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693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8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docx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

临床康复学复习题与部分答案

第一章总论

1、康复的定义,康复的内容(领域)包括哪些;

定义:

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伤病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发挥其身体、解剖的最高潜能,使病伤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领域:

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康复工程

2、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及内容;

康复医学的定义:

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而遗留功能障碍致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躯体性残疾者,使其功能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分支。

对象、范围:

各种伤、残人;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

(1)康复医学基础学

(2)康复评定学(3)康复治疗学(4)临床康复学(5)社区康复学

3、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哪些;

康复预防:

三级预防

康复诊断:

功能评定

康复治疗:

五大支柱(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

4、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5、康复治疗的基本内容:

康复治疗五大支柱(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

6、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区别;

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比较

治疗医学康复医学

治疗对象外伤及疾病患者功能障碍患者

治疗方向治愈病因,疾病功能的恢复代偿或补偿

病历内容临床病历临床病历及功能评定·

治疗方法药物手术康复治疗

必要的药物手术

诊疗方式医师、护士康复治疗组

护理方式替代护理介助护理为主

患者态度相对被动积极主动

家属介入不需要需需要家属

7、康复的基本目标:

(一)重获独立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ADL)或生活自理能力,自决能力,达到身心的独立.

(二)回归社会并进行创造性的生活

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恢复,才是对人的社会属性进行“康复”。

否则,其对自然属性的康复就失去了重要价值。

8、病损、残疾及残障的定义;

病损(impairment)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残疾:

直接意义是:

功能丧失或减弱或异常。

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障(handicap)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在正常的(按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9、残疾学的定义:

残疾学研究残疾的各种原因、流行、表现特点、发展规律、后果及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产物。

 

第二章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1、中风的定义:

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D)又称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2、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原则:

1.康复应尽早进行2.调动患者积极性并主动参与3.全面康复:

运动、言语、认知、心理4.康复应与治疗并进5.重建正常运动模式6.重视心理因素7.预防再发8.合理用药9.坚持不懈

3、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运动,即是脊髓中支配屈肌的神经元和支配伸肌的神经元间的联系,是一种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现。

(如主动肌、结抗肌)最常见:

上肢共同运动在举起手臂时,下肢共同运动在站立和行走时

4、联合反应:

指用力使身体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

由于健肢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表现为患肢的无随意运动。

是患侧的异常反射运动如偏瘫时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可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5、Brunnstrom的分级;

Brunnstrom恢复6阶段理论

▪阶段1弛缓状态

阶段2出现肌张力

阶段3进入肌痉挛

阶段4、5分离运动

阶段6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6、中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废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脑卒中肩部合并症

7、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标:

急性期康复目标:

防止并发症:

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炎预防关节挛缩、变形(按摩、被动运动、良姿位)为恢复期功能训练作准备。

恢复期(1~3月、3~6月、6月~2年)康复目标:

(远期目标)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时应用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重视心理、社会及家庭环境改造,使患者重返社会。

 

第三章颅脑损伤的康复

1、格拉斯哥(GCS)昏迷量表;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

最高15分正常,最低3分.

1.轻型脑损伤:

G.C.S13—15分

伤后昏迷在20分钟以内

2.中型脑损伤:

G.C.S9—12分

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至6个小时。

3.重型脑损伤:

G.C.S6—8分

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在6小时以上。

4.特重型脑损伤G.C.S3-5分

2、颅脑损伤的程度怎样分级?

按脑损伤的程度分类、分级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详细参照第1题

3、颅脑损伤的急性期临床治疗原则;

1.脑疝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特别是颅内血肿的发现和处理。

2.对已发生的昏迷、高热等的护理和对症治疗,

3.预防并发症。

4.有手术指征则及时手术,以尽早解除脑受压。

4、颅脑损伤的康复目标及治疗原则;

康复目标:

稳定病情,提高觉醒能力,促进健忘症恢复,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治疗原则:

1、病情观察;2、急诊处理;3、昏迷病人的处理与治疗;4、脑水肿的治疗;5、手术治疗;

5、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项目包括哪些?

