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68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docx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

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限量版邮侠我一直想写这个帖子,但觉得写出来肯定争议巨大。

因为对于集邮者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最爱。

这两天为了这个贴子也花了不少时间,还是决定发出来。

可能更新很慢,因为我想'慢工出细活’。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25套】T103梅花(发行量:

995.71万)《梅花》邮票是我接触的第一套T票,是由程传理设计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对梅花均深爱有加,人们不仅将梅花视为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象征,更升华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标志。

鲁迅曾说:

“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辛亥革命后,梅花曾被定为“国花”。

1987年民间发起的“十大名花”评选中,梅花妍盖群芳位居榜首。

为了《梅花》邮票,程传理先生数易其稿,从设计到发行,历时四载。

他曾先后两次到武汉、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的梅区实地考察、写生;深入比较不同类型梅花品种的神、姿、形、色之特点与差异;而且搜集、查阅了大量资料,临摹了近百幅历代梅花作品。

为了保证邮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他还多次登门求教梅花专家陈俊愉教授和著名花鸟画家田世光先生。

反复修改草图,直至最后完成邮票正稿。

其间,他还因改稿而累病一场,真是惨淡经营,辛劳备尝。

在《梅花》邮票中,我们不难看出设计师对科学、艺术的精益求精和梅花这种傲霜斗雪的铁骨精神。

【第24套】2008-10颐和园(发型量:

1198.47万)这25套我最喜欢的大陆邮票中,编年邮票所占位置确实很少。

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编年邮票中确实充斥着大量的电脑PS,而颐和园给我的感觉是清新。

它的设计者是萧玉田,实际上这套邮票的设计约稿在2000年萧玉田就接到的。

不过当时他并没有答应,萧玉田先生曾解释说没有答应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当时他另有重要的创作任务,太忙;二是觉得对颐和园不如像承德避暑山庄那么熟悉,担心不能准确把握其精髓,所以没有答应。

后来,邮票印制局图稿创作部主任设计师王虎鸣到中国美术家协会请时任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的刘大为先生推荐《颐和园》邮票设计者,刘先生深思之后,提出了萧玉田的名字。

王虎鸣再次动员萧玉田承担起这个设计任务,萧玉田先生就答应下来。

萧玉田先生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多次到颐和园写生,收集素材。

与其他人不同,他更多的时候是拣一处静谧之地,选一个合适的角度,默默地面对着颐和园的山山水水、殿阁亭榭,细细地体味和感悟着这座中国造园史上空前绝伦的杰作。

在那段时间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鬓发斑白、戴着大黑边框眼镜的人,每天从晨曦初露之时即来到颐和园中,晚上直到月色满地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在一天之中,或登上万寿山画几页速写,或泛舟昆明湖拍几张照片,这个人就是萧玉田。

对于六幅邮票,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四季四时,昼夜晨昏,晴、雪、风、月等自然变化,将空间时间融合而一,营造出了不同的意境。

对工作敬业是所有接触过萧玉田先生的人的共同评价。

在设计《颐和园》邮票的过程中,萧玉田先生经历的一件事也证明了人们对他的评价。

在设计《颐和园》邮票时,萧玉田先生突然被一家医院诊断为癌症,他到北京进行复查。

王虎鸣到医院看望他,在与王虎鸣的交谈中他表示,请放心,即使确诊,也保证把图稿按质按时完成!

闻听此言,一向沉稳的王虎鸣也不禁热泪盈眶。

幸好,此事最后是虚惊一场。

(下图是颐和园邮票和未被采用的图稿,大家觉得哪个好?

【第23套】T42台湾风光(发行量:

150万)1978年,中国政府向台湾当局提出“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建议后,为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和相互了解,《人民日报》自1978年开始,以“祖国宝岛——台湾”为刊头,陆续刊登有关台湾的消息和介绍台湾的风光。

1979年2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六版上以整版篇幅,刊出10幅台湾风光彩色照片。

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刊登台湾风光照片,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

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邮票发行局领导便研究决定,在1979年度的邮票发行计划中增添了一套《台湾风光》特种邮票。

