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901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docx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概述、直流电疗法

理疗定义:

在现代医学中,把研究和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学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目的的方法

直流电定义:

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直流电

电解:

电解质溶液在直流电作用下,阴,阳离子分别向阳,阴极移动,从电极上失去或获得电子变为原子或分子直接析出,或再和溶剂发生作用形成产物的过程,称~

要会画出直流电对氯化钠的电解过程(书上31页)

电泳:

带负电的蛋白质向阳极移动就是~

电渗:

带正电的离子及其周围的水化膜向阴极移动就是~

电泳和电渗的结果或者效应以及临床应用(书上31页)

直流电电极下产物的特点以及组织的反应

阳极

阴极

PH

气泡的特点

大而量少

小而量大

蛋白质

密度增大,蛋白质易凝结

密度减小,蛋白质易分散

水分

减少

增多

细胞膜通透性

下降

增高

组织兴奋性

降低

增高

全身直流电治疗时在脊柱区通上行电流和下行电流时:

(书上31页)

下行电流:

升高血压、降低肌张力、镇静

上行电流:

降低血压、升高肌张力、兴奋

衬垫的优点:

①可吸收电极板下面的产物,以免化学灼烧②使皮肤湿润、电阻下降,③衬垫可使电极板与体表紧密接触、电流均匀分布.

酸烧伤——皮损

碱烧伤——水疱

直流电离子导入的原理: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带负电荷的药物离子从阴极导入,带正电荷的药物离子从阳极导入

直流电离子导入药物的选择(44页)

 

章节低频电疗法

定义:

利用频率<1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低频电流的特点是:

低频率、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

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无热作用。

N-M电刺激疗法(NMES)(电体操疗法)

定义: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骨骼肌或平滑肌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或电体操疗法

治疗作用:

预防失用性肌肉萎缩、预防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减轻肌肉痉挛(刺激拮抗肌)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functional

electricalstimulation)

定义:

使用低频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来代替或矫正器官或肢体已丧失的功能。

治疗作用:

代替和矫正肢体已丧失的功能、功能重建

比较项

N-M电刺激疗法

FES

治疗手段

对失神经肌肉进行的治疗

对器官或肢体已丧失功能的代替和矫正

治疗对象

下运动神经元的病损,引起的弛缓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引起的痉挛性瘫痪

应用的波形

应用三角波,波宽>数十毫秒,

f<2HZ

应用方波,波宽<1ms,f为30-50HZ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

定义:

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经皮肤作用于人体,来治疗以疼痛为主疾病的电刺激疗法。

作用机制:

(书上71页)

感应电疗法

感应电流:

特点

(1)强度,频率,脉冲持续的时间均不规则,脉冲时间短

(2)双向(3)非对称性(4)f=60-80HZ,T=12.5-15.7ms尖形正波t有效为(1.75-2.5ms)

生理特征

(1)电解作用不明显:

电灼烧机会小

(2)有兴奋正常N-M的能力

完全性强直收缩力量=4倍单收缩

当f>50-60HZ,肌肉产生完全性强直收

(3)对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无作用(脉冲持续时间需要正常值的50~200倍。

感应电持续时间仅为1ms左右)

(4)对部分失神经肌肉支配作用也很弱。

 

间动电疗法

定义:

将50Hz正弦交流电经过半波或全波整流叠加在直流电上而构成的一种脉冲电流。

间动电流的特点:

波形、频率、脉冲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固定,电流强度可调;

半波正弦电流;

直流电性质,有电解作用;

频率低,作用不深。

间动电疗法作用:

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锻炼肌肉

止痛效果的间动电流的排序以及神经兴奋引起肌肉收缩效果的间动电流排序?

