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767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docx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调研报告

  第一篇:

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调研报告

  发展××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调研报告

  农产品流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安定,及时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需求和保持市场繁荣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联系××情况,就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流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产品流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作用

  ㈠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

按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含义,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

而扶持一批加工流通和外销型的龙头企业,增强其竞争、辐射、带动能力,则可大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㈡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农业经营形式。

这一形式的首要特征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进行,要求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部门分割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农业生产经营要求适应“以销定产”、“大规模生产、批量化与网络化销售”的特点,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市场需求进行。

农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是以农产品流通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巩固与发展的关键。

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㈢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联系。

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具有高度的“亲和力”。

一是二者具有相同共性。

都是市场经济产物,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

二是农产品流通对农业产业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流通的龙头功能、优化功能可以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的规模经济功能可以促进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基地化建设。

三是农业产业化为农产品流通拓宽空间。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对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市场体系的发展,从而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农产品流通现状

  ××农产品流通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系统、供销系统、粮食系统企业购销转变到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中介组织、销售组织经纪人为辅的销售渠道。

目前,我市有农贸市场90多个,面积约252173平方米,其中较大的产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6个,面积9956平方米,年交易额9.5亿元;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4个,面积8300平方米,年交易额10亿以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1个,面积3023平方米,年交易额近亿元。

全市现有各种农产品流通销售组织200多个,专、兼职经纪人约2600多人,约有50%—70%农产品通过专职经纪人和销售组织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我市大宗农产品主要流通形式有:

各销售组织、公司、个人向外销售,外地到产地收购运销,当地市场销售。

  总的来说,当前我市农产品流通形势是好的,主要的大宗农产品都能及时销售完毕,没有形成积压,但仍有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农民的收入。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㈠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

农产品价格是由市场来进行调节的,而市场调节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快捷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

多年来,由于信息闭塞原因,我市农产品的销售是被动的,主要由外地商贩收购,价格也由外地商贩确定,对外地市场销售行情和价格不了解不清楚,造成了丰年农民增产不增收。

  ㈡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农产品流通,已经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枢纽的流通体制。

我市90多家农贸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在农产品供求追求数量扩张阶段建立的,而且分布不尽合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供求质量提高新阶段的需要。

  ㈢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经济效益难于提高。

我市农产品品种多、繁、杂,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差,大路货偏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不能形成具有影响的龙头产品。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所以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要用优化的体制来保证优质农产品的流通。

  ㈣“加工订单”兑现率不高。

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能力差,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产品的进一步流通。

  三、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对策

  我市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应当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以及自治区“1234610”农村工作思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㈠制定农产品流通发展规划。

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农产品流通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我市必须从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密切结合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一些成功经验,制定出我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规划并形成方案,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㈡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一要编制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发展规划和整顿规范方案。

二要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当前,我市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检验检测设备,加快合浦山口“两广综合市场”建设步伐。

  ㈢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整合我市已有的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尽快的构建市、县、镇、村四级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

二是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员对信息技术的维护、收集、处理、分析、发布能力。

  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

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推动商户企业化,在税费、资金和经营上予以支持。

重点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

目前,我市应重点发展培育加工流通和出口外销型的龙头企业,带领农民进

  入市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出路。

如合浦鸿雁食品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通过扶持农户养鹅加工鹅肥肝出口,带领农民进入市场,使养鹅业得到迅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㈤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品牌是质量的标志,品牌价值一旦凸现,就会被越来越多人认识、接受。

我市应进一步加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为农产品流通品牌化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应重点抓好香山鸡嘴荔、金品优质果菜、天鲜鱼糜制品等一批农产品品牌。

  ㈥重点扶持产销大户发展。

规模生产是效益的基础,是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抓好产销大户的发展,对搞好农产品流通,促进生产发展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当前我市应通过抓示范、树典型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种养销售专业大户,形成一批专业规模产销队伍。

如市银海区平阳村西瓜大王冯辉友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不但每年种植几百亩西瓜,而且帮助瓜农销售西瓜数百吨,在他的带动下,已形成一批种销西瓜的能人和专业户。

  ㈦加强流通队伍的建设。

流通队伍建设的好坏会影响到我市农产品流通。

因此,我市要加强流通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流通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扶持壮大一批流通组织,全面开展对流通经纪人的培训。

目前我市约有50%—71%农产品通过专兼职经纪人和销售组织销往全国各地。

  ㈧创新农产品流通形式。

在发展农产品流通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利用展销和信息服务等形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目前,我市应利用各地举办的各种农产品展销博览会,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参加展销活动,以此产品宣传和扩大销售额,增加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合作和了解,调整生产经营方向。

