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研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740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研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研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研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研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研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研讨.docx

《广东高考研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研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考研讨.docx

广东高考研讨

2015年广东省高考备考思路研究

目录:

一、选择题:

1.时间顺序与广东省历史高考选择题

2.内容分类与广东省历史高考选择题

3.广东省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思维研究

非选择题:

1.非选择题试卷评阅与答题技巧

2.非选择题试卷答案设计与答题技巧

3.非选择题命题思路研究

4.中学历史现行教材与考试方向分析

1、选择题:

2013年选择题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

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

“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14年选择题:

12.“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宗法制。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皇帝制度出现于秦朝,此时普遍使用篆文,与题目中的信息“甲骨文”不符,故排除B、D两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宗’是……会意字”即可知“”可能表示祖先牌位,故本题应排除A项,选择C项。

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井田制和分封制均瓦解于春秋时期,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唐代”,故排除A、C两项;“市”突破空间限制开始于宋代,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唐代”,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恣行吞并……国家授予的田地”即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汉朝丞相和唐朝六部尚书的职责是执行重要政事。

权力均明确,故与题目中的信息“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排除A、B、C三项;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该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故本题应选D项。

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5.【答案】A【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宋明理学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前期,故排除D项;此时孔子仍备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诗经》也成为八股取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B项;此时的知识分子仍热衷于科举考试,贾宝玉也未弃儒经商,故排除C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知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居于统治地位。

故本题应选A项。

16.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6.【答案】B【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维新变法失败于1898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17年”,故排除A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17年”,故排除D项;由图片中的信息“(1917年)新知事……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是旧官僚之行为”即可排除C项,选择B项。

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7.【答案】A【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毛泽东思想。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此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全面抗战期间,故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晚于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1945年),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可知毛泽东主张效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排除B项,选择A项。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放弃“一边倒”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南京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并非针对“亚非拉地区”,故排除A、D两项;二战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外交上坚持“一边倒”,故排除B项;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本题应选C项。

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19.【答案】D【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罗马法。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社会契约论》由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6世纪”,故排除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王权法……把……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即可排除B、C两项,选择D项。

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1782年,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改良,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开始以煤炭作为动力的主要来源。

与题意“欧美国家率先实现……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相符,故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21.【答案】B【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共产党宣言》。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四月提纲》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和前途等问题,并未涉及俄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和工业革命的发展程度,故排除A项;《大抗议书》成书于1641年的英国,早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故排除C项;《人权宣言》成书于1789年的法国,早于法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9世纪20年代),故排除D项;成书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既肯定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又阐述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故本题影响B项。

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22.【答案】D【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895年的德国虽已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皇帝主宰议会、首相等官员由皇帝任免等,故本题应选D项;A项中“举国听于议院”、B项中“君主……不能独断”的表述均与德国皇权过大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应为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原则,与题目中的国家“德国”不符,故排除。

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美国试图……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即可选出A项;世界贸易组织属于全球性经济合作组织,坚持开放性、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的原则,与题目中的信息“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不符,故排除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属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与题目中的信息“国际”不符,故排除C项;“北约”属于军事组织,与题目中的信息“贸易”、“国际金融”不符,故排除D项。

1.时间顺序与广东省历史高考选择题

自广东省单独命题以来,其历史科试卷中的时序就成为影响选择题命题及考生作答的重要因素。

时序因素在选择题中所表现出的特征主要包括:

一是题干本身按时间排列;二是答案也是按时间排列;三是时序排列有序。

关于题干的时序问题,这里不作介绍,主要是该问题对于所有高中教师可以一目了然。

广东历史试卷选择一直延续着这一特征。

(1)关于答案的时序问题与解题技巧:

答案中所涉及的历史事物发生年代一般不会比前一道题题干发生年代更早,也不会比下一题题干发生年代更迟。

就是说,该选择题答案一定是发生在两道选择题题干所涉及历史事物发生年代之间。

如:

例一:

(2013)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该题的前一道题是有关19世纪中后期的题目,下一道题是有关20世纪前期苏联政策的题目,但答案中的A、C都是19世纪中期以前发生的和存在的,而D则是20世纪中前期才对世界发生影响的理论,所以答案只能说B。

例二:

(2013)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该题的前一道题的题干是关于东汉的历史问题,下一道题的题干是关于清末民初民族主义问题。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董仲舒是东汉的历史人物,所以答案只能从朱熹和陆九渊两人中选择。

这样做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但毕竟缩小了选择范围。

例三:

(2014)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

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该题的前一道题是有关唐朝的历史事件,后一道题是考察清代《红楼梦》的相关历史。

该题选择项中A、B、C所提历史事物都存在于唐代以前或唐代,而唐代在上一题的题干中已经考察过,所以答案只能是D。

(2)关于时间排列的有序性问题:

一般而言,广东高考历史卷选择题部分的考察还考虑到题干所涉及事件发生时间的有序排列,即基本不会考察连续发生的历史事件,每个历史时期考察对象的高频率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被考察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如:

例证一:

时间的有序性体现在所考察的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均有一定时间间隔,一般先秦有一道题,秦汉到隋唐有一道题,宋代至明清有一道题。

(以下三个例证均可让老师们直接看两年的选择题讲解一下即可)

例证二:

中国近现代史的选择题所体现的时序性主要表现在一般晚晴有1-2道,民国有1-2道,国史有1-2道。

例证三:

世界史选择题所体现的时序性主要表现在希腊罗马史有一道,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有一道,近代有1-2道题,现代有1-2道题。

 

2.内容分类与广东省历史高考选择题

广东省历史科试卷每年考察的历史内容是基本平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考察内容非常稳定,在选择题中所考察的内容也是这样。

(1)中国古代史的选择题一般3道,考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考题各一道。

先秦部分的历史考察文化史内容的几率较高,有时也会考察宗法制这一重要内容和井田制这一经济内容;秦汉至隋唐部分的历史考察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一般主要考察秦汉政治、文化及唐代政治;宋至明清主要考察宋代经济、明清政治或文化。

(2)中国近代史的选择题一般5道题,晚清部分主要考察非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内容;民国部分主要考察中共党史内容;国史主要考察外交史、教育史和建国初年的历史。

(3)世界史选择题一般5道,希腊罗马史一道主要为政治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道主要考察思想史,19世纪政治史或经济史一道;19至20世纪科技文化一道,20世纪的经济史或政治史一道。

3.广东省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思维研究

(1)用命题者的语言将所考察历史事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全方位描述,或对其突出特征(在各选择项中是独一无二的)进行

例如:

2014(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2)用某个学者或事件当事人、同时代人的语言将所考察历史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但由于上述这类人的语言无法概况历史事物特征的全貌,因此这类题目中一般都有命题者的特别提示。

例如:

2014(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

(3)广东省选择题的命题方式问题

从历年广东省历史科的试题乃至全国卷的命题方式来看,考试的思维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恰恰相反——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是正向思维,而高考乃至任何考试都是逆向思维,广东历史高考卷体现逆向思维的迹象更为明显。

例如,教师教授学生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时,会明确告知学生有那几条,而学生也是按这一思路记忆和理解的。

但是,广东历史科考试历来都不会从这一思维入手,而是以逆向思维两种方式,即通过阐释所要考察历史事物特征的方式,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些特征属于哪一历史事物:

(2014)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这里,毛泽东的话是要以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段时间内允许资本主义经济部分存在来类比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政策,即将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展现出来。

(2013)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二、非选择题:

1.非选择题试卷评阅与答题技巧(答题技巧问题)

采点给分与答题技巧:

历史高考与政治、地理科阅卷非选择题部分都是采取采点给分原则,这也是全国各省的通用原则。

该原则对中学教学中强调的答案的逻辑性是比较大的冲击,但对考生应考却较为容易。

针对采点给分,考生应该注意:

第一,考生要注意关键词的记忆和应答。

一般而言,关键词就是得分点,而对关键词的解析语言都附属的答案。

如:

(2014)38题

(1)的答案:

特征: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另如:

(2014)39

(1)的答案:

知识进步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

但该答案的落分点就是知识进步的角度这一关键词。

第二,考生要不顾答案是否正确,将答案的评定权交给阅卷人。

采点给分的另一特征就是对考生所写的非答案部分一般采取既不给分也不减分原则。

就是说,如果不是题目要求学生答出非此即彼的答案,学生所写错的部分是不扣分的。

第三,考生一般在答题需要有心中逻辑,但不要过分在卷面上强调逻辑,否则会影响答卷,甚至遗漏答案要点。

第四,不要自己删除自认为错误的答案,学生的第一反应一般不会完全错误。

第五,考生要注意设问的提示语:

根据……分析、结合所学……说明

2.非选择题试卷答案设计与答题技巧(答题思路问题)

不论是广东卷还是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卷,自恢复高考以来,历史科试卷答案的设计就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不论是从材料出发还是直接设问的题目,其答案都是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能够准确回答的。

但是,很多问题的设问方式、所提供的材料内容可能都是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准确判断的,所以题目对如何回答问题没有把握,甚至没有思路。

不过,不论怎样的设问,其答案都是学生学过的知识。

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如何从已有知识中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我们的办法是:

将设问改为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

如:

(2013)38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该问题的答案学生是很难准确回答的,即便是研究近代西方的学者也是很难回答的,但高考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对这些知识的运用程度的考试,因此,其答案就是学生所学过的知识。

对于考生而言,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将设问替换为“18/19世纪欧洲和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对各自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容易回答,而答案与考试试题的答案是基本一致的。

3.中学历史现行教材与考试方向分析(试题内容方向问题)

从现行中学教材看,能够适应高考的选题并不多:

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

思想领域的内容很难成为非选择题的考察核心内容。

经济全球化内容是考察的重点,其考察方式主要有:

第一,考察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从此角度入手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内容的对比性不易命题。

但该角度是全球化的基本内容,因此会经常出现在考题的小问题中(即一个小的设问)。

第二,考察阶段特征内容。

这是全球化内容考察最基本的方式,如2014年第39题全题都是从阶段特征入手的(当然也包括政治阶段特征)。

第三,从中西对比作为切入点。

如2013年第38题。

4.关于对史料、历史认识考察的应对办法:

(难点应对方法问题)

(1)关于对史料的考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回答:

第一,所有史料都是不完全真实的;

第二,所有史料都是不完整的;

第三,所有史料都有时空的限制;

第四,所有史料都是记载者主观因素的产物。

(2)对于历史认识的考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

第一,要考虑史料记载者的国家、民族身份;

第二,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