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问New.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7771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周一问Ne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每周一问Ne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每周一问Ne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每周一问Ne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每周一问Ne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周一问New.docx

《每周一问Ne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周一问New.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周一问New.docx

每周一问New

每周一问

1.小班案例分析:

上厕所

案例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

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

"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

老师,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哇!

”(哭声)……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

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

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

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

”"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

”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

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

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让幼儿看,告诉幼儿蚂蚁跟自己的朋友都很友好,不管有多少蚂蚁,他们从来都不挤,排着整齐的队伍。

还带他们去草地上观察了蚂蚁。

小朋友似乎很有感悟。

于是我说:

“那我们上厕所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向蚂蚁学习呢?

”他们很积极的表示同意。

我们一起学了蚂蚁的儿歌,让他们在排队的时候复述:

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

”耳边经常听到的是:

"老师,我排好队了。

老师,我让她第一个小便。

”……

 

2.小班案例分析:

自己吃饭

案例

案例描述:

小班开学已经有三个星期了,班级里小朋友情绪已经比较稳定,大部分孩子也都能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吃饭方面也很不错,虽然吃得慢,但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帮助,能尽量把饭菜吃完。

如怡璇、柯阳、希洛等等。

但也有些小朋友却是等着老师来喂,或吃的很少的。

彭奕程小朋友月龄偏小,在家爷爷奶奶都非常宠爱,在家里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就宁愿饿肚子。

刚来幼儿园还真是不适应,也很挑食,喂他吃得又慢,甚至只吃一点点。

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奕程的这一行为。

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他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奕程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

“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

”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性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改进幼儿进餐的食欲。

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

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3.小班案例分析记录:

关于幼儿入园适应

案例反思: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

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

学巧虎、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

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小班的幼儿新入园有这样的特点:

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

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

往往有这样的情绪:

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逃避,想要偷偷逃回家等等。

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

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一适应期,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着喊着要妈妈,闹着要回家。

有的还不吃饭,不午睡,整天哭闹不止,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也忧心忡忡。

下面就来看看开学初新入园幼儿的一些片段吧:

蔡陆英是妈妈给抱进来的,他使劲楼着妈妈的脖子不肯下地,并放声大哭。

妈妈走时,他抱着妈妈的腿不放。

当老师去抱她的时候,他还用手打老师、用脚踢老师,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和排斥,拼命挣脱要去找妈妈,并大声叫嚷:

“我要妈妈,我不要你。

凡凡来到教室后,满眼泪水,向妈妈说再见,然后不停地说:

“你早点来接我,第一个来接我,你和爸爸一起来接我……”老师去拉他,他手一甩,自己一个人坐到座位上去,不动也不说话,默默地擦拭着眼泪。

蝶蝶小朋友第一天进幼儿园,几乎不说话,虽然她在家里话很多。

但在幼儿里一整天,她只是在向老师提要求时才说最简单的话,如:

“我想尿尿。

分析与反思:

当幼儿即将进入幼儿园时,意味着他们将踏出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关键而重要,他们从家庭走向了社会,这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一种转折,这种转折往往是痛苦的。

在新生入园的最初一段时间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及宽容接纳每一个幼儿,稳定幼儿的情绪。

帮助幼儿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帮助幼儿克服第一次离开父母、家人的忧虑、紧张和不安情绪,使其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乐趣。

首先,要为新入园孩子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而心理上的准备又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还未进入幼儿园时,老师可通过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起居,做到心中有数。

也可邀请家长和孩子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逐渐对幼儿园有一种亲切感,并产生入园的向往,充分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为了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通过新生家长会,向新生父母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可适当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这样孩子入园后不会有过多的顾虑,生活作息时间可做一些调整,能帮助宝宝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入园后,也许将面临着许多从未经历过的问题和困难,教会孩子向老师或同伴求助,引导其与同伴建立初步的交往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

刚入园的孩子,除了少数那些特别外向的,大部分都不太愿意和人交往,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在新入园的第一个月里,首要问题应该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

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家长们也一定要时时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让孩子觉得“我是最棒的!