这套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师孙传哲先生设计。

方寸之中,玉山、日月潭、赤嵌楼、苏花沿海公路、天祥大瀑布、半屏山月夜六个宝岛台湾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使大陆同胞拉近了与台湾的距离,加深了对宝岛台湾的了解。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官方的说法,孙传哲是于1995年4月10日“因病”去世的。

但事实上,孙传哲先生的去世也是令人扼腕的。

他是在4月3日在北京一公交站台等车时,被拥挤的人们和失控的公交车撞倒受伤的。

虽经一个星期的全力抢救,仍于10日不幸辞世。

而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当家人和朋友前往八宝山联系火化时,却被告知八宝山第一告别厅及最好的火化炉已为一位刚刚去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封存了——这个人就是陈云!

陈云去世的时间竟然是和孙传哲先生去世在同一天——1995年4月10日!

【第22套】2003-25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发行量:

880万)

这套邮票发行于2003年12月26日暨毛泽东诞生110周年之际,邮票一套4枚,分别反映毛主席有代表性的四地活动,胶雕套印,黑白相间,书画结合,清新靓丽,知名设计家马刚扛鼎之作,版式一880万套,版式二60万版,由于题材重大、印制精美,当年被评为最佳邮票。

这是我最喜欢的25套中国大陆邮票中唯一上榜的人物套票,也是最后一套上榜的编年票。

我觉得即使放在JT里也是难得的精品票,喜欢原因理由如下:

①这是毛泽东诞辰纪念邮票中第一套大面积雕刻版。

②设计者并没有选取近现代伟大时刻的历史事件,反而反其意选取了毛泽东的闲暇生活照片。

③设计者并没有使用大面积金粉和深色,而以往却恰恰相反。

④这套邮票配上了毛泽东的诗词,使画面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正如吧友所说,通过雕刻大师的经心雕琢,将太祖军事家的气定神闲,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诗人的文思泉涌表达的淋漓尽致。

将太祖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领袖气概通过人物的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

【第21套】T93月季花(发行量:

550.26万)

孙传哲先生萌发创作月季花邮票的想法是在1981年。

那一年,孙老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加世界邮票设计家座谈会。

会议在霍夫堡王宫举行。

那里环境非常优雅。

最使孙老感兴趣的是,王宫的花园里种植着一簇簇美丽的月季花。

他们约有一人高,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色调搭配的很是巧妙。

这使孙老不禁陶醉其中,一连拍摄了许多照片。

回国后,他马上向单位领导提出设计一套中国月季花邮票,很快得到同意。

于是,他找来大量有关月季的书籍、画册,反复观摩,并请教园艺专家。

有一位专家向孙老推荐了十种名贵的月季花,它们都曾在“北京月季花展览”中获奖。

孙老就按图索骥,到香山公园和天坛公园拍照、写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搞出一套设计图稿。

但是,事后才发现,图稿上十种月季都不是我国培育的品种。

这对一心要在邮票上表现中国月季的孙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挫折。

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可孙老并没有灰心。

他又投入到第二次创作中去。

园林专家告诉孙老,中国的月季花大都分布在江浙一带,而北京地区却很少。

探花心切的孙老踏上了南去的列车。

他足迹遍布南京、扬州、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和浒山。

这些地方的人们听说孙老要搞月季花邮票,都非常支持。

上海龙华苗圃的顾问“月季大王”周圣希曾培育出“上海之春”、“青凤”等优良品种。

他不但详细解答了孙老提出的问题,还让孙老参观了不对外开放的月季花苗圃。

这一次南行,孙老收获不小,共拍摄了二十一种中国月季花的照片。

回到家中,孙老拿起画笔兴致勃勃的创作出第二套月季花图稿。

为了突出主题,这套图稿在每幅画面上只画了一朵月季花。

后来领导建议老孙在每幅邮票图稿上画一枝月季花,或三朵,或两朵;或喷芳吐艳,或含苞欲放,以丰富邮票画面,增强动感。

孙老接受了这个建议,又画了第三稿。

月季花邮票的诞生,就这样经历了曲曲折折的设计经过,凝聚了孙传哲先生的辛勤汗水!

月季花邮票计划出12枚,这次出6枚,为第一组。

等第二组6枚出齐后,还打算出一套有12枚邮票的小全张,寓意月季花月月开放。

可是第二组月季花邮票未出,这无疑是一件憾事!

