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577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docx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环境污染的由来和发展

  

北京柯勤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空气、水域、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并给人类以及动植物带来一定的危害。

其中,污染环境严重的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

当前,世界很多地区都有环境污染问题.尤其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造成了社会公害:

城市烟雾重重,江湖污浊秽臭,土地浸蚀荒芜,海岸油渍层层,以至食物中含有化学毒物,引起公害病,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环境污染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为什么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害?

这是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

  

  环境污染引起人们注意是从用煤开始的。

一三〇六年,英国国会曾发布文告,禁止伦敦工匠和制造商在国会开会期间用煤。

英国王室还在煤烟污染严重的时候,搬到外地去居住。

到了十七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伦敦的煤烟污染日趋严重。

当时就有人指出:

伦敦“由于淹没在煤炭散发出的浓烈的烟和硫之中,出现了恶臭和昏暗”,“有如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好像是火和冶炼之神的法庭,恰似在地狱的旁边一样”。

北美的洛杉矶,十六世纪中期也有“烟湾”之称。

不过当时的环境污染只是在少数地方,污染物也较少,尚未造成大的危害。

  

  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美、日本诸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三废”的排放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也形成了。

恩格斯指出:

“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工业中差不多一切生产部门的主要需要,都是比较纯洁的水。

但是工厂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臭气冲天的污水。

因此,虽然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但是每个工业资本家又总是力图离开资本主义生产所必然造成的大城市,而迁移到农村地区去经营。

”(《反杜林论》)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从城市迁往农村,因而不断造成新的城市,不断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这种“恶性循环”正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环境污染的根源。

  

  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最早的国家,也是当时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

主要的污染物质是烧煤所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废气,以及无机化学工业、印染业排放的含氯、含硫、含酸和含碱废水。

由于大量用煤,伦敦在一八七三年发生了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在煤烟毒雾下,二百多人受害死亡。

一八八〇年、一八九二年伦敦发生了更严重的煤烟污染事件,夺去了一千多人的生命。

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等城市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除大气污染外,水质污染也随之而来。

当时,工厂大多建在近水的地方,并直接向河流排放污水,特别是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污水,严重破坏了水质。

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十八世纪还是著名的鲑鱼产地,而到一八五〇年后水生生物就基本绝迹了。

英国许多河流都成了污浊不堪的臭水沟。

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恩格斯就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深刻揭露了环境污染对劳动人民的危害:

“一切最使我们厌恶和愤怒的东西在这里都是最近的产物,工业时代的产物。

  

  这一时期矿冶业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

金属矿中很多是硫化矿,熔炼这类矿物排出的二氧化硫废气,浓度很高。

而且,在采矿和冶炼时有大量的金属粉尘排人大气和河流。

美国戈斯特镇炼铜厂的倒闭和日本足尾铜山事件便是矿冶业污染的典型。

戈斯特镇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山岙里。

十九世纪末,由于附近炼铜厂冶炼废气的污染,周围山上的树木逐渐枯萎,铜矿排出的废水又使河水污染。

每当雨季,秃山招来洪水,居民逐渐离去,最后铜矿倒闭,成为一片废墟。

差不多同时,日本足尾铜矿排出的二氧化硫、砷化物以及含有色金属粉尘的有害气体,使矿山周围二十四平方公里成为不毛之地。

一八九〇年,由于铜矿排出的有害废水流入的渡良濑川洪水泛滥,有害物质广为传播,使数万公顷土地受害,田园荒芜,鱼类毙死,沿岸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是:

“二十年前的肥田沃野,变成黄茅白华满目惨淡的荒野”。

正是在这肥田变荒野的同时,足尾铜山的采掘量却直线上升,一八七七年仅七万多斤,一八八七年增加到五百零三万斤,一八九二年又倍增至一千零八十九万斤.可见,资本家的发家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剥削史。

  

  为什么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呢?

原来,地球上的几百万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有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物质循环系统。

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末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只是生活在象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

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里有空气、水、土壤等生命活动的条件,生物生存其中的这个表面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界限包括不到十一公里深度(太平洋最深处)的一切海洋,不到九公里高度(珠穆朗玛峰)的大陆表面和海岛以及较低的大气层。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大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如碳、氮、氧和水等,都不断地循环更新。

比如,人和多数动物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动植物死后,构成动植物的各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空气、土壤和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的物质又为动植物所利用.这样,物质就在循环中净化。

如大气不断得到氧的补充和水得到天然的蒸馏提纯,有害物质在水或大气的稀释作用下以及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得到净化。

  

  地球上的物质循环系统自净作用一旦受到破坏,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这种破坏,有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气候异常、火山爆发、地震等等。

