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497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docx

国际传播重点整理

国际传播的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在传统媒体主导传播过程的情况下,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的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国际传播主体也经历了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国际传播主体的特征

1、传播主体的性质不同

政府通过媒体进行传播时,它既是传播者也是把关人,这是其他任何国际传播主体不具备的特性

2、传播主体的影响力不同

3、传播主体利用媒体的程度不同

政府高于媒体对媒体具有控制和管理的权力,媒体对政府具有依赖性:

媒体无不希望获得来自政府的权威信息,并借此显示自己的权威

4、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不同

政府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特点:

(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传播行为的控制者)

1、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政府

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政府是国家权力、国家意志的几种体现,是国家对外传播法定的“代言人”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尤为如此,政府的权威性决定了政府对核心信息的独占性,它可以通过自己掌握、控制的信息渠道获得有关事件全面、准确的消息。

2、作为信息控制者的政府

(主体的权威性、信息的独占性、媒体的被动性、巨大的影响力)

政府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职责:

1、维护国家信息主权

2、树立良好的国际传播形象

3、将其他传播主体的行为纳入国家利益轨道

4、积极采用新技术,保证国际传播的质量

5、加强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合作

政府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变化: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2、信息控制方式的改变

企业作为国际传播的主体特点:

特点:

1、企业传播是以赢利为目标的2、企业传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3、企业传播具有很强的选择性4、企业传播较少意识形态色彩

从企业参与国际传播活动的范围和程度分:

跨国企业(国际传播活动是经常性的和持续性的)和非跨国企业(国际传播行为带有偶发性和阶段性)

从企业属性的角度可将企业划分为媒体企业和非媒体企业(也分跨国和非跨国)

非跨国媒体企业:

1、他们既是企业文化产品的生产部门具有市场取向和赢利诉求,同事也是公共信息的载体。

它区别于其他生产物质产品为主、单纯盈利性的企业,政府必然通过法律规范进行监督管理2、他们所传播的信息大多带有浓重的国家色彩和本体意识。

跨国媒体企业:

(迪斯尼公司、新闻集团)1、提供各国实用的文化产品采取共同的语言符号和普遍接受的表现方式尽可能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意味。

2、面向具体国家提供的文化产品采取本土化的经营战略与当地国清相通融,取得更大的赢利。

企业参与国际传播的形式:

1、付费的商业广告

推介企业产品,并在产品上市后提醒用户购买,宣传企业声誉和形象稳定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2、不付费或者少付费的公共关系

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对企业不良行为给消费者带来的瞬时进行补偿,以求长期效益。

第三类跨国公司的国际传播:

跨国数据资料流通(特点):

集中型、发散型、跨国双向型、多国网络型。

作为国际传播的社会组织分两类: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或团体)

1、一般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

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

指为实现某一目标、某一宗旨货为了进行某一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有许多国家或地区成员参与的非营利性组织。

(联合国,WTO)

主权国家内的非政府组织:

指为实现某一目标、某一宗旨货为了进行某一合作在一国范围内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2、政党组织:

执政党的传播和非执政党的传播

政党制度分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执政类型分:

轮替执政型和长期执政型)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代表政府)党的宣传部门(代表党)

社会组织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特点:

1、传播类型的多样性(各种专业行业团体都有各自传播的特性)

2、传播主体的多层次性

3、具有一定的国家色彩

4、非赢利性和目的性

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个人(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及其所具有双向交互式传播特点)

发展:

随着网络功能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人们逐渐由分散的、游离的、互不相干的个体聚拢起来并因共同关注某一问题在网络空间结成的群体并对政治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由人的联合体出自马克思)

个人作为国际传播的特点:

1、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交互性:

传、受角色于一体。

传播面狭窄

2、身份的模糊性:

控制难度大

个人身份的模糊性和隐匿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责任主体(给政府网络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度的参与性:

随意性强

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与隐匿性为人们无所顾忌的表达不同意见并寻求支持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而在传统媒体时期迫于群众舆论的压力,人们会自动放弃与表达相左的意见或观点,以便和大多数保持一致成为“沉默的螺旋”中的一份子。

个人作为主体的传播形式:

网络新闻组、电子公告版系统、网络日志

、、、、传播的未来走向:

语言上的多样化、形态上的多样化、政府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际传播的控制(出境信息的控制入境信息的控制国际组织的控制)

出境信息的控制分:

1、对不同传播主体的出境信息进行把关控制

(主要解决如何将本国声音传播到其他国家以扩大影响促进合作交流,为本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问题)

2、出境信息传播与国内信息传播进行总体协调

(主要解决如何如何消除外来信息中的有害部分,进行有效过滤和选择的问题)

出境信息的控制模式:

世界各国传播控制的强与弱不是禁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之中。

出境信息的控制手段:

1、行政手段的控制:

行政机构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调节信息传播活动以达到逾期目的的一种控制手段。

形式有1、对媒体的创办进行审批2、直接或变相自主某机构3、在纸张或无线电频道进行有效的配给。

2、信息手段的控制:

政府以其占有权威信息源的优势,通过操纵新闻发布、控制消息来源而形成对媒体控制的一种手段。

3、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4、经济手段:

政府通过参与股份控制股份通过税收、拨款和制定相关产业等方法,对信息传播活动实行间接控制的一种手段。

“控制的最佳标准”:

1、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的差距2、国情的具体情况不同3、客观事物处于不间断的发展中(最佳目标就是最适宜目标,最佳原则就是最适宜原则)

入境信息的控制:

(从内容角度分)

《政治类信息:

(带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具有相当的政治敏感性)、经济类信息、军事类信息、社会文化类信息(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国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

(友好国家、敌对国家、一般国家)

从国家发展角度分:

(和平状态、危机状态、战争状态)

入境信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文化殖民导致文化排挤(外来文化排挤国内传统文化)2、数字鸿沟拉大贫富差距(数字鸿沟即信息依赖、技术依赖、经济依赖)3、信息攻击威胁国家安全4、网络犯罪

对入境信息的把关控制:

1、完全封闭型:

一国家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控制为主,一般没有相关新闻立法)

2、相对封闭型:

一国家行政控制为主,行政手段与法律为辅

3、相对开放型:

以法律手段为主,辅以行政手段

4、完全开放型:

现实社会还不存在

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的控制:

国际电信联盟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的控制方式:

 

1、制定规则2、分配资源3、调节争端

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的影响:

1、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1、为发达国家开辟全球信息市场2、使发达国家占有信息资源优势3、发达国家因不均衡发展起摩擦

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提供分享全球信息资源的条件2、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赖3、借此崛起

(国际组织祈祷了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在各国之间搭建桥梁、疏通渠道、建立秩序、解决争端国际传播就不能正常进行,信息传播的国际化或全球化就不能实现)

国际传播的手段:

一般性的编码、译码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即进行跨文化的编码、译码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的语言转换和文化对接。

拉斯韦尔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即“5w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扩展的意义:

1、使国际传播研究特色更加突出2、使理论研究更加符合现实需要3、使国际传播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

媒介语言的特质:

1、规范化2、地道、精当3、新鲜(汉语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一致性)

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对接:

(分两方面)

1、国际通行的认知、规范体系对接:

反对恐怖主义,反对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经济秩序,是人类共同的道德伦理标准,是国际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2、传播对象国社会文化习俗对接:

不但要符合人类文化或文明的共性要求,还要对具体对象国的文化特性予以高度的重视

国际传播的内容: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传播内容)

政府传播的权威性内容:

1、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制度、颁布的信息2、有关政府运转情况的信息3、有关国家重要事务和重大事件的信息4、有关国家发展的数据、资料和报告

政府传播的一般性内容:

1、宣传性的内容

目的是为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法令、计划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向公众进行解释和说服工作,以期产生与政府意愿相一致的社会认知。

宣传是思想观念的导入,是主体力求客体产生相期态度与行为的一种舆论攻势。

2、公关性的内容

公关是借各种手段制造声势、烘托气氛,以吸引外界的注意和媒体的报导。

政府公关是政府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助于政府树立形象,扩大影响,获得国内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3、广告性的内容

广告是以付费的方式制作并购买媒体特定时间、空间,控制性的投放信息

(一般性的公益广告、带有招商引资性质的广告、配合大型活动、播出的广告)

企业传播的广告性内容:

(一类是产品服务广告一类是形象广告)

企业传播的内容:

企业选择传播媒体需要考虑到:

1、媒体的种类(即投资问题)2、媒体覆盖面以及适应群体(专业化的传播频道)3、目标受众接受心理(以对象受众国所能接受的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将广告呈现出来即本土化传播)

公关性的内容:

不是以直接的产品推销和赢利为目的,而是旨在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或对企业的不良行为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进行补救,以求长期效益和积累效果

1、了解对象国的受众(企业公关目标在于当某一公众群体有可能成为企业产品消费群体时,企业通过品牌推广和各种宣传是这一部分公众尽快知晓,并产生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

2、了解对象国媒体(了解对象国媒体的原则1、区分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抓热点原则

3、对企业形象准确定位(企业整体形象是国家形象与企业自身形象的统一)

社会组织的传播内容:

1、告知性内容2、劝导性内容(联合国是世界上国模最大、最具权威的组织)3、知识性内容(专业性的组织调研走向1、构成大中国传媒知识性内容的一部分2、与国际上同类组织进行交流)

个人传播的内容:

1、通信性内容2、闲谈性内容3、评论性内容

国际传播的受众:

国际传播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

2、复杂性(对华人采取强行同化的政策加速融入当地社会即本土同化文化。

对移民干预比较少兼有中西杂糅色彩的文化即变异文化。

新一代的海外移民虽在海外落地生根,加入所在国国籍,但是他们毕竟与祖籍国一起成长的,和它一起经历了政治变迁,经历传统文化消解与重构的过程,与祖籍国最为亲近即跟文化。

3、多样性

根据传播者重要程度分类:

(重点受众、次重点受众、一般受众)

重点受众:

与传播主体国有着特殊的利益关系、对其索要达成的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次重点受众:

与传播主体国有着特殊的利益关系、对其索要达成的目标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一般受众:

与传播主体国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对其生存发展不具有决定性影响

根据受众对传播者态度的分类:

(顺意受众、逆意受众、中立受众)

顺意受众:

1、友好国家联合体中的受众2、在某一重大事件中与传播主体国有着相同态度和立场的受众

逆意受众:

1敌对国家受众、在某一重大事件中与传播主体国有着相反态度和立场的受众

中立受众:

对传播主体国既不友好也不敌对的受众。

根据受众行为的发展过程分类:

(潜在受众、知晓受众、行动受众)

潜在受众:

与传播主体国暂无直接的利益关系,但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成为其传播重点的那一部分受众。

知晓受众:

经告知对传播主体国自身或与之相关事件有所了解并形成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行动受众:

实在知晓与态度形成的基础上产生积极或消极行为的那部分受众。

目标受众的确定:

(与自己相关度最大、最需要影响的那部分受众)

1、国际关系优先原则

国际传播是建立在国际关系基础上的传播要与政府在国际关系方面的大方针相吻合

2、主体利益相关原则:

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主导下的关系,国际传播也是国际利益主导下的传播。

传播主体应选择与本国利益密切相关、对本国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那一部分受众作为自己的目标受众,通过传播强化其顺意倾向,消除其误解与偏见营造对本国发展有利的舆论环境,以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3、传播手段量裁原则

根据国家实力选择适当的传播途径。

4、紧急事件准确定位原则

定位受众的损失程度采取补偿不传播工作

一般情况下的受众分析:

1、通过传播改变受众态度二、通过传播形成有利舆论

3、通过传播产生预期行动(影响受众态度、影响舆论进而影响受众行为)

特殊情况下的受众分析:

特殊情况下的受众特征:

1、态度形成的层次性(直接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利益不相关者)2、对信息的敏感性3、对权威信息的渴求

特殊情况下的传播对策:

1、及时传播2、准确传播3、权威性传播4、针对性传播

国际传播的效果:

效果分类:

(短期效果、长期效果)

短期效果:

(突发性事件政府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填补信息真空,以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传播影响受众,使他们产生相期的态度与行为。

突发性事件中的传播,是在应急制框架下进行的、以政府为主导、有控制的传播,传播效果可测可控。

长期效果:

传播主体进行长期传播产生的积累效果。

长期传播效果途径:

1、对象国政府的态度2、对象国媒体的言论(对象国政府与民众态度和意向的几种体现)3、对象国受众反应

国际传播与国家软实力:

(综合国力:

经济、科技、军事实力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和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变现出来的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国家影响力。

硬实力是软实力背后支撑力量,有了强大的硬实力作为物质后盾,软实力才有可能迅速提升,硬实力就可以转化成软实力。

软实力的基本要素:

1、文化影响力

2、意识形态影响力(中国和平发展的政治理念以及自主创新、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

3、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

4、外交影响力(1、有赖于国力的支撑,2、长期有效的国际传播)

软实力的测量:

(文化、意识形态、制度安排、外交影响的测量)

软实力的测评方法:

1、受众调查法(传播主体国面向对象国受众的调查、传播主体国面向本国受众内容涉及对象国的调查)

运用科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手段,及时、准确的收集、整理、统计、报告受众意见,测量舆论变化的社会活动,反映受众的看法、态度和评价,作为最后决策的参考依据。

2、内容分析法:

(主流媒体的内容分析(反映政府意向及公众态度)、非主流媒体内容分析)

优点:

研究对象容易获得,研究费用低。

局限性:

无法单纯以内容分析为依据来做出某一内容对受众影响的结论。

软实力是通过精神诉求,影响、诱惑或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以产生所希望的过程和结果。

当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流传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时候软实力才算真正提升,所以如何以硬实力的发展带动软实力的提高,再以软实力的提高进一步推动硬实力的发展,全面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是未来一段时间有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国际传播:

历史发展:

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2、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3、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期4、21世纪初期

随着中国对外传播媒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过程,中国政府对外传播观念也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本位意识到受众意识的转变过程。

中国国际传播的管理机构: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推动中国媒体对外说明中国,指导和协调对外新闻报道;制定对外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推动中国国际新闻报道。

2、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总体规划和组织外文书刊的出版、印刷、发行等业务工作的专门机构,集采编、翻译、出版、印刷、发行和互联网于一身,通过出版物和互联网以多种语言方式为海外读者提供关于中国的信息。

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特征)

1、海外华人增强了对中国的向心力

2、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3、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4、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类得以推广

5、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对外界的评价我们要冷静看待,但是这些肯定性的、正面的评价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广泛吸纳优质资金、技术、扩大区域性、国际性的经贸合作有积极的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对外传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从单纯的对外宣传到对外传播到遵循规律,掌握必要的方法、技巧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努力已经开始,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随着国际传播硬件、软件条件的改善,更好的传播效果是可以预期的。

随着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融入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国际舆论对我国的关注度明显上升,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也日渐凸显。

在此之际我国应当如何在认识和遵循国际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更好的利用它来传播中国信息、树立国家形象、与其他行为体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动,成为我国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