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364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

《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开天目的技巧.docx

打开天目的技巧

打开天目的技巧

打开天目的技巧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来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

让你的形体充满,把你的本质移到头顶,然后从那儿如光一般倾泻而下。

」  

这种技巧是毕达哥拉斯之作。

毕达拉斯带着这种技巧去希腊。

事实上,他成了西方所有神秘主义的本源和出处。

他是西方神秘主义之父。

  

这种技巧是深层静心的一种。

你要试着去领悟: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表明,双眉之间存在着一种腺,这是人体中最神秘的部位。

这种腺被称之为松果腺,是西藏人的第三只眼——湿婆奈特拉(Shivanetra):

湿婆的第三只眼,坦屈拉的第三只眼。

在两眼之间还有第三只眼存在,但通常情况下它是没有功能的。

你必须设法让它睁开,它并没有失明。

它只是闭着。

这个技巧就是要使这第三只眼睁开。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闭上双眼,然后将你的两隻眼睛同时集中于双眉的正中。

集中在双眉的正中,闭上眼睛,就如同你正用你的双眼在看。

要集中你的全部注意力去看。

  

这是集中注意力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你无法如此轻易地将你的注意力集中于你身体的其他任何一个部位。

这种腺可以像别的东西一样吸引你的注意力。

如果你去注意它,你的双眼就会被这第三只眼吸引住。

它们就会被固定在那里:

它们无法移开。

如果你企图去注意身体的其他任何一个部位,那将会是非常困难的。

这第三只眼会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你的注意力。

它对注意力有一种魔力。

所以全世界所有的技巧都要运用到它。

这最容易锻炼你的注意力,因为不只是你在设法集中注意力:

这种腺本身也会帮助你;它极富磁性。

你的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它那里。

它会变得专心致志。

  

古代谭崔经文中说注意力是第三只眼的食粮。

它饿极了,它已经饿了几生儿附。

如果你去注意它,它就会恢复活力。

它会充满活力!

它得到了食粮。

一旦你领悟到注意力是食粮,一旦你感觉到你的注意力被松果腺如磁石般牵引,吸引,牵拉,那麽要集中注意力便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人们一定要正确感悟那个部位。

所以要闭上你的双眼,让你的两眼集中到正中间,然后去感觉那一部位。

当你接近那个部位的时候,你的双眼会突然被钉在那里。

当它们很难再移开的时候,你便能知道你找到了正确的部位。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来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如果注意力是在双眉之间,你会初次经历一种奇妙的现象。

你会初次感觉意念在你面前飞奔而过;而你则成了一名观赏者。

这就如同一幅电影萤幕:

意念闪过,而你只是一名观众。

一旦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第三只眼这个中心,你便即刻成了意念的观众。

  

平时你并不是观众:

你和意念是一体的。

如果有愤怒,你就会很愤怒。

如果一个意念闪过了,可你并不是观者——你与意念是一体的,一致的,你随着它一起移动。

你成了意念。

在有性欲的时候你渴望性;在有愤怒的时候你会愤怒;在意念中夹杂贪婪的时候你会变得很贪婪。

任何一种意念闪过的时候都会与你合为一体。

在你与意念之间没有任何空隙。

 

然而一旦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第三只眼,你会突然之间成为一个观者。

通过第三只眼,你变成了观照者。

通过第三只眼,你可以看见你的意念闪过如同看见云朵在空中飘浮,看见人群在街上移动。

  

试着去做一个观照者。

无论发生什麽,都要努力做一个观照者。

你病了,你的身体在疼痛,你在受苦受难,无论怎麽样:

只需。

去观照它。

无论发生什麽事,不要让你自己与它成为一体。

要做观照者——观察员。

而如果你有可能做到观照,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第三只眼。

  

其次,反过来也是如此。

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只眼,你便能成为一个观照者。

这两件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所以第一件事是:

把注意力聚集到第三只眼,观照便会自然发生。

此刻你便可以照会你的意念。

这是第一件事。

而第二件事是你此刻可以感觉到奇妙的轻微的呼吸颤动。

此刻你可以感觉到呼吸的形式,呼吸的实质。

  

首先要努力去领悟到底什麽是「形式」,什麽是「呼吸的实质」。

当你呼吸的时候,你并不仅仅是在呼吸空气。

科学认为你只是在呼吸空气——氧气、氢气以及其他气体的溷合体。

他们说你在呼吸「空气!

