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896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docx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

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二)

国内外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

刘宗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农业经济专家

本次课程案例的选择,我们是依据以下几个条件选取的。

1、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

2、农业领域熟知且得到认可的案例。

3、作为主讲老师所熟悉的案例。

一、山东滨州市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去年我参加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论坛,对于滨州市的高效生态经济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参观了一些农业园区生产基地,现在我来介绍一下滨州的概况。

(一)滨州的概况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所以说这个规划给黄河三角洲区域指明了新的发展前景。

滨州市又是在这个黄河三角洲区域中所占的面积最大、也是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域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可以说是黄河三角洲建设的主战场。

具有良好的开发优势。

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土地94.5万公顷,其中宜开发的耕地46.7万公顷,人员占有耕地0.13公顷。

自2003年底开始,以防潮堤为屏障的北带开发,新增土地61万亩,黄河贯穿东西,淡水资源充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已开发的有15种。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区。

海岸线长达240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滨州农业基础良好,农林牧业各业发展,非常发达。

现在已经建成棉花、蔬菜、冬枣、生产、牧草基地,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各具风味,驰名中外。

沾化县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和冬枣原产地。

(二)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基本做法

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发展的规划,要走高效生态农业之路,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基本做法是什么呢?

1.要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与基本条件,突出水、绿、净三个字。

就是有丰富的水源,有绿色的大地,有干净的空气,清洁的土壤。

要坚定不移的解决水的问题,他们的办法是种在增需扩容,多蓄多引黄河水,坚定不移的实施绿化工程,使大地普遍着绿,坚定不移的抓好净化。

保持土壤水质的净化,杜绝进一步的污染。

也许有的学员到过滨州,也许没有去过,你去过以后呢,就会对滨州感觉那是一个水干净、绿色率很高,空气清新的一个城市。

人口很多集中在城市、觉得比较空旷、比较大气。

曾经有一个美国的专家到了滨州考察过以后,就曾经问滨州的政府的工作人员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怎么到了滨州以后觉得人口就不太多,他们正是由于大量的绿色,开阔的空间,广袤的土地,所以具有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

2.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既着力创建绿色种植、生态种植、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和各类优质农产品,做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

并且发展了很多这种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着力发展粮油果树、菌、蛆、牧渔产业体系。

重在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这是他们做法的第二条。

3.构建现代农业的循环体系。

他们的经验就是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化进程,构建现代农业的循环体系:

(1)要做林、水的文章,他们的口号是,凉风林貌、北国江南。

你如果去过滨州,你就会有一种北国江南的感觉。

(2)他们经验做法的第二条就是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做到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产品向生产优势区集中,形成合理的布局分工,构建独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体系。

就是与它的区域结构和原来老的产业结构相吻合,比如阳信的鸭梨,沾化的冬枣等等。

现在他们还结合国家科技农业开发区的园区建设,在盐碱地上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的体系建设。

(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产业化的经营体系。

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发展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

在这些龙头企业中还包括一些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因为只有好的农业生产资料才能够保证这个高效生态农业的体系建设是安全的,这些种植、养殖是安全的、生态的、优质的。

(4)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构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体系。

(5)着力推进农业市场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农业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使技术与农业合作社相结合。

使得技术能够走进田间、走进地头,能够真正落实到土地上。

着力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农业生产园区,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6)着力加强农业发展的保障举措,构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保障体系。

在这里滨州市的保障体系做的是有声有色,我们上次考察的时候,去参观了它的社保局、参观了他们的社保工作的深入。

通过社保工作培养技术人员,吸引人才,然后为各种下岗人员找到新的出路,把他们引导到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体系中来。

所以通过考察看到他们是以人的保障再来保障,通过人的保障来保障高效生态农业的实施,所以这个保障体系建设是值得学习的。

(三)滨州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成就

滨州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成就是很大的,他们主要的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他们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到了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产业的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了49%,全市粮食总产比2005年增长了24.9恩。

以保持连续七年增长,棉花总产、水果总量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3%和58.2%。

第二个他们的高效生态农业健康发展,蔬菜产业稳定发展,特色林果业初具规模,全市已经形成了沾化冬枣,无敌的金丝小枣,阳信鸭梨、惠民蜜桃,邹平水杏等独具特色,一县一品的林业生产体系。

