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783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docx

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8月26日在晋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王清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全市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异常严峻的发展形势,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战略部署,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全市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320亿元增加到730.5亿元,年均增长12.8%;财政总收入由“十五”末的61.7亿元增加到153.2亿元,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由“十五”末的20亿元增加到55.5亿元,年均增长22.2%。

高平、泽州、阳城、沁水财政总收入均突破20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五”末的8911元增加到17353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3593元增加到5899元,年均增长10.4%;“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4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

全省“十一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结果表明,我市发展水平全省第二,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地方煤矿由“十五”末的608座压减到129座,年产能规模由8188万吨增加到11230万吨,居全省第一。

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电力、煤化工、冶炼铸造、煤层气产业稳步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呈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

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

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全面免除农业税的基础上,支农资金逐年增加,种粮补贴标准逐步提高。

基本农田保持动态平衡,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牧、蚕桑、果品、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推行。

全面完成“五个全覆盖”工程,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四供八库”新水源工程初步建成。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3.8万农户用上了沼气和秸秆气,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城市框架拉大,建成区面积由39.77平方公里扩展到51.74平方公里。

晋济、阳翼和西北环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平至陵川高速公路基本完工、高平至沁水高速完成前期工作。

实施了66项城建重点工程,大幅度提升了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启动了20个城中村改造和北石店片区城市化改造工程。

城市集中供热率、管道燃气率、集中供水率、生活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备,品位不断提升。

加快特色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城镇产业集聚、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04%,较“十五”末提高9.75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丹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258天增加到354天,六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华宝钢城镇环境优秀奖”。

两河治理工程、东南出入口景观绿化和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2%,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8%,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三次赴香港、深圳招商引资,积极参加世博会、中博会、能博会等重大活动,设立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晋城。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民生事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部免除。

投资13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18.4万平方米。

加快构筑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

覆盖城乡的住房、医疗、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统计、气象、档案、外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发展。

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五五”普法教育全面完成。

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行列。

大力推进“平安晋城”建设,“六级六步”大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18件、政协提案1545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设立市长热线,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晋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五年的砥砺奋进,开创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崭新局面,奠定了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晋单位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晋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市情的认识,提升了我们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为“十二五”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就是: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跨越的关系;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必须坚持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在更大的空间中谋划晋城、设计晋城、发展晋城;必须坚持以统筹发展为根本方法,同步推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必须坚持以富民强市为出发点,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市人民。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经济增长还没有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非煤产业比重小、层次低,远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格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大项目、新项目极其匮乏;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慵懒心态普遍存在;部分干部能力不足、作风漂浮、不敢担当、无所作为,不能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正视不足,攻坚克难,奋发进取,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把晋城经济社会不断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高度!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的晋城充满了希望,“十二五”的晋城充满了危机。

   从全国看,区域经济之间正在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发展时点上,东、中、西部将在越来越多的方面站在同一个发展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发展的有利契机。

从我省看,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山西省获准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们拓展了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探索空间。

从我市看,多年来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为我们积蓄了赶超发展的争先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全国、全省各地抢抓机遇的意识、争先发展的势头,给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的状态、作风,素质、能力,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开放的思维与自觉不够,已成为制约我们转型跨越的最大障碍。

对“十二五”煤炭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估计不足,将构成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潜在的最大威胁。

千挑战,万挑战,最大的挑战是自我挑战。

或者在机遇中崛起,或者在挑战中掉队。

站在又一个五年规划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作精神,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切实增强转型的危机感、切实增强跨越的使命感,奋力开创晋城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突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建设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努力把晋城建成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主要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5年,确保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达到15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确保实现总量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下降1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五年下降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着力推进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推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突破。

   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改造提升资源类传统产业,着力培育非资源类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突破。

   积极推进资源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

煤炭产业是我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都将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基础。

要深化重组整合,推进高标准矿井建设,构建安全、高效、节约、环保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

