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8667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相同的杯中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现将两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杯中,待物块静止时,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大

B.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增大

D.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

2.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一定变大B.比热容一定不变

C.具有的热量一定变大D.具有的内能一定变大

3.水平台面上有两个同规格烧杯,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入两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甲、乙液面刚好相平此时,设A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A甲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p甲;B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B,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p乙,则

A.F浮A=F浮B,p甲>p乙B.F浮A=F浮B,p甲

C.F浮Ap乙D.F浮A

4.如图所示,一只鱼鹰发现河面上的鱼,沿虚线斜向下匀速俯冲,此过程中,空气对鱼鹰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是(  )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D.与运动方向相反

5.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B.八下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D.教室里的空气质量约为250kg

6.小明在淹城春秋民俗文化区游玩时,发现一种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木制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能引起周围背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汽油机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下面铁圈的高度时,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B.实验中需控制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相等

C.升高相同温度,b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

D.a液体的比热容大于b液体的比热容

9.“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10.如图甲,迅速下压活塞,玻璃筒底部的棉花燃烧,图乙是热机的某一冲程,关于这两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是热机的压缩冲程

B.图甲和图乙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

C.图甲中如果没有棉花,实验结论仍然成立

D.随着技术的进步,图乙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11.如图,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拧紧大瓶瓶盖,通过改变作用在大瓶侧面的压力大小,实现小瓶的浮与沉.则()

A.用力捏大瓶,小瓶不能实现悬浮

B.用力捏大瓶,小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大

C.盖上小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D.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12.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A>G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1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变化

C.物体的温度升高,所含的热量也越多

D.冰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14.关于能源、电磁波、超声波等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B.化石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C.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信息,预报地震D.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时产生的能量

15.如图1所示,R0为定值电阻,R是压敏电阻,阻值随压力的变大而变小。

闭合开关S,改变R上压力大小,两电表示数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压力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源电压为6V

C.R0的阻值为20ΩD.R0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0.8W

16.在如图所示家庭电路中,将插头插入插座,打开电视,电视不工作;闭合开关,灯泡不亮;保持开关闭合,拔出插头,将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两孔时氖管均发光。

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A.零线上保险丝烧断B.火线上保险丝烧断

C.灯丝烧断D.插座短路

1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18.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0g

B.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0cm/s

C.沐浴时让人感到舒适的水温约是50℃

D.大量事实表明:

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19.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0.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中的一盏电灯,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电路中的A、B、C、D四点,只有测A点时氖管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A.进户零线断路B.灯泡L断路

C.开关S断路D.导线CD断路

21.下列对光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树荫下的光班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B.

图中,猎豹在河面上的倒影是猎豹在水中的实像

C.

图中,渔民将鱼叉对准所看到鱼的下方叉鱼,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D.

图中,雨后的彩虹是由于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减小

2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调节音调的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表明声音具有能量

D.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24.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量程是0-3V,电流表量程是0-0.6A。

只闭合S、S1,在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滑至a点的过程中,灯泡和R1的I-U图像分别如图乙所示,滑片在a点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75W

B.只闭合S、S1时,电路的最大功率为2.25W

C.只闭合S、S2,R1的滑片在a点,调节R2,R1的最大功率是2.16W

D.只闭合S、S2,R1的滑片在a点,R2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是15Ω

25.隐型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

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型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矫正时应配制的这种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

A.近视眼,大于0.05mmB.近视眼,小于0.05mm

C.远视眼,大于0.05mmD.远视眼,小于0.05mm

二、实验题

26.如图所示的是探究灯泡灯丝的电阻特性的实验电路,所使用的器材有:

小灯泡L(额定电压2.5V,额定电流0.25A)、电压表V(量程15V,内阻未知)、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0.2Ω)、阻值为30Ω的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R、恒定电源(电压15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

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55A时,小灯泡L正好正常发光。

(1)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2)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3)通电1min,电流表A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7.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灯泡L标有“6V3W”字样,电流表量程为

,当只闭合开关S、S1,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R1的中点时,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0.5W;当只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的

阻值接入电路,电流表的示数为0.15A。

定值电阻R0和标有“6V3W”灯泡L的信息图像如图乙所示。

求∶

(1)灯泡正常发光10min,电流通过灯泡产生的热量;

(2)电源电压;

(3)为保证电路安全,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要求:

L、R0、R1最多只有两个连在电路中)。

28.如图甲所示,L上标有“6V3W”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变阻器R的最大电阻为100Ω.只闭合开关S1,滑片置于a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0,电流表示数为Ia;只闭合开关S2,移动滑片P,变阻器两端电压与其连入电路的电阻关系如图19乙所示,当滑片P置于b点时,电压表示数Ub=8V,电流表示数为Ib.已知Ra:

R0=12:

5,Ia:

Ib=3:

5(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

(1)小灯泡的电阻;

(2)定值电阻R0和电源电压U;

(3)只闭合开关S1时,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电路消耗的功率范围.

