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131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 2.docx

初中作文复习总教案整理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2

本期推出“中考作文突击技法集成”,从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情感、开头、结尾等几方面讲解考场作文的写作要领,以期对同学们写好考场作文有所帮助。

审题

面对形形色色的作文题目我们该怎么审题呢?

  一、紧扣题眼法

  就是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

如作文题“难忘的老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难忘”,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触最深的。

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文,并以写人为主。

那么写什么人呢?

题目要求是“老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母就偏题了。

再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

  二、添加要素法

  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

如“笑声”这个题目,如果不想办法缩小范围或具体化,还真难下笔。

如果我们在题目前添加上地点或人物,使之成为“教室里的笑声”或“爸爸的笑声”等,写作范围就明朗化了;如果在题目后面添加事件,使之成为“笑声激励了我”或“笑声化解了矛盾”等,这样写作的重点就明确了。

  三、引申题意法

  对有些题目,我们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

“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不仅仅指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

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

这种引申法最适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四、小题大做法

  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刻的文章。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口小、范围有限的小题目,如“教室一角”、“我的家”等。

同学们经常会被这样的小题目困住手脚。

对这样的“小”题必须打开思维,管中窥豹,写出大气超凡的文章,要挖掘“小题”中的“大”思想、“深”内涵。

如“一份答卷”这样的小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时的答卷,还要想到生活中的“答卷”:

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答卷,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在诱惑面前所提交的答卷等。

  五、大题小做法

  话题作文开放性和自由度高,我们有些同学很难驾驭,采用“大题小做”,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个小的角度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达到“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效果。

如湖南某市一个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有的同学大谈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得分较低;但有一同学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

睡觉遭受蚊虫、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

文尾又紧扣话题道:

“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练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

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作者大题小做,把“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值得提醒的是,运用“大题小做”法的关键就是在选择材料时要“小”,要典型,要与“大题”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选择自己十分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最容易驾驭的小材料。

  六、另求新路法

  有些作文题看起来很熟悉,但正由于太熟悉、太容易写,才会掉以轻心,才会容易走向平庸和雷同。

对熟悉的题目要抛开常规思维套路,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如以“水”为题写作,有些同学在审题时会走老路,出现了“治理洪水”、“水源污染”等撞车现象,有一位同学在审题时别出心裁,把“水”转换为“泪水”,因为“泪水”也是水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一石洞天开,思维顿时开阔,选材的余地大了,主题也鲜明了。

 

四瞄四盯看分明

⏹20XX年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个个不同。

其实,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

所以,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

一则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

⏹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

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N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一、文体

⏹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

“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二、字数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

⏹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再如:

“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

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小练习: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理解?

(既“我”的范围)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刚才的题目是20XX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

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

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

这样娓娓道来。

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校······街头”写上好几幕,我们写过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如此。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

“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五、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过。

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

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失去后才知道可贵”

例如:

“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

你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六、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

你看这些题目,“你还会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坚强起来”,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

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触里。

七、副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

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

⏹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如“我依然——”

⏹“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再如:

“下雨天,真好”“——,真有趣”“有时,我也想——”“——,最美的数字”“我最好的朋友”······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

⏹“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

⏹“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

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八、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关键的词语,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温暖的时刻”

⏹“我眼中的色彩”

⏹要死盯着这些关键词,慢慢咂摸他们的“色香味”。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

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注意:

⏹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

⏹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心中有盏红绿灯”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让——像门前小河般流过”

⏹“收藏阳光”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作业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拟题

  拟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大化小法

  以大化小的方法就是指在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的拟题方法。

比如以“父辈”为话题,采用这种方法,就可拟出下面一些标题:

“父辈——艰辛的一代”、“父辈就是传统”、“假如我是父辈”等。

这样拟题,缩小了写作范围,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文章写得具体而生动。

  二、文体定向法

  文体定向法就是根据自己选定的文体进行拟题的方法。

不同的文体,对题目的要求不同。

记叙文的题目,讲究生动形象,讲究有意韵;议论文的题目,讲究鲜明深刻;而说明文的题目,则讲究简洁准确。

因此,拟题时要注意切合文体特点。

比如,以“树”为话题,写成记叙文,可拟为“树下”、“桃树之死”;写成抒情散文,可拟为“松树赞”、“最爱那抹绿荫”;写成议论文,可拟为“给我一片绿荫”、“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果拟的标题是记叙文,而写作时又按照议论文的要求进行写作,那么,得分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按照相应的文体要求拟题。