」但坦屈拉说空气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实质。

你在呼吸普拉那(Prana)——呼吸生命。

空气只是仲介;普拉那才是实质。

你在呼吸普拉那,并不仅仅是空气。

  

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只眼,你会突然体察到呼吸的实质——不是呼吸,而是呼吸的实质,普拉那。

一旦你能体察到呼吸的实质,普拉那,你便登上了一个高度,从那里你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你可以有一个突破。

如羽毛般「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隻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涌人你的内心,并在那里融人宇宙。

  

用你的两隻手掌,把它们轻放在你闭着的双眼上,让手掌轻触你的眼球——但只是如一羽鸿毛,不要施加任何一点压力。

如果你用力压迫,你就错过其中的意义,你就会错过这种方法的全部作用。

所以不要用力挤压:

只是如一羽鸿毛般轻拂。

你需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因为在开始之初你会用力。

一点一点减轻这种压力,直到你的触摸完全不存在压力,只是你的手掌在轻触你的眼球。

只是轻触。

只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触碰,因为如果有压力产生,那麽这种技巧就不起作用。

因此——要轻如一羽鸿毛。

  

为什麽?

——因为一枚针可以做一支剑做不到的事。

如果你挤压,性质就改变了——你就带有攻击性。

而流过你双眼的能量是极为敏感的:

有一点点压力,它就会开始抵触,就会产生抗阻。

如果你挤压,那麽流过你双眼的能量就会开始抵触,开始抗阻。

接着便会有一番争斗。

所以不要挤压;即使只有一丝的压力,眼睛的能量也能够判断出来。

  

它是非常敏感的,它是极为灵敏的。

不要去挤压——要如一羽轻鸿,只是用手掌去轻拂,似触未触。

似触而未触,不要有任何压力;只是轻轻的一触,只是手掌触碰眼球的一丝细微的感觉,仅此而已。

  

接着将会怎麽样呢?

当你不施任何一点压力,只是去轻触的时候,能量便会在你内在移动。

如果你挤压,它就会抵触你的手,你的手掌,并向外流失。

只是轻轻一触,能量便开始在你内在移动。

大门是关闭的;只要大门一关闭,能量便回涌。

而在能量回涌的那一瞬间,你会感觉到有一阵轻鬆传遍你的脸面,你的头部。

这种能量的回涌使你变得轻飘。

  

就在你的两眼之间存在着第三只眼,这是智慧之眼,这是般若查克苏(Prajna-Chakshu)。

这第三只眼就在你的两眼之间。

从你的双眼回涌的能量正好落在这第三只眼上。

所以你会感觉到轻飘,感觉到升浮,彷佛地心引力不再存在。

然后能量从第三只眼流到你的心房。

这是一个生理过程:

一滴又一滴,它只是不停地下滴,而你则会感觉到一丝非常轻盈的感觉进入你的心房。

你的心跳会慢下来,你的呼吸会慢下来,你的全身会感觉到轻鬆。

  

即使你没有进入深层的静心,这也会对你的身体有所帮助。

一天中任何一个时候,坐在椅子上放鬆——抑或你没有椅子,而只是坐在一辆列车里——闭上你双眼,感觉你的全身是一个放鬆的生命,然后把你的两隻手掌放在你的眼睛上。

不要用力压迫——这是至关重要的。

只是如一羽鸿毛轻轻触摸。

  

当你轻触而不施任何压力的时候,你的思想会即刻停止。

在一个放鬆的头脑中,意念无法运行;它们被封冻了。

它们需要激奋和狂热,它们需要压力才能运行。

它们是借助压力而存在的。

当眼睛静止的时候,放鬆的时候,能量便回涌,思想便停止。

你将会感觉到某种异常欣快的特质,而这种感觉会每天有所加深。

  

所以每天要做几次。

即使只有一会儿的轻触也是有益的。

每当你眼睛感觉到累了,干了,用久了——如在阅读以后,看完电影或电视之后——无论何时你有这样的感觉,只要闭上眼睛,然后轻触,便会立刻见效。

但如果你想做静心测至少需做四十分钟。

整个过程都不要去挤压。

在短时间内如羽毛轻拂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坚持四十分钟则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你常常会忘记,你会去挤压。

  

不要用力挤压。

四十分钟内,要始终觉知你的手是没有重量的;它们只是在轻触,要始终觉知你没有在用力压迫,只是轻轻触碰。

这会成为一种深层的觉知,就如同呼吸一样。

如佛所说要完全觉知地去呼吸,你也要同样觉知地去触摸,因为你需要时时注意不要去用力压迫。

你的手应该只是一羽轻鸿,没有任何重量,只是轻轻触碰。

你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那里,保持着警觉,在两眼周围,能量便会不断地流淌。

起初它只是点点滴滴地下落。

几个月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变得如同一条河流,一年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成了滔滔的洪水。

