观摩点

1.现场标准化要求

1.1.现场布局合理,整洁有序。

1.2.场地安排井井有条,地面平整清洁。

1.3.图牌齐全醒目,尺寸全线统一,布置规整。

2.现场施工

2.1.工序安排合理,施工组织高效。

2.2.人员配置到位,机械设备布置稳当,模板安装牢靠。

2.3.人员机械分派得当。

2.4.用电、排水布设清楚明了。

2.5.栏杆,围挡,救生、消防器具布置到位。

3.内业资料

3.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资料齐全,签字完整,包括安全注意事项、质量要求、培训记录等。

3.2.工程日志翔实、完整,反映施工真实情况。

3.3.测量放样资料、检验批资料等手续齐全。

3.4.原材料进场检测、消耗记录,拌合站拌合记录完整,具可追述性,与现场施工吻合。

3.5.应急救援演练资料详细完整。

3.5.工序首件评估资料完成、齐全

4.质量要求

4.1.钢筋笼工厂化加工,加工工艺先进。

4.2.混凝土浇筑组织效率高。

4.3.成品表观质量好。

5.环保、水保

5.1.泥浆池按公司标准化要求施做。

5.2.便道满足施工要求,保持维护,及时洒水不扬尘。

5.3.弃渣、弃土到制定弃渣弃土场;弃渣、弃土场先挡后弃,符合当地相关部门要求。

5.4.机械油污废水及时清理、处理。

5.5.维持当地原有水系功能。

5.7.绿色通道及时施做,两墩间的红线范围及时完成绿化。

6.推广

6.1.标准工序录像推广。

6.2.相关施组、方案、交底、工艺、工序评估材料系统汇编。

6.3.现场设置可容纳一定人员的迎检点,布置好车位,会议点,宣传栏等。

6.4.编制简洁扼要的宣传材料,书面材料美观,PPT等多媒体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6.5.最后要形成整桥施工系统的推广材料。

四、梁场

梁场必须满足工厂化、规模化、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需要,发挥工厂化集约生产、规模效应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工厂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相结合。

1.建设程序:

①进行了监理单位初验收和建设单位验收;

②生产不少于30孔梁且都合格后报请铁总(鉴定中心)主管部门认证。

2.大临建设:

①占地节约,满足使用要求;

②大临建设有整体规划施工图纸,且经过设计单位审定;

③综合考虑制梁的生产效率和架梁的工期安排;

④梁场所有特种设备和仪器符合投标承诺,按相关规定在相关部门检验并备案。

3.原材料:

①各类原材料进场后,由指挥部组织验收,验收内容为:

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规格型号、外观、数量。

合格后,开具试验委托单给试验室,试验室依据委托单进行取样试验;监理按规定做平行检测。

②生产过程建立原材料检验登记台帐和原材料过程使用数量台帐,在混凝土拌合前有试验员下发的混凝土灌注通知单,计量严格。

③在场内材料储存区、加工区、成品区、半成品区醒目位置设置区域标识,各类原材料必须分类堆放整齐、上盖下垫,满足防雨、防潮要求。

粗、细骨料搭设防护棚,并设标识牌。

4.检定、证件:

①计量检定周期符合相关规定,并有法定计量部门有效合格证书。

②特种专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作业。

5.过程控制:

①建立了过程控制程序并能有效运转;

②按照投标承诺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建成了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和混凝土拌合站监控管理系统并在正常运转;

③监理对梁场的过程监控到位且有齐全的记录。

④首件评估工作完成并形成系统、成套资料。

6.现场形象:

①现场布局规划合理,按照公司统一规定设“五牌一图”。

②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和各种机械设备操作规程标牌齐全。

,用电设备挂设“安全操作、小心触电”警示牌。

进口处挂设“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禁止标志。

③制梁场应安装分区牌标明“制梁区、存梁区、张拉区”等。

④生活区要做到整洁、美观。

采取封闭式管理,砖砌围墙或通透式围栏封闭,场地出入口设置牢固美观、开启方便的大门,并在大门处设置门卫值班室。

⑤场区内要悬挂有防火管理制度,并有明显防火宣传标志,必须设置满足消防车出入和行驶的道路,并设置符合要求的防火报警系统和固定式灭火系统,消防设施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泵车、汽车吊、自卸汽车的运输车辆,每天(次)作业完毕,在清洗区清洁后停放在停车区,停车区内用白线画出停车位。