食用菌产业也得到健康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他们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农业产业化过程延长了增收的链条。

2.农产品的安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3.重点建设58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除此之外他们能够马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重点建设58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这里还是科技部安全食品的科技园区其中的一个点,所以通过滨州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我们能够得出这个经验,就是通过对于整个资源的整合,把传统农业的发展整合到高效生态农业上来,调整到生态农业上来。

然后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发展,然后走向规模化,产生高效益,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开发区,可以说是具有前景的开发区。

因为那里面积大,容易规范化种植,以后中国规模农业在整个黄河三角洲都会规模化的涌现出来。

大家知道,东北是中国规模化生产的一个地区,但是东北的冬季是比较寒冷的。

滨州和东北相比,它的气温寒冷程度都比东北具有优势。

所以在滨州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更能够体现出它的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同时也跟能够体现出来它的区域化,

二、荷兰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荷兰概况

我们知道荷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欧洲小国,人口密集度2005年为482人每公平合理。

是欧洲人口密集度最大的国家,目前荷兰全国有耕地与牧场199万平方公里,2005年荷兰人均耕地为0.84亩。

比中国的人均耕地还要少,目前荷兰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其中有60%为草场,34%为耕地。

这里大家看到,与刚才我们理论上介绍的相比,他们这么小的国家的人工牧草的种植面积为60%的土地,那你可想荷兰的畜牧业也是非常发达的。

其中有6%的耕地用于园艺种植,它的农业生产以高质、高产著称,荷兰的年均降雨量只有750毫米,大概和我国的中部地区相当,比我国南方的降雨量要少得多。

全年的光照时候只有1600小时,而我国平均是2600小时,可见它的光热条件是不够理想的。

刚才介绍的条件主要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荷兰人均耕地少,人口密度大,降雨、光热条件都不够理想,但是它是一个农业强国,荷兰在这么样不太好的条件下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畜牧业、花卉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荷兰的农产品的竞争力都是排在世界前列的。

在中国早期一说大棚就是指荷兰大棚,所以他们的设施农业也是很发达的,荷兰大棚称为联动玻璃温室的一个专用名词了几乎是。

荷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特色是什么呢?

荷兰主要是依靠设施的发展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它与我们理解的传统农业不同,传统的生态农业是尽量少的投入与依靠自然条件,依靠当地的自然禀赋来发展。

现在生态农业有四个基本的特点,它是资金、技术、土地、海洋、劳动力的组合。

所以荷兰的农业恰恰满足了这么一个条件,它是一种高投入,设施化、标准化、生态化的一种农业。

所以我们通过这个荷兰的农业就可以打破我们一个传统的概念,生态农业不仅是高效的,而且也是高投入的,有高投入就有高产出,这种高投入和高生产未必都是化学化的。

生态农业是通过生态化的衔接,通过生态技术的导入将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进行紧密的结合,就形成了生态农业的几个支柱。

荷兰在设施农业方面是极其发达的,它的工业化农业是享有盛誉的,这里的工业化农业和化学农业是不完全一样的,它只是通过工厂化的形式,将农业生产的要素,将一些生态的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

所以在荷兰到处都能看见成片的牧场和大型的联动玻璃温室。

它的这种高效生态农业也是可以说代表了未来现代农业的方向,因为它在这么小的土地上还有60%的是牧场,说明了它的草食畜牧业在它的整个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它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在这些现代化的温室内,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高度的城区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作物离开了土壤,农民离开了土地,生产摆脱了自然气侯的束缚。

农作物从种到收就是一条生产线,流水线,一栋温室就是一座农产品的加工厂,经营这些农业工厂的大多是小型的农民家庭企业。

即使在同一地区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种植养殖,也并不从属于某一机构的领导,他们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组织建立联系。

荷兰的高效生态农业主要是形成了这么三个方向,花卉业、蔬菜业、畜牧业。

(二)荷兰高效生态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1.做法

(1)集约高效的农业科技运用

荷兰在农业生产中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荷兰农业的集约化具体表现在高效益的产业结构上,高科技投入,高的生产力水平,以及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为了节省耕地,荷兰大力推广温室农业,例如温室进行农业工业化生产。

