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7593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例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病例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病例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病例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病例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例分析题.docx

《病例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分析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例分析题.docx

病例分析题

☆考试资料注意保密

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

病例分析站病历资料

站点监考人员:

站点负责人:

考试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教部印制

二○一一年六月

病例分析题一

患者,女性,49岁,农民,因腹部突发剧烈疼痛4小时急诊入院。

患者近5个月来常感上腹饱胀、隐痛,并有乏力,易疲倦,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约10kg。

在个体诊所疑为“胃病”,给服胃舒平、阿托品等药物无好转。

近1月来,进食后上腹饱胀不适加重,尤以下午和晚上较重,常有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和胃液,量多,酸臭,无胆汁,呕吐后上腹饱胀明显减轻。

偶尔有黑便,在附近个体诊所给予对症处理,疗效欠佳。

4小时前进食后突然上腹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持续性剧痛,难予忍受,疼痛迅速蔓延至脐周、右侧腹部,以后逐渐波及整个腹部,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

痛后曾呕吐1次,为食物残渣,无胆汁,量约300ml。

起病后未解大小便。

个人史、月经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记载。

查体:

T36.5°C,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8kPa。

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呈卷曲位,消瘦,面色苍白,痛苦表情,大汗淋漓,不断呻吟。

皮肤、巩膜无黄染。

左锁骨上窝可扪及蚕豆大小及豌豆大小的淋巴结各一个,质地硬尚可推动,无压痛,颈软,甲状腺不肿大。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平,呈舟状腹,腹式呼吸运动消失,全腹肌紧张,呈“板状”硬,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以上腹部最为明显,且在上腹部隐约扪及一肿块,边界不清,胃区有轻度振水音,肺肝界消失,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直肠指诊未扪及肿块,但指套有“柏油样”黑便。

请你总结病史特点,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制定诊疗计划。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病例特点总结归纳准确、条理清晰(4分)

(1)女性,49岁农民,近4个月上腹饱胀,隐痛、乏力,纳差,消瘦,服胃舒平、阿托品等无效;

(2)近1月进食后上腹饱胀,下午或晚上较重,呕吐宿食,酸臭无胆汁;

(3)上腹部突发剧烈疼痛4小时疼痛呈刀割样,持续性剧痛难忍,并迅速蔓延至整个腹部;

(4)患者呈蜷曲卧位,痛苦表情,大汗淋漓,不断呻吟;

(5)腹式呼吸消失,全腹呈“板状”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以上腹部最为明显;肝浊音界消失,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6分)

1.诊断:

(1)胃窦癌合并幽门梗阻

(2)胃窦癌穿孔

(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诊断依据:

1)胃窦癌合并幽门梗阻:

(1)女性,49岁农民,近4个月上腹饱胀,隐痛、乏力,纳差,消瘦,服胃舒平、阿托品等无效

(2)近1月进食后上腹饱胀,下午或晚上较重,呕吐宿食,酸臭无胆汁;

(3)偶有黑便;

(4)消瘦、面色苍白;

(5)左锁骨上扪及肿大淋巴结;

(6)腹部呈舟状腹;

(7)左上腹可扪及一肿块,边界不清;

(8)胃区有轻度振水声。

2)胃窦癌穿孔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上腹部突发剧烈疼痛4小时;

(2)疼痛呈刀割样,持续性剧痛难忍,并迅速蔓延至整个腹部;

(3)患者呈蜷曲卧位,痛苦表情,大汗淋漓,不断呻吟;

(4)腹式呼吸消失,全腹呈“板状”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以上腹部最为明显;

(5)肝浊音界消失,有移动性浊音;

(6)肠鸣音消失。

三、鉴别诊断:

(5分)

(1)溃疡病穿孔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急性胆囊炎穿孔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4)急性胰腺炎

(5)急性阑尾炎穿孔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四、进一步辅助检查:

(2分)

(1)急诊腹部立位X片

(2)查血常规、生化、三项凝血试验

(3)交叉合血试验(备血)

五、治疗原则:

(3分)

经术前充分准备后行急诊手术,术中根据探查情况而决定手术方式:

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腹腔引流术。

病例分析题二

患者,女性,24岁,农民,已婚,重庆市人,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1天余,加重2小时,今日上午急诊入院。

缘于昨日凌晨5时许出现上腹部不适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疑为胃痛,自服1粒普鲁苯辛及2片胃舒平未见缓解,起床后坚持操持家务,未进食。