⑦劳动保护措施有效,梁化绿化及时进行。

五、混凝土拌合站

㈠人员配置及培训情况

1、混凝土拌合站应配备满足管理、生产要求人员,包括:

站长、技术主管、信息管理员等。

2、对重点工序、重点岗位进行专业培训。

如试验人员要重点培训原材料取样程序、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各种试验方法等;搅拌机司机重点培训混凝土投料顺序、搅拌时间控制及原材料计量精度保证等混凝土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

 

3、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有培训记录,有培训效果评价。

㈡拌合站内业资料管理 

1、投入使用前,应有拌合站组建、安装、调试、验收相关资料。

2、拌合站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形成拌合站管理组织机构及安全、质量、环保管理体系。

3、拌合站应建立相关工作台帐。

㈢拌合站信息化管理

1、按照公司信息化要求设置视频监控系统、拌合站信息管理系统。

2、设置信息管理专职人员。

 

㈣拌合站整体布置

1、总体布局合理、满足工期要求、体现工厂化作业。

2、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原材料堆码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整齐、有序。

3、料仓规划布置合理、满足生产要求。

4、拌合站三级污水沉淀处理池按指挥部要求建设完成

5、拌合站范围的绿化及时进行。

六、工地试验室

要求各检测室布局合理,仪器摆放规范;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且应建立试验检测体系并上墙。

具体要求如下:

㈠人员:

1、人员总数量不得少于12人,试验检测工程师数量不得少于8人。

2、试验人员均持有岗位证、人员数量、质量符合招标和投标文件要求,并满足现场工程需要。

3、应建立人员档案、人员台账。

㈡设备:

1、所有试验仪器摆放应平稳、牢固、电路布置安全合理、操作方便、运转正常、配件齐全、精度合格。

2、所有仪器依据国家检定规程或自校方法校准合格才能投入使用,自校仪器用标准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制定仪器检定校核台账、计划。

3、精密、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使用与管理。

4、主要仪器逐台(套)建立档案,其内容包括:

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开箱验收单、合格证或自校记录和“仪器设备履历书”、使用记录随仪器档案保存。

5、标识管理,经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贴合格证,标明有效期和校准类别。

封存仪器贴封存证,停用仪器贴停用证,并建立相应记录。

㈢规章制度建设:

1、工作程序与质量管理制度。

2、岗位责任制度。

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及管理制度。

4、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及管理制度。

5、试验室管理制度。

6、试验检测合格台帐制度、试验检测不合格试验台帐制度。

7、样品、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8、试验工作室(如力学室、养护室等)管理制度。

9、岗前培训和学习培训制度。

试验室所有人员须参加针对本项目的岗位培训或专项学习。

㈣工作环境:

1、现场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应满足其检测项目的要求。

2、试验室平面布设和房间分配合理、结构牢固安全,并根据需要砌筑牢固平整的试验操作台,试验室面积大小与申请的检测项目数量相匹配,仪器设备布局合理、操作方便,试验室内干净整洁。

3、电脑、网络环境等满足工作和信息化管理需要。

4、办公座椅、文件柜等要大方整齐,满足工作需要。

5、室内通风、采光好,化学分析室应配置通风设备。

6、试验室要综合考虑供电、排水、消防、防毒等措施,做到设施完善、功能良好,安全操作。

7、试验室须做好日常安全防护,试验人员要有防火、防毒、安全用电知识,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8、环境条件必须满足试验检测工作需要,保持环境卫生。

㈤其他

1、人员穿戴统一、整齐。

2、标语醒目,能突出主题。

3、建设工地试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