【第20套】T34水乡新貌(发行量:

600万)

1978年11月30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邮电部发行特种邮票《水乡新貌》一套5枚,发行量为600万,五枚连印。

大版为4枚,包含8套邮票。

七八十年代连印邮票并不多见,水乡新貌则是连印邮票的佼佼者。

这套邮票出自著名邮票设计家程传理之手,他以江苏太湖流域(我是江苏人,小时候在农村仍然见过水乡新貌这样的场景)为背景,采用水墨创作技法,将江南水乡的景色浓缩于方寸之中。

“机械插秧”、“喷灌”、“选种”、“五业兴旺”、“喜送公粮”五枚邮票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水墨画,画面上的村庄、水田、河流、小桥、湖泊、帆船等景色清浙可见,充分显示了江南秀丽的风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水平。

这幅水墨画取名“今日水乡分外娇”,并在每一枚邮票上有一方“水乡学大寨”的朱红篆印,它既装饰了画面,也点明了主题。

此票的设计十分优秀,从整个画面上反映了70年代江南水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尽管是连印,每枚的图案即互相联系,又各自为政。

如果撕开也不会使得单枚画面有任何不当,这是此票设计的巧妙之处。

没料想,程传理过花甲之后,也正是一位艺术家成熟成功能更快更好出好成绩的时候,他一心想为集邮事业和广大集邮者多出好作品多作贡献的时候,一日,终因心脏病突发而中止了艺术生涯,实为我国集邮界一大损失和憾事。

【第19套】T67庐山风景(发行量:

139.76万)

此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先生设计,此前吴老曾设计过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小型张,该张现已成为新中国小型张之首。

《庐山风景》邮票有几点特殊之处:

①此套邮票由7枚组成,在新中国邮票设计历史上实属罕见,据传这套邮票规格原本是7+1或8+1,不知道什么原因改为了7枚。

②此套邮票票幅大小是25*40mm,这在新中国邮票常见的票幅中也实属罕见。

这一套名山邮票,为何用了这么一种“小”票幅来展现“大”山呢?

令人费解。

③设色很艳,这是我的第一直觉。

比如第二枚,用大片的深蓝描绘起伏的峰峦;而第三枚,又用了大片的深绿色表现树木的葱郁;最后一枚,展示天空的彩霞,又用了大片的红色。

此票设色之艳,在JT票中非常罕见。

据传此票原先准备由七色套印,后因技术原因减为五色,但即便如此,今天看来,它的色彩还是那么艳。

④这套票每一枚都有一枚钤印图案点缀在画面一角,也是一大特色。

大家仔细看一下7枚中呈圆形的印章,像不像点缀的太阳。

例如第二枚含鄱口,吴老别出心裁地用蓝色而不用绿色描绘苍茫的山峰,右上角红色的钤印,又恰似一轮初升的朝阳,点缀着空旷的蓝天。

【第18套】T53桂林山水(发行量:

150万)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时候我就觉得桂林山水一定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上大学时买了笔记本电脑,我相信许多人的电脑里都和我一样,自带壁纸之一就是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邮票一套8枚,分别是珠洞剑石、三山远眺、九马画山、古榕白鹭、西山夕照、漓江月夜、瀑水古渡、阳朔景道,这是第一套以桂林山水为专题的“T”字头邮票。

设计者程传理以丹青水墨之笔从磅礴的气势和局部的细腻上,尽显了桂林山水的神韵。

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桂林山水的魅人景色,把桂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极为和谐、自然,当属我国山水风光邮票之中的“翘楚”。

这套邮票着力表现了云或雾中桂林山水的独特姿态,创造出了一种“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的艺术境界。

初看平平常常,无甚精彩,然日后再观赏,越看越有味儿。

若说《留园》是属于那种“一见倾心”型的话,那《桂林山水》就属于那陈年老酒型,得慢慢品味,内涵意蕴才出得来。

【第17套】T50风筝(发行量:

100万)

这套邮票把我带进了1998年春晚《一张风筝邮票》潘长江黑妹大山表演的小品里,最后出现的背景就是潘可明1980年设计的T50风筝邮票;这套邮票也把我带进了儿时和小伙伴们用芦苇和白纸自己糊风筝的回忆里。

