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7504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docx

印刷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一、知识梳理

太阳系

宙中的地球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安全的宇宙环境

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有利的自身条件

有利的自身条件

二、典型例题分析

读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1-1

(1)写出数字代表的天体系统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

(2)天体之间能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

(3)请你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三、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是()

A.由恒星和星云组成B.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物质

C.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D.组成宇宙的物质之间没有联系

2..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发光B.运动C.在同一公转轨道面上D.公转方向一致

3.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指的是()

①太阳系中行星公转轨道近乎于一个平面②自转方向一致

③宇宙中天体在同一轨道上运动④公转方向一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4.不属于天体的是:

A.一闪即逝的流星B.地球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

C.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D.拖着长尾的彗星

5.我们在晴朗的夜空看到的点点繁星,绝大多数是()

A.恒星B.星云C.行星D.卫星

7.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总星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8.在太阳系家族中()

A.中心天体是地球B.体积最大的是土星

C.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D.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9.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B.月球C.水星D.金星

10.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A.太阳B.月球C.火星D.水星

11.太阳系中行星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自转方向相同B.公转方向相同C.轨道半径相同D.公转周期相同

12.读图1-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2

(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与其相邻的两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填写行星的名称),它们都属于行星。

(2)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是、(填字母),它们都属于

行星。

(3)简述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及其这些条件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知识梳理

太阳的主要物质组成是①和②。

太阳

概念: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的现象

波长范围:

0.15~4微米之间

太阳的外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③        层。

太阳辐射

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④资源

⑦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几率增多

对地球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

为地球上的⑤、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能量。

太阳活动

主要标志:

⑥     。

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⑧  影响无线电通讯。

⑩  地区出现极光。

 

⑩  地区出现极光

二、典型例题分析

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图,回答问题。

 

 

图1-2-1

 

(1)两次太阳黑子极大值出现的时间间隔大约为年,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平均超值量都具有(选择填空)。

A.重复性B.周期性C.等值性D.相关性

(2)12观测站反映出两者的关系体现出性。

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图中得知,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变化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源属于来自太阳能的是()

①核能②地热能③水能④生物能⑤媒、石油

A.①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

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

A.太阳活动B.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耀斑的爆发D.太阳黑子活动

3.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②地势高低③天气状况④地表物质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4.在下列纬度位置相当的城市中,最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拉萨B.重庆C.九江D.杭州

5.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B.是长波辐射

C.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D.对地球上的生物量没有影响

6、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

  B.太阳辐

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

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7.太阳辐射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维持地表的温度②改变大气成分③决定大气降水④促进水和大气的运动

⑤影响生物活动的范围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9.下列现象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

A.太阳辐射B.黑子C.耀斑D.太阳风

10.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可见光主要发自日冕层

C.表面温度是6000℃

D.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5年

11.关于太阳分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色球层是太阳的最外层B.由内到外分为两层

C.黑子出现在太阳的最外层D.最内层是光球层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中心B.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

C.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上的气候有影响D.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

13.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B.地面短波无线电通讯受到影响

C.全球气候变暖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14、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B.大小兴安岭C.青藏高原D.东南沿海

15、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

“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

居日中央。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B.色球C.日冕D.大气层之外

二、综合题

16.读图1-2-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回答问题:

图1-2-2

(1)太阳辐射的波长主要组成部分有、、。

(2)太阳辐射的最短波长部分分布在光区,从图中看出其波长范围大约在

之间。

它对地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选择填空)。

A.产生磁暴,干扰磁针正确指示方向B.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C.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灼伤D.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3)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集中在光区,为波辐射,它是地球上主要能量的来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分析

1.读图1-3-5“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3-5

(1)在图中北极点处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的节气为,此日大约为每年的(月、日)。

(3)这天C点的昼长为小时,E点的夜长为小时

(4)此时D点的地方时是点钟,E点的日出时间为时(地方时)。

答案:

(1)略

(2)夏至日6月22日(3)1220(4)610

2.读图1-3-6中的甲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乙图“极地投影图”,回答问题:

甲乙

图1-3-6

(1)甲图中的A、B、C、D四点中最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我国正值一年中的季。

(2)当地球由A向B公转的过程中,北半球各地(选择填空)。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B.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气压带、风带逐渐北移

