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768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0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docx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方法指导]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

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

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4、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

难点:

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材中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自主学习]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大陆东部、洋西岸(海陆兼备)

2、经纬度位置:

半球、半球(大部分在带,小部分在带,没有带)

二、陆地总面积:

约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

三、领土四至

最北端:

在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

(°N)

最南端:

在南沙群岛的(°N)

最东端:

在与的主航道汇合处。

(°E)

最西端:

在新疆的高原上(°E)

四、濒临海洋

1、大陆海岸线:

多千米。

2、东临四海一洋:

从北向南依次是:

海、海、海、海,台湾岛直接面向洋。

3、内海:

海和海峡。

4、众多邻国:

陆上疆界多千米,

陆上邻国个:

、、、、、、、隔海相望的国家个:

、、、、

五、三级行政区划

1、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

2、省级行政单位34个:

23个省:

5个自治区:

、、、、

4个直辖市:

、、、

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合作展示]、结合地图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它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A.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和乡(镇)三级

B.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估算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差。

你认为这种差异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D.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6.关于下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3、从地图上找出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四个国家接壤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人民政府驻地在武汉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

7.我国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是()

A.鲁、苏B.辽、鲁C.冀、辽

8.下列省区中,按邻国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4、对照地图,以大河干流、铁路干线、北回归线、沿海或边疆为主线,分区识记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全称、简称、轮廓特征和行政中心。

④黄海

D.①③

A.台、桂、粤、云

C.云、桂、粤、台10.我国的临海位于温带的有(①渤海②南海

A.①④B.③④

B.台、粤、桂、滇

D.滇、桂、闽、台)

③东海

C.①③④

[检测反馈]

1.我国疆域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

①北端②南端③东端

A.①B.①③④C.①③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文莱、菲律宾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D.文莱、菲律宾、日本

3.下列城市中,每天最先见到日出的是()新课标第一网

A.沈阳B.北京C.兰州

4.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

A.11个B.12个C.13个

④西端D.①④

D.乌鲁木齐

D.14个

11.读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1)①是省,简称

(2)②是省,简称

(3)③是省,简称

(4)④是省,简称

[效果评价]优()

A处为经济特区。

B处为(名胜古迹)

C处为平原。

D处为油田。

良()中()差()评价者

5.关于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班级:

小组:

姓名:

[方法指导]、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

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

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4、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二)能力目标:

1、阅读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严重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严重的人口问题,理解人口国策;我国民族的分布。

难点:

会读、会制“人口增长折线图”;会读“人口密度分布图”,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

1、人口数量:

到2000年,我国人口已达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以上。

2、人口基本国情:

人口大、人口快、人口不均。

3、人口问题:

4、人口政策:

推行计划生育

5、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以河和为人口地理界线,多,少)

二、56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构成:

56个民族,其中族人口最多。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族。

2、民族分布特点:

“大,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部地

区。

3、民族政策:

三、华人华侨共亲情

1、我国的华人华侨约3000万,以人、两省最多。

[合作展示]

1、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2、说说我国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世界人口大国

3、我国人口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如何解决?

6.我国各省区中,拥有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C.贵

D.蜀

C.苗族

D.壮族

C.内蒙古

D.新疆

A.秦B.滇

7.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回族B.维吾尔族

8.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A.西藏B.青海

9.尽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每年仍净增加

800万左右。

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总量太多

4、简要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大家庭怎样和睦相处?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政策推行不力

 

10.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其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检测反馈]1.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较小

B.人口分布不均

D.人口出生率太高

B.东部人口稀疏,西部人口稠密

[效果评价]优()良()中()差()评价者:

C.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A.豫B.云C.冀

4.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

D.川

B.55

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华北、华南和华东

C.中部、西部和北部

B.西南、西北和东南

D.西南、西北和东北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

班级:

小组:

姓名:

[方法指导]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

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

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自主学习]一、三级阶梯状的地势

1、地势特点:

地势高低,呈级阶梯状分布。

阶梯界线第一、二级阶梯:

山、山、山、

第二、三级阶梯:

岭、山、山、山、

意义:

降水、交通、水能

2、多种多样的地形

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阴山;

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台湾山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

3、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4、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

2.增强学生对地形特征及其意义、影响的理解能力。

3.掌握列表记忆地理事物的方法。

4.建立辨证分析地理事物利弊的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正确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3、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我国的地形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

西北东南走向:

山四大高原:

高原高原

四大盆地:

盆地盆地

三大平原:

平原平原

三大丘陵:

丘陵丘陵

高原

盆地

[合作展示]

1、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地势配合临海的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变化、河流流向及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如果地势相反,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2、举例说明我国有哪些地形种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难点:

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6.下列山脉既是东西走向山脉,又是阶梯界线的是(

A.天山B.昆仑山C.长白山D.秦岭

7.

3、上述地形分别位于我国哪级地势阶梯上?

在渝、鄂两省区交界处的山脉是()

A.太行山B.武夷山C.巫山D.祁连山

8.我国最大的高原是,最大的盆地是。

9.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呈分布。

10.我国的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山东丘陵、。

11.对号入座

下面是有关我国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顺口溜”,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高原名称吗?

(找到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内)

4、按不同走向列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

A.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

B.秃山荒丘,川梁相间;沟谷纵横,地表破残

C.洼地罗列,山川相间;岩溶地表,结构奇巧

D.地坦荡荡,平沙无际;风吹草低,黄羊成群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C.祁连山D.雪峰山

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检测反馈]

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B.天山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B.成都平原

12.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①;③

(2)⑥是高原,⑦是盆地。

(3)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平原是。

(4)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3.