1979年,当潘可明听说有《风筝》邮票选题时,就迫不及待的报名参加设计。

为了获取《风筝》邮票的第一手设计资料,她主动结识了风筝爱好者,从他们手中收集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风筝

(一)》全套4枚,分别为“雏燕”“瘦燕”“半瘦燕”“比翼燕”,这四只风筝都属于硬膀型,周边骨架完整,在邮票上很难体现出这类风筝搏击长空的律动感,潘可明接纳风筝爱好者的建议决定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上选图,这样可比较完整地表现出风筝精巧的工艺品构造。

并通过风筝上的饰物赋予了“祝福”深厚内涵,第一只“雏燕”形似胖娃娃,绘有荷花,寓意新荷出水;第二只“瘦燕”婀娜多姿,肩、尾及腰部有蝙蝠、桃子图案,喻意多福多寿;第三只“半瘦燕”的肩、尾部有蝴蝶,两翅有蝙蝠图案,喻意蛱蝶寻芳,百福骈臻;第四只“比翼燕”,两只燕子齐头并进,两情相悦,绘有蝶恋花图,喻意比翼双飞,白头偕老。

除此之外,在色彩处理上也极具渲染,多种色彩的配合运用与浅米黄色背景相互辉映,使得这套风筝邮票给人以清丽淡雅、精美绝伦的观感,故而受到集邮者的喜爱。

【第16套】T75西周青铜器(发行量:

187.01万)

这套邮票有几处设计很棒的地方:

①'中国人民邮政’字体用的是金文(即钟鼎文),让人感觉古色古香,与画面水乳交融。

②加入了文物的介绍,体现了邮票的知识性功能。

③文物的摆放角度合适,使整套邮票看起来匀称。

④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雕刻版印制,曾被评为“最佳雕刻版邮票”。

这套邮票雕刻者之一是高品璋,里面有一个这样感人的故事:

在接受任务,分配邮票原稿时,高品璋常常说:

“你们喜欢刻哪个就拿哪个,剩下的是我的。

”《西周青铜器》邮票的雕刻是一次集体大合作。

他们先讨论了点、线布局,然后分头雕刻。

高品璋的一图是《何尊》,图上文字有82个,笔画最繁琐。

刻制完后,高品璋对徒弟赵顺义说:

“你刻的那块《蟠龙兽面纹罍》正是我想刻的。

”小赵激动地望着毫无私心的师傅,久久说不出话来。

小伙子们都喜欢高品璋,同声称赞他是一位技术娴熟,艺德高尚的人。

《西周青铜器》邮票设计者邵柏林对该邮票的雕刻甚为满意。

他认为不但高、孙二位老先生的雕刻艺术愈趋成熟,就连几位年轻人的进步更是出人意料。

有这样两代人的努力,中国雕刻版邮票艺术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第15套】T82西厢记(发行量:

293.51万)

特种邮票《西厢记》的四幅原画,是著名女画家王叔晖的杰作。

王叔晖从事创作已有50年之久,素以仕女画著名。

《西厢记》元·王实甫作。

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

全剧共5本21折。

剧情是:

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

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

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

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

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

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

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

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如果当初这套邮票不是发行4枚,而是16枚大套票,现在的《西厢记》邮票价格绝不是今天这样!

接上~【第14套】特59熊猫(发行量:

300万)/编号57-62熊猫(发行量:

1000万)

原画作作者是吴作人,特59由孙传哲设计,编号57-62熊猫由许彦博设计。

当孙传哲和华君武等画家谈及熊猫邮票的设计文字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吴作人先生的水墨熊猫画甚为可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建议孙传哲用吴作人的熊猫作为邮票的设计素材。

孙传哲先生为熊猫邮票设计的边框,也颇有特色,朴实、淡雅的色框,宛如国画的托裱,将3幅水墨熊猫图中蕴含的民族味儿浓浓地释放出来,非常悦目。

顺便提一句。

1993年第9期《集邮》杂志的封面上,将这3幅熊猫图放在国画的立轴上,清新、别致、深得设计者的旨趣,也是不可多得的封面设计。

1980年,熊猫特种邮票被评为“建国30年最佳邮票”,孙传哲先生特地到吴作人先生家中去祝贺,这套由老师作画,学生设计的邮票成了师生情缘的结晶,这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有熊猫活体的展览是从解放后开始,所以吴作人看到活体熊猫并开始写生创作是在1950年代。