”有了自信心,主动与人交往绝对不是件难事。

第三,鼓励孩子增强自理能力。

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呈现在眼前的最主要的问题,应该说是生活能力的挑战,这也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事情,例如:

吃饭、盥洗、穿脱衣服、睡觉等,以前孩子在家时,都是有爷爷、奶奶等家人照顾的。

现在,一个班级的老师要管三十多个孩子,在生活上肯定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会有许多的不适应。

要解决孩子生活上面临的问题,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会将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要求,以及孩子每天的表现都告诉家长,希望家长在家里也能同样如此要求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只有家园的共同配合,孩子的进步才显著有效。

4.小班案例分析反思:

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

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

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

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

“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

”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

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

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

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

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

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5.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不专心吃饭

林林是一位非常开朗,聪明,灵力的孩子。

他的思维非常活跃,任何事情他好像都明白。

就在前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他总是一个人愣神,再不然就一个人玩,吃饭总是不专心,挑食也非常严重,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等其他小朋友都吃完了,准备上操了,他还在玩,老师去喂她,他不张嘴,还左右摇晃头做出反抗,他总是说,老师,你还有什么招呀?

尽管是出来,像你这样的,根本对付不了我,你还是出去再练练吧。

我们听了非常生气,可这时他又说:

“老师我求求你了,你别让我吃了,你饶了我吧,我给你跪下了。

这真是让老师又无语,又无奈呀。

趁老师不注意,他便跑到垃圾桶边,赶紧把饭菜倒掉了。

分析案例:

晚上老师和他的爷爷交流,听他的爷爷说,昨天晚上就是因为吃饭不专心,爷爷已经打了他一顿,结果他说:

爷爷,你打的一点都不疼,你还有什么招呀?

尽管是出来,像你这样的,根本对付不了我,你还是出去再练练吧。

爷爷说没办法,我们家长看着他吃不进去饭,又心疼,所以没办法就边给他放碟(动画片)趁他不注意,往嘴里塞饭。

  

  实施方法:

  

  第二天早上,我们又和他的妈妈交流,妈妈说,老师,如果他今天不吃,就算了,不喂他,不管他,不给他特例,结果,他不到中午就喊着饿了,到了中午,他吃了满满一碗饭,自己还说,以后我要每顿饭都吃饱,要不不到饭点就饿了。

饿了很难受。

他自己认识到了应该好好吃饭。

我们希望他能说到做到.

6.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吮吸手指

背景:

开学了,宝宝们有的是托班上来的;有的是新生。

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

来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教室,环境是崭新的,老师同伴都是陌生的。

一切都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

因而也增加了宝宝们的焦虑和恐惧感。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经常发现有孩子吮吸手指,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

我试想:

这个习惯多不好啊,而且手指又那么的不卫生,肯定影响孩子的健康。

我们小班就得从小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不防从这一现象切入设计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教案。

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

“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

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

“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

“哇!

有这么多呀!

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

“不干净。

师:

“为什么不干净呀?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

“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

“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

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

“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

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

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

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

“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

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

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

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

”(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

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

“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

“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

“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

“不好”

师:

“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

“不要”

师:

“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

“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

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

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

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

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

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

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

“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

“小朋友们好!

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

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

(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

“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

“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师:

“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

“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

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

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

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

“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

“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

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

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

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综合上述案例,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了两点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

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

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

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2.师生呼应,形成学习共同体

新《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发现吮吸手指现象,请幼儿说说痛苦的手指为什么难受,孩子们答得很棒。

此时幼儿觉得成功时,教师又让孩子观看高兴的手指,又让孩子重新思考:

手指为什么现在高兴了?

 

7.小班案例分析:

关于小班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案例背景:

3-4岁的宝宝,对于成人来说,只是个不懂事的"小不点",他们没有流畅的语言,没有空间的思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与同伴交往时,缺乏基本的礼貌知识,连简单的”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也不会说或不愿意说……。

小班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别行为,与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原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指出:

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

而讲文明懂礼貌,则是学会做人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

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有句名言: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纲要》中指出: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深信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性格只不过是人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作为小班的老师,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半成品”,需要将他们塑造成具有良好性格的人

案例描述:

4岁的冉冉,对于同龄儿童来说有着不少特别之处。

这里有两个冉冉比较特别的例子:

例一:

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性,家人每天都给冉冉小朋友换漂亮的新衣服入园,在上幼儿园的路上,冉冉昂首挺胸,从不和老师、小伙伴打招呼。

在班上,冉冉像只横行霸道的“小螃蟹”,从不把小伙伴放在眼里,小伙伴们经常被她撞得摔跤。

嘴巴里还嘟嘟嚷嚷地责怪小伙伴:

她不让我走,她不让我走……

例二:

在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冉冉稍有不顺心,就对别人动手。

在集体游戏中,把什么玩具都占为己有,人家要拿,她就又打又骂又抓,,每天被她抓过的孩子都伤心地哇哇大哭。

老师批评她,教育她也无济于事,她还朝老师翻白眼来示威,真让人生气!

往往这些时候,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她就一个人鼓着小嘴巴,站在那儿几分钟都不理人.她就是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案例分析:

1、父母的态度;冉冉的父母非常地溺爱孩子,由于家庭条件好,冉冉的物质生活优越于班上所有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也和父母非常相像,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老师提出的“警告”不屑一顾。

经过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到父母时常向自己的孩子灌输‘防己“的理论,“谁要惹你,你就打他,这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由于父母这种思想的渗透,养成冉冉“唯我独尊”的性格。

父母喜欢听老师表扬冉冉的话,对于冉冉在幼儿园犯的错误认为很正常,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

2、孩子小自控能力差;4岁的孩子,其行为常会被情趣所带动,多为无意的习惯性行为,冉冉”打人“已成习惯,尽管她已经知道不对了,但是时不时无意的做出攻击性的行为。

3、“小公主”是聪明的孩子;在家中家人像捧星星、月亮一样围着冉冉。

这类孩子往往在幼儿园经常受到同伴的冷落,像冉冉这样“高傲的小公主”是不会亏待自己的,她会在集体中寻找“关注”,来改善个别伙伴关系。

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情况,我们认为,只有逐渐改掉她的不良习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她的自尊心,注意挖掘出她的闪光点,有意识的在班中树立她温柔,可爱的一面,让同伴接近她,亲近她。

案例措施:

1、注重培养该幼儿的自控能力。

例如:

在课间,老师经常训练孩子们排队走路。

方法为:

要全班幼儿沿一条直线走3-5分钟,教师回头时,幼儿保持走直线不变。

游戏中,教师鼓励一些走的好的幼儿,对于自控能力好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其他幼儿也向这些幼儿学习。

每次练习走路时,冉冉走的是最不好的,老师每次修改的要求都从她那里得到启发的。

为了提高冉冉的信心,我们老师会用“冉冉今天走路没有碰到小朋友”;“冉冉轻轻的走路像只可爱的小花猫”……以此来鼓励她遵守游戏规则,发现,冉冉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

2、家园合作的一致性。

我们与其家长联系,入园,离园时,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其次,我们通过网站,校信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方法。

3、对孩子的自私行为给予及时纠正。

春天,班里组织了春游活动,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梅花山去踏青,一路上有青青的草,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

所到之处无不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小家伙们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冉冉的小嘴更是“叽叽喳喳地”边走边讲,兴致盎然。

大家走累了便围坐在草坪上一起吃午餐,孩子们拿着爸爸妈妈给准备的的食品享用起来,只有冉冉一个人坐在旁边,这时,我拿出包里准备好的小糖果,逐一发给幼儿吃,见状,小朋友们也纷纷的交换起食品来,这时,在一旁的冉冉也慢慢的打开书包里的薯片,分给邻坐的几个小朋友,一边分一边告诉大家:

这个薯片最好吃了,是牛肉味的’见状,我告诉大家:

冉冉是个大方的孩子,将自己带来的薯片和大家分享,现在我们也把食物拿给冉冉吃,大家一起来分享……。

案例反思: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位孩子不是生来就有缺点的,只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才造成了他们现在的性格。

要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需要家园共同合作教育。

希望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是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实践教育发现:

在群体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往往把孩子的优点作为改善孩子缺点的契入口是最佳教育决策。

良好的性格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成为更逗人喜爱的宝宝。

把握对孩子爱的尺度。

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需要家园一贯的、长期的合作教育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