“十二五”期末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鼓励帮扶煤炭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助推晋煤集团发展成为亿吨规模的大型综合煤炭企业,支持晋城煤炭运销公司、兰花集团、阳泰集团、科兴集团等成为年产超千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

抓好玉溪、东大等大型骨干矿井的建设工作。

煤层气产业,要借助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与中央和省驻市企业合作,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开发。

到2015年,全市地面年抽采能力达到60亿立方米,年液化能力达到9亿立方米,管输能力达到40亿立方米,城乡煤层气普及率达到60%,矿井抽排瓦斯利用率达到70%以上,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集输和利用基地。

煤化工产业,要积极推进化肥企业与煤炭企业的上下游重组整合,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和烯烃衍生产品,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电力产业,要全力推进沁水电厂、郑庄电厂、晋城—江苏±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设。

鼓励发展热电联供项目,重点抓好阳城晋煤煤矸石热电、国投晋城热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

积极鼓励高瓦斯矿井建设瓦斯发电站。

2015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800万千瓦,其中瓦斯发电达到60万千瓦。

   着力培育非资源类优势产业,选准转型发展的突破点。

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

抓好富士康A区和金匠新区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精密制造基地。

充分发挥富士康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相关产业的引进配套;积极发展LED、高性能陶瓷等新材料产品,推进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单晶硅多晶硅及电池组件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2%以上。

装备制造业,要加快煤机制造资源整合,集中优势,优化布局,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重点发展瓦斯抑爆设备、高端液压支架、短臂采煤机等采煤装备系列产品;汽车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要形成以通用性和大批量生产为特征的专业化配套产业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冶金和铸造产业,加快冶金产业集约化发展,努力形成铸造产业集群。

商贸物流业,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区位和环境优势,打造中原区域的购物首选地。

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商贸企业落户晋城,积极发展商品零售批发业,建设区域性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和太行国际商品批发城。

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提高到30%和12%。

文化旅游业,要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业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旅游地产开发互动发展,以商贸物流带动文化旅游大发展。

培育沁河古堡、太行云顶、城郊休闲、蟒河山水、历山生态、丹河文化六个配套成型的龙头“景区”,建立旅游集散、购物、会展、演艺、接待五大要素中心。

实施广告推广、节庆烘托、网络营销等策略,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力度,扩大市场覆盖面。

积极开发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

   切实抓好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工作,拓展转型发展的空间。

要以超常之举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

建立项目建设的创意策划储备机制,设立“创意策划晋城”奖励基金,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产业策划团队,在更大的范围谋划晋城、设计晋城、发展晋城。

要围绕对接富士康策划项目,围绕对接上海策划项目,围绕对接华润集团策划项目,围绕对接国家、省驻市大企业策划项目,围绕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策划项目。

市、县两级发改、经信、农业、商务等部门要落实项目策划责任制,围绕自身业务,创意策划大项目,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的项目推进机制。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

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理顺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落实园区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指标,规范园区建设模式,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方向,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和创新园区配套服务政策。

要提高入园项目投资密度,集约利用土地。

大力引导同类企业向园区集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循环发展。

创新集群化招商模式,实行以企招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

要加强园区主导产业与该产业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沟通,跟踪研究园区主导产业的行业动态。

   

(二)突出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县域工业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畜牧、蚕桑、蔬菜、中药材、干鲜果、小杂粮六大特色农业发展。

制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以工程项目为抓手,集聚多种生产要素,建设特色种植和养殖板块。

加快发展畜牧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扶持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300个以上。

加快建立以公益性服务体系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服务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要新建一批蓄、引、提工程,扎实推进固县河供水、杜河调水、小水库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丹河、沁河两大河流的河道治理和生态景观化打造。

“十二五”末,建立起以张峰水库供水工程为龙头、覆盖全市城乡的稳定可靠、结构合理、配置高效的“井”字型大水网,使全市年供水能力从4.87亿立方米增加到6.97亿立方米,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涵养地下水源,确保地下水位止降回升。

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大中低产田和农田节水改造工程。

继续完善和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巩固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大力发展气象事业,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结对帮扶力度,突出片区开发、移民搬迁、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推进扶贫纵深化。