而当它发生的时候——「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隻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当你轻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丝轻飘。

你即刻就能感觉到它。

你触摸的一刹那,立即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产生。

而「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涌入你的内心」,这种轻飘会渗入你的内心,涌入你的内心。

在你的内心,只有轻飘能够进得去;任何沉重的东西都无法进入。

只有非常轻盈的东西可以进到你的内心。

  

两眼之间的这种轻飘的感觉会开始滴入你的心房,而你的心扉则会打开来接受它——「并在那里融入宇宙」。

当回落的能量变成了一川小溪,继而是一条小河,然后再变成滔滔的洪水,你会被彻底地冲蚀,你会被冲走。

你将感觉不到你的存在。

你将会感觉到只有宇宙的存在。

吸入呼出,你会感觉到你成了整个宇宙。

宇宙进入複出。

而你一直所呆的实体,你的自我,则将不复存在。

 凝视你的鼻尖  

吕祖说:

「一个人应该凝视自己的鼻尖。

」  

为什麽?

——因为这会有所帮助,它会使你与第三只眼位于一线。

当你的双眼盯视着鼻尖的时候,它实质上已做了许多事。

基本的一件事是使你的第三只眼与你的鼻尖恰好成一直线——只是略高几英寸,但在同一直线上。

而一旦你与第三只眼成了一直线,这第三只眼的吸引力,第三只眼的拉力和磁力就会大得让你甚至要对抗你自己。

而你正需要与之成一直线,这样第三只眼的引力和重力才能发挥其功能。

一旦你正好与它成一直线,你就无需再作任何努力。

  

突然之间你会发现格式塔(Gestalt)改变了,因为你的双眼创造了世界和思想的二象性,两眼之间的眼睛则造成了空隙。

这是一种改变格式塔的简便方法。

  

然而头脑会曲解它——你的头脑会说:

「好吧,现在开始盯视鼻尖,想着鼻尖,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尖。

」如果你过于注意你的鼻尖,你就会不得要领,因为你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而又要完全地放鬆,这样第三只眼才可以牵引你。

如果你过于注重鼻尖,你的注意力固定在那里,集中在那里,钉牢在那里,你的第三只眼就无法牵引住你,因为你的第三只眼以前从未发挥过其官能。

它的引力在初始时并不会很大。

它是慢慢地逐渐增强的。

一旦它开始发挥作用,聚集在它周围的尘埃就会消失,它的官能就会活跃起来,到那时,即使你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尖,你也会受到牵引。

但这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做到的。

你必须完完全全地放松,没有任何负担,没有任何压力和紧张。

你只需呆在那里,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之中……

 如果一个人的眼光没有跟着自己的鼻子走,要麽是由于他睁大了眼睛眺望远处,从而看不见自己的鼻子,要麽是因为他的眼脸紧锁,从而双眼紧闭,这样也看不见自己的鼻子。

  

轻鬆地盯视自己鼻尖的另一个作用是:

它不允许你睁大眼睛。

如果你睁大双眼,整个世界便尽收眼底,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来分散你的注意力。

一位美丽的女士经过,你会尾随着她——至少在头脑里。

或者有人在打架;你并不关心,但你会去想:

「发生什麽事了?

」再或者有人在哭泣,你会觉得很好奇。

无数的事物在你周围不断地移动。

如果双眼圆睁,你就变成了男性的能量:

阳。

  

如果双眼完全紧闭,你就会沉溺于幻想中,你就会开始做梦:

你就变成了女性的能量:

阴。

要避免这两个极端,只需盯视自己的鼻尖——一种简便的办法,但结果却奇妙得不可思议。

  

不仅老子的门徒们认同这一点,佛教徒亦领悟这一点,印度教徒也领悟这一点。

自古以来所有的静心者都多少领悟到这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你的眼睛半睁半闭的话,你会奇迹般地避开两个易犯的错误。

一个是为外部的世界而分心,另一个是被内部梦幻的世界所吸引。

你恰好处于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上。

这就是意义所在:

处于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上,意味着你在那一刻既非男性亦非女性。

你的视觉摆脱了二象性;你的视觉超越了你内在的分割。

只有当你超越了你内在的分割,你才会进入第三只眼的磁场范围之内。

  

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正确地垂下眼脸,然后让光线自然地流入。

  

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你不是要去把光线拉进来,你不是要去强迫光线流入。

如果窗户是开着的,光线会自然照射进来。

如果门是开着的,光线会自己涌进来。

你不需去带它进来,你不需去推它进来,你不需去拽它进来。

你怎样能让光线进来呢?