严重程度的评定;功能预后的评定;认知功能的评定;情绪障碍的评定;行为障碍的评定;言语、吞咽障碍的评定

6、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治疗指征

1.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脑缺氧,无绝对禁忌证者,

2.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水肿,在使用脱水剂或手术减压的同时,

3.各种颅内血肿术后或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病情稳定者。

4.遗有明显的颅神经损害及其他神经系统指征者。

5.脑缺氧后遗有明显的脑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体征者。

治疗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未经处理的气胸、纵隔气肿;活动性内出血及出血性疾病;氧中毒史;结核性空洞并咯血。

2.合并相对禁忌证重症上呼吸道感染;重度肺气肿、肺大疱、支气管扩张症;重度鼻窦炎;高碳酸血症;II度以上心脏传导阻滞;脑血管瘤、畸形;未经处理的恶性肿瘤;视网膜脱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50次/min;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孑L者);咽鼓管阻塞;血压过高者。

7、颅脑损伤的早期康复处理原则;

 

第四章脊髓损伤的康复

1.脊髓损伤的定义

脊髓损伤是由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及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

2.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类:

1.脊髓损伤水平

(1)运动水平

(2)感觉水平 (3)脊髓部份功能保留区

2.脊髓损伤的程度

(1)完全性脊髓损伤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3)脊髓损伤综合征

3.ASIA.残损指数

3.脊髓损伤综合征

中央索综合症:

上肢重、下肢轻

前索综合症:

运动丧失而轻触觉及本体觉存在

后索综合症:

运动功能、痛觉轻触觉保留,本体觉及精细感觉丧失。

脊髓半切征:

同侧运动丧失、深感觉消失;对侧痛、温觉消失。

圆椎综合症:

双下肢瘫合并无反射性大肠和膀胱,预后较好。

马尾综合症:

下肢不对称性损伤明显,预后较好。

4.判断脊髓损伤是否完全性的主要依据;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骶段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答案不确定)

5.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的根据;球海绵体反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再出现为脊髓休克结束。

6.C4、C7及T12脊髓损伤平面与预后,可达到怎样的目标(详见课本115页表4-8)

第五章小儿脑瘫的康复

1.小儿脑瘫的主要障碍

1.中枢性运动障碍:

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翻身、坐、爬、跪、站、走等躯体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停滞;主动运动困难、分离运动不充分、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联合反应、不随意动作和共济失调、运动缓慢等异常运动模式。

2.姿势异常:

由于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持续存在、病理反射出现及复杂运动反应缺如→患儿不能完成正常活动,如头和四肢不能保持中线位,四肢痉挛、角弓反张及不能保持姿势平衡

2.小儿脑瘫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

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其它型别

3.小儿脑瘫各型的病变部位及主要表现

痉挛型:

病变在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折刀样痉挛,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手足徐动型:

病变主要在脑的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在肌张力过低或过高之间波动,运动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常伴有构音障碍。

共济失调型:

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差,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在运动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混合型:

病变部位广,同时具有以上表现。

其它型别:

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强刚型表现运动阻力增高,铅管样强直;震颤型以肌肉出现静止震颤为主

4..小儿脑瘫的康复评定包括哪些

(一)运动功能评定

1、体格及运动发育(头围、身长、体重、粗大运动及精细动作)

2、肌张力的评定(硬度、摇摆度、关节伸展度、Ashworth痉挛评定法)

3、肌力的评定(MMT法)

4、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5、平衡功能的评定

6、协调功能的评定

7、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的评定

(二)感知觉评定(视、听)

(三)功能独立性(ADL)评定

(四)智力评定

(五)言语功能评定(发育迟缓、运动性构音障碍)

5.小儿原始反射和自动反应包括哪些

原始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手、足)躯干侧弯反射交叉伸展反射

自动反应:

翻正反应(颈翻正躯干翻正)倾斜反应坐位反应立位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降落伞)

6.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

改善运动功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交流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平等享有权力,参与、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成果的目的。

7.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

减轻致残后果;改善功能:

运动、语言、自理;接受教育:

正常教育或特殊教育;生活自立

原则:

早期综合;三项结合:

训练、教育、玩耍;中西兼顾;家长配合

8.脑瘫儿童康复阶段的划分

1.婴儿初期的训练;2.婴儿后期至幼儿期的训练;3.学龄前期的训练;4.学龄期的训练

9..脑瘫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2.作业疗法3.言语障碍的治疗4.吞咽障碍的治疗5.矫形器、拐杖、轮椅等助行器的应用6.心理治疗及教育康复7.中医传统疗法8.其他疗法(理疗、手术、高压氧)9.引导式教育

10.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常用运动疗法内容及特点

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法):

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

基本手技有抑制性手技、促进性手技、掌握关键点及各种叩击性手技。

诱导方法(Vojta法):

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发产生全身性反射性运动的一种方法

感觉运动疗法(Rood法):

刺激皮肤(如按摩、振动、牵张、快速摇摆、叩打),通过皮肤肌梭反射或内脏反射达到治疗目的

感觉统合法(Ayres法):

利用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有效组合而达到治疗目的

Bobath训练法特点:

1.在患儿身上选择一些控制运动的关键点,对痉挛的部位采用一些反射抑制模式进行抑制,待肌张力下降后,让患儿逐渐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太用力的、不引起痉挛的关节活动;

2.通过平衡、防护、翻正反应引起运动,然后再负重取得平衡;

3.被动或主动地将肢体停放在关节活动范围的任一点上,在此位置上控制住不动,然后左右上下主动活动,反复再反复;训练对运动的控制,最后进行有意义的ADL训练,逐渐过渡到正常的运动。

11.何谓控制关键点

控制关键点:

通过操作身体的某些部位,能抑制挛缩和异常反射,也能促进正常姿势反射,这些部位称为控制关键点

12.小儿脑瘫作业疗法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促进和抑制训练并用;3.保持正确性和对称性;4.加强调节和平衡力的训练;5.家庭指导与治疗师训练相结合;6.训练寓于游戏之中。

13.小儿脑瘫作业疗法穿脱衣的顺序

首先让患儿了解脱穿衣的顺序,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穿衣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先给予辅助,后逐渐减少借助,学会独立穿脱.

14.小儿脑瘫言语障碍特点

特点:

语言发育迟缓和/或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有痉挛性构音障碍、运动失调性构音障碍等。

15..小儿脑瘫言语治疗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提供语言刺激,激发患儿对语言运用的兴趣,运用能力,以应付日常生活及学习上的需要。

协助患儿建立、提高交往技能。

内容:

1、接受语言能力的训练2、表达语言能力训练3、构音障碍训练

16.小儿脑瘫吞咽障碍的训练包括哪两部分

小儿脑瘫吞咽障碍包括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两部分

17.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应用矫形器的目的

应用矫形器的目的:

1)帮助负重,保持良肢位;2)起到局部稳定作用,控制不随意运动;3)预防和纠正肢体挛缩变形;4)改善坐、站立和步行能力。

18.小儿脑瘫心理障碍原因及心理障碍常用疗法

心理障碍原因:

运动功能障碍、智力障碍→动作受限,活动范围小→心理上的异常发展→限制患儿的运动、语言能力的发展。

心理障碍常用疗法:

个别心理疗法、集体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疗法、文体疗法、音乐疗法等。

19.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的定义和组成

引导式教育是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是将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的组成:

引导员、小组、节律性意向言语、作业四方面

第六章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1.周围神经定义及作用、特点

周围神经是由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干及神经末梢组成,是由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

作用:

传导神经细胞和末梢感受器的生物电冲动(刺激)

特点:

1、传导性2、混合性3、再生性

2.周围神经损伤定义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丛、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称为周围神经损伤。

3.周围神经损伤分类(Sedden1943和Sunderland1968)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Sedden1943)

神经失用症:

暂时性传导阻滞,连续性无改变

轴索断裂:

轴索连续性破坏

神经断裂:

神经纤维结缔组织鞘皆断裂。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Sunderland1968)

I度:

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为一过性麻痹

II度:

轴突断裂神经内管及结蒂组织保持连续,远端Wallerian变性,轴突再生,预后好

III度:

神经束完整,但束内神经纤维及血管均断裂

IV度:

神经束膜断裂,神经内的结构广泛断裂

V度:

整个神经干断裂,需手术修复。

4.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

原因:

1、开放性损伤(切割伤撕裂伤火器伤);2、闭合性损伤(神经挤压伤神经牵拉伤神经摩擦伤);3、医源性损伤;4、产伤;5、电烧伤、放射伤;6、缺血性神经损伤。

5.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要素

要素:

1、伤病史(出现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时间、部位)

2、临床检查(运动、感觉、Tinel征)

3、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肌电图、诱发神经电位)

6.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

1.伤口检查:

部位、性质、形状、时间;2.肢体姿势:

体位、形状;3.运动功能:

肢体功能;4.感觉功能:

支配区感觉;5.反射功能:

神经支配区域;6.营养改变:

肌肉、皮肤状况;7.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

7.Tinel征

Tinel征:

在神经断裂后,其近侧断端出现再生的神经纤维,开始时无髓鞘,如神经未经修复,即使近端已形成假性神经瘤,叩击神经近侧断端,可出现其分布区放射性痛,称为Tinel征阳性。

通过这一试验可以判定断裂神经近端所处的位置。

8.肌电图及诱发神经电位意义

肌电图(三周以后)意义:

(1)确定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

(2)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3)有助于观测神经再生情况

诱发神经电位意义:

(1)神经损害诊断;

(2)神经再生及预后评估;(3)对神经损害治疗有指导意义

9.神经修复的基本原则

神经修复的基本原则:

1.术前必须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估;2.必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3.在无张力状态下进行修复;4.如果在神经断端存在张力,应减张处理或神经移植;5.早期在保护下被动活动患肢,尽量减少粘连;6.合理的康复训练

10.周围神经损伤的障碍与并发症

并发症的出现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单纯运动功能丧失导致肌肉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挛缩;二是单纯感觉功能障碍导致感觉丧失、麻木、神经痛,还易导致骨性突起部位的压疮;三是自主神经的受损导致无汗、肢端皲裂、神经性疼痛

11.影响神经修复的因素

影响神经修复的因素:

1.神经损伤的位置;2.损伤神经的性质和类型;3.手术时机(神经损伤距修复的时间);4.手术技术(良好的软组织床、神经的血供、缝合的张力、神经的对合的质量、缝合的方法正确);5.患者的年龄;6.并发症的防治与康复治疗

12.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评定内容

康复评定内容:

特殊畸形;运动评定:

肌力(MMT)、关节活动度(ROM-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感觉评定:

浅感觉、深感觉、复合觉;自主神经功能评定;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电生理学评定

13.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的特殊畸形

桡神经损伤:

伸腕、伸指和伸拇指肌麻痹→垂腕、垂指畸形;

尺神经损伤:

小鱼际肌、第三、第四蚓状肌和所有骨间肌麻痹→爪形指畸形

正中神经损伤:

前臂旋前肌、屈腕(桡侧)肌、拇指和食指屈曲功能障碍,大鱼际肌萎缩,拇指不能对掌,桡侧3个半指感觉障碍→腕关节呈尺侧偏屈曲畸形(猿手畸形)

14.周围神经损伤的运动评定内容

徒手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15.周围神经损伤的感觉评定内容

浅感觉:

痛、温、触;深感觉:

关节位置、震动、压痛;复合觉:

两点辨别、数字识别、实体

16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目的和分期

目的:

1、早期:

防治各种合并症(炎症、水肿);2、晚期:

促进受损神经再生,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防止肢体挛缩畸形,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分期:

(一)早期康复治疗;

(二)恢复期康复治疗

17.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内容

早期康复治疗措施

1.保持肢体的功能位:

矫形器、石膏托、毛巾→受累各关节保持功能位。

1)垂腕时→腕关节固定于背伸20°~30°功能位;2)垂足时→踝关节固定于90°功能位。

2.受累关节主-被动运动:

防治关节挛缩畸形:

1)轻者→主动运动;2)重者→被动运动,保持受累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3.肢体肿胀的处理:

肿胀原因:

损伤后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液渗出增多;方法:

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包扎、轻柔向心性按摩、受累肢体被动运动、冰敷、理疗(超短波、微波、红外线、);