至中午腹痛转移至右下腹,仍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疼痛不放射,轻度恶心,曾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量不多,呕吐后腹痛并未减轻,未进晚餐,因腹痛而睡眠不佳。

今晨起床后排便1次,黄色软便,无脓血及粘液,无肛门坠胀及里急后重感,小便正常,无尿频、尿急及尿痛等症状。

解大便后腹痛未缓解。

2小时前腹痛加重难忍,自觉有低热,遂来院就诊。

既往无类似腹痛史,曾有胃痛史近2年,服普鲁苯辛及胃舒平可缓解。

月经正常,14岁3-4/28-30两周前曾来月经1次,无妊娠及生育史。

亦无外伤及手术史。

查体:

T37.8°C,P90次/分,R20次/分,BP14/8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痛苦表情。

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五官无特殊,颈软,甲状腺不肿大。

胸部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率90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详见外科情况。

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无病理反射。

外科情况:

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尚软,右下腹有明显肌紧张、固定性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明确肿块,肝浊音界存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无气过水声及金属音。

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阴性,腰大肌试验阴性。

肛门指诊,直肠右前壁有明显触痛。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19X109/L,中性89%,淋巴11%,尿常规

(一)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病例特点总结归纳准确、条理清晰(4分)

1.女性,24岁,右下腹持续性疼痛1天余加重2小时;

2.先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无放射;

3.轻度恶心,并呕吐2次,发病后大小便正常;

4.月经正常,14岁3-4/28-30两周前曾来月经1次,无妊娠及生育史;

5.右下腹明显肌紧张、固定性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肿块;

6.肝浊音界存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无气过水声及金属音;

7.结肠充气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阴性,腰大肌试验阴性;

8.肛门指诊,直肠右前壁有明显触痛;

9.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19X109/L,中性89%,淋巴11%,尿常规(-)。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6分)

(一)诊断: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二)诊断依据:

1.右下腹持续性疼痛1天余加重2小时;

2.转移性右下腹痛(先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无放射;

3.轻度恶心,并呕吐2次;

4.右下腹明显肌紧张、固定性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肿块;

5.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6.肛门指诊:

直肠右前壁有明显触痛;

7.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明显增高,尿常规

(一)。

三、鉴别诊断:

(5分)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消化性溃疡穿孔);

2.右尿路结石(肾或输尿管结石);

3.右宫外孕(右侧异位妊娠);

4.右卵巢破裂(黄体或滤泡破裂);

5.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

6.右侧急性输卵管炎;

7.急性盆腔炎;

8.美克耳氏憩室炎或穿孔;

9.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10.回盲部克隆氏病;

11.回盲部肿瘤;

12.低位胆囊炎;

13.右下肺炎或胸膜炎。

四、进一步辅助检查:

(2分)

三项凝血试验、妇科会诊排除妇科情况。

五、治疗原则:

(3分)

1.禁食;

2.输液;

3.抗感染;

4.作好术前准备工作(出疑血时间、皮试、备皮等);

5.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病例分析题三

患者,男性,43岁,已婚,驾驶员,重庆沙坪坝区人。

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剧烈疼痛4小时而于2004年3月26日上午7.30急诊入院。

患者自2002年初因工作劳累,进食不当而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并向右腰背部放射,无畏寒、高烧、恶心、呕吐,自服2粒普鲁苯辛药片后逐渐缓解,此后常因工作劳累,饮酒或进油腻食物后发病,每次发病服普鲁苯辛药片可缓解,严重时需注射1支阿托品方能奏效医务室曾给服三九胃泰、甲氰咪呱、胃舒平等药物,效果不明显,仍不时上腹不适或持续性胀痛。

昨晚单位请客吃“老鸭汤”,因饮酒及进食过多后,睡眠欠佳,凌晨3时许,出现上腹部疼痛,曾呕吐2次,为大量食物残渣,吐后疼痛未缓解,并向首右上腹转移,呈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并向右腰背部放射,服普鲁苯辛2未缓解,至医务室注射1支阿托品,腹痛有所减轻,但仍有疼痛,故来我院急诊。

平素身体健康,年轻时曾偶有胃痛,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注意饮食及服抗酸药物后己治愈,至今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无呕血、黑便史,大小便正常,个人史及家庭史均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

T37.5°C,P90次/分,R20次/分,Bp14/8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稍胖,查体合作,痛苦表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五官检查无特殊,颈软,甲状腺不肿大,胸部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心率90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详见外科情况。

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存在,无病理反射。

外科情况:

腹部稍胀,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

上腹部有轻度广泛压痛,右上腹有明显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因腹壁厚及腹肌紧张未扪清有无包块,肝、脾触诊不满意,肺肝界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右上腹及肝区有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减弱,无气过水声及金属音。

化验检查:

Hb12g/L,RBC3.82X1012/L,WBC14.5X109/L,N86%,L14%。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病例特点总结归纳准确、条理清晰(4分)

1.患者,男性,43岁;

2.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剧烈疼痛4小时;

3.常因工作劳累,饮酒或进油腻食物后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并向右腰背部放射,无畏寒、高烧;

4.此次发病因吃“老鸭汤”、饮酒及过饱后发作,伴呕吐,疼痛向右上腹转移,呈持续性胀痛并逐渐加重;

5.体格检查:

痛苦表情,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部有轻度广泛压痛,右上腹有明显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

6.WBC14.5X109/L,N86%,L14%。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6分)

(一)初步诊断: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二)诊断依据:

1.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剧烈疼痛4小时;

2.进食不当而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向右腰背部放射;

3.饮酒或进油腻食物后发作,服解痉剂可缓解;

4.吃“老鸭汤”、饮酒及过饱后发作,伴呕吐,疼痛向右上腹转移,呈持续性胀痛并逐渐加重;

5.右上腹有明显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

6.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明显增高。

三、鉴别诊断(5分)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急性胰腺炎

3.急性胆管炎或胆管结石

4.高位阑尾炎

5.右肾结石

6.右半结肠(肝曲)肿瘤

7.右下肺炎或胸膜炎

四、进一步辅助检查(2分)

1.腹部B超(肝、胆、胰)

2.血、尿淀粉酶测定

3.胸部透视或胸部平片

4.心电图

5.尿常规

6.肝、肾功能

五、治疗原则(3分)

1.禁食

2.输液(可提出输液处方)

3.抗感染

4.解痉剂

5.必要时行胆囊摘除术

病例分析题四

患者毕宗佑,男,59岁,已婚,工人,重庆市巫溪县人。

因腹痛、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便7天于2005年8月29日入院。

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阵发性隐痛,无肩背及会阴部放射,伴恶心、呕吐4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不含咖啡渣样物,不伴畏寒发热,腹痛时有肛门坠胀感,但只有肛门排气,无大便排除。

无尿频、尿急、尿痛。

6日前(2005年8月23日)感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隐痛,遂去巫溪县医院就诊,给予口服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治疗,腹痛有所缓解,但腹部平片发现不全性肠梗阻,B超发现右下腹占位。

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差,自诉体重无明显变化。

近2月来大便规律性改变,由每日1次增加至每日3-4次不等,大便变为时干时稀并有粘液和血液,小便正常。

50年前在广州市医院检查有右眼白斑,未予治疗。

其余未见特殊。

入院查体:

体温36℃,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8/82mmHg。

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可,营养中等。

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右眼角膜白斑。

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相等,双肺语颤无异常,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性心尖搏动,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律齐,A2=P2,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外生殖器及脊柱、四肢未见异常。

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均未引出。

外科情况:

腹平坦,可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浅静脉怒张。

腹软,肝、脾肋缘下均未扪及,右下腹似可扪及6×5cm大包块,质地硬,固定,压痛,不光滑,边界不清。

其余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区、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活跃(10次/分),并有气过水声。

肛门口未见异常,指肛检查:

肛门松紧度正常,未触及肿物,指套退出未见血迹。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5.39×109/L,中性粒细胞63%,血红蛋白129g/L。

血钾2.85mmol/L.CT检查:

右中下腹部可见巨大软组织块影。

从结肠肝曲水平延至盆腔,肿块密度不均,肿块下部可见高密度影钙化和脂肪密度影,肿块轻度周边强化,升结肠轻度受推移,肠道未见扩张。

考虑右侧中下腹肿块。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病例特点总结归纳准确、条理清晰(4分)

1.男,59岁,已婚;

2.腹痛、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便7天入院;

3.近2月来大便规律性改变,由每日1次增加至每日3-4次不等,大便变为时干时稀并有粘液和血液;

4.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似可扪及6×5cm大包块,质地硬,固定,压痛,不光滑,边界不清。

肠鸣音活跃(10次/分),并有气过水声;

5.腹部平片发现不全性肠梗阻,B超发现右下腹占位。

CT检查:

右中下腹部可见巨大软组织块影。

从结肠肝曲水平延至盆腔,肿块密度不均,肿块下部可见高密度影钙化和脂肪密度影,肿块轻度周边强化,升结肠轻度受推移,肠道未见扩张。

考虑右侧中下腹肿块。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6分)

