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8601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说课材料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最新版全册教学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

2013年9月

姓名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

(一)、表内除法

(一)、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2次活动: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

学生已经认识百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初步掌握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少数学生还不能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灵活解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等基本的立体图形,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判断出这些形状,这为接下来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征做了有力的知识准备;学生还认识了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其中前后的方位感优于左右的方位感。

1、知识技能方面

(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就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1、结合《新课标》和知识体系网络图,准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前后衔接。

2、自觉运用“学程导航”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注重小组合作机制的运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重视预习作业的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

5、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通过表扬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发言、作业等数学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6、发挥学具的直观形象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口、眼、脑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7.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大众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教学进度

周次

单元

内容

备注

第1周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2周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3周

2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4周

3

表内乘法

(一)

第5周

3

表内乘法

(一)

第6周

3

表内乘法

(一)

第7周

4

表内乘法

(一)

第8周

4

表内除法

(一)

第9周

4

表内除法

(一)

第10周

期中复习

第11周

5

厘米和米、我们身体上的尺

第12周

6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

第13周

6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

第14周

6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

第15周

6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

第16周

7

观察物体

第17周

8

期末复习

第18周

期末复习

第19周

期末复习

第20周

期终考试

总计

周节次

学期总节数

53

全册教材分析

项目

内容

教情分析

 

两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较强,但联系生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课堂上,他们能够认真听讲,踊跃回答问题,能按时完成作业。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思维速度较慢,作业错误较多,极个别学生的计算甚至还需要扳手指才能完成。

数与代数领域:

学生已经认识百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初步掌握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少数学生还不能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灵活解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等基本的立体图形,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判断出这些形状,这为接下来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征做了有力的知识准备;学生还认识了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其中前后的方位感优于左右的方位感。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

(一)、表内除法

(一)、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2次活动: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期末复习”单元。

认识乘、除法的含义和学会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能否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影响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这些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课题研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就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3、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4、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6、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方法措施

1、结合《新课标》和知识体系网络图,准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前后衔接。

2、自觉运用“学程导航”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注重小组合作机制的运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重视预习作业的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

5、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通过表扬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发言、作业等数学学习习惯。

6、发挥学具的直观形象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口、眼、脑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7.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大众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6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

三、表内乘法

(一)13

四、表内除法

(一)9

五、厘米和米4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14

七、观察物体2

八、期末复习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