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7995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一、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课题内分工

工作单位

职务或

职称

殷壹毅

1979.10

课题组负责人完成结题报告

温溪一中

中一

陈浙

1982.07

信息技术与副学科小组组长完成研究论文

温溪一中

信息技术教师

刘冬英

1977.12

信息技术与主学科小组组长完成研究论文

温溪一中

实验师科学老师

尤巧巧

1990.07

协调各部分研究与案例论文汇编

温溪一中

信息技术教师

负责人所在单位意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县教研室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同意

类别

重点课题

规划课题

二、研究方案

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步骤、预期成果,以及研究成员的分工、经费预算等。

(可单独另附)

一、课题现实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传统教学媒体,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从应付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性教育转向以提高学习者自身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等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为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这是整合的较高阶段。

初期的整合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其主要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多媒体教学课件走入课堂,多媒体计算机刚刚进入课堂,教师制作大量的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是发展阶段——让网络成为教学中的必要空间。

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必须要有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网络硬件设备+网络平台软件。

这里的网络硬件设备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还应该具备宽带上网的条件。

同样网络平台软件也不仅仅是浏览器和电子邮件,还应该有一个适合网络教学的授课平台。

网络硬件对多数学校来说还只停留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阶段。

而我们学校已经接入光纤,并且已经建成了校园网,网络硬件设备已经具备。

有了宽带网络是不是就可以顺利的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教学呢?

其实也还有不少问题:

因特网有着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索性学习的海量资源,但是许多的资源和学科教学有着很大的距离。

例如:

学生打入“背影”进行搜索,符合条件的有290629条,即使加了“朱自清”,也还有2900条至多,其中很多都是和我们的教学无关的信息,我们有这么多的时间去一一甄别么?

更多的情况是,很多的信息是重复搜索或者是断掉的连接。

至于合作学习和学生展示平台也同样有这些问题。

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研究的过程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①学校是是丽水市教育示范单位、青田县文明单位、未来作家文学写作基地、处州晚报小记者能手。

②我们学校已经接入光纤,并且已经建成了校园网,网络硬件设备已经具备。

③实验教师力量雄厚。

该课题组有专职计算机教师3人,获得计算机中级技术(辅导人员)证书的1人,部分教师都参加了市级计算机培训。

④我们将依据丽水市教育信息中心开发的“教学资源库”。

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发展自我的空间。

整个平台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非常有利于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教学研究。

⑤学校全力支持该课题研究,全额提供培训经费和实验经验。

四、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均指出,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全新而重要的课题。

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知识不仅仅是由老师灌输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得到的。

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思想,我们初步确定了以下研究思路:

1、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统一调查,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认识,作为制定研究措施的依据。

3、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必须理论先行。

为此,我们首先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还要采取集体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体培训指由学校课题组牵头,组织课题组老师对全体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每月一次;分散学习指组织教师针对自身需要进行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4、及时完成阶段性总结,每学期两次。

主要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依此为依据,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

5、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途径,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加以推广,首先在校内推广,获得成功以后,再向校外推广,让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

五、实验目标

给学生一个崭新的环境,教学生一个崭新的学习模式,其主要是:

通过资源中心 学科课件 课堂讨论 学科论坛  课堂练习 研讨展示  课后留言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获取资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课堂讨论主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整洁、稳定的交流场所。

学科论坛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场所。

课堂练习主要是提供一个随堂书面练习的模块。

研讨展示主要是给师生提供一个展示研讨过程和结论的空间。

课后留言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一个课后交流。

六、研究对象

普通班:

七年级

(1)、

(2)班; 教改班:

八年级(11)、(12)班;教改班:

九年级(11)、(12)班。

普通班:

同级部其余班级对普通班。

实验班和对普通班学生发展水平基本相同,在学期开学前,学校根据上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平均分班。

七、研究内容

1.有利于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的模式与标准的研究。

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利于促进学习过程优化、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的研究。

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素和方法的研究。

4.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作用、有利于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及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和音像电子馆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5.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评价的研究。

6.有利于学习主体主动学习和全面提高素质的中小学网校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八、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

 

(二)实验法是控制与操作自变量以证明假设成立与否的科研方法。

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必须设计实验假设,确定实验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干扰变量,收集有关资料与数据,并通过对实验资料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论,最终验证实验假设。

(三)行动研究法是通过对研究要素的控制,以期引起某种变化的研究方法。

在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要把握计划、行动、考察、反馈和调整五个基本环节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四)在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时候,要重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形成研究成果时,要善于运用研究资料与数据得出结果和结论。

九、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检测体系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初步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的基本模式、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为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理论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要素与基本方法,形成一些学科的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结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有利于学习主体参与的、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点的教学软件的特征,开发出一批能够体现上述要求的新型教学软件。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评价体系。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中小学信息资源库、中小学音像电子馆的构成与应用方法,推进中小学信息资源库和中小学音像电子馆的建设。

6、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总结中小学网上学校的功能、应用与发展方向,提高中小学网上学校的质量与效益。

(二)目标检测体系

本课题的目标检测体系由以下5部分构成: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检测体系;

①学生学习态度;

②学生学习热情;

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④学生期末全市统一考试成绩;

⑤学生综合素质。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目标检测体系;

①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学习信息;

②学习方法科学化;

③提炼、组织信息能力;

④自学能力;

⑤交际能力。

3.有利于学习主体参与的、能够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的教育教学软件的评估标准;

①教学资源平台建立与使用;

②学习主体在资源平台中学习情况;

③教师学生在平台互动情况;

④教学软件利用率高;

⑤为教学资源提供信息情况。

4.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资源库与音像电子馆的评价标准;

①资源库建立

②资源库资源共享;

③资源库利用率高;

④建立音像电子馆;

⑤音像电子利用率高。

5.能够体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校园网络的评价标准。

①建立校园网络;

②校园网络实用性好;

③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建设;

④学生利用校园网络学习、交流;

总课题组配合子课题组,根据上述研究目标检测体系,共同研究并制定相关子课题的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十、本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课题研究启动阶段(2012年4月——2011年5月)制定研究实施方案,成立研究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1年6月)基本完成研究任务并形成研究成果,每学年完成一次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三阶段:

课题研究深化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完成成果推广。

第四阶段:

课题研究鉴定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完成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并上交总课题组,请求鉴定。

十一、研究预想成果

时间内容形式

2012年3月—2012年7月信息技术教育与普通班、教改班部分学科整合论文

2012年3月—2012年8月信息技术教育与普通班、实验班所有学科整合论文集

2012年6月—2012年8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实验总结(研究论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实况录象)论文集实验报告

十二、本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分工

(一)本课题组,负责制定研究方案;培训,指导与管理子课题研究工作:

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控制与评估;收集、总结、形成、推广最终研究成果;对子课题进行结题验收。

课题组组长:

殷壹毅

课题副组长:

陈浙

课题组成员:

殷壹毅、陈浙、尤巧巧、刘冬英(子课题组织组长)

(三)子课题组的责任是:

1、确定研究课题;

2、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3、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实施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6、对实验与研究过程进行控制:

7、形成阶段性与最终研究成果。

十三、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自觉更新教育观念,主动投入研究活动,提出改进研究意见。

2、团结协作,顽强探索,善于反思,敢于创新。

不怕困难、挫折,形成良好的研究作风,把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3、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及时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工作,定期写出研究报告。

4、整个研究过程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第一要义。

5、经费预算:

10000元

我们坚信,该课题研究将取得预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