(一)诊断:

1.肠梗阻;

2.结肠癌;

3.右眼角膜白斑。

(二)诊断依据:

1.肠梗阻:

(1)因腹痛、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便7天;

(2)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阵发性隐痛,无肩背及会阴部放射,伴恶心、呕吐4次,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不含咖啡渣样物,不伴畏寒发热,腹痛时有肛门坠胀感,但只有肛门排气,无大便排除;

(3)巫溪县医院腹部平片发现不全性肠梗阻,B超发现右下腹占位;

(4)9月4日夜间患者频繁呃逆,出现呕吐两次。

腹胀有所加重,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鸣音活跃(15次/分),并有气过水声。

2.结肠癌:

(1)巫溪县医院B超发现右下腹占位;

(2)右下腹似可扪及6×5cm大包块,质地硬,固定,压痛,不光滑,边界不清;

(3)CT检查:

右中下腹部可见巨大软组织块影。

从结肠肝曲水平延至盆腔,肿块密度不均,肿块下部可见高密度影钙化和脂肪密度影,肿块轻度周边强化,升结肠轻度受推移,肠道未见扩张。

考虑右侧中下腹肿块;

(4)近2月来大便规律性改变,由每日1次增加至每日3-4次不等,大便变为时干时稀并有粘液和血液。

3.右眼角膜白斑:

入院查体发现右眼角膜白斑。

三、鉴别诊断(5分)

1.阑尾周围脓肿;

2.腹膜后肿瘤;

3.肠套叠;

4.肠结核;

5.克隆氏病。

四、进一步辅助检查(2分)

(1)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肝肾功能、两对半、三项凝血试验;

(2)胸部平片、心电图;

五、治疗原则(3分)

1.肠梗阻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不论是否采取手术治疗,首先应给予非手术治疗:

(1)禁食;

(2)胃肠减压;

(3)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

(4)抗生素;

(5)对症治疗。

2.完全性结肠梗阻明确诊断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应早期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题五

王XX,女,22岁,职员,重庆人,因“右颈前无痛性包块1年余”于2006年2月12日入院。

自述2005年1月无意发现右颈前有一约“胡豆”大小包块,未感明显疼痛,其表面皮肤无红肿发热等,患者无发热、畏寒、咳嗽、咯痰及胸痛,不伴乏力、纳差、盗汗及午后潮热,无多饮、多食、多汗、易怒,无声嘶或饮水呛咳等。

当年10月于我院就诊,经查甲状腺彩超及摄碘率检查(具体检查结果不详),考虑为“甲状腺炎”,予甲状腺片(20mg1/日)口服。

自觉肿块无明显缩小,12月28日来我院复诊,改用伏甲索片(100ug1/日)、强地松片(10mg2/日)、多抗甲素片(10mg3/日)口服。

2006年1月开始患者自觉包块增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故再次来我院复诊,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示“见成团分化良好的上皮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发现包块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月经生育史:

12,6-7/28-29,2006-01-23;尚未婚育。

否认妇科病史。

过去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T36.60C,P65次/分,R20次/分,BP101/62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良好,心肺腹未查及明显异常,双乳未查及明显异常,四肢、脊柱、外生殖器无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阴性。

专科情况:

颈软,气管未见明显偏移,未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

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Ⅱ度),右侧甲状腺可扪及一肿块,约3.5×3.0cm,质硬,境界不清楚,无明显压痛,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未扪及细震颤。

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

左侧甲状腺未扪及明显肿块。

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双乳发育正常,未扪及明显肿块。

双腋下及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甲状腺摄碘率:

过氯酸钾排泌实验阴性;

2.甲功五项:

T3、T4、FT3、FT4、TSH均在正常范围,TGAb20.2%,TMAb10.4%(抗甲状腺抗体均未达阳性指标);

3.甲状腺摄碘率:

正常;甲状腺核显像:

甲状腺右叶“冷结节”,血供稍减低,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4.甲状腺彩超:

双侧甲状腺肿大,不排除结节性甲状腺炎;

5.细胞学检查:

见成团分化良好的上皮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

6.血常规:

WBC5.33×109/L,N44.3%;

7.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8.腹部B超示: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胆囊壁毛糙;肝、胰、脾、双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9.电子鼻咽喉镜:

双声带稍充血,表面光滑,声门闭合可,动度正常。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病例特点总结归纳准确、条理清晰(4分)

1.年轻女性,22岁;

2.发现右颈前无痛性包块;