  第二篇:

关于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调研思考

  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是现代农产品流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保障。

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信息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可以大大降低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改变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提高流通效率,使农业发生深刻变化。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现状

  伴随着计算

  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也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目前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仍然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政府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明显偏少,同时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从而使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

一方面,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

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信息、库存信息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率低。

有调查显示,几乎国内比较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实际上这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大多只是发布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

大多数农产品网站冷冷清清,即使有了初步的搭建,也形同虚设。

并且信息化建设存在重技术轻内容的情况。

  3.信息发布渠道不畅。

在部分地市县没有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绝大多数乡村缺乏网络沟通手段。

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发布渠道少,媒体间在农业信息传播和发布方面缺乏必要的配合和沟通,信息利用不充分。

同时,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还没有开展,从而难以为监管主体和公众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尤其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方面,很难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4.农产品流通系统各个环节不协调。

农产品流通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流通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一个环节效率、效益的提高有时会降低其他环节的效率、效益,从而导致整体的效率、效益降低。

所以一个高效率、高效益运转的流通系统必然是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系统。

但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流不顺畅,流通的众多环节各自为战、竞争无序。

例如我国许多地方采取大量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策略来提高运输效率,但因与其他环节协调不足,往往出现盲目运输的现象,使鲜活农产品一时供过于求而无法销售,又难以储存,最终导致大量浪费,使系统整体蒙受损失。

  5.信息资源没有实现有效共享。

由于农产品流通由分散的成员各自进行运作,缺乏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链是阻断的,农产品流通信息资源没有实现有效共享。

由于没有形成连接市场、政府、用户、农产品生产加工者等之间的信息网络,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链是阻断的,各方信息不能相互共享,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各方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从而造成信息封闭、堵塞。

具体表现为市场建设无序,批发市场间价格差异明显,波动剧烈,信息失真,导致批发市场的重要功能——“价格发现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市场供求信息指导生产与消费的作用也不能有效体现。

  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由于农业信息使用的“非排他性”和收集成本很高,加之其使用的边际成本很低,因此,单个企业和个人一般不主动去收集和发布信息,而是倾向于采取”搭便车”的做法。

这就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具有公益性特点,要求政府必须进行支持和投资。

为此当前务必着重做好下列工作:

  1.加大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要有大量投入用于农业信息系统酌硬件设施建设,还要有充足的系统运行经费,以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在这些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

首先,加大农村广播、电视等信息载体的投入,合理安排农产品信息节目的播出时间,增加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信息量。

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载体的利用率。

其次,加大农村电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加速改变目前我国农村的电信基础设施薄弱、通讯费用居高不下、农户电话普及率较低的实际状况。

有关信息服务部门要开通农业信息咨询电话,方便农民及时了解信息。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工作。

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如果大量的市场和生产信息不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就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

并且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下,对信息的分析辨别能力也比较差,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工作,推动农业信息网与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期货市场建立联网,直接从信息源采集信息,配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分析和加工处理,及时向外发布和传播,不断增加信息服务内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第三篇:

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流通存在问题分析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一号文件重点关注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抓到了破解卖难买贵问题的核心。

  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依然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产销衔接不紧密,“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

具体表现为:

  ——产销不衔接。

订单农业比重低,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时有发生,价格波动大。

  ——农产品流通效率低。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

商务部的资料显示,我国果蔬产后腐损率达到25%左右。

  ——组织化、标准化发展滞后。

我国仅有8.2%的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

  ——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乏冷链物流设施,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和40%。

  近几年部分农产品出现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主要就是流通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

价格波动背后不是农产品供给绝对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即同一产品有些地方短缺涨价,有些地方滞销贱价。

另一方面,有些农产品价格大涨时,农民并未增收;而价格大跌时,消费者仍不觉得便宜。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流通环节多、层层增加成本。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开展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的收费等等,同时通过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这些政策的落实对于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让菜农和消费者双双受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农民选择农产品种类存在一窝蜂的现象,什么好卖就都种什么,一旦行情不好又都转产,这样导致某些农产品产量剧烈波动,价格大起大落,根源就在于缺乏权威的参考信息,农民无法了解某类农产品当前生产规模,市场供需量数据。

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

这对于指导农民生产意义重大。

  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暴利”问题的认识。

  农产品流通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即农民卖了低价菜,城镇居民吃了高价菜,大量利润被流通环节赚取。

  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进入终端消费,一般要经过产地收购、长途运输、销地市场批发、零售等环节。

