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7657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掌握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学会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归纳总结能力;将抽象数据转化为更加直观形象的图像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分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化学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的判断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讲授法,启发引导,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察分析,讨论法,归纳总结,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已经让学生根据学案提前进行了预习。

(一)可逆反应

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其中本节课会用到“反应物的浓度越大速率越大”这一知识点。

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回想在必修一中学过的特殊反应:

该反应在加热和加催化剂的条件下,两个反应方向都可以进行,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体系中总是既有反应物又有生成物。

由该反应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归纳出这一类特殊反应——可逆反应的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和特征(双向,双同,共存)。

然后给出化学反应:

氢气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水电解又生成氢气和氧气,让学生判断两者是不是可逆反应,以加强学生对可逆反应的认识。

(二)化学平衡

提出问题:

可逆反应既然如此特殊那么可逆反应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

给出如下表格让学生进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经分析后发现:

反应物SO2和O2的浓度最初最大,然后不断减小,最后保持不变。

SO3的浓度刚开始为零,然后逐渐增大,50min开始保持不变。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像如下所示: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该图像发现,在整个反应体系中一直都有反应物和生成物,这体现了可逆反应“共存”的特点。

此外,从50min开始,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提出问题:

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后,得出了如下变化图像:

学生通过分析图像发现,从50min开始,V正=V逆≠0,得出结论:

从50min开始各物质浓度不变的原因正是由于V正=V逆,由于V正,V逆均不等于零,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并没有停止,只是达到了动态平衡。

将50min之后的特殊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

然后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由概念再归纳出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等,定,动,变。

(三)化学平衡的判断

有化学平衡的特征归纳出化学平衡判断方法:

1V正=V逆(本质依据)

提出问题:

如何来理解这个判断方法?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讨论。

学生认为必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

※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

※速率大小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提出问题:

如何判断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讨论。

经讨论认为判断方法如下:

然后进行针对性练习,如下所示:

1、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DE)

A、3V正(N2)=V正(H2)

B、2V正(H2)=3V逆(NH3)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D、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E、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同时生成3molH2

F、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2,同时生成2molNH3

2变量不变(特征依据)

“量”包括:

浓度;n,m,V,P及其百分数;颜色,总量(n总,P总,V总);

判断方法:

变量不变

可逆反应向一侧进行(未平衡)时,如果物理量一直是变量,则大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进行针对性练习,如下所示:

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3.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2NO2(g)⇌2NO(g)+O2(g),下列情况中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B)

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4.在恒定温度下,在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分解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NH2COONH4(s)⇌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达到平衡平衡状态的是(BC)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五、课堂总结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能力提升的相关题目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让知识系统化、简单化。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其中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大,为本节课分析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随时间变化,引出可逆反应的特殊状态——“化学平衡”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敏捷,好奇心强烈,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但是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和方法,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引导。

效果分析: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踊跃发言,自主归纳出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并成功根据化学平衡的特征总结出了化学平衡的片段方法:

V正=V逆和“变量不变”两条重要判据,并熟练利用这两条判据进行化学平衡的判断。

本节课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归纳总结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化学平衡),并为后面学习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的移动,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打下重要的知识基础。

这部内容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不仅是必修二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测练习:

1、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DE)

A、3V正(N2)=V正(H2)

B、2V正(H2)=3V逆(NH3)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D、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E、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同时生成3molH2

F、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2,同时生成2molNH3

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3.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2NO2(g)⇌2NO(g)+O2(g),下列情况中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B)

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4.在恒定温度下,在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分解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NH2COONH4(s)⇌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达到平衡平衡状态的是(BC)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让知识系统化、简单化。

课标分析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规定了如下的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和微观分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对必修一接触到的可逆反应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征,这样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分析分析可逆反应中个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导学生绘制更加直观形象的图像:

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从而引出可逆反应的特殊状态——化学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能很好的锻炼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由这两个图对化学平衡的特征进行总结:

从表面上看,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貌似已经停止;从微观上看,V正=V逆,但是都不为零,说明反应只是达到了动态平衡。

这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规定的宏观辨识和微观分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通过将本节课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如上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