各国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部分农产品采用温室栽培,温室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都采用计算机控制,作物产量很高,荷兰还用温室养育,不仅产量高,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水面,荷兰农业部门特别注重遗传工程的投资,采取优选本国或适合本国环境的世界各地的家蓄、家禽,农产品良种,依靠遗传工程进行改良。

生物防治和遗传防病菌,替代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化学剂的使用,射木防病和遗传防病病菌代替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这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效的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不仅荷兰地广人稀,现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南部的沿海地区,现在也逐渐的发展到地广人稀。

比如讲浙江就是土地耕地少,而且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像荷兰学习就非常必要,不是说设施农业就不生态了,工厂化的农业就不是生态的。

(2)通过工厂化的生产,不仅节约了土地,或者是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也要开展农业生产,也要保证这个食品供给,那么荷兰的做法是有学习、参考意义的。

尤其是荷兰在这么小的面积上,还能够把畜牧业搞的那么发达,还能够拿处理60%的耕地发展牧场,搞人工牧草发展畜牧业,所以中国的南方和东部的沿海地区又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

我们完全可以向荷兰学习,在我们的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荷兰,把我们的农业搞成设施型、高效生态农业。

把这些省份的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荷兰高效的生态农业是有着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荷兰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系统。

这三项被誉为荷兰农业发展一体化经营的三个支柱,三者协同发展形成了著名的OVO三位一体。

(3)政府对农业的科研,教育推广非常重视,把促进发展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以农民为核心,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网络,是荷兰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荷兰政府在11个省设立推广、咨询理事会。

每个省设立两到七个继续性咨询中心,这些部门中都有一批科学家和专业推广人员从事相关科研,推广服务。

另外还有私人机构参与农业推广,他们通过从事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包括农业生产工具和投入,如杀虫剂、复合肥料,兽医服务等。

荷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网络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面向实际,面向农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可以通过每个农户,可以连通每个农户。

二是体现知识和信息的开放交流。

三是组织结构层次分明,职责明确,适合农业生产的需要。

在这里把我们国家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与荷兰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现在的农机推广站基本上形同虚设,农业技术的推广很难落实到田间地头,很难落实到农户。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的农户比较分散,教会一个农民只能在很少的土地上实施,他们通过合作经济然后可以把每个农户连通起来。

我们的农业科技由于没有这种连通性,是点对点的形式,所以我们的农业水平,即使在一个县,一个地区,一个乡,甚至在一个村,也是有的户科技水平高,有的农户就科技水平非常低。

所以先进的高效的生态农业体系是必须要有先进的高效的农业科技体系来支撑的,所以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我们国家也要继续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农业服务体系,把点对点的科技人员下乡变成一个网络化的,可以连同每个农户的,能够落实到田间地头的这么一个体系。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包括技术的传播,往往是农业生产资料所排除的科技人员,这既有优势,也有它的弊端。

这些优势是公司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了利益最大化去推广它的产品,使得它的产品能够迅速的进入千家万户。

缺点是心态不同,站的立足点也不同,有些宣传是虚假的,有出现坑农害农的现象。

有些农民长此以往就不信任了,对于有些农业生产资料不信任,所以这方面是需要完善的,有些缺点是能够克服而没有克服的。

2.荷兰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经验

(1)具有合作共赢的能源合作制度

荷兰农业是以家庭农产为经营技术,但是各个农户彼此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

他们生产的产品几乎完全相同,在市场上销售也没有自己的标志,因此他们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由于这种共同的特点,农户具有联合的动力。

其实体就是为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的合作社,这些覆盖农业生产、供销、农机、加工、保险、金融等领域的民间组织,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各种专业性合作社,都为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各种周到的社会化服务。

(2)在荷兰,农民自己组建的服务组织,在保护农民切实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与稳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帮助农民减少了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比如农民入股创业的农业合作社,可为农民提供饲料、化肥、农机等农资。

农民把农产品卖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来进行加工销售,合作社在销售后,扣除一部分公共机理外。

将大部分的利润按照农民提供的原料的份额进行返还,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3)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因为农产品的增值在于加工,只有农产品的加工才能够增值,它的增值的效果是九到十三倍在发达国家。

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一般在3到5倍。

要完全增值就要加工,要加工就要由原料,原料从哪里来?

