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472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docx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递减。

(2)季节(时间)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极点

[自我探究]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昼长一定最长吗?

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

回归线到极点之间的区域是这样的,但是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不是。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

 

(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2.五带

(1)划分依据:

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2)五带的划分

[自我探究] 五带划分的界线是什么?

[提示]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自我反馈』

1.6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约40°N)B.上海(约31°N)

C.哈尔滨(约45°N)D.广州(约23°N)

答案 C

解析 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

2.春分日,下列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开罗(约31°N)B.伦敦(约51°N)

C.里约热内卢(约23°S)D.新加坡(约1°N)

答案 D

解析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越靠近赤道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下列城市中,一年有两次直射的是(  )

A.天津B.海口C.西安D.长春

答案 B

解析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直射。

探究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下表是我国某中学不同日期起床时间(北京时间),阅读表格,探究下列问题。

日期

9月1日

10月1日

12月31日

起床时间

6:

00

6:

30

7:

00

(1)该校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从9月1日到12月31日,该地昼夜长短状况是什么?

(3)从9月1日到12月31日,该地昼长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案] 

(1)昼夜长短。

(2)9月1日到9月23日,该地昼长夜短;9月23日,该地昼夜等长;9月23日到12月31日,该地昼短夜长。

(3)9月1日到12月22日,该地昼长变短;12月22日到12月31日,该地昼长变长。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空间(纬度)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

昼长时数=

×1小时;

夜长时数=

×1小时。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

也可以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昼长。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3)根据相关性计算

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

如北纬40°的地区某日昼长是14小时,那么该日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4小时。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

(2)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6小时

9小时

11小时

14小时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由北向南按顺序排列是(  )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此时为12月22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表中只有丁地的昼长大于12小时,故它位于南半球。

(2)题,丁地位于南半球,位置最南。

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越往北白昼越短,故甲地的位置最北,其次是乙地,最后是丙地,故四地所处纬度由北向南按顺序排列是甲乙丙丁。

[答案] 

(1)D 

(2)A

[方法指导] 昼夜长短的潜在规律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除赤道地区以外)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4)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地方昼长与夜长刚好相等。

(5)同一地区相对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的昼长相同。

(6)同一纬度上的各点,日出、日落的时间(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7)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大;赤道地区,全年昼夜长短无变化。

(8)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

(9)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纬度的关系

①若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δ,则该日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φ=90°-δ。

例如,太阳直射10°N,则这一天出现极昼的范围为80°N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的范围为80°S及其以南的地区。

②若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为φ,则直射点的纬度为δ=90°-φ。

例如70°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点纬度为90°-70°=20°,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

若80°S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则太阳直射点纬度为90°-80°=10°,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N。

探究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两楼间距和楼高关系示意图。

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影响建筑物采光和日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①②③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

决定楼间距大小的是哪一个?

[答案] 

(1)主要是楼高和正午太阳高度。

(2)①表示夏至日,②表示春、秋分日,③表示冬至日。

其中,③决定楼间距的大小。

1.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个地点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如下图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①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春秋二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2)说明

H:

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两点:

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纬度差:

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相加。

如下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

HA=90°-

=90°-(30°-10°)=70°;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

HC=90°-

=90°-(10°+23°26′)=56°34′。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

(1)~

(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B.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C.太阳直射20°SD.北半球为夏季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

(1)题,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也就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

福建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2)题,济南的纬度高于福建,冬季和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始终小于福建,冬季遮阳板收起,无论高低长短都不影响采光,夏季为了增加遮阳效果,只能延长遮阳板或者降低遮阳板的高度,如下图所示。

[答案] 

(1)B 

(2)B

[方法指导]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

日出最长

正午最短

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

(4)计算楼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探究点 四季更替和五带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会城市的几位同学的网上对话。

小王

我这里四季如春

小李

我这里一年有两天阳光能直射井底

小陈

我这里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小林

我这里长夏无冬,四季温暖

小文

四季长度应该是相等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你能判断出哪几位同学的学校位置?

(2)小文与小王、小陈、小林三位同学对四季的认识不同,他们的科学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小王:

昆明;小李:

海口;小陈:

哈尔滨;小林:

广州(海口)。

(2)小文:

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划分,形成天文四季;依据气候统计的需要,形成气候四季。

小王、小陈、小林:

依据实际气温划分四季。

1.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2.五带的划分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解析] 第

(1)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2)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地区不同季节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答案] 

(1)D 

(2)C

[方法指导] 四季划分的几种方法

(1)天文四季

这是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依据划分的四季。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2)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

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四季之首。

这种四季,符合天文条件,但这样划分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

(3)西方国家的四季

在西方国家习惯上以“两分”“两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之首,这种四季在一些地区与实际气候基本一致。

(4)气候统计学的四季

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3~5月定为春季;6~8月定为夏季;9~11月定为秋季;12~2月定为冬季。

这种四季,比较接近西方国家的四季。

(5)候温四季

以实际气温作为四季划分的依据。

五日为一候。

每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称为“候温”,候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低于10℃时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则为春季、秋季。