(3)乙图是公转位置中点的极地投影图。

有关此日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4)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

答案:

(1)D快冬

(2)AD(3)BB(4)D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B.自转3600是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D.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出3′56″

2.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有()

A.太阳的东升西落B.昼夜长短变化

C.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D.季节交替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正值夏季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4.导致太阳照射点在地球表面变化的是()

A.地球各纬度的线速度不同B、地球各纬度的角速度不同

C.黄赤交角的存在D、地轴与黄道平面垂直

 

5.如图1-3-7中从A→B,从C→D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A.都向低纬偏

B.都向高纬偏

C.都向东偏

D.都向西偏

图1-3-7

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A.昼夜长短的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8.同一纬线上的各地()

A.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季节不同,地方时不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时间不同D.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9.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90°B.是昼夜的分界线

C.与地轴重合D.地方时为6点或18点

10.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A.日出B.子夜C.正午D.日落

11.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A.北方平原多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短

C.南方气候潮湿D.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

13.一日,测得某地正午时为北京时间11点30分,该地的经度为()

A.123.5°EB.112.5°EC.127.5°ED.135.5°E

14.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五区)。

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A.19日12时B.19日19时C.18日12时D.18日19时

二、综合题

16.读图1-3-10,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字母A标出太阳直射点。

(2)此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向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为零度的纬度是。

(3)此日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北半球(大于、小于)。

图1-3-10

(4)此日自南极圈向北极圈,昼越来越,至北极圈内出现极现象。

(5)赤道上昼夜长短的状况是。

17.读图1-3-11“某日太阳光照图”,其中弧AD为晨线,读图后回答:

(1)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C点在D点什么方向?

(3)此图是半球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4)A点此时为点钟,夜长为小时。

此时B点太阳高度是度,时间是点钟,昼长为

小时。

图1-3-11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知识梳理

根据地震波在不同深度①

的变化分层。

 

 

典型例题分析

(1)某地区近地面气温为28℃,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7千米,此时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A.—102℃B.—74℃C.—130℃D.—158℃

(2)读图1-4-1“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指导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依气温的变化情况划分层次,气温变化是因有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结合大气组成成分的作用,得出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各层的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1-4-1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2)A层是层,B层是层,C层是。

(3)A层气温随高度,因为;B层气温随高度,原因是。

(4)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的是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层中运行。

(5)某波音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做爬升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是为什么?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B.物质组成和化学元素的不同

C.温度的变化D.厚度的变化

2.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整个地壳B.软流层和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层D.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3.地球的外部圈层是指()

A.只包含岩石圈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

C.指地球的地壳部分D.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组成

4.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从地壳到地心()

A.厚度越来越大B.密度越来越小

C.温度越来越高D.压力越来越小

5.关于地球大气圈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有氧气组成B.由干洁空气组成

C.由氧气和水汽组成D.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6.干洁空气中占其容积含量99%的是()

A.氧气和氮气B.氧气和水汽

C.水汽和固体杂质D.二氧化碳和水汽

7.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臭氧

8.臭氧()

①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②分部在对流层的顶部

③有杀菌消毒的作用④含量由地表到高空逐渐减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成云致雨必要的物质条件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和氮气

C.水汽和固体杂质D.水汽和臭氧

10.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层厚度最大,占整个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

B.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C.平流层中有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

D.高空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11..有关对流层厚度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纬地区比高纬地区薄B.夏季比冬季厚

C.平原上空比高原上空薄D.厚度大小与纬度的高低无关

12.对流层大气的增温主要靠()

A.太阳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辐射D.地面辐射

13.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4.水圈的特点是

① 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② 通过不同形式的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③ 主要由淡水构成

④以分布于不同空间的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15.地球上的生物圈()

A.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B.由动植物构成的圈层

C.在沙漠地区为生物真空地带D.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二、综合题

16.读图1-4-2“干洁空气的组成”,完成下列要求。

图1-4-2

(1)图中A、B所代表的大气成分分别是:

A.,B.。

(2)低层大气中,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成分是。

17.读图1-4-3“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问题。

图1-4-3

(1)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圈层为A,B,C。

划分这些圈层的依据是(选择题空)。

A.各层的厚度B.距地表的深度

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改变D.物质组成的不同

(2)图中界面a为面,界面b为面,两者都是划分圈层的界面,起其划分依据的共同点是。

(3)简述b作为划分圈层界面的原因。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分析

1.读图2-1-1回答相关问题。

图2-1-1

(1)甲乙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地;地面温度较高的是地,判断理由是。

(2)将图中A、B、C、D、E、F各点的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3)画出A、B、C、D、E、F之间的气流运行方向。

2.读图2-1-2“某日天气形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2-1-2

(1)A地是气压中心,按照气流运动状况它属于。

该气压中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洋流对该地区的影响

C.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D.地形的影响

(2)气压中心A的东侧风向为。

这种风给北京城市环境带来的好处可能有。

(3)该日北京地区出现的天气过程可能有。

(选择填空)

A.暖锋B.冷锋C.大风降温、雨雪天气D.寒潮

(4)我国“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

(选择填空)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高反气旋C

(2)偏北风(或西北风、北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使污染浓度降低(3)BCD(4)BC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B.平流层中的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辐射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大气通过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明显增温

2.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削弱④大气逆辐射⑤地面辐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⑤④③

3.下列辐射中,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4.深秋时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D.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弱

5.读图2-1-1“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有()

 

图2-1-1

6.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度的热量差异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高低空的气压差异D、不同地形的海拔差异

7.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A.大气环流B.季风环流C.低纬环流D.热力环流

8.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促使空气做垂直运动②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③改变了空气的流动方向④始终与等压线垂直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9.在图2-1-2中的①、②、③、④四地,白天同一时间气温最高的是()

 

图2-1-2

A.①B.②C.③D.④

10.在图2-1-3中的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一幅是()

1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垂直气压梯度力C.地转偏向力D.海陆的热力差异

12.大气环流是指()

A.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B.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C.海陆间的大气运动D.大规模的热力环流

13.图2-1-4的四条曲线中,能够正确表示南半球气流运动方向的是()

 

图2-1-4

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分布区。

回答14—15题。

14.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地形的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地面反射率不同

15.北京冬季盛行偏北风,其原因是北京市位于蒙古一西伯利亚反气旋的()

A.西北侧  B.西南侧C.东南侧  D.东北侧

二、综合题

16.读图2-1-5“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是

A       ,B       ,C       ,D         。

(2)B辐射的能量被吸收,C辐射的能量被吸收,D辐射的作用是

(3)辐射是地面升温的直接热源,辐射是大气升温的直接热源。

(4)简述B辐射量小于A辐射量的原因。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图2-1-6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的名称

A,C,E。

(2)在图中B和D所代表的风带分别是B,D,并在相应的位置上画出风向。

(3)在右侧图中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

(4)受A控制的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此气候的形成原因。

18.读图2-1-7“亚洲一月、七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分析并完成下列要求。

图2-1-7

(1)分别在一月、七月气压中心分布图中上画出①、②、③处的风向。

(2)亚洲大陆东部冬季吹风(风向)、夏季吹风;南部冬季吹

风(风向)、夏季吹,这种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的大气环流称为

环流。

(3)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是,这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选择填空)。

A.地形因素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D.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第二节水的运动

二、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分析

不同的海域,大洋洋流的流向、性质不同,读图2-2-1回答1~2题。

 

图2-2-1

1.若AB线的纬度为600度,则此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北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若AB线的纬度为南纬30°度,且位于太平洋中,则()

A.甲洋流为寒流、丙为暖流

B.盛行西风为吹动乙洋流流动的动力

C.丙洋流给沿岸带来充沛降水

D.丁洋流与甲洋流交汇处为大渔场

答案:

(1)A

(2)B

四、课堂学习目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人类活动B.大气运动C.地质大循环D.水循环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A.海陆间大循环B、陆地循环C.海上内循环D.大洋循环

3.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4.属于陆地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A.长江东流B。

台风登陆C.塔里木河夏汛D.海水蒸发

5.下列哪一环节不属于海陆间大循环()

A.植物蒸腾B.水汽输送C.海洋蒸发D.下渗

6.形成世界洋流系统最主要的动力是()

A.大陆轮廓和海岛的分布B.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的存在

C.海水温度差异D.地球自转偏向力

7.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以副热带海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