3.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Ц度),右侧甲状腺可扪及一肿块,质硬,约3.5×3.0cm,境界不清楚,无明显压痛,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4.细胞学检查:

见成团分化良好的上皮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

5.血常规、甲功七项、甲状腺摄碘率未见明显异常;核显像:

甲状腺右叶“冷结节”,血供稍减低。

彩超:

双侧甲状腺肿大,不排除结节性甲状腺炎。

彩超:

双侧甲状腺肿大,不排除结节性甲状腺炎。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6分)

1.诊断:

甲状腺癌

2.诊断依据:

(1)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右颈部无痛性包块;

(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其中右甲状腺中下扪及约3.5×3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

(3)甲功、摄碘率等未见明显异常,核素扫描提示“冷结节”;

(4)门诊口服甲状腺片、强的松片等均未见明显效果。

三、鉴别诊断(5分)

1.结节性甲状腺肿

2.甲状腺炎:

(1)亚急性甲状腺炎;

(2)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

(3)硬化性甲状腺炎。

3.甲状腺良性肿瘤

(1)甲状腺腺瘤;

(2)甲状腺高功能腺瘤;

(3)甲状腺囊肿。

四、进一步辅助检查(2分)

1.三大常规、肝肾功能、两对半、三项凝血试验;

2.心电图。

五、治疗原则(3分)

1.在颈丛+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右甲状腺包块活检术。

(备甲状腺癌根治术);

2.如果诊断为甲状腺癌则改行右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3.术后促甲状腺素(TSH)抑制疗法。

病例分析题六

男性,50岁,骤发剧烈上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一天患者于发病当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初起时觉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腹痛迅速波及全腹部转成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

发病以来未曾排便及排气,并且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更不敢使腹部受压。

12小时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烦燥不安,憋气,伴体温升高遂来急诊。

三年前查体,发现胆囊结石,从无症状,未予治疗。

既往无类似腹痛,无溃疡病史。

查体:

体温38.9℃,BP110/80mmHg,P110次/分,R32次/分。

急病容,右侧卧位,全身皮肤及巩膜可疑黄染,头颈心肺正常,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

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在右第六肋间,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辅助检查:

Hb96.1g/L,WBC18.9×109/L,AST211m/L,BUN9.9mmol/L,TBIL30mmol/L,DBIL12mmol/L,血钙1.75mmol/L。

卧位腹平片示肠管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

B超:

肝回声均匀,未发现异常病灶,胆囊7×3×2cm大小,壁厚0.4cm,内有多发强光团,回声后有声影,胆总管直径0.9cm,胰腺形态失常,明显肿大,尤其以胰头、胰体明显,胰周多量液性暗区,胰管增粗。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病例特点总结归纳准确、条理清晰(4分)

1.中年男性,发病急,病程短;

2.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伴腹胀、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腹痛性质为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发病以来未曾排便及排气;

3.查体:

强迫体位,全身皮肤及巩膜可疑黄染,全腹膨隆,伴明显肌紧张及广泛压痛,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

4.辅助检查有血象升高、肝功能损害、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

5.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B超发现胆囊结石、胰周改变。

二、诊断及诊断依据(6分)

1.诊断

(1)急性胰腺炎;

(2)胆囊胆石。

2.诊断依据

(1)急性上腹痛,向后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烧;

(2)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有可疑腹水征;

(3)WBC升高,血钙下降;

(4)影像学检查所见:

B超、腹平片、淀粉酶。

三、鉴别诊断(5分)

1.消化道穿孔;

2.急性胆囊炎 ;

3.急性肠梗阻 。

三、进一步检查(2分)

1.血尿淀粉酶 ;

2.腹腔穿刺,腹水常规及淀粉酶测定;

3.腹部CT 。

四、治疗原则(3分)

1.禁食,胃肠减压;

2.适当应用抗生素及生长抑素类制剂;

3.密切观察病情,有感染征象时,可手术探查。

病例分析题七

患者,男性,78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伴压榨样不适2月,上腹区疼痛3小时入院。

患者于2月前出现活动后胸闷,间有心前区压榨样不适,症状多在负重及上坡等活动时出现,程度较轻,可耐受,但活动强度增加时症状可加重,症状加重时有明显胸骨后灼热疼痛,症状持续时间数分钟不等,休息后可缓解,无明显放射痛。

因症状较轻未就医、未行任何处理。

入院前3小时,患者因情绪激动后出现持续性上腹区及胸骨后闷痛,有明显心前区压榨感,伴心悸、气促、出汗及恶心,呕吐三次,呕吐物为进食胃内容物,无明显放射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