4.受累部位的保护:

戴手套、穿袜。

18.腕关节及踝关节的功能位

腕关节固定于背伸20°~30°功能位;踝关节固定于90°功能位。

19.周围神经损伤肢体肿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肿胀原因:

损伤后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液渗出增多;

方法:

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包扎、轻柔向心性按摩、受累肢体被动运动、冰敷、理疗(超短波、微波、红外线、)

20.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和措施

目的:

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量;增强肌力和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1.感觉训练(触觉训练振动觉训练位置觉训练);2.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

等张运动等长运动辅助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3.理疗;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个人自理训练;躯体活动训练;室内训练;室外训练);5.中医传统康复(针灸推拿按摩中药);6.作业治疗

21.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感觉训练原则和方法

感觉训练原则:

由大物体到小物体,由简单物体到复杂物体,由粗糙质地到纤细质地,由单一物体到混合物体。

方法:

触觉训练:

软物摩擦手掌掌侧皮肤;振动觉训练:

音叉或振动物体刺激皮肤;位置觉训练:

不同材料触摸感觉

22.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目的和方法

运动疗法

(1)被动运动目的:

消除肿胀、预防肌肉关节挛缩;

(2)主动运动目的:

增强肌力的训练

方法: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等张运动等长运动辅助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

23.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的温热疗法作用和种类

温热疗法作用:

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组织水肿吸收

种类:

红外线、温水浴、蜡浴、热敷等

24.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的作业治疗作用和方法

作业治疗作用:

维持、改善肌肉功能,改善患肢血运,增加关节活动度

方法:

如用两手在沙纸上磨木块制作积木,用简单的器具往线轴上缠线,锯东西等,下肢训练有两脚踏纺织机或踏自行车式的万能木工机等.

25.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

臂丛神经损伤病因:

牵拉伤切割伤枪弹伤手术损伤药物损伤放射性损伤

26.臂丛神经损伤评定内容

臂丛神经损伤评定:

锁骨上部损伤:

胸大肌的锁骨头C5,6、胸肋部C8T1、背阔肌C8麻痹

锁骨下部损伤:

上述肌肉正常

上臂丛损伤:

C5,6,7三角肌肉和肱二头肌肉麻痹→上肢近端瘫痪,臂及前臂外侧感觉障碍

下臂丛损伤:

C8T1,尺神经和部分正中神经和桡神经麻痹→上肢远端瘫痪,臂及前臂内侧感觉障碍

全臂丛损伤:

迟缓性瘫,上肢主动运动功能丧失,除上臂内侧皮肤,其余整个上肢感觉缺失

臂丛神经外侧束损伤:

肘关节不能屈曲、前臂旋前及屈腕力量受限;

臂丛神经内侧束损伤:

扁平手畸形,不能屈腕和屈指,母指不能屈曲与外展;

臂丛神经后束损伤:

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内旋、肘关节不能伸直、腕关节不能背伸、手指的指掌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感觉缺失。

27.上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全臂丛损伤的康复方法

上臂丛损伤的康复:

1、外展支架保护患肢,手部带外展支具;2、按摩患肢各肌群,被动活动患肢各关节;3、理疗:

温热疗法、电疗法;4、有肌肉主动收缩时,可予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或抗阻运动

下臂丛损伤的康复:

1、用支具使腕关节保持在功能位;2、患侧腕关节及掌指、指间关节被动运动;3、理疗:

温热疗法

全臂丛损伤的康复:

1、患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2、理疗:

电疗法;3、健肢代偿功能训练

第七章:

骨关节伤病的康复复习题

1.骨折的定义:

骨折是指外力(直接、间接)和骨骼本身有病变的基础上受外力作用下发生骨组织部分或全部连续性中断,如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疲劳骨折;骨折分为横形、斜形、粉碎、螺旋形性骨折,还有开放闭合之分,常发生在四肢、脊柱。

2.不稳定性骨折包括哪些: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3.骨折的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内容:

1:

早期并发症:

休克脂肪栓塞脏器损伤血管损伤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骨筋膜综合症

•2:

晚期并发症:

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坠积性肺炎损伤性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