有的是人类活动带来的,如盲目砍伐森林、随意排放“三废”等。

工业“三废”的排放,地域集中,数量多,品种杂,不仅有原来参加自然界循环的物质如二氧化碳,而且有一些原来不参加循环的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某些重金属等。

这就给物质循环系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因素,日积月累,势必超出自然界本身的自净能力,以致有害物质不能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应有的稀释和净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又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恶果。

  

  当然,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污染,同时也增强了人类与环境污染作斗争的能力和手段。

恩格斯说:

“随着对自然规律的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

(《自然辩证法》)

  

  十九世纪初,制碱工业是污染大气和水质的一个重要来源。

当时普遍用食盐(氯化钠)作原料制取纯碱(碳酸钠),以供纺织工业漂白等用。

在制碱过程中,排出大量氯化氢气体。

这种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严重损害周围农田和建筑物。

后来,用水喷淋吸收,废气变成了废水,后果更加严重。

受害群众纷纷起来抗议示威,迫使英国当局不得不在一八六三年发布“制碱法规”,限制氯化氢的排放。

但是,消极的限制并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通过生产实践,人们发现氯化氢不仅不“废”,而且是用处很大的重要化工原料,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盐酸。

同时,制碱工艺逐步改革,利用空气中的氮和水中的氢发生作用生成氨代替食盐作为制碱的原料。

这样既促进了制碱等化学工业的发展,又解决了氯化氢气体和盐酸对环境的污染。

  

  十九世纪中期,为了适应冶金工业的需要,把煤在摄氏一千度左右的高温下干馏成焦炭。

但是,在炼焦过程中又产生了带有恶臭的副产品一一煤焦油,成为当时难以处理的“废物”。

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进一步降低冶炼成本,不得不对大量“废物”一一煤焦油开刀。

后来,就在这个“废物”中逐步提炼出了葸、萘、苯、甲苯、酚等多种有机化学物质,合成了染料、药品、香精、炸药等产品。

从此,煤不仅是重要的燃料,而且成了重要的原料,煤焦油也从“废”变成了宝.现在,从煤焦油中分离和合成的产品已不下数百种。

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合成化学工业的基础,是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但是,资本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

随着资产阶级竞争和垄断的加剧,污染也越发严重。

  

  环境污染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害”

  

  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各种固有矛盾更加激化,资本主义大工业、大城市进一步畸形发展。

同时,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燃料、原料和产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情况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迅速恶化,环境污染泛滥成灾,成为重大社会问题。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生产中对环境影响最明显的是能源变化和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发展。

能源变化主要表现为石油在燃料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一九一三年,石油只占世界总能量的百分之五点二,到一九六八年,已上升为百分之四十三点九。

同一时期,煤却从世界总能量的百分之九十四点八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三。

仅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石油年产量即从十亿吨跃升为二十一亿吨。

石油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石油废气污染、汽车废气污染、石油化工“三废”污染等一系列新问题。

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如塑料、化学纤维、合成橡胶、某些药品和农药(滴滴涕、六六六)等,使含酚、氰、汞、有机氯化物等的废气废水成为污染环境、危害人类的“大敌”。

与此同时,煤烟、有色金属的污染也在继续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数量大、范围广、危害严重。

单是美国,每年就要排放废气二亿六千四百万吨,污水一千五百亿吨,还有几十亿吨的固体废物。

有个美国人写了首题为《公害》的诗,说:

“假如你游览美国的城市,……有两件事必须注意:

不要喝这里的水,这里的空气也不能呼吸。

”日本人称自己生活在“化学试管”中,“每天呼吸被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的‘七色空气’,十分厌恶那散发恶臭而满是淤泥的浑浊河水,为喷气飞机和汽车制造厂的噪声而烦恼,无可奈何地生活在一天都见不到太阳的房屋和喧喧嚷嚷的拥挤之中。

”但是,资本家却大发“污染财”,兜售“郊外空气”,制造“空气罐头”、“瓶装清洁水”,兴建“别墅”等成了赚钱的时髦生意。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突出地表现在接连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上。

其中著名的有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市事件、米糠油事件等。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英国伦敦连续四、五天煤烟粉尘在浓雾中蓄积不散,居民感到胸闷,并有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发生,造成震惊一时的一周内死亡人数增加四千多人的严重事件。

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和一九六二年,又相继发生了同类事件。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的滨海城市。

从一九三六年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洛杉矶的飞机制造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成为仅决于纽约和芝加哥的美国第三大城市。

从一九四三年开始,洛杉矶开始出现不同于燃煤烟雾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

这是由于石油和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而形成的含有臭氧、二氧化氮、乙醛和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刺激性化合物烟雾。