你怎麽能够将光线推进来呢?

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打开你自己去接纳它。

  

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自己的鼻尖。

  

记住,你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鼻尖,这样在鼻尖处你的两隻眼睛可以摆脱二象性。

于是从你双眼流露出的两道光在鼻尖处合二为一了;它落在了同一个点上。

你的双眼相遇的地方便是窗户开启之处。

于是一切都在正常进行。

那时只需听之任之,只需去欣赏它,只需去庆祝它,喜爱它,欢庆它。

什麽也无需去做。

  

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自己的鼻尖,要端坐……  

端坐对你会有帮助。

当你的嵴背挺直的时候,你性中心的能量就会对第三只眼起作用。

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一点也不複杂……只要当你的双眼在鼻尖处相会时,你便会对第三只眼起作用。

设法使你的性能量也能对第三只眼起作用。

这样就能事半功倍,这样就有很强的效力,因为你的性中心储存了你全部的能量。

当嵴背挺起、竖直的时候,性中心就也能对第三只眼起作用。

同时从两个方面对第三只眼出击会更好些,你要设法从两个方向同时穿透第三只眼。

  

你……要端坐,要保持舒适。

  

大师说得很清楚。

要挺直,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千万别让自己觉得不舒服;否则你又会为你的不适分心。

这是瑜珈姿势的要领。

梵文中阿萨那(asana)一词意即舒适的姿势。

舒适是其最基本的特质。

如果一种姿势令你感到不舒服,那麽你就会为此而分心。

所以必须让自己保持舒适。

  

这并不一定要在脑袋的正中。

    

以它为中心并不是指要以你的头顶为中心。

  

中心是无处不在的;一切都包含于其中;它是同宇宙万物的整个进程的化解相关联的。

  

一旦你触及到了第三只眼,你就会以那一点为中心,光线便会涌进来,你便到达了万物昇华的界点。

你便进到了无形的境界,隐形的境界。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称之为神。

这就是万物昇华的界点,这就是万物昇华的圣地。

这就是整个存在之根源。

它是无所不能的,它是无所不在的,它是永恆的。

  

固定的凝思是必不可少的。

  

什麽是凝思?

即无思维的一瞬间。

一种无思维的状态,一个间隙。

这种状态总有发生,只不过你并没有觉知到它罢了;否则就不会引出那麽多问题。

一个意念出现了,接着又一个意念闯了进来,正是在这两个意念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小小的间隙。

而那个间隙便是通向神明之门,那个间隙便是凝思。

如果你深入地去留意那个间隙,它便会变得越来越大。

  

头脑如同交通拥挤的道路;一辆车经过了,接着另一辆车又从你面前开过,而由于你太在意这些过往车辆,以至于你看不见两车之间始终存在着的间隙。

否则它们就会相撞。

它们没有相撞,在它们之间有某种东西将它们隔开了。

你的意念没有相撞,它们没有相互辗压,相互碰撞。

它们甚至不曾怎麽重叠。

每一个意念都有其自身的界线,每一个意念都是界定的,但思维的进程太快太迅速,以至于你看不到其中的间隙,除非你诚心要等待它,找寻它。

  

凝思意味着要改变这种格式塔(形式)。

通常我们这样看待思维:

一个意念,另一个意念,又一个意念。

当你改变了格式塔,你看到的是一个间隙,另一个间隙,又一个间隙。

你的着重点不再放在每一个意念上,而是放在了那些间隙上面。

  

如果世俗的意念出现的话,你不该依旧呆板地坐着,你必须去审视它处于何处,它来自于何处,它消失于何处。

  

这在初次尝试的时候不会发生。

你在盯视着自己鼻尖的时候,意念会出现。

这麽多世以来,它们始终川流不息地涌来,它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你。

它们已经成了你的一部分,它们几乎已是你内在固有的东西。

你在过一种几乎是前世安排好的生活。

  

于是便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当人们安静地坐着静心的时候,意念会比平时、比通常更多地出现——非同寻常的激增。

无数的意念涌进来,因为它们要在你身上留下些什麽——你在试图摆脱它们的控制吗?

它们会让你的日子不好过。

因此这些意念是必然会出现的。

你将怎样去对待它们呢?

