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庄语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042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孟庄语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孔孟庄语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孔孟庄语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孔孟庄语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孔孟庄语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孟庄语录.docx

《孔孟庄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孟庄语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孟庄语录.docx

孔孟庄语录

孔孟庄思想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

“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

“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观的思想,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庄子·知北游》.),死,亦为客观自然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这无异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权贵奴役人民的合理性.他指出客观事物都是变化的,“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庄子·秋水》.

客观事物的变化,则是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则阳》.)].庄子在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矛盾双方作用的同时,又进一步认为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无疑的,这都是庄子继承了老子朴素辩证法的积极一面,是老庄思想的精华所在.

但是,由于老子在肯定客观事物矛盾对立而相互转化的同时,却忽略了矛盾转化的条件和新旧质的区别,庄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却把朴素的辩证法进而引向了相对主义.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世界上没有是非、善恶、美丑之分,“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同上.)]双方都自以为是,而以对方为非,实际上没有绝对的是非.庄子的这种相对主义必然导向怀疑主义,如“庄子梦为蝴蝶”,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抑或是蝴蝶梦为庄周,形象地反映了这种认识论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庄子一生饱受战乱之苦,无法摆脱冷酷无情的现实,故对一切均持怀疑态度,失去了探索真理的信心,是“小国寡民”思想的典型表现.庄子的相对主义,固属唯心主义体系,但他觉察到了认识的相对性,指出了物质的不确定性,对后来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

孔子名言及解释

1.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

“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

“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

“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

“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

“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

“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

“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释义】孔子说:

“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

“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庄子经典名言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

【译解】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译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译解】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

【译解】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

【译解】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⑸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

【译解】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

【译解】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

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

【译解】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人间世》

【译解】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

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

【译解】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老子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

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孔子经典名言警句: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

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译文: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译文:

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译文:

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文:

(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译文:

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译文: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译文:

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译文:

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译文: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译文:

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译文:

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译文:

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译文: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译文: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9、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

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

(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译文:

(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译文:

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23、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译文:

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谋划。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译文:

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2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译文:

君子懂得义,小人懂得利。

26、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要慎重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人民地道德就会归复忠厚老实。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译文:

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2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说)鸟将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2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译文: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译文: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别人做成坏事。

小人与此相反。

3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译文:

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好处),只忧虑自己无能。

32、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3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君子不仅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某人有缺点而废弃他的言论。

34、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译文:

子贡说:

过错,人们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了,人们都会仰望他。

3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译文:

做官要做得好,就应该学习;学习好了才可以做官。

3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p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nìng),损矣。

译文: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与习于歪门邪道的人交友,与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与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37、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论语·子路》

译文: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38、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

译文:

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3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译文:

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

4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

真像是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

4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译文:

发愤时,竟忘记了吃饭;快乐时,便忘记忧愁。

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

4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译文:

年轻人是值得敬服的,怎么知道将来的人们不如现在的人呢?

43、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译文:

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实际去做的志向。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是朱熹为《论语·宪问》作的注。

44、四海之内皆兄弟。

《论语·颜渊》

译文:

(君子只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天下的人都是兄弟。

4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译文: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译文:

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

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4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篇第一》

译文: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方法也就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