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121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

2019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人的一生大约可分幼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三个阶段。

4、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体格发育增长显著。

5、青春期出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特点就是性发育开始。

6、身高和体重两项数据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

7、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8、出生后,我们经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二、判断题

1、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

2、进入青春期我们要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

3、吸烟和酗酒不仅是少年健康的大敌,还会养成不良习气。

(√)

4、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快速增长期。

(×)

5、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发育男生早于女生。

(×)

6、体育锻炼占用时间,会影响学习和智力发育。

(×)

7、在青春期,男生女生的身体都会发生许多变化,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

8、为了促进自己的生长发育,每天睡眠时间越多越好。

(×)

9、人只要吃得好,身体就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

1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

三、选择题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C)小时的睡眠。

A、8B、9C、10D、11

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这些变化不正确的方式是(C)。

A、女孩子要避免着凉,适当运动B、不吸烟、不酗酒

C、穿高跟鞋很美观,要多穿D、不拔胡须,那会损伤毛囊,使细菌侵入人体

4、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A)。

A、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B、身体站直,可以踮起脚后跟

C、穿鞋,但身体需要弯曲一些

5、(D)不能作为我们长大的证据。

A、语言表达水平B、照片C、衣服D打瞌睡

6、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应该是(B)。

A、尽情享受刺激的网络游戏B、适当使用,丰富业余生活

C、坚决远离电脑,杜绝使用D、利用一切睡眠时间玩电脑

7、下列阶段中,标志着我们成为“大人”的是(B)。

A、幼年期B、青春期C、成年期D、老年期

8、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C)。

A、婴幼年期B、少年时期C、成年期D、老年期

9、正在快速生长、刻苦学习的人生时期是(B)。

A、幼年期B、青少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

10、通过分析同龄人身高统计图,可以发现那类人占多数(B)。

A、高个B、中等身材C、矮个D、肥胖者

四、综合题2、下面是圆圆在小学期间体检表的一部分,请根据

1、连线题表格数据画出他的体重曲线图。

年龄(岁)

7

8

9

10

11

12

体重(千克)

24

28

32

35

41

46

呀呀学语胎儿期

十月怀胎婴幼儿期

颐养天年成年期

抚育后代老年期

勤奋学习青年期

生长迅速学龄期

努力工作青春期

五、简答题(9分)

1、进入青春期,我们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答:

(1)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每天进餐次数和时间)

(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

(4)加强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踢球等)

(5)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2年级10-11小时3-6年级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5小时、成人7-9小时)

(6)不迷恋电脑;

(7)科学用脑。

(科学用脑五要素:

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3、为什么我们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

答: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奋斗了一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人到老年后,体质变差,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下降,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顾,而

幼儿非常小,不懂事,没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4、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答:

(1)性意识骤然增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5、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正确的阅读姿势;

(2)正确的书写姿势;(3)注意采光与照明。

6、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

女生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要使用符合标准的卫生巾,避免着凉,适当运动;还不能穿高跟鞋,那样会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男生不能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人体,不能吸烟和酗酒;青春期内男女生都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3、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4、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

科研人员利用

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

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5、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一种不可遗传的变异。

6、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7、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8、因书写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眼睛近视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9、除了因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

10、因为遗传,亲代的特征在后代中保持着相对稳定性。

因为变异,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与后代各个个体之间性状上又存在着差别。

二、判断题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

2、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

3、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的果大色艳,子少肉厚。

(√)

4、大千世界如此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是因为生物变异的缘故。

(√)

5、用眼不当,造成近视是可以遗传的。

(×)

6、小红的父母是农民,根据遗传规律,小红长大了也一定是农民。

(×)

7、生物在遗传中出现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利的。

(×)

8、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与祖先一样。

(√)

9、人的性格、脾气是不可遗传的。

(×)

10、瘦肉型猪是人工变异的结果。

(√)

三、选择题

1、生物遗传规律是孟德尔从(B)中发现的。

A、黄花B、豌豆C、桃花D、茉莉花

2、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都是生物体(A)的重要规律

A、繁殖B、应激素C、适应性

3、当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会发现下一代豌豆的花始终是(A)。

A、同一颜色B、变异的C、不同的

4、一般来说,生物自身是(B)变异的。

A、不可以产生B、可以产生C、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

5、(B)是利用人工变异的新品种。

A、高茎豌豆B、杂交水稻C、抗蚜虫棉D、四叶草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是一种(A)现象。

