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6129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docx

核电现场测量工作程序范本

1目的2

2适用范围2

3参考及引用文件2

4定义及缩写2

5测量人员组成2

6职责2

7程序规定2

7.1技术准备2

7.2施工控制测量3

7.3结构施工的定位与放线5

7.4沉降观测6

7.5测量器具配置及管理6

7.6仪器的检验、校正及维护7

7.7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8

7.8测量作业、仪器安全要求8

7.9测量环境条件9

8记录9

9附件9

 

1目的

为保证整个施工期间,所有施工、安装工作的现场测量工作顺利进行,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承建的*核电站*期**工程范围内的测量作业程序要求。

3参考及引用文件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T15314-9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项目质量保证大纲》

《承包商现场测量管理》

《工程测量标志编码》

4定义及缩写

5测量人员组成

测量主管1名;

测量工程师5名(包括QC22名);

测量技术员4名;

测量工人10名

施工队放线员20名

(以上人员数量可根据工程的需求进行调整)。

6职责

7程序规定

7.1技术准备

1)由测量主管组织测量相关人员核对建(构)筑物坐标和轴线尺寸,完成施工平面图图纸审核。

2)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或委托人提出的精度等级,由测量工程师制定出施测方法。

3)施测前由测量工程师对测量人员进行施工交底,内容包括:

施工测量方法,精度控制标准,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辩识及质量控制措施。

4)重要部位和控制网施测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自检。

7.2施工控制测量

7.2.1次级网加密点

1)次级网加密点的布设

a根据核岛和常规岛等主要厂房周围次级网点的布设情况设置加密点,核厂房应布设观测墩(同次级网观测墩,详见附图1),其它厂房周围可布设混凝土控制桩(做法见附图2),均应在较远处合适位置布置一共用后视方向点。

b加密控制点的基础应相对稳定,应满足控制厂房、互相通视的条件,且在整个厂房施工期间便于保护,不易被障碍物遮挡。

c混凝土控制桩的点位设置在埋件200×200×8mm的钢板中心处,钻φ1.5mm的孔镶入铜芯;高程控制点点位为焊接在钢板上的不锈钢半圆球(详见附图2)。

2)次级网加密点的测角、测边方法

a测角用TC2003全站仪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各通视方向6测回,每半测回每方向三次照准、读数,各测回设置度盘位置。

b测角读数限差:

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1.5″,半测回归零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4″,一测回内2C互差8″。

c测边用TC2003全站仪往返观测3测回,每测回2~4次读数,一测回读数较差1.5mm,测回间、往返或时间段较差为2mm。

3)观测、记录和计算要求

a成像目标稳定、清晰;

b仪器的转动应平稳、匀称,照准目标时应按规定方向旋转。

c测量记录要整齐、清晰,内容要齐全,包括仪器、观测人员、天气、温度、气压、湿度、观测数据等。

d计算采用严密平差。

e观测记录、计算成果经QC2检查后,以《测量报告》的形式报工程公司。

7.2.2微控制网

1)微网点的布设

a微网点标志采用100×100×6不锈钢板,钢板焊有10cm长带分叉锚爪,具体埋置位置由设计图给出,浇注底板砼时一并浇注,其顶面标高同底板装修后标高。

微网点做法详见附图3。

b各核辅助厂房微网点与外围次级网点间的联测方向不得少于2个,微网点间的水平通视方向至少为2个,应确保在结构施工后仍能不受影响。

2)微网点的观测

使用TC2003全站仪测角4测回,测角、测距和平差计算的要求同次级网。

7.2.3高程控制网

1)高程控制点使用次级网点的水准高程成果,以工程公司提供的基准点为起算数据,按照施工的需要对现场水准网进行加密,联测厂房微网水准点,并进行厂房高程点的垂直传递。

2)每个厂房只有一个高程基准点,埋置位置应尽可能靠近该厂房中心区域,厂房后续施工标高必须从此高程点引测,不得使用其它高程。

厂房高程点做法见附图4。

3)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a使用DNA03或NA2+GPM3水准仪往返观测各一次;

b视线长度不超过25m,前后视距差和累积差分别不大于0.5m和1.5m,视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为0.5m。

c基辅分划读数差≤0.3mm,高差较差≤0.4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3nmm(n为测站数)。

d高程计算结果取至0.1mm。

4)厂房内部高程点的垂直传递

a厂房内部高程的垂直传递,宜采用悬吊钢尺、水准观测读数的方法,由底板微网的水准基点传递高程至其它楼层面。

悬吊钢尺法竖向高程传递计算公式为:

式中 H1、H2——为别为底层已知、上层未知高程值;

a、b——分别为底层水准尺、钢尺读数;

c、d——分别为上层钢尺、水准尺读数。

b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楼上和楼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并应在钢尺上悬吊与钢尺比长时拉力相一致的重锤。

c使用钢尺传递高程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水准仪观测,每一测站的前后视距差不大于1m;

②每次应独立观测三个测回,测回间应变动仪器高度;