  三、妙用歌词法

  歌曲的歌名及歌词或魅力十足、准确精练;或脍炙人口、富有哲理;其中不乏极富思想性、思辨性、口语化、人情味的词句。

这些词句一旦入题就能像磁场一样吸引读者。

如原汁原味,直接引用歌词拟题的“血染的风采——记与歹徒奋勇搏斗的北京干警崔大勇”;又如旧瓶装新酒,灵活化用歌词拟题的“回扣,好大一个‘瘤’”,都能使读者悬念顿生,给他们造成极佳的第一印象。

这种拟题法实在是讨巧又实用。

  四、巧用修辞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拟题,可使文章题目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比如“诚信”话题,巧用修辞法可拟为“诚信是桨”、“岂可弃我?

”、“要用一生弄懂的两个字”。

这些标题由于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阅卷者一看便有种耳目一新之感,标题就给阅卷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五、反向拟题法

  运用多角度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作反向思考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

如“弄斧到班门”、“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三个臭皮匠怎敌诸葛亮”等,这些标题一反人们的思维定势,它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六、诗句拟题法

  引用、活用诗句拟题,也能使人有一种新鲜感。

比如“诚信”话题,可改造诗句拟为“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记忆移植”话题,借用诗句拟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对记忆移植的困惑”,这个标题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并意味深长地加上问号,概括“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都因袭同一种记忆,那么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文旨,实在令人注目凝思。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鲜活、巧妙的题目能为文章增色,让读者产生非读不可的感觉。

要想作文得高分,不可不重视拟题。

   

 

 立意

  文章的立意,就是立思想、立见解,也即确立文章的主题。

那么,在作文时,如何选择立意的角度呢?

  首先,要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自己平时某一方面的优势入手,发现、开掘主题。

如“我渴望”这个题目,选材立意的灵活性很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天地,于是有的学生便紧扣自己的生活选材立意,写了“我渴望每天晚上都停电”,文章写的是:

一天晚上自己正在做作业,电突然停了,正准备拿火柴,但手不由自主地停住了。

爸爸妈妈和老师的面孔一齐涌到我眼前。

接着回顾了自己在老师的精心培养和父母的热切希望督促下的熬夜生活。

文章最后写道:

“电来了,我又写了起来,不由自主写出的却是——‘生活需要七彩阳光’。

啊,每一天晚上都停一下电吧,哪怕只有十分钟,我渴望着。

”这篇文章选材真实,读来令人信服。

小作者通过对停电这一学习生活中小事的描写,巧妙地向学校、家庭、社会发出了“减轻学习负担”的呼声。

这呼声在当地中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这样的立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选择角度力求“新”。

在作文时我们应尽量考虑把立意的角度与自己的生活挂起钩来,开动脑筋,从求“新”的角度出发,去确立别人意想不到的主题。

这里所说的“新”,是指文章不同凡响,或“横看成岭”,或“反弹琵琶”,或“高屋建瓴”,或“峰回路转”,力求不落俗套。

其实,只要从不同角度去联想、扩展、类比,就能够翻出“新”意来。

  如“滥竽充数的启示”这个话题,起初大多数同学沿着寓言本意,把立意角度放在批评南郭先生没本事、骗人上。

后来有的同学换了一个角度,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把矛头指向齐宣王的管理不严上,于是有不少同学效仿之,立意也就不“新”了。

  但有的同学又从不“新”中翻出了“新”意,用侧向思维的方法,从和南郭先生一起吹竽的那299个人里找角度,说乐队里老好人太多,他们“各人自扫门前雪”,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还大有人在。

  还有的同学仍从乐队入手,但换了角度,作扩展思考,说乐队里的那299个吹竽者没有互助精神,他们自私自利,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他们一个也没有伸出友谊之手去教他,他们怕南郭先生学会吹竽迟早有一天会影响了他们自己。

  还有的同学从齐湣王入手,说齐湣王整顿乐队有方,措施得力,促使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去学真本事……由此可见,只要从不同角度认真思考,作文还是能够翻出“新”来的。