这就要有千家万户的农民来生产,如果现在我们由公司去完成加工,由农户来提供原料,那么主要增值的利润一般归公司所有,农民得到的只是原料销售的利益,那么长此以往农民感觉到吃亏,后来的成品就会进行谁出价高就卖给谁的情况,这样一来本来与农民联系的公司加农户的公司就会缺乏生产资料,最终也很难持续发展。

这种农民与公司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公司加农户模式,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也很难稳定发展。

这里面主要的问题出在加工增值的利润没有合理的返还给农民,农民仅靠原料的生产很难增值,很难有高的收益,得不到高的收益,最后就会放弃与公司的合作,最终公司就很难壮大,所以很多农业公司很难做到世界级,也很难做成百年老店。

(4)因势利导的农业知识政策。

荷兰农业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惊人的成就,它要得益于政府特有的农业正,荷兰的农业政策基本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并以此为中心制定政策措施,荷兰的农业政策主要体现为结构政策和环境政策两部分。

利用,视地如金的荷兰政府为了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

如鼓励农民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谷物生产。

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高附加值的园艺作物。

不仅如此,政府还通过补贴、政策引导扶植一批私人公司,这些公司包括一些专业化的咨询公司,生产资料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等。

它通过补贴和政策引导,然后发展一些区域优势的企业,避开一些效益低的企业,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我们国家在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过程中,应该向荷兰学习。

不仅在一个县的区域或者一个镇的范围内来进行,而且应该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政策引导,旗帜鲜明的形成农产品的优质产业带。

荷兰生态农业通过政策,通过引导,通过技术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具体的成果我们可以表述到如下表述。

就是它的成果表述在如下方面,荷兰农业人口不足世界的0.02%,它的耕地不到世界的0.07%。

但是它出口的农产品占到世界的9%,即使到达9%中间,也包括它的花卉等园艺作物。

荷兰农业人均创汇率最高,按荷兰农业就业人口计算,1997年人均出口的值超过14万美元。

第二个是它出口的增速快,1961年到1999年,荷兰农产品净出口额增加到45倍,第三方面是单位面积的土地创汇率高,荷兰平均每平方米用于农业用地出口额为1.86美元,土地生产率名列世界第一。

1991年荷兰的土地生产率为每公顷2468美元,荷兰的农业基础设施世界一流,它的水利和防洪设施标准高,至少是1250年一遇,有的甚至是万年一遇。

荷兰的玻璃温室占世界玻璃温室的四分之一,荷兰的鲜花、官商植物、马铃薯、鸡蛋包括蛋制品,啤酒、番茄、奶酪等产品的净储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荷兰属于一个介于干旱和室温国家的这么一个之间。

三、干旱型的农业,也就是以色列的高效生态农业。

(一)以色列概况

以色列的旱作高效生态农业是世界有名,以色列是一个人口密度很高,每平方公里近三百人,它的土地资源却十分贫乏,国土面积有4%是沙漠,另一半不是高山就是森林。

只有不到20%的土地是可以耕种的,其中一半又必须经过灌溉才能耕作,以色列的水资源极其贫乏,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

然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巴以冲突持续不断的周边环境,以色列却实现了农业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环境恶劣,周边环境也不好,但是它的农业发展却是可持续的,和高速增长的。

近十多年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上,不仅以占总人口不到3%的农民共给全国的农产品,还大量出口农民产品,出口额带过去50年翻了12倍之多。

其中大量销往欧洲,因而有欧洲的储房之称。

以色列的这些辉煌成就创造了沙漠奇迹,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联合国粮种组织及其他国际农业机构纷纷向许多国家推荐以色列农业发展的相近经验,所以以色列的先进的旱作农业经验在我们国家也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干部和农业从业人员都熟知的,尤其是它的滴灌,那更是在全国,在中国人人皆知。

(二)以色列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或者发展旱作农业的特点

1.农业资源条件

以色列不仅耕地少,而且是一个半干旱的地区,降雨量少,季节性强,区域分布不均,淡水资源缺乏。

气候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2.节水能源在世界领先

3.农业是现代化的

我们现在这里就有必要解释一点,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是不矛盾的,真正的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必须是高效的生态农业,可以说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和它的灵魂。

