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620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docx

物理诊断学简答题

1.如何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

视诊:

卵巢囊肿腹部膨隆多呈圆形;腹水膨隆多呈蛙腹。

触诊:

卵巢囊肿可能扪及异常游走的包块,尺压试验阳性。

叩诊:

卵巢囊肿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在两侧;而腹水患者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两侧,鼓音区在中腹部。

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腹水>1000ml时,移动性浊音阳性

2.简述肝硬化的体征

视诊:

面色灰暗,缺少光泽,皮肤、巩膜多有黄疸,面、颈、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痣及肝掌,男性患者可见乳房发育,腹部膨隆,呈蛙腹,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脐疝。

触诊:

脾肋下可扪及,液波震颤阳性。

叩诊:

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

脐周或剑突下有时可听到静脉营营音

3.简述腹部常用的触诊法及适应征

触诊方法:

(1)浅触诊法:

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

(2)深部滑行触诊法:

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

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

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

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

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

4.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3)脏器触诊:

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4)腹部包块:

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及异常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

5.试述如何检查Babinski征

Babinski征的检查方法如下:

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6.嗅神经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嗅神经系第1对脑神经。

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是否鼻孔通畅、有无鼻黏膜病变。

然后嘱患者闭目,依次检查双侧嗅觉。

先压住一侧鼻孔,用患者熟悉的、无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杏仁、松节油、肉桂油、牙膏、香烟或香皂等)置于另一鼻孔下,让患者辨别嗅到的各种气味。

然后,换另一侧鼻孔进行测试,注意双侧比较。

根据检查结果可判断患者的一侧或双侧嗅觉状态。

嗅觉功能障碍如能排除鼻黏膜病变,常见于同侧嗅神经损害,如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系第9、第10对脑神经,两者在解剖与功能上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

1.运动检查时注意患者有无发音嘶哑、带鼻音或完全失音,是否呛咳、有无吞咽困难。

观察患者张口发“啊”音时悬雍垂是否居中,两侧软愕上抬是否一致。

当一侧神经受损时,该侧软腭上抬减弱,悬雍垂偏向健侧;双侧神经麻痹时,悬雍垂虽居中,但双侧软腭上抬受限,甚至完全不能上抬。

2.咽反射用压舌板轻触左侧或右侧咽后壁,正常者出现咽部肌肉收缩和舌后缩。

3.感觉可用棉签轻触两侧软腭和咽后壁,观察感觉。

另外,舌后1/3的味觉减退为舌咽神经损害,检查方法同面神经。

8.浅感觉

浅感觉检查1.痛觉用别针的针尖均匀地轻刺患者皮肤,询问患者是否疼痛。

为避免患者将触觉与痛觉混淆,应交替使用别针的针尖和针帽进行检查比较。

注意两侧对称比较,同时记录痛感障碍类型(正常、过敏、减退或消失)与范围。

痛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2.触觉用棉签轻触患者的皮肤或黏膜,询问有无感觉。

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前束和后索病损。

3.温度觉用盛有热水(40~50℃)或冷水(5~10℃)的玻璃试管交替接触患者皮肤,嘱患者辨别冷、热感。

温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9.若患者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简述腹部的视诊、叩诊的主要特点

视诊:

全腹膨隆,可表现为蛙腹或尖腹;呼吸运动中腹式呼吸减弱,可有脐疝出现;叩诊:

移动性浊音阳性。

10.脊柱后凸

1)佝偻病

(2)结核病:

(3)强直性脊柱炎(4)脊椎退行性变。

(5)其他:

如外伤所致脊椎压缩性骨折,造成脊柱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胸段下部均匀性后凸,见于脊椎骨软骨炎

11.器质性侧凸

病因有先天性脊柱发育不全,肌肉麻痹,营养不良,慢性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及肩部或胸廓的畸形等

12.匙状甲

又称反甲,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图2-8-8)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

13.姿势性侧凸

姿势性侧凸的原因有:

①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②代偿性侧凸可因一侧下肢明显短于另一侧所致;③坐骨神经性侧凸,多因椎间盘突出,患者改变体位,放松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突出的椎间盘位于神经根外侧,腰椎突向患侧;位于神经根内侧,腰椎突向健侧;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14.腹部肿块的腹部检查内容?

(1)视诊:

注意观察腹部的轮廓,是否有局限性隆起,肿块位置、外形,有无搏动,是否随呼吸或体位变动。

(2)触诊:

为诊断腹部肿块最重要的检查步骤。

注意检查顺序,后查肿块,手法轻柔,一旦发现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质地、压痛、搏动及活动度等,还应注意肿块的数量、边缘及有否震颤等特征。

(3)叩诊:

肝脾肿大时,其浊音界扩大。

胃与结肠肿瘤发展到一定的大小,可以叩到浊音区,与肝脾浊音区不相连。

巨大卵巢囊肿与腹腔积液在叩诊上表现不同;前者浊音区在上方,鼓音区在二侧腹部;而后者浊音区在两侧,鼓音区在上方,且有移动性浊音。

(4)听诊:

腹主动脉瘤患者可听到血管杂音。

肿块引起胃肠道梗阻时,可听到肠呜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15.腹部肿块的症状

肿块形成的过程、大小、形状及硬度变化、肿块伴随的症状等具体提示诊断的意义。

如历时1年以上肿块而一般情况无改变者多为良性;肿块进行性长大多为恶性肿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肿块活动幅度大多在小肠、系膜或网膜;肿块伴黄疸多为肝胆胰病变;肿块伴腹部绞痛、呕吐多与胃肠道有关

16.简述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视诊:

急性危重病容,表情痛苦,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频速表浅,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腹壁运动受限,有积液时,腹部膨隆。

触诊:

皮肤弹性减退,脉搏频速而无力,腹肌紧张,腹壁压痛和反跳痛。

叩诊:

有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积液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听诊: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7.简述脾肿大的测量法及临床分度

测量法:

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

指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轻度肿大只作第一测量。

第二和第三测量:

脾明显肿大时,加测第二线(甲丙线)和第三线(丁戊线),第二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应大于第一测量),第三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如脾肿大向右越过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

临床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18.简述九区法两肋弓下缘连线以上的腹部常见的包块

(1)上腹部常见的包块:

胃癌、胰腺癌及囊肿、肝左叶癌;

(2)左上腹部常见包块:

主要是肿大的脾、肾和横结肠脾曲及胰腺尾部的癌肿;(3)右上腹部常见包块:

肝、胆囊、右肾肿大及结肠肝曲的癌肿。

19.试述杵状指的临床意义

杵状指(趾)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状指(趾)。

杵状指(趾)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

杵状指(趾)临床常见于:

(1)呼吸系统疾病:

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及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2)某些心血管病症:

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营养障碍性疾病:

如肝硬化等。

20.何为病理反射?

临床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那些

1Babinski征:

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Oppenhein征:

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查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3.Gordon征:

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

21.三叉神经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三叉神经系第5对脑神经,是混合性神经。

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眼、鼻、口腔黏膜;运动神经纤维支配咀嚼肌、颞肌和翼状内外肌。

1.面部感觉嘱患者闭眼,以针刺检查痛觉、棉絮检查触觉和盛有冷或热水的试管检查温度觉两侧及内外对比,观察患者的感觉反应,同时确定感觉障碍区域。

注意区分周围性与核性感觉障碍,前者为患侧患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布区各种感觉缺失,后者呈葱皮样感觉障碍。

2.角膜反射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称为直接角膜反射,而后者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3.运动功能检查者双手触按患者颞肌、咀嚼肌,嘱患者作咀嚼动作,对比双侧肌力强弱;再嘱患者作张口运动或露齿,以上下门齿中缝为标准,观察张口时下颌有无偏斜。

当一侧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受损时,病侧咀嚼肌肌力减弱或出现萎缩,张口时由于翼状肌瘫痪,下颌偏向病侧。

22.共济失调检查方法

1.指鼻试验嘱患者先以示指接触距其前方检查者的示指,再以示指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

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嘱患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将足跟置于另一下肢膝盖下端,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

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

3.其他①快速轮替动作:

嘱患者伸直手掌并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或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掌,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②闭目难立征(Romberg’stest):

嘱患者足跟并拢站立,闭目,双手向前平伸,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

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23.试述心肌梗塞各期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呈规律性演变:

①早期(超急性期):

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尚未出现异常Q波,仅持续数小时。

②急性期:

高耸T波开始降低,出现异常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继而下降;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③近期(亚急性期):

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Q波持续存在,倒置T波逐渐变浅。

持续数周至数月。

④陈旧期(愈合期):

心梗后3~6月或更久。

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留下坏死的Q波

2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有:

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在显着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一快综合征;④若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可出现房室传导障碍,或发生窦性停搏时,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此即称为双结病变

25.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

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

①颈部肌纤维织炎及韧带受损;②颈椎病;③结核或肿瘤浸润;④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26.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

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

①腰部肌纤维织炎及韧带受损;②腰椎椎管狭窄;③椎间盘突出;④腰椎结核或肿瘤;⑤腰椎骨折或脱位

27.脊柱前凸

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称为脊柱前凸(lordosis)。

多发生在腰椎部位,病人腹部明显向前突出,臀部明显向后突出,多由于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第五腰椎向前滑脱、水平骶椎(腰骶角>340)、患者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等所致

28.浅反射的内容

1角膜反射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称为直接角膜反射,而后者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2.腹壁反射检查时,患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l~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分别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

正常反应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

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

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也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

3.提睾反射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图2-9-1)。

4.跖反射(plantarreflex)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近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足母趾侧(图2-9-2),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

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analreflex)用大头针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29.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患者外展前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前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

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3.桡骨膜反射被检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前臂,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可引起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动作(图2-9-5)。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4.膝反射坐位检查时,患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卧位检查则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起小腿伸展(图2-9-6)。

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5.跟腱反射又称踝反射。

患者仰卧,髋及膝关节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

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6.阵挛在锥体束以上病变,深反射亢进时,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该组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踝阵挛:

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医生一手持患者小腿,一手持患者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维持之。

阳性表现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而致足部呈现交替性屈伸动作(图2-9-8),系腱反射极度亢进。

(2)髌阵挛: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与示指控住其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快速连续推动数次后维持推力。

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发生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移动,意义同上。

30.脑膜刺激征

1.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

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

在除外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2.Kernig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

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3.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

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