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976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复习资料.docx

金融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货币。

实质是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各种信用工具。

主要以现金、汇票、本票、支票、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式存在。

2.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取代了流通中的现有资金,本质上仍是信用货币,其存在只是改变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结构。

3.格雷欣法则:

双本位制度下,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导致市场比价较高的货币被熔化退出流通领域,市场比价较低的货币则充斥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

简答题:

1.信用货币的特点:

(1)信用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大大低于其所代表的价值,甚至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

(2)信用货币是凭借国家强制力赋予它名义价值来进行流通或凭借发行人的信用流通。

(3)信用货币已突破了其作为交易媒介的狭义范畴,更广泛深入渗透到经济活动来,通常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2.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支付手段。

(4)贮藏手段。

3.货币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

(1)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都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或货币符号

差异:

(1)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支付手段的货币是补足商品交易的环节

(2)流通手段的货币只服务于商品流通,支付手段的货币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3)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支付手段职能是跨期支付

(4)流通手段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支付手段是进行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

4.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1)黄金退出流通,银行券或纸币与黄金没有联系

(2)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3)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币,由政府颁布法令,赋予其无限法偿和强制流通的能力

(4)信用货币是通过银行信用渠道进入流通的

(5)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日益加强

论述题

1.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它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的外在表现;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独占性;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执行

(2)流通手段。

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

(3)支付手段。

是补足商品交易的环节;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能跨期支付;可以进行债权债务关系清算

(4)贮藏手段。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必须是十足货币,不能是不足值货币或货币符号;必须退出流通领域

(5)世界货币。

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用于购买外国商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际间转移

2.为什么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是货币

(1)由于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能和一切商品相交换,才使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能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2)货币具有了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的基本功能后,才能作为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从而具有贮藏功能

(3)支付手段职能既已基本职能为前提,又与贮藏手段密切相关

第二章:

信用

名词解释

1.信用:

所谓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具体说就是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和货币让渡给需要者,并约定一定时间由借者还本付息的行为

简答题

1.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的信用

(3)政府信用。

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债券等信用工具想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4)消费信用。

是指经营者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社会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5)其他信用。

如民间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证券投资信用

论述题

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在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者之间进行的,是经营者互相以商品形式提供的直接信用;②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③有较严格的方向性;④容易形成社会债务链;⑤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2、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的信用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②信用性强,具有广泛接受性;③发生集中统一,可控性强

3、政府信用。

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债券等信用工具想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目的单一,旨在借款;②用途单一,旨在公益事业建设;③信用性强;④日益成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4、消费信用。

是指经营者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社会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5、其他信用。

民间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证券投资信用

 

第四章利息和利率

名词解释

1、利息

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它来自资金借入方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利润部分。

利息是在资金借贷中的一个概念。

在更广范围上,利息被看作资本收益的一般形态。

2、收益资本化

任何能产生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比值来推算其市场价值这个过程就是收益资本化

3、基准利率

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基准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4、实际利率

是剔除通胀/通缩因素的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5、单利

以原始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的计息方法。

6、复利

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

7、现值

终值通过逆运算得出的本金。

指未来一定量货币总额在当前的价值,它是终值的逆运算。

8、终值

当前一笔投资按一定利率计算,在未来某一时间所获得的货币总额(本利和)。

9、流动性陷阱

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无论货币供给如何变化利率将不再变动,人们会先选择存储货币,因此利率不发生任何变动。

10、即期利率

票面标明的利率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比率。

11、远期利率

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12、到期收益率

又称最终收益率,实际投资购买国债的内部收益率,既可以使投资购买国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价的贴现率。

计算题

单利

复利

P本金r利率n期限I利息额S本息和

例1:

老王的存款帐户上有100元,现在的年利为3%,按单利计算,第一年末帐户上的金额应该是:

S1=100×(1+3%)=103

第二年末,帐户上的金额应该是:

S2=100×(1+3%×2)=106

以次类推,第n年年末的存款帐户总额为:

Sn=100×(1+3%×n)=100+3n

例2:

若其他条件不变,上例改为按复利计算,则:

第一年末帐户上的金额应该是:

S1=100×(1+3%)1=103

第二年末,帐户上的金额应该是:

S2=100×(1+3%)2=106.09

以次类推,第n年年末的存款帐户总额为:

Sn=100×(1+3%)n

终值:

当前一笔投资按一定利率计算,在未来某一时间所获得的货币总额(本利和)。

现值:

终值通过逆运算得出的本金。

指未来一定量货币总额在当前的价值,它是终值的逆运算。

1、终值:

2、现值

单个现金流的现值与终值

例1:

某人2年后要偿还银行贷款24200元,贷款利率为10%,银行允许他现在还款,没有利息惩罚,请问此人现在愿意偿还多少金额给银行?