这种划分使不同地区四季有很大差异,如“全年皆夏”“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四季如春”“全年皆冬”等形式。

探究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B.12小时

C.10小时D.20小时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A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是20小时。

2.该图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太原B.长春

C.南昌D.昆明

答案 B

解析 图中所示日期为夏至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

探究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8°B.62°

C.90°D.0°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此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90°-28°=62°,B项符合。

4.该地所在地理纬度是(  )

A.18°NB.28°N

C.32°ND.52°N

答案 B

解析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公式H=90°-纬度差,可知纬度差为28°,即位于28°N,B项符合。

探究点

 四季更替和五带

5.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B.北温带

C.北寒带D.低纬度地区

答案 B

解析 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

6.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D.寒带的范围变小

答案 A

解析 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极昼极夜的范围也变大,则寒带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下表为我国某地连续几天日出时间(地方时)。

读下表,回答1~2题。

1.该地21日的昼长是(  )

A.13小时B.12小时

C.10小时D.8小时

答案 C

解析 昼长时间=(正午时间-日出时间)×2。

该地21日的日出地方时为7时,故昼长是10小时,C项正确。

2.此段时间内(  )

A.太阳直射南半球

B.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该地昼长夜短

D.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答案 A

解析 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段时间内,我国日出时间晚于6时,说明是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项正确;该地昼短夜长,C项错误;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项错误;地球公转速度可能在减慢,但不是最慢,B项错误。

某日,在我国南方某中学上学的小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前几天正午放学,正午太阳还在正南,今天正午放学,正午太阳却在正北了。

据此完成3~5题。

3.该中学可能位于(  )

A.海口B.济南

C.杭州D.合肥

答案 A

解析 该地正午太阳方位由正南转为正北,说明该地能出现阳光直射现象,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A项正确。

4.从理论上说,当地该日日落时太阳的方位是(  )

A.正西B.西南

C.西北D.正南

答案 C

解析 当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C项正确。

5.该时间段内,当地学校操场的旗杆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长B.一直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 C

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影长越短,该时间段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因而影长先变短后变长,故C项正确。

6.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

塔底中央嵌有一颗铜心与顶球相对,塔身是空心的,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游人立于塔底铜心,抬头仰望,从塔心及铜球的一个圆孔窥见苍穹。

一年中在某天正午可观察到阳光从顶部圆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

请问这一天应该是(  )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答案 B

解析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7.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2°,则(  )

A.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扩大

B.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

答案 B

解析 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2°,即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能力提升]

读我国某地(110°E,19.5°N)某日日出时旗杆影子示意图,θ为影子与经线的夹角,该日θ达到最小值。

据此完成8~9题。

8.该日为(  )

A.冬至日B.夏至日

C.春分日D.秋分日

答案 B

解析 该日日出,日影朝西南,则日出东北方向;由于θ为旗杆影子与经线夹角的最小值,判断日出方向最偏北,即昼最长,夜最短,故该日为夏至日,B项正确。

9.该日后三个月内,当地昼夜状况为(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夏至日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该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故C项正确。

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

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回答10~11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10.表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

答案 D

解析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11.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  )

A.23米B.28米

C.37米D.40米

答案 C

解析 根据北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40°+23°26′)=26°34′,可用城市④数据计算。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32分)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

(4分)

(2)此时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出现极昼的地区是________,图中A、B、D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_。

(8分)

(3)若C点的经度是180°,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4分)

(4)此日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此日,A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

(4分)

(6)图中一年有一次直射的点有________,A地地处五带中的________带。

(6分)

答案 

(1)冬至 快

(2)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 B A

(3)23°26′S,60°E

(4)90° 26°34′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20 10

(6)B和D 北温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故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2)题,冬至日,上海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出现极昼;此时越往北,白昼越短。

第(3)题,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就是找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根据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00,可判断C点的地方时为20时,C点的经度为180°,所以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60°E。

第(4)题,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北京的纬度为40°N,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40°)=26°34′。

第(5)题,A点位于昏线上,正值日落,其地方时为14时,故夜长为20小时,日出时间为10时。

第(6)题,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A地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位于北温带。

1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判断A、C、D三地的地理纬度: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6分)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________。

(4分)

(3)A、B、C、D四地中四季分明的是________,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

(4分)

(4)从A到D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判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

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4分)

(6)当太阳直射10°N时,D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是________。

(2分)

答案 

(1)0° 66°34′S 90°N

(2)赤道 平分

(3)B A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5)23°26′ 46°52′

(6)太阳高度始终为10°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A地一年中昼长始终为12小时,应为赤道;C地冬至昼长为24小时,夏至昼长为0小时,应为南极圈;D地从秋分到次年春分昼长为0小时,从春分到秋分昼长为24小时,应为北极点。

(2)题,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

第(3)题,读图可知,B地无极昼极夜现象,且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大,应位于温带地区,四季分明。

第(4)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第(5)题,A地位于赤道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23°26′;C地位于南极圈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34′-23°26′)=46°52′,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46°52′。

第(6)题,出现极昼时,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