  最后,选择角度要“小”。

由于一般学生的知识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不可能掌握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材料,但我们又要求文章有深度,出“新”意,这就要求学生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观察生活,从细小的材料中挖掘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小”,才能“深”。

《一件小事》、《七根火柴》、《记一辆纺车》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小见大”的典范。

    

构思

  构思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抑扬式构思

  先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

  

(1)我是个农村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回家过星期天。

要返校了,妹妹在一边给我的菜瓶子里装菜,一边偷吃菜里的肉丁。

我怨妹妹嘴馋,妹妹说:

“姐姐,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

你一回家,妈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养身体,你又吃又往学校带。

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啊!

  

(2)周末,邻居对回家的女儿迎出老远,嘴里“心肝宝贝”叫个不停。

而妈妈对我只是笑了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妹妹在给我装菜时偷吃菜中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

但妹妹的一句话让我羞愧难当:

“姐姐,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

你一回家,妈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养身体,你又吃又往学校带。

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啊!

  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第一则选材有特色,歌颂了深沉的母爱,但就事写事,未必是佳作。

第二则是按先抑后扬的方法将第一则材料进行了改写,深沉的母爱便“扬”了起来,文章也就显得曲折生动了。

这就是文章的抑扬式构思,它有两种方法:

如果目的在于扬,则采用“欲扬先抑”;目的在于抑,则采用“欲抑先扬”。

此构思能使文势波澜起伏,避免文章平板,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比喻式构思

  童年的生活好似鸡尾酒。

虽然父亲的巴掌、母亲的训斥如同酒中的冰糖给人以丝丝凉意,可冰终会化去,糖却将甜留在酒中……

青年的日子就像慕尼黑的啤酒。

学业的压力,求职的艰辛,就像酒中淡淡的苦味不可少,但毕竟啤酒的度数不高,毕竟生活中还有父母为你遮风挡雨……步入中年,人生就如多味的烈性酒。

肩上的担子好沉好沉,上养老下养小,对酒的品味,也将因人而异……

到了老年,人生便如窖藏的葡萄酒,久而弥香。

虽然“酒”的差异仍存在,可品出的却是同一个味儿——香中有甜……

  因此我说人生如酒,日久才弥香弥甜,关键要细细品味。

细细品味,才能感受人生的快乐。

  这是中考佳作《品味人生,感受快乐》一文的精彩片段。

小作者采用了比喻式构思,运用恰当精巧的比喻串联,为全文线索搭建了一个抒情明旨的绝好平台。

比喻式构思可以说是万法中的要法,它是相似联想所生发的绚丽之花,最易使文章生光出彩。

  三、对话式构思

  母:

把你那“左三圈,右三圈”调小声些不成吗?

天天“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你不累吗?

  女:

妈,您那越剧,哭哭啼啼的,一个调儿拖半天,您听着不急吗?

  母:

你皮痒了是不是?

我问你,刚才打电话来的那个男生是谁?

  女:

同学呗!

他问我作业题呢,您老可别乱猜。

  母:

什么“同学”?

男女生在一起是“有问题”。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成天想什么?

你以为写在日记里锁在抽屉里,就没人知道了?

  女:

妈,您太过分了!

您偷看我日记!

这是侵犯我个人隐私权!

  母:

隐私!

翅膀还没硬呢,就有隐私?

告诉你,做子女的,对父母绝没隐私可言!

  怎么样,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觉?

此文小作者巧借母女对话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母女间的代沟,反映了当今中学生的心声,引起了你我的共鸣。

大家不妨也利用这种对话式构思试一试,也许你的作文会写得更好呢!