29.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30.小明在家里测量土豆的密度(大于水),找来一个不吸水的正方体木块、一个圆柱形容器,还有待测土豆(不吸水)、刻度尺。

实验操作和分析如下:

(1)将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水(液体)的容器中,如图甲,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

(2)将土豆放在木块中央,如图乙,静止后测出木块露出水面高度为h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分析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有关。

(3)如图丙,用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土豆系在木块中央,倒放(土豆在下面),慢慢放入在同一容器中。

静止后测出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3;静止后土豆受到的重力和它受到的浮力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4)乙、丙两次实验中,木块静止后容器内水面高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5)实验中,小明按照如图甲,丙、乙的顺序操作,则测出土豆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

(6)土豆密度的表达式

=_____(水的密度用

表示)。

31.某小组同学发现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一部分光线反射回水中,另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空气中,如图(a)所示。

他们保持入射点O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转过一定角度,观察到反射和折射光线如图(b)所示。

(1)由图(a)或(b)可以发现______在同一平面内。

图(c)为图13(a)、(b)重合后的示意图,请猜想:

两个平面相交的线MN是___________。

(2)他们确定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并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了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表二:

光从玻璃斜射空气中

实验

序号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折射角(度)

实验

序号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折射角(度)

1

10

10

13

7

10

10

15

2

20

20

27

8

20

20

31

3

30

30

42

9

30

30

49

4

40

40

59

10

40

40

76

5

45

45

70

11

45

45

无折射

6

50

50

无折射

12

50

50

无折射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第2列和第3列,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7~10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_____________。

(3)从表一、表二数据中,他们发现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折射光线。

如果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恰好消失时的入射角为a,为了得到a的大小,应该在入射角为_______的范围内继续实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在甲中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在乙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因此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小,故A错误;

B.物体在甲中下沉,ρ甲<ρ物,在乙中漂浮,ρ乙>ρ物,则ρ乙>ρ甲,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由p=ρgh可知,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故B正确;

C.若向甲杯中缓慢加盐,则甲的密度增大,当甲的密度等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悬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当甲的密度大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漂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不是一直增大,故C错误;

D.在乙杯中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盐水的密度不断减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多,当盐水密度等于物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受到的浮力仍等于物体重力;当盐水密度小于物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物体沉入水底后,盐水密度继续减小,物体排开盐水的重力继续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继续减小.故物体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减小,故D错误.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熔化成水,其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

可知,体积会变小,故A错误;

B.冰熔化成水后,比热容会变大,故B错误;

C.热量是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当中,物体本身并不具有,故C错误;

D.冰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其内能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A、B漂浮,所以根据漂浮条件可知两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各自的重力,由于两个物体是相同的,重力相等,所以FA浮=FB浮=G.

由于A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

ρ甲>ρ乙,

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ρ甲>ρ乙.

且两烧杯中液面相平即h甲=h乙,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可知:

p甲>p乙.

故A正确.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鱼鹰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俯冲,处于平衡状态,则鱼鹰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故A正确。

故选A。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八下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大约1×103kg/m3,则体积约为

V

=0.05m3,

故C不符合实际;

D.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教室的体积约为6m×8m×4m=192m3,则质量约为

m=

=1.29kg/m3×192m3

250kg,

故D符合实际。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声音。

(3)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4)根据噪音和乐音的定义分析。

【详解】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模拟出相同的音色,故B正确;

C.声音能传递信息,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就是利用了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从环保的角度,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了人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声,没有影响,就不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也有内能,其内能不为零,故A不正确;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不正确;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推动活塞运动,将内能转化为了机械能,故C正确;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故D不正确。

故选C。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调节下面铁圈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根据外焰的高度来调整铁圈的高度,故A错误;

B.实验中需控制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故B错误;

C.由图乙知,升高相同温度时,b液体需加热的时间长,即吸收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

D.因a、b两液体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由

知,将两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即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则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则图乙知,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A正确;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C错误;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乙知,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点火,是热机的做功冲程,故A错误;

B.图甲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图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图甲向下压活塞,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果没有棉花,实验结论仍然成立,故C正确;

D.热机在工作时,废气会带走一部分热量,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克服部件之间的摩擦会消耗能量,所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B.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瓶盖旋紧的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小瓶内气体密度会变大,这时小玻璃瓶里进入一些水,瓶内水的质量增加,重力大于浮力时,小玻璃瓶下沉,当用力大小合适时,小玻璃瓶会悬浮,故A错误,B正确;

C.盖上小瓶盖后,用力捏大瓶,水不会进入小瓶内,小瓶的总重力不会改变,故小瓶不会下沉,所以C错误;

D.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时不会增加瓶内空气的压强,水不会进入小瓶中,故小瓶不会下沉,所以D错误.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个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h时,甲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所以F甲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h,乙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所以F乙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h,故A错误.

B.根据公式W有=Gh,由于两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但是GA>GB,所以W有甲>W有乙,故B错误;

C.W有甲>W有乙,η甲<η乙,结合

知,W总甲>W总乙,时间又相等,由P=

知,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大,故C错误;

D.根据

,得

=1+

,因为η甲<η乙,所以

,又因为W有甲

W有乙,所以

,再根据

得,

,故D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都有关系,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变化,故B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具有、所含”,故C错误;

D.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太空是一个真空环境,卫星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化石能源随着开采会逐渐枯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地震的发生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可以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来预报地震,故C错误;

D.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核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压敏电阻两端电压。

A.压敏电阻阻值随压力的变大而变小,所以电流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压敏电阻的电压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故A不正确;

BC.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电流I1=0.2A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1=4V。

当电路中电流I2=0.5A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2=1V,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由

电源的电压不变,得

解得

故B正确,C不正确;

D.根据P=I2R可知,当电路电流最大时,R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当压敏电阻阻值为零时,电流表示数

没有超过电流表最大量程,所以R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为

故D不正确。

故选B。

1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将插头插入插座,打开电视,电视不工作;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故障;若灯丝烧断,则电视机应该工作,故不可能是灯丝烧断;

保持开关闭合,拔出插头,将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两孔时氖管均发光,插孔的左孔能使氖管发光,插座的左孔通过灯泡、开关与火线相连,插座的右孔能使氖管发光,火线是完好的,可能是零线上保险丝烧断。

1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而成的,不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说法正确,故C正确;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升华成为钨蒸汽,然后又凝华而成的,不是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C。

1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斤鸡蛋的数量大约是10个,即500g鸡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