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462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docx

2上11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求相同加数和的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用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并认识“同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谈话:

同学们,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

今天呢,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想看吗?

看,魔术师出场了!

课件出示图片。

2.谈话: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相关联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1)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

(2)有5串灯笼,每串3个。

3.谈话: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

(1)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

(2)一共有多少条鱼?

(3)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充满好奇的变魔术情境,把学生带入学习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

学生在找数学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图意。

二、分析素材,探究新知

(一)解决红点问题

1.谈话:

要解决“变出了多少朵花?

”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怎样能求出“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呢?

”你能动手试一试吗?

(可以用小圆片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完成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教师搜集不同素材。

3.学生展示交流

谈话: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指生到展台上展示。

(1)用摆一摆的方法,3个2合起来就是6。

(2)用画一画的方法,3个2合起来也是6。

(3)用数一数地方法,2、4、6,一共有6朵。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用自己的方法来理解题目,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4.自主探究,列出算式

谈话:

要求“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就是求“3个2合起来是几”。

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

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写完之后和同位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指生展示交流,师随机板书:

2+2+2=6(朵)

在交流时重点强调:

求“变出了多少朵花?

”就是把3个2合起来,要用加法。

(二)自主解决绿点问题

1.第一个绿点问题

(1)谈话:

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谈话:

你能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然后在本子上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

生动手操作,列出算式,教师巡视。

(2)指生展示交流

预设:

(1)用摆一摆的方法,列出算式:

3+3+3+3+3=15(个)。

(2)用画一画的方法,发现求“一共有几个灯笼”就是把5个3加起来。

(学生展示,教师随机板书。

交流时,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绿点问题

(1)找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指生回答。

(4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4条鱼。

学生独立解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生展示交流,重点强调求“一共有多少条鱼?

”就是4个4相加。

(师随机板书)

(三)观察、小结

1.谈话:

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

2+2+2=6(朵)

3+3+3+3+3=15(个)

4+4+4+4=16(条)

小结:

这几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几个相同数相加的和”。

(师板书课题)

3.你能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灯泡吗?

指生口头列式,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

4.举例

谈话: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同学们伸出小手,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2只手呢?

谈话:

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这样的问题,你能找一找吗?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在交流和争论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

另外,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中理解几个几相加,并适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难点,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巩固拓展,应用新知

1.自主练习1

让学生先观察图,说一说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尝试列出算式,然后交流是几个几相加。

2.拍一拍

师拍手,生说一说是几个几,口头列出算式。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

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

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明确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2.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

3.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的含义。

2.明确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纸圈、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生变魔术

谈话:

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其实你们可能不知道老师也会变魔术呢,现在我先给大家来表演个小魔术。

请看好,我手里现在是一个纸圈,我将沿中间将纸圈剪开,剪完后你猜猜会是个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测。

教师接着剪,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剪完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谈话:

你们想变吗?

我这儿还有一些为你们准备的纸圈,不过变之前我还要在这些小纸圈上施加点神奇的魔力。

师把纸圈放到魔术布里先向左转三圈再向右转三圈,发给学生。

(学生动手剪之前强调安全。

谈话:

(学生变出来的是两个套在一起的纸圈)怎么回事呢?

这样吧,如果在下面的活动中你们能表现的很出色,我下课后就将这个小秘密告诉大家好吗?

下面各小组将你们变出的作品拿过来,老师帮你们贴在黑板上,看,漂亮吗?

提问:

那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计算一下我们一共变出了多少个纸圈吗?

预设:

2+2+2+2+2+2=12(生回答,师板书)

【设计意图】以教材上的素材——儿童非常喜欢的“魔术”为背景,创设魔术表演的情境,先是教师变魔术,然后让学生也参与变魔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利用变出的纸圈让学生写出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2.师生看魔术

谈话:

刚才我这个业余魔术师给大家变了个小魔术,那下面我们来看看专业的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

请你仔细看,魔术师为我们变出了什么?