A、遗传B、变异C、进化D、传统

7、父母都是画家,子女拥有(A)天赋的可能性最大。

A、绘画B、音乐C、文学D、书法

8、三叶草中,有个别的长了四片叶子,这是(D)。

A、人为地给三叶草加上一片叶子B、人们想象中的三叶草代表一种祝福的植物。

C、常见的一种具有遗传特征的植物D、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9、小敏与爸爸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特征,这是(B)。

A、遗传现象B、变异现象C、变态现象D、传承现象

10、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C)。

A、智力是人先天遗传的B、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C、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完全是由遗传决定的

四、简答题

1、什么是遗传?

什么是变异?

答: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2、猫妈妈是黄色的,可生出来的小猫有黄色的也有黑色的,猫爸爸可能是什么颜色?

简述你的推测理由。

答:

猫爸爸可能是一只黑猫,从遗传的规律来看,黄色的小猫遗传了猫妈妈的毛色,而黑色的小猫遗传了猫爸爸的毛色。

3、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

利:

可以培育出人类需要的品种造福人类,

弊:

有些对人类有害的细菌和病毒,经过变异会对人类造成更大的伤害。

4、人工方法使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

利:

效益好,产出高效益产品,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弊:

产生有害激素,破坏生态系统、生物进化、遗传等自然现象。

5、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

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

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两种犬---安康羊。

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人们所需要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3分)

答:

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了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6、一位荷兰人在奶牛中发现了一头毛色为黑白花的奶牛产奶量格外高,他利用这头牛,培育出了一种黑白花色的良种奶牛——乳用型荷斯坦牛。

后来,在乳用型荷斯坦牛的后代中,又培育出肉用型荷斯坦牛。

这些过程中,利用了什么现象?

答:

利用了动物的变异现象。

经过培育,把这种变异变成可遗传的变异,进而培育出了新型的物种。

7、请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

(各写三个)

答:

遗传: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变异: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娘生九子,九子不同娘”。

8、看图分析:

仔细观察下面的生物,想一想为什么这些生物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并谈谈你对变异现象的理解。

答: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一种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能进化和发展,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2.达尔文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3.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都拥有共同的祖先。

4.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5.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6.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7、我们所知道的“活化石”有大熊猫、银杏、白鳍豚和蟑螂。

8、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石中。

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9、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10、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化石来了解恐龙,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化石

复制出来的。

二、判断题

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

2.两栖动物出现的时间比爬行动物晚。

(×)

3.不同年代地层之间的生物是没有联系的。

(×)

4.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长是他经常伸长脖子的结果。

(×)

5.在自然选择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生命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

( × )

7.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

(×)

8.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动物脚印不是化石。

( ×)

9.所有的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都会形成化石。

(×)

10.动物的形态与动物生存环境有关。

( √)

三、选择题

1.达尔文的巨著(B)的出版,标志着进化论的确立。

A、《天工开物》B、《物种起源》C、《自然选择》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B)年被人们发现的。

A、1882B、1822C、1922D、1992

3.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的植物是(C)。

A、珙桐B、人参C、银杏D、水杉

4.下列动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A)。

A、白鳍豚B、华南虎C、朱鹮D、金丝猴

5.恐龙是属于(A)。

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鸟类D、两栖动物

6.化石不能保存生物的(D)

A、骨骼B、肌肉C、内脏D、B和C

7.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D)

①鱼类②哺乳类③爬行类④两栖类

A、1234B、4312C、1342D、1432

8.科学家们推测,一些现代生物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下列动物中(C)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A、鸟B、鳄鱼C、大熊猫D、蜥蜴

9.(D)已经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A、大熊猫B、蟑螂C、海豚D、恐龙

10、关于恐龙繁殖后代的方式,正确的说法是(B)。

A、恐龙是胎生的B、恐龙是卵生的C、恐龙是卵胎生的D、人们还不知道恐龙是如何繁殖的

四、简答题

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

(1)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

(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

(3)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

(4)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2.什么是自然选择?