例2:

假定年利率6%,一笔10000元的资金5年后的总额为:

FV5=10000×(1+6%)5=13382.256

即期利率;票面标明的利率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比率。

远期利率:

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例:

t时刻一年期和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25%和2.40%,在t时刻存入100万元。

进行两年期定期存款,到期的本利和是:

1000000×(1+0.024)2=1048600元

方案一两年期定存

持有两年期定存的第一年,应与持有一年期定存无差别,据此,按一年期定存利率计息,在一年期末,100万元存款的本利和应是:

1000000×(1+0.0225)=1022500元

若只进行一年期定存,则在第一年年末就可自由处理本利和。

若无其他适当选择,把本利和再进行一年期定存,到第二年年末应得本利和:

1022500×(1+0.0225)=1045506.25元

方案二分两个一年进行定存

两种存款方案的差别:

1048600-1045506.25=3093.75元

方案一比分方案二多得3093.75元,因为方案一放弃了在第二年期间对第一年本利和的自由处置权,要求得到利率补偿。

较大的利息收益产生于第二年。

已知第一年应获得2.25%的利率,则第二年的利率为:

(1048600÷1022500-1)×100%=2.55%

2.55%即为第二年的远期利率。

以fn代表第n年的远期利率,r代表即期利率,其一般计算式是: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的关系

到期收益率、

设还有n年到期的国债券,其面值为P,按票面利率每期支付的利息为C,当前的市场价格为Pm,到期收益率y,按现值公式可计算出:

到期收益率使得期限不同从而现金流状况不同的债券收益具有可比性

 

第六章金融市场与金融衍生工具

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

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借助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市场。

2.支票:

是出票人签发,由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本票:

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4.汇票:

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5.贴现:

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期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6.转贴现:

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7.再贴现:

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方式。

8.国库券:

指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收支不平衡而开发的一种政府债券。

因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是金融市场风险最小的信用工具,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其发行方式为贴现。

9.回购市场:

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10.回购协议:

指在证券出售时卖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来的协议。

11.银行间拆借市场:

指银行间短期的资金借贷市场。

市场的参与者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交易金额数量巨大。

拆解期限很短。

12.股票:

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13.债券:

是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14.远期合约:

是一种保值工具,远期合约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

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远期合约。

15.保证金制度:

在期货交易中,任何交易者必须按照其所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缴纳资金,作为其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并视价格变动情况确定是否追加资金。

16.每日结算制度:

期货交易的结算是由交易所统一组织进行的,该结算是每日进行的,即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又称“逐日盯市”。

17.期权合约:

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18.看涨期权:

指投资者在一定期限内有权利以某一确定的协议价格购买标的资产的期权合约。

19.看跌期权:

是投资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协议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担必须卖出的义务。

简答题

1.金融资产的特征

期限性:

指在进行最终支付前的时间长度。

流动性:

指金融资产迅速转变成货币现金的能力,即“变现力”。

变现的期限越短,成本越低,则该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强;反之,则流动性越差。

风险性:

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可能受到损失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收益性:

指金融资产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者带来价值增值的特征。

获得这种价值增值是人们持有金融资产的基本目的。

2.衍生工具的基本特点

跨期性。

衍生品是面向未来的合约,无论是哪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都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时点上的现金流,跨期交易的特点十分突出。

杠杆性:

指投资者只需要支付少量保证金就可以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的杠杆性效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

联动性:

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联系、规则变动,因此其与基础产品之间具有联动性。

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后果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工具(变量)未来价格(数值)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程度,这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具有高风险性。

计算题

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P134)

 

第7章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中介

简答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

答:

1信用中介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充当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商业银行使存款在账户上转移,通过此途径实现了代理客户支付的职能。

3信用创制该职能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显著特征。

4金融服务该职能是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和全能化的具体体现。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答:

(1)存款性负债业务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筹资业务活动,存款为银行提供了大部分资金来源,是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吸收存款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种负债业务,而恰是这种负债业务,才是银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业务。

(2)非存款性负债业务也通常被称为“主动型负债”,非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各种方式从资金市场上获得资金,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同业拆借、从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证券回购、国际金融市场和发行中长期债券。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答: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现金资产业务、贷款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

(1)现金资产业务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最基本保障,称为一级储备,包括准备金、同业存款和托收未达款。

(2)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并收取利息一种资产业务。

(3)证券投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种类:

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和银行承兑票据。

简答题或论述题

1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答:

(1)安全性银行必须保证本金的安全,不能使本金流失,要保持本金的完整;

(2)流动性银行必须保持借贷资本运用所形成的资产有足够的流动性,即当银行需要清偿力时,能迅速将资产变现,或从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来源;

(3)盈利性银行必须将借贷资本运动,不仅能保持本金安全,还必须在运动中实现增值,给银行带来利润。

名词解析

1信托业务:

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营运、处理有关钱财的业务。

2租赁业务:

银行垫付资金购买资本设备,然后出租给客户并以租金的形式收取资金的形式。

3“6C”原则:

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品、环境、连续性。

4证券承销:

证券经营中介机构借助其在证券市场上的信誉和营业点,在规定的发行有效期限内将发行人委托的证券销售出去—自己通过此服务获得酬劳的一个过程。

 