(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图)

 

学生可能回答:

每盏灯有6个灯泡,共有4盏;小鸟每笼4只,共变出3笼;葫芦每串5个,共变出8串。

提问:

你能根据刚才了解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葫芦?

”等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式解决,随之板书算式。

6+6+6+6=24(个)4个6相加

4+4+4=12(只)3个4相加

5+5+5+5+5+5+5+5=40(个)8个5相加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态呈现情境信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同数相加的意义,为乘法教学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引导学生,互谈感受

谈话:

同学们,瞪大眼睛魔术师又要接着表演了,你瞧魔术师把手一抬,又变出了两串宝葫芦。

现在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多少个宝葫芦?

你会列算式吗?

谈话:

(课件出示40串宝葫芦)那这次呢?

这是几个5相加?

你能在练习本上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我发现有几个同学不写了,怎么回事呢?

是呀,这样写起来很长,很麻烦,那你能想一个好办法写起来不这么麻烦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多彩的舞台场景,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大量需要用同数相加的方法解决的问题,然后继续播放变宝葫芦的动画,提出”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多少个宝葫芦”这一问题,列出几个5相加的算式。

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出40串宝葫芦,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2.面对问题,激发潜能

小组合作探究合适的方法,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鼓励学生奇思妙想,体验探索新知的乐趣。

3.教师讲授,认识乘法

谈话:

同学们的创意可真多。

其实,数学家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后来,他们决定将“8个5相加”写成“8×5=40”或“5×8=40”。

提问:

(手指“×”)这个新朋友,你们认识吗?

(课件演示乘号的来源:

它叫乘号,是17世纪英国的数学家奥特雷德发明使用的。

追问:

你们觉得乘号像什么?

谈话:

乘号读作“乘”,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8乘5等于40”或“5乘8等于40”。

谁能试着读一读?

谈话:

我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

在“8×5=40”和“5×8=40”这两个算式中,5和8叫因数,40叫积。

(师边说边板书)

生齐读各部分名称。

谈话:

刚才我们知道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在“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这个问题中,5和8分别表示什么呢?

提问:

那现在你能将“3个4相加”和“4个6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追问:

在这两个问题中,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设计意图】采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知识拓展的“脚手架”,既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又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4.出示反例,明晰乘法

提问:

这两个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为什么?

7+7+7+7+3=31

8+8-2+8=22

谈话:

你能把这两个算式改动一下,使他们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即只有相同加数相加,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5.全班交流,课堂小结

谈话:

现在能说说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呢?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加数相同,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适时的小结,是为了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明确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想。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

敢接受挑战吗?

1.自主练习第1题

引导学生险说一说等号左边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几相加,再想一想等号右边的乘法算式该怎样写。

学生尝试填写算式之后,再交流乘法算式两个因数分别表示什么?

2.自主练习2

让学生看懂图意,并说一说求几个几相加,然后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两个因数表示的意义。

3.写出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独具匠心:

第1题是对知识的巩固,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第2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3题让学生感受乘法多种表达方式,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4.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谈话:

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书上的练习题,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需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

(1)每人都有两只手掌,每只手掌有5个手指就是一个5,用乘法来表示就是1×5,那两只呢,……

(2)看我手中的药片,你能说说这是几个几,快用乘法算式表示一下!

(3)在咱们教室里其实也藏着许多需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各小组快快行动起来,用你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然后将算式记在本子上,咱们比比哪个小组找得多。

(学生随机根据小组人数、凳子腿、桌子腿、彩笔、小棒等等信息,写出了相应的算式。

【设计意图】这里举出的手指、药片,以及找生活中的例子,目的都是让学生利用刚学过的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

我认识了乘法。

教师适时追问:

那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乘法吗?

学生也可能回答:

知道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适时追问:

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可能没有提到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和乐趣。

谈话: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有关1和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会1和0的乘法。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谈话:

同学们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魔术家的表演吧!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

第一个魔术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

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生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点评。

3.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只鸽子?