  四、短段式构思

  我颤颤巍巍地将汤碗端到饭桌上时,母亲微笑地说了一句“谢谢你”,我第一次感觉到劳动的快乐,于是我变得勤劳。

  当我用生疏的手法将衣服烫好,放到父亲的面前时,父亲微笑着说了一句“谢谢你”,我第一次感到成功的快慰,于是我变得自信。

  当我把散落在路中央的碎石搬走时,路人饱含赞许感激的目光,让我感到助人的愉悦,于是我变得善良。

  通篇都是由众多细密的短小段落构成,这就是文章的短段式构思,每一个段落小巧、秀美,语言凝练,意韵丰富。

此种构思法,既能写人又能经事,既能写景又能状物,既能抒情又能议论,适用面广而且易于掌握。

如所引上文,“谢谢你”这三个字贯穿于整个文章的始终,情真意切,非常切题。

  五、标题式构思

  此种构思法也较常见,一段一个小标题,围绕一个小标题,单独写一件事情,或单独写一个片段,事情单一,便于我们操作。

如一篇题为《良师》的佳作,作者巧妙地采用了“我心中有一片绿”、“我心中有一头老牛”、“我心中有一群大雁”三个小标题,分别写了从小草、老牛、大雁的形象中所得到的感悟,由三种事物领悟到应坚强、踏实和团结一致向前进,所以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独出心裁的写法自然引人注目。

  使用此法构思文章,应做到小标题一要“小”,其外延必须和本节内容一致;二要“短”,凝练,含蓄;三要“巧”,或欲擒故纵,或悬念迭起,或幽默风趣,或层层递进;四要“新”,避免雷同,新颖别致;还要有文采,可以引用诗词、名人名言,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可以用特殊句式,可以适当使用数学符号、标点符号等等。

  六、散点式构思

  什么是健康?

我带着这一古老而永恒的命题,去寻访远古的灵魂。

  屈原说:

他追求人格的健康。

当美政受阻,忠心遭谤,白衣投江便是对“健康”的回答。

  李白说:

他追求文化的健康。

当退隐江湖,对酒当歌,赋诗歌唱便是对“健康”的诠释。

  康熙说:

他追求体魄与精神的双重健康。

当博览群书,精研西学,围猎丰收,总理朝政,一反皇帝病恹恹的情态便是对“健康”的召唤。

  鲁迅说:

他追求全民族的大的“健康”。

当发现国人不只缺乏健康之身更缺乏健康之思时,弃医从文,以笔战斗便是对“健康”的追求。

  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健康”话题运用散点辐射的方式,从一个“面”中拉出若干的“点”,从方方面面周全地阐释了“健康”的内涵,手法简洁、凝练。

  散点式构思是指围绕一个中心,从数个点上进行发散、铺排,每个点是一个精美的句段,数个点连成一体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种散点式习作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层次明晰,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这种布局往往能出奇制胜。

(山东省莱西市孙受中学王海燕)

  

选材

  作文选材应做到:

“小”、“新”、“情”、“真”、“深”。

  “小”,就是要选以小见大的材料。

虽然是小事,却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为什么要选小材料呢?

小则好驾驭。

小毛驴好骑,大骏马难驯服;自行车好骑,汽车难开。

以小见大能扬长避短,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满分作文《门楼的变迁》,全文主要写了“我家”门楼的三次变迁:

改革开放前,门楼修得很窄,修宽了怕财气跑了;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分了牛,拉不进去,第一次把门楼拓宽了;第二年买了手扶拖拉机,又进不去了,第二次修宽;第三年买了“小四轮”,再次修宽。

通过门楼的三次变迁,反映农民逐渐富裕了的主题。

这样写,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新”,就是要选出与众不同的材料。

选材要随着时代的脉搏去跳动,文章要合为时而作。

有些同学写老师,无非冒雨补课,或者自己生病了,老师带我去看病;写学雷锋的事迹,则是帮老大爷拉板车;等等。

十年前的材料,现在仍然在用,选材成了“你有,我有,全都有”,陈旧的材料使阅卷教师看得恹恹欲睡,作文自然也会被打入“冷宫”。

很多同学选材范围多局限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的材料容易雷同,选自己家庭和社会上经历的事不易雷同。

  “情”,就是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好的文章总是用真情感染读者。

有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写的是西北某缺水地区,战士用军车运水的途中,遇到一头老黄牛挡道,牛主人用鞭猛抽,老黄牛身上鞭痕累累,仍然不走。

战士看不下去了,给老黄牛倒了一瓢水。

不料,老黄牛却没有喝,回头向土丘后“哞”地叫了几声,一头小牛踉踉跄跄地走来,把水喝了。

牛犊喝完水,老黄牛不待主人挥鞭,便蹒跚着步子让开了道。

这篇文章的选材做到了以情感人,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别样深沉、伟大。

  “真”,就是要写真实的生活。

材料首先要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