第八章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名词解释

股票价格指数:

股票品价格指数就是以反映整个股票市场上各种股票市场价格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的指标。

简称为股票指数。

市盈率:

市盈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值。

(填空)

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也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某些共同性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

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

即通过投资组合等方法能够分散和抵消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由个别股票自身相关因素变化导致的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

简答题

资本市场的三种有效性:

1、弱有效市场,是指证券的价格只反映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

2、中度有效市场,是指证券的价格反映了包括历史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

3、强有效市场,是指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和不公开的市场。

什么是系统风险

1、系统性风险也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某些共同性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

2、对投资者来说,系统性风险是不能消除的,无法通过投资组合分散的风险。

系统性风险影响具有普遍性。

3、系统性风险主要来自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宏观因素的变化。

什么是非系统风险

1、非系统性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

即通过投资组合等方法能够分散和抵消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由个别股票自身相关因素变化导致的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

2、它具有以下特点:

个别股票自身因素引起的价格变动;只影响个别和少数股票的收益;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加以规避。

3、非系统性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

计算

债券价值评估(略)(P212)

第九章中央银行

名词解释

什么是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承担着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调节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维护全社会金融稳定等重要任务。

它不仅是为商业行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还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行业,规范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重要宏观管理部门。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自主属性。

央行的货币发行业务是通过再贴现、再贷款、购买证券和购买外汇等央行业务活动,通过商业银行将货币注入流通领域的,并通过同样的渠道反向进行货币的回笼,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简答: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是发展的银行。

“发展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央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

央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最近本,最重要的标志。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指的是央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唯一保管者,而且还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指的是央行作为政府管理金融的工具为政府服务,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信用,经营和管理黄金和外汇储备以及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的银行”。

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置、业务活动以及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管理。

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黄金外汇储备业务等资产业务。

再贴现业务是指央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再贷款业务是指央行向各商行提供贷款的业务。

主要是央行通过商行买回或销出证券来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央行将黄金和外汇作为储备代国家经营和管理。

第十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名词解释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由商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准备率—1)

存款乘数是指每一单位的原始存款或初始准备金变动所引起的银行系统存款总额的变动倍数

计算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及其修正

存款乘数是指每一单位的原始存款或初始准备金变动所引起的银行系统存款总额的变动倍数。

通过推导可得,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

存款乘数的修正

引入现金漏损:

以上分析模型假设没有现金流出银行体系之外,贷款、存款、货币收付均在银行的账户上进行。

然而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则:

存款乘数变为

 

引入超额准备金:

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

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g代表。

则此时的存款乘数为:

 

引入定期存款

设D为包括最初存款在内的活期存款总量,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进一步假定T为包括最初存款在内的定期存款总量,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

则有:

存款乘数的修正

 

例子

设商业银行收到一笔1000万的原始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为了应付意外之需,商业银行有5%的超额准备金,整个银行系统的现金漏损率估计为25%,除了活期存款以外,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比例为50%,央行规定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10%,问:

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乘数有多大?

创造的活期存款货币总额为多少?

例子----答案

存款乘数K

活期存款货币总额D

#存款货币总额D+L(可不用掌握)

L=0.5D=0.5*1820万=910万

D+L=2730万

 

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

是指中央银行供应的货币所包括的两个部分,一个是通货(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一个是储备,即银行系统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余额。

货币乘数:

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称为货币乘数。

铸币税:

是指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面值与其制造成本的差额。

(填空)

简答题

货币乘数与存款乘数的比较

存款乘数没有考虑银行关于超额准备金的决策对存款货币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存款者关于手持通货的决策对存款货币的影响。

它等于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称为货币乘数。

它全面考虑了法律规定、银行行为及存款者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存款乘数大于货币乘数。

计算题

货币乘数(略)(P261—P262)

论述题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中央银行供应的货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是通货,第二个是储备,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一国货币供应的基础,因此被称为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公式表达:

B=R+C

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称为货币乘数。

若用Ms代表货币供给,用B代表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

则可列出下式:

Ms=m×B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货币供应的乘数效应理论真实存款货币的乘数原理的一般化,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揭示这些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

且存款乘数大于货币乘数。

中央银行不能直接用自己印刷的钞票去购买、去支付,而只能用它去“换取”债券,所以不能支配发行收入。

而换取到债券,会得到收取利息的权利。

只要利息收入大于发行成本,其差额便是发钞银行收益的一个部分。

使用这种借入的收入,最大的缺点就是必须为其借款支付利息。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的定义:

社会流通中的货币供给超过了社会货币的实际需求而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

(2)非预期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要么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要么是人们根本没有预计到会有通货膨胀的发生。

(3)预期型通货膨胀:

指人们在通货膨胀发生之前已经在心里产生了一定的预期,并相应有了一定的应对准备。

(4)滞涨效应:

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即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简答题: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

1.财政赤字。

政府财政赤字的解决途径通常是:

(1)向中央银行借款

(2)发行国债。

这两大途径都会导致中央银行货币增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