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54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docx

不同用地性质海绵城市措施及技术图解

1、透水铺装:

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机动车道。

它是由骨料、水泥、水、增强剂搅拌形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铺设而成。

由于不含细骨料,均是由粗骨料表面包覆薄层水泥浆从而相互粘结,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从而让雨水迅速的被吸收,渗入地表,首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吸水”要求。

2、绿色屋顶:

暴雨时减少雨水地表径流量,改善雨洪来临排水管道的承受压力;

屋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吸收粉尘、净化雨水污染物、改良空气和水质环境;

为建筑穿上绿色外衣,从而吸收建筑热量,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吸引昆虫鸟类加入,增加生物多样性。

3、下凹式绿地:

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

在城市小区建设中采用下凹式绿地对于增加雨水蓄渗和地下水补给量、削减暴雨径流的峰值及减少小区绿地灌溉用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4、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

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5、渗透塘:

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6、渗井:

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内。

7、湿塘:

湿塘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广场等具有空间条件的场地。

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同时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

湿塘有时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即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8、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适用于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滨水带等区域。

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

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

9、蓄水池:

蓄水池适用于有雨水回用需求的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等,根据雨水回用用途(绿化、道路喷洒及冲厕等)不同需配建相应的雨水净化设施。

蓄水池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

10、雨水罐:

适用于单体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

11、调节塘(干塘)、调节池:

调节塘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等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

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

n

12、人工土壤渗滤:

人工土壤渗滤适用于有一定场地空间的建筑与小区及城市绿地。

13、植草沟:

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面的周边,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地等区域。

植草沟的基本功能是替代硬化沟渠,转输地表径流,在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的同时,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植草沟还可以提高场地景观环境质量,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14、渗管、渠:

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及公共绿地内转输流量较小的区域。

15、植被缓冲带适用于道路等不透水面周边,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也可作为城市水系的滨水绿化带。

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16、初期雨水丢流:

主要适用于屋面雨水的雨落管、径流雨水的集中入口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前端。

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续处理难度。

弃流雨水应进行处理,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