章节中频电疗法

定义:

应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进行治疗疾病

的方法

特点:

1.组织的阻抗作用明显下降

阻抗比低频明显下降,电流明显增强,作用深度加大,比低频,直流电作用深

2.人体组织不发生电解现象

中频电流的正负电极交替变化快,电极下无酸碱产物产生

3.对皮肤感觉神经刺激性低

4.需要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运动神经兴奋(由于运动神经每次兴奋后有一个绝对不应期,持续约1ms,要使每个脉冲刺激都能引起兴奋,频率必须在1000Hz以下,如低频电;而中频电的频率在1000Hz以上,每个脉冲刺激已不能引起一次兴奋,需要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兴奋,成为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5.采用较大的电刺激强度时,热作用明显,甚至发生皮肤灼伤。

音频电疗法

定义:

用1000-20000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干扰电疗法

静态干扰电疗法定义:

将两路f=4000HZ与f=4000+-10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人体内电流交叉处形成干扰场,在干扰场中按无线电学上的差拍原理“内生”由0-100HZ的低频电所调制的中频电流。

动态干扰电疗法定义:

在静态干扰电的基础上使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发生周期为6s的节律性交替变化,甲组电流增强时,乙组电流减弱;乙组电流增强时,甲组电流减弱,如此反复称之为动态干扰电。

干扰电疗法的治疗作用?

不同差频干扰电流的治疗作用

干扰电作用特点:

●人体组织阻抗较低,作用深;

●人体组织不发生电解现象

●最大的电场强度不在电极下,而在电流交叉点

●交叉干扰所形成的“内生”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同时发挥低频电与中频电的治疗作用。

●电流不断变化避免机体产生适应性

调制中频电疗法

定义:

用1-150HZ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

调制定义:

(84页)

☐作用特点:

⏹含中频成分,具有中频电特点—作用深,无电解作用

⏹含低频电成分,可发挥低频电优点

⏹中频电的波形,幅度或频率不断变化,人体不易

对其产生适应性

⏹调制中频电的调幅度,调节低频成分的多少和振

幅的大小,可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要。

治疗作用:

镇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锻炼骨骼肌、提高平滑肌张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散慢性炎症

章节高频电疗法

定义:

频率>100,000HZ的正弦交流电治疗疾病的电疗法

☐高频电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无电解作用

●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电极不必接触皮肤

☐生物物理效应

⏹热效应

Ø产热机制

●欧姆损耗产热(传导电流)

●介质损耗产热(位移电流)

⏹热效应的特点

●内源热

●热作用较深

●热作用较均匀

高、中、低频电的区别及比较

特征

低频<1KZ

中频1-100KHZ

高频>100KHZ

对N-M兴奋能力

每一周期

综合多个周期

不能引起N-M的兴奋

电解作用

明显

热效应

稍有

有且明显

组织对电流阻力

主要应用

离子导入,止痛,改善循环,肌肉锻炼

镇痛,软化疤痕,改善循环,肌肉锻炼

消炎,解痉,改善循环

作用深度

浅部或深部

浅部或深部

电极能否离开皮肤

不能

不能

对皮肤的刺激

明显

不明显

无,过热可引起皮肤烫伤

短波电疗法

定义:

应用短波(100米-10米)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疗法。

电感场法:

欧姆损耗产热(为主)

电容场法:

介质损耗产热

注意事项?

超短波电疗法

定义:

用λ=1-10m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所产生的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电疗法。

超短波电极摆放要求(并置法、对置法)

超短波的治疗作用:

消炎、止痛、缓解痉挛、促进血液循环

章节磁疗法

动磁场疗法

注意事项

一、掌握好剂量

1急性疼痛或癌性疼痛宜用大剂量

2神经衰弱、血压高等宜用小剂量

3年老、年幼、体弱者宜用小剂量,年轻力壮者宜用大剂量

4头、颈、胸宜用小剂量,背、腰、腹、四肢宜用中剂量,臀、股宜用大剂量

二、注意不良反应

心慌、心悸、恶心、呕吐,嗜睡,头晕,低热,个别患者白细胞降低

三、对进行磁疗的患者定期做白细胞检查,磁疗时不要戴机械手表,以免损坏手表。

经颅磁刺激(TMS)