它不仅妨碍交通、腐蚀建筑物,而且易使人得红眼病、喉炎等。

目前,美国几乎每座大城市都有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

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大城市也有光化学毒雾发生。

一九七〇年,日本东京的光化学毒雾整整持续了一个夏季,使二万人患眼痛。

  

  一九五三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发现一个神经失常的“怪病”人。

以后又陆续发现了几十个这种病人,成为威胁当地人民生命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九五九年查明这种病是由该地区化工厂排出的含汞废水,通过饮水、食鱼进入人体,造成中枢神经中毒而引起的。

但资本家拒不认账,还雇用一些人进行反“实验”,直到一九六七年才在大量事实面前被迫承认。

这时“水俣病”不仅在水俣地区蔓延,在新泻县等地也流行了。

据一九七三年统计,水俣镇患者五百五十八人,七十二人死亡,新渴县患者三百三十二人,十四人死亡。

  

  一九五五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出现一种全身骨痛的病人。

直到一九六一年才有人查明这种病与神冈炼锌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有关。

镉通过大米、饮水进入人体后,进入肾脏,并取代骨胳中的钙质,发生病变。

一九七二年,日本骨痛病患者已超过二百八十多人,死亡三十四人。

  

  一九五五年以来,日本四日市因石油化学工业废气和燃烧重油产生的废气,重金属粉尘污染大气,造成哮喘病患者达五百多人,名为四日市哮喘病。

现在,日本几十个城市蔓延这种哮喘病.据日本官方统计,一九七二年这种哮喘病患者高达六千三百七十六人。

  

  一九六八年,日本还发生了米糠油事件。

一家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作为载热体的聚氯联苯混进了米糠油中,使一万多人中毒,十六人死亡。

  

  “公害”给资本主义国家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祸害。

在资本主义国家,反“公害”的斗争不断兴起,劳动人民发出了“还我蓝天红日”的强烈呼声,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害其实是私害,私有制之害。

现在,反公害的斗争已成为反对垄断资本集团斗争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国际阶级斗争的一个侧面。

  

  在环境污染曰益严重,反“公害”斗争不断高涨的情况下,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散布种种谬论,竭力掩盖环境污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有人声称,公害是伴随着经济活动而出现的“共同问题”,与社会制度毫无关系。

只要现代工业存在,公害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和发展。

还有人断言公害的出现是人口增长的必然结果,说什么人类的“敌人”就是人类本身,环境污染是人类“自己毁灭自己”。

他们危言耸听地鼓吹,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将越来越严重,从而破坏地球上的生态平衡,使整个人类“毁灭”;并且煞有介事地预言,这种情况将在本世纪末至迟在下一世纪发生,说什么“世界末日为期不远”,“人类正在走向地狱之门”。

他们提出,保护环境,使人类生存下去的唯一妙法就是减少人口、取消现代工业,退回到刀耕火种、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去。

十分明显,这些谬论是妄图开脱资本主义制度的罪责,把反“公害”斗争引到歧路上去。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其反动统治,也不得不做一些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工作。

六十年代以来,美、英、法、西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和加强了专管环境的部门,设置各种研究机构和监测系统,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和排放标准等。

更重要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在同环境污染斗争中,发明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

为了解决燃煤和燃油排出的二氧化硫废气污染,出现了在煤和石油燃烧前先行脱硫的技术,如微生物脱硫、气化脱硫等。

对已经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则用干、湿二法排烟脱硫。

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硫废气还可回收利用,是制造硫酸的好原料。

在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微生物处理法等。

同时,不少无害或少害的新工艺、新材料也涌现出来。

  

  人民群众同资本主义制度斗争,同环境污染斗争,使资本主义国家某些污染严重的地区情况有所改善。

以英国伦敦为例,几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公愤,迫使英国政府采取了改变燃料成分和燃烧方法等措施,一九六二年后未发生严重烟雾事件。

污水处理后,又有一些鱼回到了泰晤士河。

  

  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做了一些防治污染的工作,但往往是以邻为壑,搞‘污染出口’。

英国、西德等国利用建造一、二百公尺以上的高烟囱,把废气排放到瑞典等北欧国家,使这些国家降酸雨、落黑雪。

据观测,每年有一百万吨硫酸降落在瑞典国土上。

美国、日本等国以“援助”为名,把一些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建在国外。

莱茵河是欧洲的一条国际河流。

沿岸诸国早就成立了联合防治莱茵河污染的组织,但形同虚设,这些国家照样把未经处理的废水倾泻到莱茵河,致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水质一年不如一年。

  

  总的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控制,而是越来越严重。

这主要不是由于这些国家缺少防治污染的科学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而是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要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改善环境,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

(《反杜林论》)

  

  资本主义复辟导致苏联公害严重

  

  苏联国土辽阔,森林面积大,河流湖泊多,保护环境的自然条件本来是很好的。

十月革命后,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自从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为代表的苏修叛徒集团窃取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以后,在国民经济中全面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大搞物质刺激和利润挂帅。

一个厂矿如果超额完成产值指标,一般可得五千到一万卢布的奖金,而污染环境只需付五百卢布左右的罚款。

何况奖金进私人腰包,而罚款出自“全民”基金!