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2011年完成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三个全覆盖,比省要求提前一年。

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快农村供排水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引导和支持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适用宜居住房。

因地制宜发展沼气、秸秆气、煤层气、小水电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确保农民收入翻番。

这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再造一个新晋城的核心指标。

要全面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和返乡创业并举,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并重,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就业创业。

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

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收益。

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

要建立倒推倒逼机制,对农民收入构成的四个要素逐级逐项分解、条块结合、分工负责、严格考核,确保“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省各市前列。

   (三)突出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的特色城镇化战略,形成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加快中心城市区际道路建设,构筑“两环四射六横七纵”的城市路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建成晋城至高平、晋城至阳城两条一级公路和主城区至北石店、金村、南村快速通道。

要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四个县城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加快沁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要加强与中原城市群的交流和融入,积极参与晋东南城镇群建设。

按照“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抓好主城区、北石店、金村、南村、巴公和高都六个功能区建设。

   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

紧紧围绕“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城市定位,加快城市配套工程建设。

重点是统筹考虑供水、排水、供气、通讯等,搞好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

要加强水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城市水域面积,让人们走近水、亲近水、感受水。

把水系建设与城市生态景观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新片区的改造、新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

重点推进沁河流域、丹河流域、环城高速周边等片区的特色城镇化建设。

特别要依托资源、产业和生态优势,建设沁河流域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一同推进样板区。

按照全省“百镇建设工程”的要求,抓好14个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镇建设。

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7%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根据全市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差异竞争,以集群化的理念培育壮大一到两个非煤主导产业。

开发区要围绕与富士康产品配套,纵向延伸链条,发展电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依托金鼎煤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城区要依托区位、交通和自然环境优势,努力建设山西南部和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泽州县要依托铸造业的传统和规模优势,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铸造业集散地。

大力发展汽车和机械配件产业集群。

高平市要以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基础,集群化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阳城县要重点发展建筑陶瓷和蚕桑产业,打造“北方的佛山”、建设“北方地区茧丝一体化生产强县”。

陵川县要发挥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

沁水县要依托水资源优势,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太原至郑州客运专线(晋城至焦作段)、嘉南铁路、大宁铁路专用线扩建、北留周村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晋煤集团矿区西区集煤站和亿欣铁路专用线建设。

建成高平至陵川、高平至沁水、阳城至济源、阳城至安泽高速公路,完成阳城至垣曲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建成晋高、晋阳、环城高速至高沁高速连接线、环城高速至晋济高速连接线等一级公路。

电网建设,要建成晋城、阳城北和晋城东三座500千伏站,优化和加强220千伏电网,完善和改造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加快老旧设备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我们提出要建设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这是未来的目标,更是我们今天的脚步。

“方便”,就是要让城市为人服务,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要服务市民的需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处处感到便捷便利、称心如意。

“温馨”,就是一种和谐、安全、亲和的文化氛围,带给人以发自心底的认同感、家园感和归属感。

“开放”,既是经济社会的内在品质,又是城市中的人兼容并蓄的包容心态和进取向外的精神风貌。

“现代”,是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与格调,意味着效率、节奏、活力、秩序。

方便、温馨的城市就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开放、现代的城市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只有既宜居又有活力的城市,才是一个幸福的城市。

让我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这样一个美丽和谐、生机勃勃的家园!

   (四)突出生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绿色繁荣。

   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管理、技术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工业、建筑、公共机构和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

完善节能监测和考核体系,重点加强对耗能大户的监控。

加强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禁止新上高耗能项目。

依法关闭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控制新建“两高一资”项目。

进一步加大全市电力、冶铸、建材、化工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

全面实施大气污染联席防控机制,加强烟尘、粉尘排放总量控制,建立以减少机动车排放为重点的城市氮氧化物防治体系。

全力抓好水污染治理,加大对煤炭、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废水治理力度,加快实施市、县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中水回用率。

确保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定控制目标。

全面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好转。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

推进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