那时候,他开始了中国水墨画的探索,并在探索中发现熊猫的造型很适合用水墨来表达。

作为一个前人未画过的题材,怎样用水墨来表现熊猫的憨态可掬是一个新的问题。

那时候,吴先生常常到动物园里去观察熊猫的情态,画了素描稿反复实验,后来,显然他对这个实验成果很满意,熊猫成为他水墨作品的一个种类,并一直创作到1980年代末。

事实上,当时他还曾探索过其他主题,如黑天鹅、牦牛、骆驼、金鱼等。

熊猫入画,乃吴作人首创。

他有一方印章“前贤未见”,多用于熊猫作品中。

吴作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熊猫的,今天已经不可考,吴家后人回忆说,他的熊猫作品最早发表于1957年,所以现在看来,他开始熊猫创作是在1957年之前。

对于为什么画熊猫的眼睛只用一块墨,而不点睛的问题,吴作人是这样回答的:

“看熊猫时,它的脸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眼睛部位上那两块黑,而不是眼珠。

因此,把这两块黑画出来,就抓住了重点。

如果一定要把带红血丝的眼珠子画上去,就会抓了琐细、丢了神髓,使人感到的是一只深山竹林中的野兽,而不复可爱了。

”接上~【第13套】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发行量:

304.96万)

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是潘可明与著名画家刘旦宅合作设计的一套邮票。

当时,刘旦宅画《红楼梦》人物画已有30多年历史,作为原画作者,他采用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统的绣像形式,用工笔兼写意的技法,描绘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李纨、王熙凤、巧姐、秦可卿、妙玉的形象。

其画作寥寥数笔,人物的性格、喜怒哀怨之情便跃然纸上,极其空灵,不媚不俗,恰好符合《红楼梦》邮票中人物所需要表现的底蕴。

但原画稿人物身后都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背景,而潘可明把这些剔除的原因在于邮票是经缩小印刷复制的艺术品,因而在设计图稿时必须要考虑到它的缩小效果与印刷效果。

原画作者的画作固然精美,不过一旦要放到邮票上,则必然受制于邮票的规格尺寸、格式以及印刷工艺要求,就需要邮票专业设计师来具体完成,他们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邮票设计和掌握印刷工艺特殊规律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较好地把握邮票设计艺术的特点和处理邮票印刷工艺的各种技术问题,潘可明正是基于这一情况,决定邮票不用任何背景,直接将画面用一条黑线框起来,人物可以更加突出,而且运用艺术手段,使原画画面与铭文配饰浑然一体。

故《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发行后好评如潮,被评为1981年最佳邮票,其中潘可明的设计劳动是值得肯定的。

更何况,潘可明的设计方案也得到当时设计室主任孙少颖和设计室集体专家的一致赞同。

著名画家刘旦宅在答《集邮》杂志问时,也谈到:

我觉得潘可明设计得很好,邮票不用任何背景是她的想法,如果弄得花花绿绿的,反而喧宾夺主。

接上~【第12套】齐白石作品选(发行量:

200万)

你或许买不起《黄山风景》,或许买不起《毛泽东诗词》,但我觉得至少《齐白石作品选》价格是比较亲民的!

关于《齐白石作品选》想讲16幅画作中这样一个故事:

老舍以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等为题向齐白石求画。

三天后,齐白石如约交画,几幅命题作让老舍喜出望外。

其中《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中没有直接体现青蛙,而是借由溪流中的几只小蝌蚪表现,但是观此画时,蛙声、水流声却仿佛回荡在观者耳边。

这幅画日后被印成邮票流传甚广,还登上了小学教科书。

2011年,老舍当年向齐白石求画的原信曝光,信中老舍以红色毛笔写道:

“蝌斗(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原来巧妙的画面语言其实是来自老舍的创意。

齐白石14岁作木匠,25岁兼职卖画,32岁开始学刻印,40岁时开始周游全国,53岁抛家舍业迁居北京,人生地不熟,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独闯京城。

在北京,木匠成巨匠,83岁还生了孩子,85岁闹着续弦,92岁仍喜欢看年轻漂亮美眉,93岁临终那年吵着要与22岁小美眉结婚。

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

同志们,你们还年轻。

加油!

