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066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小题,40分)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2.隋唐均规定:

“工商不得入仕。

”……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由材料可知 (     )

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

3.“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

”其表明内阁的设立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皇权弱化的产物

C.随侍皇帝左右,实质上等同于宰相D.仅备皇帝随时顾问,不具有决策权力

4.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一个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

一天,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这个名字刻在贝壳上。

因为听烦了一个人的名字行反对意见的民主权利,似乎成了所有民主制度一大难题。

该则材料表明雅典

A.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制存在着局限性D.所有人都有参政权

5.《世界文明史》介绍: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6.18世纪,英国人常说:

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美的权力。

这表明

A.内阁制度形成,国王成为“虚君”B.王权与议会权力实现分割

C.普遍选举权得到了广泛落实D.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权力

7.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

“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

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8.“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

9.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

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10.恩格斯说:

“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

11.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12.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   )

A、原料不足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13.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

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

学者认为:

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大发现B.中国商品价廉物美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4.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学者评价:

“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

”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16.“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为此,苏俄(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加速发展战略D.新经济体制

 

17.右图为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

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

对蓝

鹰运动的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确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

B.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起到了扩大工业生产的作用

18.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科研1%。

由此判断这则材料的主题是

A.美国:

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

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19.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2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择偶观经历了5次重要变化,符合20世纪50年代择偶条件的是

A.穿着打扮排第一B.家庭人口要简单

C.经济条件必须好D.首选工人老大哥

21.《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22.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强调,改革开放……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他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的正确方向是

A.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B.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

”上述这些材料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发达国家实行节约是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唯一途径

④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制天命而用之”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D.关心社会进步为核心内容

26.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27.四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提出了一个命题,你认为哪个最不适宜?

A.两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8.从宋代的瓦舍戏剧表演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29.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要求自由平等,主张民主共和

30.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

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31.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

“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B.伏尔泰彻底否定了君主制

C.卢梭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D.启蒙运动直接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32.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

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33.人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

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的指导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34.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

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罗斯福新政策的实施D.十月革命的胜利

35.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早期维新派——“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B.维新派——“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C.辛亥革命——“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五四运动——“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36.“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守旧势力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3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救亡图存

38.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其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救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

39.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艺术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40.史学研究一般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表属于史学研究中的

年代

中国人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第一时期

1872~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第二时期

1895~1913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

二、非选择题(60分)

41、(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畀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

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

……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含义指什么?

为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经济模式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原因。

(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丁哪些有利条件?

(6分)

 

(4)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10分)

(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0字左右。

 

42.(30分)“你幸福吗?

”是当今热门话题。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

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

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

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

(2分)概括中国古代的幸福观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

(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发展趋势。

(2分)

(4)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

(2分)

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2013.12

一、选择题

1----10DDACDACCBD11---20CAABCBDCCD

21---30ACABBADBBA31—-40ADBDBDDCDC

二、材料题

41.(共30分)

(1)含义:

中国实行海禁。

(2分)原因:

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分)

(2)模式: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2分)

原因:

资本经济的扩张本性。

资产阶级统治和民主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6分。

每点2分.)

(3)条件: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盒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发展创造条件。

(6分)

(4)评分标准:

一等(10—8分)

①观点明确;②能多角度提出论据,且表述准确;③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多角度提出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③论证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③表述不清楚。

观点

(2分)

论证

(共8分)

资本主义列强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破坏性

家庭棉纺织业衰败,农民破产,流离国外。

1分

大量原料被掠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分

中国领土等主权遭到破坏。

1分

如只答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得1分。

建设性

推动了城市近代化,影响辐射内地。

1分

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

1分

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1分

如从政治、思想方面论证,且言之有理者,也可赋分,总分不超过

3分。

能够进一步辩证分析、综合评论马克思的观点,得2分。

42.(30分)

(1)共同之处:

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

(4分)

特点:

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2分)。

原因:

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答对两点得4分)

积极影响:

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分)

(2)原因:

中国:

政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

(或答:

民族危机严重)。

(2分)

经济:

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思想:

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

(2分)

西方: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

经济:

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

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

(4分)

(3)发展趋势:

古代:

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或答忽视物质享受);近代:

追求物质享受(或答享乐主义流行);现代:

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2分)。

(4)因素:

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2分)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投稿可联系QQ:

108459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