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C.①青藏高原②云贵高原D.①内蒙古高原②东北平原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四川盆地

5.“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

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奔流不息的大河

班级:

小组:

姓名:

[方法指导]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

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

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一般概况。

2.认识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

3.知道黄河的概况和治理。

4.认识长江,理解开发长江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2.理解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掌握列表比较地理事物的方法。

4.建立江河治理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目标:

1.建立江河兴利除弊的正确观念。

2.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2.黄河的治理;3.长江的开发。

难点:

1.我国地形、气候与河流分布及相关水文特征的关系;2.长江洪灾原因及重要性。

[自主学习]

一、沟通三大洋的水系

1、内流河: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其所在区域称为区。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2、外流河:

流入的河流,其所在区域称为区。

注入太平洋:

、、、、、、、、

注入印度洋:

注入北冰洋:

3、人工运河:

大运河世界是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沟通了、、、、

五大水系,具有、、等综合作用。

4、湖泊分布特点:

西部以较为集中,多为湖,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东部以地区最为集中,都是湖,如:

、、、、巢湖。

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1、源头:

巴颜喀拉山

2、注入海洋:

海湾

3、长度:

千米,是我国第长河,中华儿女称她为“”。

4、流经省区:

青、、、、、、、、、鲁9个。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

流经主要地形区:

高原、高原、高原、平原。

5、主要支流:

6、各河段特征上游(源头至):

河源水清,落差大,丰富;中游(河口至):

多支流,大。

下游:

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河”。

7、治理上中游:

特别是高原区,植树造林,保持。

下游:

河床清淤,固堤分流。

8、开发利用:

现已建成、、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三、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1、源头:

2、注入海洋:

3、长度:

多千米,洲最长,世界第。

4、流经省区:

青、、、、、、、、、、、沪共

11个。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立方米。

流经主要地形区:

5、主要支流北:

自西向东:

江、江、江、江。

南:

自西向东:

江、江、江。

6、各河段特征上游(源头至):

大,多峡谷,蕴藏量占全国2/5;中游

(宜昌至):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

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具有价值。

7、开发利用:

现已建成、、、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8、治理:

上游:

防止流失中下游:

防、防旱。

[合作展示]

1、在图上找出大江大河。

什么?

说出它们分别注入什么海洋?

想想我国大部分河流注入什么海洋?

A.珠江B.长江C.黄河

2.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的海是指()

A渤海B黄海C东海

4.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

()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黑龙江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

D.①③⑤

D南海

D宁夏平原

 

2、从地形、气候、环境几方面分析黄河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你认为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在上中下游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6.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解释图中长江所说现象可能发生的原因。

 

7.读“黄河流域图”,分析回答:

(1)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支流名称是。

(2)黄河以河口作为上、中游的分界点,请用字母C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3)黄河忧患在上游的主要表现是、。

3、从图中找出黄河、长江干流的主要水电站。

这些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河段?

为什么?

4、列表比较长江、黄河的流域概况(源头、长度、流经省区、地形区、入海口)

(4)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水患严重。

你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在中游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读“长江水系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A.(城市);B.(支流);F.(湖泊);G.(水利枢纽)。

(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5、说说长江洪水的危害。

如何治理、开发长江?

[效果评价]优()良()中()差()评价者:

[检测反馈]

1.下列河流中,具有“水量丰富、含沙量小、结冰期长”的特征的河流是(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复杂多样的气候

班级:

小组:

姓名:

[方法指导]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

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

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难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2.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候类型东部地区:

气候、气候、气候

西北地区:

气候

青藏高原区:

气候

原因:

我国辽阔,南北、东西大,复杂,悬殊。

2、气候特征

(1)气温

①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越往北气温越;夏季南北普遍。

②中国温度带:

带、带、带、带、带、带和高原气候

区。

(2)降水

①分布特点:

空间差异

时间分布

,从

递减

,降水集中在

季,

季降水少。

②中国干湿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二、季风气候显著

1、原因:

我国位于

大陆东部,

濒临

洋,

差异大。

2、特征:

夏季高

、多、

同期。

3、季风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岭、

山脉、

山、山脉和

脉。

(2)夏季风:

来自

的偏

冬季风:

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

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1、灾害性天气:

、、

等。

2、原因:

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由于夏季风的势力、进退

不同,容易出现

、的灾害性天气。

3、应对措施:

关注气象台发布的

及灾害性

信号,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合作展示]

1、结合地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2、结合地图分析我国地降水分布规律及成因。

3、我国高温与多雨同期,水热配合好,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4、从地图上找出温度带、干湿区、季风与非季风界线,说说你的家乡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在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5、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检测反馈]1.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B.地势高低不同C.纬度高低不同D.昼夜长短不同2.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A.带好防雨用具B.多穿御寒的衣服C.带好雨伞防冰雹D.穿好皮靴以防暴

3.在吐鲁番,你可以见到用十字中空的砖砌成的“晾房”;而在绍兴,你见到的是砖墙斜顶房,

这反映了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A.北热南温B.东温西热C.北湿南干D.东湿西干

4.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复杂D.季风显著

5.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大致是()

A.气温由南往北逐渐升高B.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C.全国大部分地方普遍高温

D.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B.季风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

6.下列不属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A.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C.雨热同期

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

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8.一人乘火车外出旅游,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

你认为此人的旅行路线应是()

A.上海-北京B.杭州-昆明C.哈尔滨-广州D.济南-西安

9.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北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B.台北、武汉、乌鲁木齐、兰州

C.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D.广州、上海、拉萨、乌鲁木齐

10.右面的乡村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