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562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docx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5

课时提升练(二十五)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参考时间:

45分钟)

A基础层

1.(2015·江苏南京模拟)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解析】 甲图为静息状态,膜内外电位差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当兴奋传至电流表一极时,两极间会有电位差,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后回复,兴奋传至电流表另一极时,指针会发生一次反向偏转后回复,C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D正确。

【答案】 A

2.(2015·唐山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可以根据突触小泡位置进行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 C

3.(2015·德州模拟)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

【解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发生“电—化—电”的转变,突触小泡的释放会发生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 D

4.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解析】 根据突触的结构,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C项缺少对照组,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项中即使无药物,刺激e点,d处也没有电位变化,因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 B

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

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

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

【解析】 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手指,但效应器是手臂肌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学习和记忆能力。

【答案】 D

6.(2015·银川模拟)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研究表明,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

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

(1)在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________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__________,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3)乙酰胆碱与位于____________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

(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细胞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处为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2)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

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量会相应减少,兴奋的传递速率也会减慢。

(3)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一旦与受体结合后即被分解,其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4)抗Aβ的抗体与Aβ特异性结合,可减少Aβ的沉积。

【答案】 

(1)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 

(2)减少 减慢

(3)突触后膜 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4)抗Aβ的抗体与Aβ特异性结合,减少Aβ的沉积

B提升层

7.(2015·广东北江中学一模)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解析】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化学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

【答案】 B

8.右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  )

【解析】 曲线图中所示为指针偏转1次所测得的结果;图B、C中指针都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而图D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答案】 A

9.(2015·长沙市高三模拟)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

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

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膜电位变化及Na+和K+电导的变化,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的通透性增强有关,即在一定时间内Na+内流,使内膜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且内膜的正电荷逐渐增大,表现为内负外正并达到峰值,如曲线①中的超过零电位到峰值的一段曲线表示动作电位,曲线③反映了Na+的变化情况。

【答案】 B

10.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

B.可卡因能使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失去作用

C.可卡因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增多

D.可卡因能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兴奋

【解析】 图的上半部分为正常状态下的作用机理,下半部分是异常状态下(吸入毒品后)的作用机理。

正常状态下,多巴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作用后又被重新吸收回突触前膜中去。

有可卡因存在时,可卡因使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失去作用,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不能被重新吸收回突触前膜,最终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 B

11.(2015·滨州模拟)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解析】 肌肉的运动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向③;感觉的产生是兴奋由④⑤⑥上行至大脑皮层产生的。

【答案】 A

12.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据图回答:

(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______________神经元的________形成的。

(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

(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通过________(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

(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

(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

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树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

(2)a处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位点,若给以刺激,膜外的电位将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3)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当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要通过突触的结构来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a处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传导到c处,c处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变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导致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5)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因为传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 

(1)感觉(或传入) 树突末梢

(2)由正变负

(3)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4)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5)否 d处为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3.下图为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接受刺激,由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的过程中,细胞膜两侧电位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___,并将兴奋传导到屈肌,使屈肌收缩。

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在研制的药物AD-R6可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但不知该药物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

研究人员在A、B、C、D、E五个位点中选择四个实验位点进行探究。

已知在实验位点施用AD-R6后,药物不会扩散且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持续存在。

请完成以下两个连续的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先用AD-R6处理________点,用电刺激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②再用AD-R6处理________点,用电刺激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a,若步骤①中肌肉不收缩,步骤②中肌肉收缩,则说明AD-R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步骤①中肌肉收缩,步骤②中肌肉不收缩,则说明AD-R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若步骤①②中肌肉均不收缩,则说明AD-R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荷,膜内为负电荷,兴奋状态时,膜外为负电荷,膜内为正电荷。

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2)观察该结构模式图,由于兴奋是从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动作电位的流动方向是A→B→C→D→E,要知道药物究竟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可以①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A处,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②将药物放在D处,刺激C处,现察肌肉的收缩情况。

a.若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说明药物AD-R6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b.若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说明药物AD-R6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c.若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说明药物AD-R6是两者都能阻断。

【答案】 

(1)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分析和综合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①B A(顺序不能颠倒) ②D C(顺序不能颠倒)

a.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b.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c.既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又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或:

两者都能阻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