【第11套】T43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发行量:

150万)

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是李大玮,他吸取了京剧和动画片的一些特点,运用中国民间年画的处理方法设计而成,画面色彩丰富。

我觉得设计好的原因也在于此,很多人说1979年的西游记邮票太卡通了,其实原著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不像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剧《西游记》里那样温和,真正的形象我倒觉得和周星驰导演的《西游伏魔》里的角色差不多,但是正因为这样的设计,才使得那么多集邮爱好者喜欢西游记。

其中第二枚战哪吒、第三枚蟠桃园、第四枚八卦炉,在孙悟空的穿着上都有差错——孙悟空都身着虎皮裙,但从书上看,这些故事都发生在跟随唐僧取经之前,而穿虎皮裙是跟随唐僧以后的事,时间相差五百年以上。

发现这个错误的是上海的一个小学生。

西游记的故事老少皆知,它不像红楼梦,我读初中时红楼梦愣是没看下去,高中才看完。

西游记原著初中时倒是读完了。

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其他三个在JT均有小型张发行,唯独西游记没有发行,不知道当时什么原因。

36年后,西游记又开始发行了,间隔一年发行一次,分五次发行完。

【第10套】T87京剧旦角(发行量:

251.16万)

该套邮票由李为设计。

传说,京剧角色是反其义而命名的。

“旦”指旭日东升,而京剧旦角均为女子形象,女属阴。

旦角是女角色的统称,旦角在戏中有时为主角,有时亦为辅角。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闺门旦、武旦、泼辣旦、玩笑旦、老旦、彩旦等类型。

我认为此套邮票设计精美绝伦,白底色艳,金粉的运用使整个画面更加熠熠生辉,使用大半身像,欣赏起来感觉像舞动的精灵,有一种动态之美。

与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相比,金陵十二钗均用全身像略显娇小;与京剧脸谱邮票相比,京剧脸谱呈面具化略显呆板;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相比,京剧旦角邮票色彩的运用更加鲜艳。

此套邮票一共八枚,属于大套票,发行量也不算大,251.16万套,但性价比很高,全品也不是很容易找(毕竟金粉易氧化),值得集邮者拥有。

【第9套】特44菊花(发行量:

100万)

为了能够尽善尽美地表现出菊花的品种繁多与千姿百态,邮政部门特邀中国画院承担设计任务。

先后有7位画家参与了创作,并就花卉品种的选择请教了中山公园、北海公园和北京市园林局的专业人士,共创作了35幅作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修改和选择,最后确定了其中5位画家的17幅作品,这5位画家个个都是师承名家、擅长工笔花鸟的大家,他们是洪怡、屈贞、胡絜青、汪慎生、和徐聪佑。

洪怡创作的是第1图《黄十八》、第10图《玉盘托珠》、第12图《温玉》和第14图《冰盘托桂》,其工笔画创作继承了“钩花点叶”的传统技法,在摹古与写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典雅秀丽的画风。

屈贞创作的是第2图《绿牡丹》、第4图《大如意》、第7图《帅旗》、第16图《班中玉笋》、第17图《笑魇》和第18图《天鹅舞》,其作品继承传统工笔画技法,工致细腻,具有浓郁的宫廷画风格。

胡絜青创作的是第5图·《如意金钩》,第11图《赤金狮子》和第15图《墨荷》,其画风清新绚丽,作品构图严谨,笔墨和谐,富有新意。

汪慎生创作的是第8图《金牡丹》,其博采众家之长,绘画笔致生动,有平朴含蓄之效。

徐聪佑创作的是第8图《柳线》、第9图《芙蓉托桂》和第13图《紫玉香珠》,她精心研究工笔没骨花鸟艺术,继承发扬了自徐熙、恽南田以来的优秀传统。

在最终定稿时,本套邮票设计者、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刘硕仁先生改绘了其中的第3图·《二乔》,邮票画面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