首先,产地收购环节。

寿光产地收购商与销区批发商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产地收购根据销地批发高的信息决定收购的品种、数量,收购价格由市场决定。

收购时进行简单分等分级、装箱再进行长途贩运

  。

在收购环节,为收购商提供代理收购服务的经纪人按收购数量获取每公斤1—2分钱的佣金,不承担市场风险,收益比较稳定。

  其次,长途运输。

由于冷藏运输车耗能高、且不能超载,我国鲜活农产品长途运输多采用汽车敞车加高加宽,棉被、加冰等土办法进行温度控制,少量采用冷藏车运输。

收益相对稳定。

  第三,销售批发商一般采取快进快出的方式,依靠大批量和快速周转赢利,销售地批发商收益相对较高,从中谋取暴利。

然而,没有这些批发商,蔬菜销售就会陷入绝境,他们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销售环节。

目前农产品终端消费中平均85%通过集贸市场销售,15%通过超市销售,超市销售价格高些。

集商户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每天清晨去批发市场贩菜,白天贩卖,收益虽然相对稳定,但也仅维持在城市最低生活水平,远不能赚取高额利润。

而且,超市租金、折旧、人工、管理、包装等成本标准高,价格相对较高,但通常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气,获取丰厚利润。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分散,流通主体众多,决定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链条长,造成流通环节“暴利”。

  搞活农产品流通,是促进农民增收、降低居民消费成本的关键环节。

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扶持农产品流通从业者做强做大促进农产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为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今年一号文件做出明确部署。

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

  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护。

扶持产地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2012年要新建和改造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构建农产品流通骨干市场网络。

  目前中国大中城市的农产品供应,80%左右都要通过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

这些市场基本上由企业投资并经营,为了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只能采取收取高额进场费、摊位费、交易费等办法,这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

  为加强产销衔接,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

  陈德铭表示,今年要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等多种形式产销衔接,降低对接门槛和流通成本,扩大对接规模。

总结周末车载菜市场经验,适度发展周末蔬菜直销市场、流动售菜车和早晚市。

  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现象,一号文件强调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令人高兴的是,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强调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首先是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开展“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其次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

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此外还应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抓紧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防止各类虚假信息影响产业发展、损害农民利益。

  搞好农产品流通,能使买卖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实惠。

我们应通过采取得力措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抓紧建立全国共享的农产品信息平台,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从而努力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

此外,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来气候条件不利,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

  我们最近在河南的调查显示,种粮每亩种子农药肥料成本为320元,机耕机播机收排灌154.5元,人工成本367元。

而亩均卖粮收入1340元,加上76元种粮补贴,户均承包5亩耕地,则户均收入2875元,仅相当于一个农民工外出打工两个月的收入。

谁还去种粮食?

或说,粮价不应该涨吗?

是呀,农产品的价格不涨,一部分农民就会退出这个市场,供给减少,最终农产品价格还是会涨上去。

  但是,从另一角度看,通货膨胀,城市居民,包括很多需要购买粮食、肉类、蔬菜的农村居民受不了。

最近央行调查显示有近70%的居民认为物价“难以接受”。

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的局面。

农产品价格不涨,农民受不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城市居民受不了。

  我觉得今年的反通胀措施,特别是反食品通胀措施应该把重点放在中间流通环节上。

我国流通环节成本之高,堪称世界之最。

  而据报道,从北京郊区新发地的农贸批发市场到我家附近的菜市场,价格就增加了整整一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在农村地头的价格仅卖几分钱一斤的菜,到了消费者手中就变了一两元钱了。

这几十倍的流通成本与利润,农民又没有得到实惠,而消费者却付出了大价钱。

这个问题不解决,价格机制就不能很好地起到调节市场的作用。

我国流通领域加价过高的现象不仅在于食品,而是在很多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最近在“降药价”网上晒出的两万五千多种药品的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竟达几十倍。

我国商店中卖出的高档商品,很多都是在国内制造的,但价格比在国外销售的同样商品贵数倍。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在反通胀这一重要的领域中,可以从改革中间流通环节入手。

首先政府要带头,杜绝各种不合理的行政收费和罚款,税收减免,防止由此上升的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二是要打破各式各样的垄断,减少流通环节,减少运输成本,避免层层加价。

三是做好市场信息的沟通和服务、加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农民组织、行业组织的作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秩序。

同时,政府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保证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而不要过多地干预市场,特别是不能用行政手段去直接干预物价。

从减少流通领域的成本入手,既能减少消费者的负担,又不会损害农民的利益,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