以色列是一个粮食依靠进口的国家,但是它在棉花单产方面是很高的,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以色列的土地特点是国有化的。

无论是农户耕作,或者农业经营组织,或者是集体农场,或者是农业合作社,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都要向国家来租用土地。

它的私人拥有的土地仅占55%,所以它的国有土地占到94.5%。

以色列的农业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集体农场的形式,第二种是农业合作社的形式。

它是一些犹太移民希望在坚持合作经济的原则前提下,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财产权,所以他们组织了合作化的组织,它的土地是要向国家租赁,它的生产基本上是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

所以它的各种农具生产资料等也要从这个合作社购买来,然后它的农产品也以优惠的价格,然后再卖给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也是进行加工销售以后,也有一部分的利润要返还给农户和农民。

(三)以色列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以色列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高科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在高科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方面:

第一是十分重视品种的选育。

第二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水平。

第三方面是全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第四个是讲化学和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设施农业就是他们高科技农业的几种体现,所以他们的设施农业是主要的,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弥补了土地资源的不足。

所以以色列的农业和荷兰的农业他们的相似之处都是注重设施,靠设施和科技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规模和效益。

2.利用设施来走生态之路

以色列的经验做法的第二条不是说它有这么好的设施和科技就完全走化学农业的路子,而是尽可能要利用设施农业,利用设施来走生态之路。

(1)第一个他们是成功改造沙漠,因地制宜的实现沙漠的绿化,通过政策的导向和市场的导向优先开发沙漠地区,比如当年荒芜人烟的沙漠,如今出现现代化的城镇、农庄、果园、温室和农田,一片生机傲然。

它大力发展无土农业,一是直接向植物提供无机营养,替代由土壤和有机质向植物提供营养所必需的营养,它这是一种替代土壤的能力。

(2)二是将太阳能和有氧吸收的方式,直接转化成栽培,直接给作物供暖、供热还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

3.以色列的人们贯穿着爱农、务农的社会风气

他们经验的第三条我觉得正是需要中国学习的,以色列在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中,不仅贯穿着一种热爱土地的理念,重视农业的理念,而且以色列的人因为很多是犹太人。

犹太建国以后,他们对土地的渴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以色列的人民是热爱土地,重视农业,爱农、务农社会风气成风,它有爱农、务农的风气。

并不像我们国家,大家对于农业就有更多弃耕,很多放弃不喜欢农业,宁可去城市打工,也要放弃,不愿意在家务农。

现在很多地区出现返贫现象,很多边远的地方农业劳动力稀少,叫6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孩子留在农村。

所以很多人并不喜爱农业,所以这种状况和以色列的恰好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

以色列的人们贯穿着爱农、务农的社会风气,还有以色列普通发展着以农为本的集体组织,他们具有高度集约的经营方式。

以色列特有的组织就是有集体组织,他这种集体组织是已平等和工业的原则,建立起定居点,在其发展农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有一种农业形式,这种农业形式叫莫沙夫,这个莫沙夫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二而一的合作组织。

既是行政村,又是合作社,他这种集体组织来进行农业生产,第二个政府比较注重宏观调控及其资金扶植。

第三个它拥有先进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完备的农业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以色列旱作农业的发展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

以色列境内水源奇缺,北部地区降水量仅为700毫米左右,南部的沙漠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可以说是非常干旱的。

以色列曾经于1951年到1964年耗费巨额资金北水南调,将北部的怕巴列湖中的水,引到干旱的中部和南方,为了节约一追水,他们采用了更先进的喷管和机管技术。

尤其是机管,被誉为划时代的创举,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的样板。

滴管的方法是保证每一滴水都不被浪费,滴管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措施,它不仅节水或者和切断害虫的水源。

所以这是一项高科技成果。

目前以色列已经有三分之一的灌溉面积,采用了滴管方法,这项技术已经推广到美国、巴西、韩国。

以色列已向50多个国家出口机关设备,讲到这里我也特别感慨,我们中国不断的干旱,一到干旱的时候大家就全民抗旱。

根据我的经验要建设一亩地的滴管,也是复杂的一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