厂矿企业如果完不成生产计划,管理人员要受到指责以至撤职处分,而有没有保护环境的净化设施,上级却不予过问。

这条修正主义路线导致厂矿企业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任意排放“三废”,完全无视环境的严重破坏,使苏联的自然环境迅速恶化,成为仅决于美国的另一个公害“超级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六九年苏联排放的废气近一亿吨,污水近四百亿立方米。

许多城市上空笼罩一层厚厚的烟雾,许多河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

苏修官方供认,仅水质污染每年就要损失六十六亿美元以上。

  

  被称为“俄罗斯母亲”的伏尔加河,据一九六六年调查,每小时就要接纳三十多万立方米的污水。

特别严重的是由于炼油厂的排污和油轮漏油,使河面到处漂浮石油。

有一次竟因小孩玩火引起河面燃起大火。

可谓今古奇观!

苏联伊谢特河也发生过起火事件。

此后,苏联内河航轮上都竖起了“严禁向河面抛烟头和未熄灭的火柴’的牌子。

一九七。

年,伏尔加河口的重要城市阿斯特拉罕爆发霍乱,其主要原因就是伏尔加河水质污染严重。

  

  地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著名的淡水湖,贮水量占全世界淡水贮量的四十分之一。

沿岸大片森林构成了天然绿化带。

在苏修叛徒集团统治之下,因工厂肆意排放污水,已使洁净的贝加尔湖受到严重破坏。

一九六六年,造纸厂在湖边投产后,工厂排水管附近的水生生物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贝加尔湖的名产白鲑鱼减产一半以上。

同时,滥伐森林使沿岸多次发生地崩,土地迅速风化。

  

  此外,由于盲目垦荒,滥伐森林,“黑风暴”经常席卷苏联广大地区。

在哈萨克、乌拉尔、西伯利亚、北高加索等垦荒地区,每年春季,当狂风大作时,松散的表土经常被刮起而形成巨大的“黑风暴”。

一九六三年,“黑风暴’使哈萨克受灾的耕地达二千万公顷。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日至七日,几天之内克腊斯诺达尔、斯塔夫罗波兰和罗斯托夫等地又有八十二万公顷冬小麦完全毁于“黑风暴”,有六十三点四万公顷其他庄稼受到严重损害。

在中亚,受风蚀的土地而积竟达四千五百万公顷,比苏联欧洲部分全部耕地面积还大。

这些事实有力地戳穿了苏修所谓“一贯忠实地执行保护自然界和改善利用自然资源的路线”的无耻谰言。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苏修《哲学问题》杂志专门召开了一次“人及其居住的环境”的圆桌会议。

在这个会上,苏修科学和理论界的“代表人物”一方面百般掩饰苏修公害的严重状况,另一方面大肆鼓吹环境危机、污染恐怖,妄图对发展中的国家实行“污染讹诈”,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在环境问题上争夺勾结。

他们说什么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危机”、“爆炸性的惨祸”,由于人类都住在地球这幢“公共住宅”里,因而“应制定人道主义公共住宅的规则”。

什么是这幢“公共住宅”的规则呢?

据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国际合作”、“国际监督”。

而这些国际措施“可能与个别国家的民族利益发生矛盾”。

这就泄露了他们的天机。

原来,他们抹杀阶级界限、取消制度差别,图谋在“国际监督”的旗号下阻挠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的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在“公共住宅”里称王称霸。

然而,“历史的巨轮是拖不回来的”,“凡属倒退行为,结果都和主持者的原来的愿望相反。

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苏修叛徒集团的倒行逆施,也必将被人民革命、民族独立的历史车轮辗得粉碎!

  

  ************

  

  资本主义国家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环境污染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清楚地说明,环境污染虽然要有一定的物质经济条件,但是,环境污染造成公害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和修正主义路线。

我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就一定能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同时,不断保护和改善环境,保证劳动人民的健康,为子孙万代造福。

  

  (本文发表时,编者略有修改。

  

  原载《自然辩证法杂志》1974年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