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7480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docx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031502132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四川川中丘陵地区信息化试点班级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

“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

”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

“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

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

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

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

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

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

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

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

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

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

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

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

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

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

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

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

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

《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B.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D.《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二)(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图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

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

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方便市民生活,使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的同比增长率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B.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C.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6.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现状。

(6分)

(三)(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秋风袅袅秋虫鸣

张强

秋天是虫的季节。

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

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已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

宋代柳永《雨霖铃》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层秋雨一层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

“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郎士元《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家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滴露的梦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

“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看,秋夜漫漫,陪伴人打发这寂寥时光的不只是一盏昏黄的灯,还有蛐蛐缠缠绵绵的歌吟。

秋夜,纺织娘“轧织,轧织”“织、织、织啊,织、织、织啊”的叫声一点儿也不比蟋蟀逊色。

和蟋蟀不同的是,纺织娘似乎很少躲到村庄的屋檐下,野外的草丛才是它们最宽广最自由的舞台。

纺织娘古称“络纬”,《诗正义》中“络纬鸣,懒妇惊”是说纺织娘叫起来的时候,懒惰的妇人突然开始吃惊,原来她意识到秋天到了,冬天也就不远了,还没准备好过冬的棉衣,她怎能不惊呢?

其实猛然吃惊的何止懒妇,李白《长相思》中写道: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霜降三候为“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过了霜降,秋虫的吟唱渐渐稀疏,这时古人认为秋虫都蛰伏了,实则不然,即使养在笼中,置于炉旁,蟋蟀、蝈蝈、纺织娘也只能勉强活过春节。

虫的寿命使然,非人力所能逮也。

但秋虫的一生是响亮的一生,它们认认真真活过,这是它们对生命的尊重。

我庆幸和小虫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吧,它们还醒着,还用村庄朴实的方言唱着大地的歌,生命不息,大地的歌唱也永不会停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描写秋虫在月夜忘我地歌唱,主要表现出秋虫对时间、对生命的珍视,展示了它们对生命的热爱。

B.人们常以寒蝉来表现身世之痛、家国之思或离别之苦,这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C.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条理清楚,行文自然流畅,极富文化意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表现出作者对秋虫的赞美。

D.古人认为蟋蟀、蝈蝈、纺织娘到霜降后都蛰伏了,作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作者认为这时的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

8.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6分)

9.在作者看来,“秋虫鸣”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请结合全文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广东省深圳罗湖区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

“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

“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

“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

“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

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注】,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出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注】太学辟雍:

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B.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C.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D.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唐以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初唐后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B.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C.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

秩满意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后妃等所居宫内。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叔文得势时,名重一时的刘禹锡受到重用,王叔文失势后,刘禹锡也受到牵连,被连续贬官。

B.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涉嫌讽刺,招致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为播州刺史。

C.刘禹锡认为培养人才不应过分注重祭祀孔庙的形式,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但意见没有被采纳。

D.文中交代白居易与刘禹锡在诗歌方面的唱和往来以及白居易为之作序,意在侧面衬托刘禹锡文学成就。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2)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

“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二)(安徽天长市2018-2019学年高一统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

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

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

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

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

 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

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再见旧时景象而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15.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分)

(三)(安徽天长市2018-2019学年高一统考)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作者的惆怅苦痛,当时就情绪惘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口老龄化会使养老保险___________,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空账3.1万亿。

而老龄化与少子化(即0-14岁人口过少)叠加,则意味着巨大的养老风险。

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3.2个缴费人赡养1个领取者,而若干年后,便会出现职工退休和领取养老金的高峰,赡养比很可能降为2:

1。

当前,“银发潮”___________,我国人口老龄化冲击无法回避。

如何解决我国2亿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社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

许多老年人___________,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心理失落。

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在社区建立日间“托老中心”。

老人白天可以到托老中心吃饭、娱乐,晚上回家享受___________。

()。

我国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其中上海市的探索值得关注。

上海市整顿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一模式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B.这一模式覆盖面大,资源利用率高,投入少,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C.这一模式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覆盖面大,资源利用率高,投入少,适合中国国情

D.这一模式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适合中国国情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寅吃卯粮扑面而来闭门谢客天伦之乐

B.寅吃卯粮纷至沓来深居简出阖家欢乐

C.入不敷出纷至沓来闭门谢客阖家欢乐

D.入不敷出扑面而来深居简出天伦之乐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海市整顿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

B.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

C.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

D.上海市整顿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

20.(广东广州二师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2016年11月15日上午8时,北上广三个城市正式启动了中国版的“丢书大战”活动(注:

“丢书大战”指的是人们将书本丢在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供他人取阅的一种公益行为。

)黄晓明、徐静蕾等明星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贴出自己即将要“丢弃”的书本,①____________。

公众人物的正面示范,②____________,很多网友纷纷转发“丢书大战”的相关活动链接。

不少其它城市的网友则遗憾地留言:

“③____________?

21.(安徽毛坦厂中学、金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联考)2019年,毛坦厂中学将迎来80周年华诞,下面是高一年级李华同学拟写的校庆邀请函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学校诚邀您来看一下校庆典礼,与贵校师生共襄盛典。

您的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如能参加,务必于5月10日前发回执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

如不能亲临,可将贺信呈送到校庆办公室。

四、(山东省莱芜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期末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下人们提到的“中国精神”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有“航天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救灾精神”“奉献精神”“博爱精神”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来谈谈你所理解的中国精神。

要求: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