举例说明。

答: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被淘汰,这种规律叫做自然选择。

例如:

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那些显眼的白色绵羊,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黑色的了,这就是自然选择。

3、自然界在其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很多变化,为什么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

答:

生物灭绝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被自然淘汰,如恐龙;另一种是被人为消灭,如渡渡鸟。

4、怎样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答:

(1)将黏土擀平

(2)把叶子、骨头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记后取出(3)把留有印记的黏土模型晒干。

5、“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是什么?

答: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那些适合并主动适应周围变化的生物才能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其他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6、列举出已经灭绝的物种和被称为“活化石”的物种。

答:

已经灭绝的物种有:

恐龙、奇虾、渡渡鸟;

被称为“活化石”的物种有:

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豚等。

7、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

你能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

答: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些高大的植物就容易倒伏,甚至折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那些矮小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样一代一代地逐渐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的现象。

8、为什么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

为什么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

答:

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有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暖;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的环境中散热。

9、为什么有些动物的肢体运动方式完全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

答:

从它们骨骼排列的相似点说明它们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0、恐龙的灭绝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

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恐龙的灭绝。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的参与大自然的事物以后,这个灭绝时间大大地提前了。

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

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

2、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做分解者。

3、中国已建立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4、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5、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

6,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他提供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8、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生态系统。

9、想要在沙漠中生存,就必须具备耐旱、抗风沙的本领。

10、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

11、通过食物网,能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的角色。

12、

二、判断题

1、沙漠中没有生物。

(×)

2、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

3、生态系统不包括人类。

(×)

4、如果食物链断了,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坏、失调。

(√)

5、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6、蚯蚓、蜘蛛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

7、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其养料主要来自光合作用。

(√)

8、蓝色农业就是蓝色植物。

(×)

9、动植物的形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

10、保护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保护我们自己。

(√)

三、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共生关系的是(C)

A、啄木鸟和树B、鸟和果实C、虫和鸟D、蜜蜂和花

2、霉菌生长在面包上,它是(A)

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

3、下列属于生活在南极洲的鸟类是(B)

A、野鸡B、企鹅C、大雁D、老鹰

4、下面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C)

A、藻类鱼类水蚤人

B、青草野兔狐狸老虎

C、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D、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小鱼

5、下列可以保护生态平衡的是(D)

A、滥施农药B、过度放牧C、过度捕捞D、爱护森林

6、狮子生活在(B)

A、森林里B、草原C、大海D、南极

7、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它们的养料主要来自于(C)

A、人类浇灌B、太阳能量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

8、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A)。

A、阳光B、温度C、动物D、空气

9、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D)。

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0、下列农业生产中,不属于生态农业应用的是(D)

A、桑基鱼塘B、稻田养鱼C、立体农业D、施用化肥

四、综合题。

(共8分)

1、连线(3分)

企鹅烈日炎炎的沙漠

小丑鱼冰天雪地的南极

仙人掌浩瀚的海洋

枫树高高的山坡

东北虎阴暗潮湿的地方

蚯蚓茂密的森林

2、看图填空

(1)读右上角的图表,我认为狼群的数量与驼鹿的数量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2)狼群的数量和驼鹿的数量之间有此消彼长的关系。

(3)如果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可预测第二年驼鹿的数量就会猛增,造成对当地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三、简答(共12分)

1、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它们为什么总是成群结队的待在一起?

答:

(1)适应环境的保护色

(2)防止被叮咬(3)模糊敌人的视线,隐蔽自己。

群体一起,看起来很强大,因为有条纹,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家伙,让捕猎着感到他们很强大,于是不敢攻击,群居生活是适应环境的需要。

2、什么椒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平衡?

答:

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的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3、什么叫食物链?

答: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

4、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

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砍伐森林、滥施农药、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在保护生态平衡中我们应该做到:

(1)植树造林;

(2)建立自然保护区;(3)建立生态工程;(4)树立保护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不乱丢垃圾。

5、仙人掌耐旱的原因是什么?

答:

因为其独特的外形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地储存水分,这样的外形特征是在长期适应沙漠的过程中形成的。

6、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有什么本领?

答:

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行走;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驼峰可贮存水分和能量等适应沙漠行走的特征。

7、在一座大森林中,生活着鹿和狼,人们为了保护鹿,把狼都消灭了,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你是生物学家,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答:

没有狼,鹿的数量会大增,最终将破坏森林中的树木,鹿群也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建议人们重新在森林中引入狼,从而恢复这座森林中的生态平衡。

8、浅海中的鱼为什么大多是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