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6902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docx

广东省高考理综卷答案解释里面有

2014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

A.液泡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

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段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菲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III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是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二、双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

胰蛋白酶的运输模式

植物细胞体积与胞内渗透压的关系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值变化

 

ABCD

2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

共18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分)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叶色

平均叶面积

(cm2)

气孔密度

(个·mm-2)

净光合速率

(molCO2·m-2·s-2)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100%)

绿

20.3(149%)

768(93%)

4.17(96%)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

注:

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CO2以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和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3)与弱光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叶片的气孔总数,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

对强光下生长的感觉适度遮阴,持续观察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最后发生改变的是。

27.(16分)

(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

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放的是不同的物质。

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

“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

”该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中枢以及言语区的参与调节。

D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4

1

1.2

0

0.0

4

0

0.0

0

0.0

8

1

1.2

0

0.0

16

2

2.4

0

0.0

32

8

9.5

0

0.0

64

11

13.1

0

0.0

128

31

36.9

0

0.0

256

10

11.9

0

0.0

512

14

16.6

6

7.2

1024

3

3.6

17

20.2

>1024

3

3.6

61

72.2

合计

84

100

84

100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

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结果。

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注:

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

28.(16分)

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

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丙病的遗传方式是,Ⅱ-6的基因型是

(2)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3)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

启动子缺失常导致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

29.(16分)

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虽增值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有道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

(2)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3)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

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

同学们拟展开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探讨了一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

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

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后按比例加入。

②实验进程和取样:

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讲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

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

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时,应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应培养时间。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组成

【解析】核糖体的组成成份是RNA和蛋白质。

2、【答案】D

【考点】反馈调节

【解析】①当血糖浓度增高时,葡萄糖会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胰岛B细胞接收到血糖升高的信号,从而其分泌胰岛素增多。

④当害虫数量增多相当于天敌鸟类的食物增多,导致鸟类数量增多。

3、【答案】C

【考点】变异和进化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

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错。

根据提干可知,口距与花矩的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C正确,口距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

4、【答案】A

【考点】微生物的发酵

【解析】醋酸杆菌酿醋时需要持续通气,即利用醋酸杆菌的有氧呼吸,而不是无氧呼吸,故A错

5、【答案】D

【考点】有机物的鉴定

【解析】据图可知,第10天时,有可融性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能出现砖红色沉淀,故A错。

6、【答案】B

24、【答案】BD

25、【答案】AD

26、【答案】

(1)自由扩散C5ATP和[H]

(2)增加叶绿素含量使叶色变绿增大平均叶面积 

(3)多高净光合速率平均叶面积

27、【答案】

(1)C1神经递质躯体感觉S区

(2)98.8%总结差异:

再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D值明显升高,D值高的人数明显增多。

(2分) 

原因分析:

初次免疫后,机体产生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再次接种脊灰病毒灭活疫苗时,记忆B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4分)

28、【答案】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DXABXab或DdXABXab

(2)其为男性,且X染色体上既有A基因又有b基因

(3)301/12001/1200

(4)mRNA

29、【答案】

(1)很少甚至没有病毒,并且细胞分裂旺盛脱分化

(2)生长速度加快每瓶PLBS重量有所增加单位重量的生物碱含量增加

(3)①灭菌②65③生物碱含量和PLBS重量的乘积最大(或生物碱的产量最高)

 

2014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化学)

7.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解析:

答案为A。

注意抽象出化学概念,A项:

“不锈钢是合金”,不锈钢是铁、钴、镍的合金。

B项:

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不属于同分异构。

C项:

花生油是植物是不饱和酯类。

D项:

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Ca2+、Cl-、SO42-B.Fe2+、H+、SO32-、ClO-

C.Mg2+、NH4+、Cl-、SO42-D.K+、Fe3+、NO3-、SCN-

解析:

答案为C。

A项:

CaSO4微溶不可大量共存。

B项:

ClO-氧化Fe2+、SO32-。

D项:

Fe3+和SCN-不可共存。

9.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I

叙述II

A

KNO3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B

BaSO4难溶于酸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C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D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可配制2.0mol∙L-1的Ca(OH)2溶液

解析:

答案为B。

A项:

重结晶分离物质的条件是: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可溶性物质。

D项:

Ca(OH)2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0.02克左右。

不可能配制出2.0mol∙L-1的Ca(OH)2溶液。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18gH2O含有10nA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解析:

答案为B。

A项:

甲苯化学式为C7H8,有8个C-H键。

B项:

18gH2O为1mol水有10摩尔质子。

C项:

22.4L氨水非气体不可计算。

D项:

铁片与浓H2SO4中钝化,只有表面反应,不可计算。

11.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Al,其它均为Cu,则

A、电流方向:

电极Ⅳ→A→电极Ⅰ

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Ⅱ逐渐溶解

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

Cu2++2e- = Cu 

解析:

答案为A。

注意左边两个烧杯形成双桶原电池,最右边烧杯是电镀池。

各电极名称依次是Ⅰ(负极)Ⅱ(正极)Ⅲ(阳极)Ⅳ(阴极)。

A项:

电子从Ⅰ经A流向Ⅳ,电流方向相反,故A正确。

B项:

Al铝是金属失电子,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C项:

Ⅱ极上有铜析出。

D项:

Ⅲ阳极铜溶解,Ⅳ阴析铜析出。

12.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

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

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为强酸

B、该混合液pH=7

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该混合溶液中:

c(A-)+ c(Y)=c(Na+)