(1)提问: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2)为什么这样列?

这是几个几相加?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要注意让学生说说是几个几连加,亦可以让学生联系画出的直观图来帮助理解是几个几相加,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知识基础。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出示第二个魔术:

1.思考:

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

谁看懂了?

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

几只鸽子?

2.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口答。

3.提问: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1+1+1=()×()=()

0+0+0=()×()=()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小结:

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说的对吗?

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

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自主练习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

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独具匠心,不但对知识的巩固,而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

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

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

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

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

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二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在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口诀的意义,进一步渗透乘法的意义。

利用多种记忆方法,熟练背诵5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操作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同学们,大家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看,演出就要开始啦!

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

从舞台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

一辆小车上有5个人。

一共有5辆小车。

预设2:

有4串黄灯笼,每串友5个。

有4串红灯笼,每串有2个。

提问:

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

一共有多少人?

2辆小车有多少人?

4辆小车有多少人?

3辆小车有多人?

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杂技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富有亲和力的引导语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了数学学习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提取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索,探究新知

谈话:

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板书:

3辆小车几个人?

4辆、5辆呢?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出示合作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方法组织活动。

1.可以用学具小棒来摆一摆。

2.可以用“小手”作为学具来研究。

3.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

4.小组长负责填好操作记录单。

操作记录单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合作研究。

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展示方法

谈话: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说说你们的研究方法,听清老师的要求:

汇报时先说说你研究的是哪个问题,然后说说你的研究方法。

学生想法可能有:

预设1:

我们解决的问题是“3辆小车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用小棒摆的,我们摆出了3个5,用加法算式是这样算的:

5+5+5=15。

追问:

乘法算式怎样列?

乘法算式是“3×5=15”或者“5×3=15”

(板书3个5相加3×5=15)

教师小结:

你看,小棒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更直观地让我们看出小车上的人数。

并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预设2:

我们研究的是“5辆小车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用的是“小手”。

我们用一只“小手”表示1辆小车上有5个人,一共有5个5,伸了5只手,所以是5个5相加,列式:

5+5+5+5+5=2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5×5=25”(板书:

5个5相加5×5=25)

预设3:

我们用画圆圈的方法解决了“4辆小车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用加法算式可以这样计算:

5+5+5+5=20,写成乘法算式是:

“4×5=20”或者“5×4=20”。

追问:

那“4×5”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4个5相加。

(板书:

4个5相加4×5=20)

提问:

2辆小车就是几个5?

谁会列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呢?

学生回答:

2个5,5+5=10。

2×5=10(板书:

2个5相加2×5=10)

接着问:

1辆小车5个人,也就是几个5?

用乘法怎么表示呀?

学生回答:

1个5,1×5=5(板书:

1个51×5=5)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组织学生通过摆、说、画、写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归纳、倾听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3.编口诀,理解意义,背口诀

(1)编口诀

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知道了:

一辆小车5个人,2辆小车10个人……老师发现我们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能编成一首小儿歌呢,你们还能接着编下去吗?

预设:

1辆小车5个人,2辆小车10个人,3辆小车15个人,4辆小车20个人,5辆小车25个人。

(教师板书)

提问:

除了用儿歌你们有没有更简单的记忆方法?

(可以用乘法口诀)

谈话:

1辆小车5个人,1×5=5,谁来编一句呢?

学生回答:

一五得五。

(板书:

一五得五)

接着问:

2辆小车10个人,“2乘5得10”怎么编呢?

(板书:

二五一十二五得十)

谈话:

我们还有三句口诀没有编完,请和你的同桌试着编一下剩下的3句口诀。

同桌两人编口诀,教师巡视。

提问:

3辆小车15个人,怎么编呢?

(三五得十五三五十五)

接着问:

同学们比较一下,“三五十五”、“三五得十五”这两句口诀,哪句更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