你不能只是依旧呆坐在那里,你必须去做点什麽事。

对抗它是没有用的,因为如果你开始去对抗它,你就会忘了盯视自己的鼻尖,忘了觉知第三只眼,忘了光的迴圈;你会忘了一切,你会迷失在错综複杂的意念中。

如果你去追逐意念,你就会迷失,如果你去尾随它们,你就会迷失,如果你去对抗它们,你就会迷失。

那麽究竟该怎麽做呢?

  

而这正是奥秘所在。

佛陀也应用过这一奥秘。

事实上奥秘几乎都是相同的,因为人都是相同的——锁之相同钥匙必同。

这便是奥秘所在:

佛陀称之为塞马萨提(Sammasati)。

要好好记住。

要记住:

当一个意念出现的时候,要看清楚它在哪里,不要与之对抗,不要为其辩护,不要对其谴责,只需像科学家一样客观地看待它。

去看清它位于何处,来自何处,去向何处。

看清它的到来,看清它的所在,看清它的离去。

意念都是易动的;它们不会呆得很久。

你只需去观照意念的出现,意念的存在,和意念的消失。

不要设法与之对抗,不要试图去尾随它,只需作一名安静的观察者。

那样你会惊奇地发现:

你观察得越仔细,意念出现得就越少。

当你的观察完整全面时,意念就会消失,而仅仅留下一个空隙,留下一个间距。

  

但要记住另外一点:

你的头脑可能再次矇骗你。

  

进一步的沉思无益。

  

那便是佛洛德的精神分析法:

即意识的自由联接。

一个意念出现了,你会等待另一个意念的出现,接着是另一个,然后是一整串……这便是所有的精神分析所做的事——你开始退回到过去。

一个意念接着另一个意念,持续不断、无穷无尽,没有终结。

如果你参与进去,你就会步入一条没有尽头的旅途,那是十足的白费力。

你的头脑会那样去做。

所以要谨防它的发生。

  

你不可能让头脑去超越头脑。

所以不要做徒劳的尝试;不要做无谓的尝试;否则,一件事会连着另一件事接踵而至,而你就会完全忘了要在那里做什麽。

鼻尖就会消失,第三只眼就会被遣忘,光就会距你千里之外。

所以要记住以下两件事,这是你的双翼。

一是:

出现间隙的时候,没有意念浮现,要空冥。

二是:

当一个意念浮现的时候,只需要看三点:

这个意念位于何处,它来自何方,它去向哪里。

在那一刻,不要再去留意空隙,而要着眼于意念,观照意念,对它说再见。

一旦它离去,即刻再回复到凝思。

  

当意念继续向深处飘去的时候,你应该即刻停止,并开始凝思。

让你自己保持凝思,然后再重新开始凝视。

  

因此,每当意念到来的时候,要凝视。

每当意念离去的时候,要凝思。

这是快速领悟的双重方法。

它意味着光的环流。

环流即凝视。

光即凝思。

  

每当你凝思的时候,你就会看见光大量涌进来,每当你凝视的时候,你就会形成环流,你就会使环流成为可能。

这两方面都是必需的。

  

光即是凝思。

没有凝思的凝视就如同没有光的环流。

  

那样的事发生过;哈达瑜珈(hathayoga)就曾蒙受过这样的不幸。

他们凝视,他们全神贯注,但他们忽略了光,他们完全忘记了这位宾客。

他们只是在不停地收拾房子,他们太专注于房子的整理,以至于他们忘了要收拾这房子的本来目的,忘了他们的宾客。

河陀瑜珈持续不断地调整他的身体,淨化他的身体,他做各种瑜珈姿势和呼吸练习,并且无止境地做下去。

他已经完全忘了他为什麽要这样做。

光就在那儿,但他拒绝让它进来,因为只有当他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状态下,光才有可能进来。

  

固定而没有凝思,就是没有光的环流。

  

这就是发生在所谓瑜珈论者身上的悲剧。

另一种悲剧则发生在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的身上。

  

没有凝视的凝思,就是没有环流的光。

  

他们只考虑光,但他们并没有为它的涌入做些准备;他们想到的只是光。

他们想到的只是宾客,他们无数次地去想像宾客,却不去收拾他们的房子。

这两者都有所偏失。

  

要注意这一点!

  

不要跌入其中任何一个误区。

如果你能保持警觉,那将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过程,并会有极大的改观。

一个人如果能正确领悟的话,他会在那短短的一瞬间进入一种单独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