解析:

答案为D。

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两者恰反应,溶液中只有溶质NaA且浓度为0.1mol/L。

由图5中A-离子浓度小于0.1mol/L,说明A-离子发生了水解,从而可知HA是弱酸,故A错误项。

B项:

水解显碱性pH>7。

故B项错误。

此外,溶液中除Na+,其它离子大小为c(A-)>c(OH-)>c(HA)>c(H+)可知C项错。

由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解析:

答案为AD。

A项:

B项氨水可与Ag+发生络合反应,先生成沉淀Ag(OH)后溶解生成Ag(NH3)2OH溶液,故B项错误。

C项铜与稀酸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C明显错误。

23.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

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

甲>乙>丁

B.原子半径:

辛>己>戊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解析:

答案为BC。

由题给信息可知戊是“碳”,因此己是“硅”;庚是“锗”,且锗的原子序数是14(硅)+18(同主族短长周期相差)=32;再由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可知甲是“锂”;乙是“钠”,丙是“钾”;丁是“钙”。

据可知:

A项明显错,C项锗与钾32-19=13正确。

D项钠的氧化物,过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故D项错误。

30.(15分)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

(1)下列化合物I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遇FeCl3溶液可能显紫色

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

D.1mol化合物I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2)反应①是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

 

化合物II的分子式为___,1mol化合物II能与___mol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3)化合物II可由芳香族化合物III或IV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II能与Na反应产生H2,I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1种);由IV生成II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

(4)聚合物

可用于制备涂料,其单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有机物原料合成该单体,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NaOH醇溶液/△。

(1)AC

(2)C9H104

(3)

(4)

 

31.(16分)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11/4CaSO4(s)+CO(g)⇋1/4CaS(s)+CO2(g)∆H1=-47.3kJ∙mol-1

②CaSO4(s)+CO(g)⇋CaO(s)+CO2(g)+SO2(g)∆H2=+210.5kJ∙mol-1

③CO(g)⇋1/2C(s)+1/2CO2(g)∆H3=-86.2kJ∙mol-1

(1)反应2CaSO4(s)+7CO(g)⇋CaS(s)+CaO(s)+6CO2(g)+C(s)+SO2(g)的∆H=___________(用∆H1、∆H2和∆H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见图18,结合各反应的∆H,归纳lgK-T曲线变化规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反应①于900℃达到平衡,c平衡(CO)=8.0X10-5mol∙L-1,计算CO的转化率(忽略副反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为减少副产物,获得更纯净的CO2,可在初始燃料中适量加入_______。

(5)以反应①中生成的CaS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原子利用率100%的高温反应,可再生Ca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CO2可与对二甲苯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一个羧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H=4∆H1+∆H2+2∆H3=-151.1kj/mol

(2)a)反应②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增大,lgK也增大。

b)反应①③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lgK也减小。

(3)99%(4)氧气(5)CaS+2O2高温CaSO4

解析:

(3)由图可以得在900℃时1/4CaSO4(s)+CO(g)⇋1/4CaS(s)+CO2(g)的lgK=2,即K=100

K=c(CO2)/c(CO)=100,可知平衡时c(CO2)=8.0X10-3mol∙L-1

故:

CO的转化率为8.0X10-3mol∙L-1÷(8.0X10-3mol∙L-1+8.0X10-5mol∙L-1)=99%

32.(16分)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3.1%)和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与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注:

SiCl4的沸点为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

(1)向反应器中通入Cl2前,需通一段时间N2,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反应后,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气体I中的碳氧化物主要为_______________,由气体II中某物质得到水玻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为:

搅拌、________、所得溶液IV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4)由溶液IV生成沉淀V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100kg初级石墨最多可获得V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

(5)石墨可用于自然水体中铜件的电化学防腐,完成图19防腐示意图,并作相应标注。

参考答案:

(1)通入N2作保护气,排尽装置中的氧气,以防在高温下与活性炭和石墨反应。

(2)CO,SiCl4+6NaOH=Na2SiO3+4NaCl+3H2O(3)静置、过滤。

Cl-、AlO2-。

(4)AlO2-+CH3COOCH2CH3+2H2O

CH3COO-+Al(OH)3↓+CH3CH2OH,7.8Kg

(5)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解析

(2)只能是CO不可能是CO2,因为石墨与CO2高温下也会转化CO

(3)固体Ⅲ含AlCl3、FeCl3、MgCl2加过量NaOH溶液有沉淀Mg(OH)2Fe(OH)3和溶液NaAlO2、NaCl。

要分离出沉淀的操作是过滤。

(4)Al2O3~2Al(OH)3100Kg×5.1%÷102×156=7.8Kg

33.(17分)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限选试剂与仪器:

30%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①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

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

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

(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③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图20的装置示意图。

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2)利用图21(a)和21(b)中的信息,按图21(c)装置(连能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

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1

参考答案:

(1)①

②相同时间产生氧气的体积。

(2)深。

原因是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是放热反应,且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当右边双氧水分解时放出的热量会使B瓶升温,使瓶中反应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向生成NO2移动,故B瓶颜色更深。

2014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

13、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14、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的支撑点

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15、如图8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

放置。

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

底部,则小磁块

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

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

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大

16、图9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

为楔块,

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17、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袋包裹易碎品,如图10所

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

交换,则袋内气体

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

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

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

18、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v的光照射光电管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