经颅磁刺激定义:

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磁刺激技术。

作用:

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改善脑内血流循环和供血不足,使脑组织供血供氧得到改善

章节生物反馈疗法(BFT)

生物反馈疗法定义:

将人们通常意识不到的肌电、皮肤温度、心率、血压等体内生理活动,借助电子仪器(生物反馈仪),转变为可以被人意识到的声、光、图像、曲线等视听信号,并通过学习、指导和自我训练的方式,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学会控制那些正常感受不到的生理活动,以进行防病、治病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作用:

1、增强肌力2、降低肌张力3、增强运动控制能力

章节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定义:

反射的程度由两个介质的声阻差决定的.声阻差↑,反射↑(详见172页)

介质对超声波的吸收:

气体>液体>固体

耦合剂的作用:

半价层厚度或半吸收层厚度定义: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当其能量衰减到原能量的一半时的厚度,就是超声波对这一介质的半价层.

半价层的厚度越大,表明穿透能力越强,吸收能力越弱。

掌握频率、穿透能力、半价层厚度、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

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影响超声波产热量的因素有哪些?

(175-176页)

超声波的治疗作用:

解除肌痉挛,软化疤痕及结缔组织;

加强组织代谢,消炎,提高组织细胞再生能力;

镇痛,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骨痂的生长

超声波治疗方式的选择(书上178-179页)

超声波治疗强度分级(179页)

超声波的禁忌症(165页)

章节光疗法

光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热效应、光电效应、光化学效应(光分解、光聚合、光合、光敏)

红外线(IR):

光的性质:

不可见光

光子能量:

小,热作用,无光化学作用和光电效应

有效穿透深度:

短波红外线穿透深度(SIR5-10mm)>长波红外线穿透深度(LIR0.05-1mm)

红外线疗法治疗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镇痛、消炎、减低肌张力(缓解痉挛)、促进组织再生

设备:

石英红外线灯(白炽灯)适用于什么情况

TDP、神灯适用于什么情况

紫外线性质:

不可见光、能量:

大,有光化学作用,没有热作用

UVA、UVB、UVC主要的生物学效应以及红斑反应的程度

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红斑反应、色素沉着、光敏反应

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1、杀菌作用2、消炎3、促进组织再生4、止痛5、脱敏

6、抗佝偻病作用7、调节人体免疫功能8、治疗皮肤疾病

紫外线的治疗设备:

高压汞灯:

UVA、UVB

低压汞灯:

UVC

低压汞荧光灯:

UVA

如何正确使用紫外线灯源?

(146页)

最弱红斑量(MED):

是指在“四定”的条件下(一定光源、距离、个体、部位)能引起肉眼可见的最弱红斑反应所需的照射时间。

生物剂量测定注意事项:

测定前后不宜在局部作其他物理治疗,测定后当日不宜入浴或擦洗局部

用测定剂量时所用的灯管治疗

治疗时,患者及治疗人员须戴护目镜,室内空气流畅,天冷注意保暖;

避免多次开关机器;

灯管预热至少过5分钟,才可开始治疗;

若治疗中高压汞灯管熄灭待灯管冷却后,方可再行开动机器;

灯管每周应用乙醚擦拭一次;

书上(136页-137页)表中让大家划下来的知识重点

紫外线照射法的分类:

138页最右侧一列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范围(书上155-156页)

章节传导热疗法

石蜡理化特性

熔点:

50-560C

白色半透明固体,无臭无味,化学性质稳定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汽油等

热容量大,导热性差

具有可塑性、粘稠性、延展性和润滑性

石蜡治疗作用:

温热作用、机械压迫作用、润滑作用

蜡饼法、刷蜡法、浸蜡法、蜡袋法

传导热、辐射热、高频热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