③楼上、楼下水准点的测回高差较差应小于0.5mm。

7.2.4微网点的提升

厂房结构施工到相应楼层时,在微网点的竖向位置埋置竖向通视钢套管,钢套管直径165mm,长度随楼层厚度变化,具体加工计划由主管测量工程师提出,监督安装就位。

在适当时机利用天底仪对中底板的微网点,将平面位置投测到竖向通视孔的钢盖板上,实现微网点的竖向提升。

钢盖板顶标高等于楼层装修后标高,竖向通视孔具体形式见附图5。

7.3结构施工的定位与放线

7.3.1作业原则

1)进行测量作业前,必须认真阅读工程施工图及相关程序文件,清楚施工区域内各部分的关系,如发现问题,必须先澄清,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2)严格按施工图及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放线,准确把施工图、技术文件中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施工中,有效地指导施工。

3)各种控制点、线、部位的标识要清楚、准确,迹线要清晰、耐久。

7.3.2作业程序

1)测量人员根据施工需要在各结构层设置水准点、定位点等,经检查合格后,提交施工队使用,并同时提交签字手续完备的定位记录。

2)放线员在测量人员配合下,在每层、每个房间放出若干条基准线,包括水平标高线和各墙、柱、轴线的引出线等。

它们应该满足各层所有房间在被墙体分割后的放线需要。

这些基准线应该标志清晰、明确、牢靠,以备长时间使用。

3)放线员根据以上基准线及施工图纸、绘制放线草图。

草图上应标明各种建筑构件、预留孔、预埋件等从基准线放线所必需的尺寸。

放线员仅用此草图即应能无困难的进行全部放线工作。

4)墙、柱、模板的预留孔、预埋件等都应弹出中心线、标高线或使用的边界线,并挂上标识牌,牌上注明:

名称、型号、规格、标高(中心标高或底柱标高)等。

5)在墙、柱模板施工时,放线员应根据基准线,放出墙、柱、门、窗、孔洞的边线(或中心线),门、窗、孔洞应标识清楚型号、规格、顶标高等。

6)梁、板模板施工时,放线员应用墨线将梁的中心线(边线)弹设在墙或柱的适当位置,以供班组支模使用。

标高线的控制,由班组从水平标高线(正50线或在适当位置增设的基准线)引出。

支撑系统的控制线由施工班组根据每层设置的基准线自行引出。

7)设备基础施工时,放线员应在楼层模板上弹出设备基础的中心线、边线、螺栓孔的中心线、边线,并挂上标识牌,标注清楚规格、编号、顶面标高等。

8)砼浇筑前放线员应提供浇筑砼控制标高用的线(点)。

9)放线完成后,放线员应对所有放线的尺寸,全部进行自检(自检不合格者应立即返工并重新自检),并将检查结果绘成放线检查图、做成放线记录。

此放线记录一式三份,一份自存、一份存入ETF,一份送QC测量复查。

10)工程竣工或中间交工时,放线员按照交工要求,在测量员配合下,根据施工图放出所需轴线,如设备基础及其螺栓孔中心线,其顶面标高线、预留孔、预埋件中心线、标高线,牛腿、吊车等重要部位标高控制线等。

11)放线员应在本责任区内为各配合单位提供施工用的各类基准线。

7.4沉降观测

1)根据设计要求上报沉降观测方案(包括点的制作、布设、观测时间、周期、观测人员、观测等级、仪器设备等资料的报审)。

2)工程公司审核通过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协助相关人员布设沉降观测点。

3)观测前要对观测人员进行培训、交底,观测路线、人员和仪器尽量固定不变。

4)首次沉降观测应往返观测各2次,取高程平均值作为首次观测数据;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同7.2.3条3)。

5)外业观测完成后,由记录人员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平差计算,计算成果报测量QC2检查。

6)沉降观测点由专人进行维护,并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点位保护罩。

7.5测量器具配置及管理

7.5.1工程部测量组主要测量仪器和工具见下表:

主要测量仪器、工具一览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位

标称精度

厂家

备注

全站仪

TC2003

1

0.5″1mm+1ppm

Leica

各配置充电器1个,电池3块。

TCR1201+

1

1″1mm+1.5ppm

Leica

TC802

1

2″2mm+2ppm

Leica

经纬仪

2

2″

精密水准仪

DNA03

1

0.3mm/km

Leica

NA2+GPM3

1

0.3mm/km

Leica

普通水准仪

DSZ2

3

1mm/km

苏一光

铟钢尺

2

天顶仪

ZL

1

1/200000

Leica

天底仪

NL

1

1/200000

Leica

钢尺

50米

5

30米

5

7.5.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

7.5.3检验不合格的仪器应随时贴上不合格标签并封存,然后送厂家维修或申请报废。

7.5.4测量器具严格遵守验收与登记制度,在借出、归还时要验收器具的完好情况,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7.6仪器的检验、校正及维护

7.6.1测量设备的检验校正及维护首先执行《测量与试验设备管理程序》。

7.6.2施工中使用的全站仪、经伟仪和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查和检验、校正,由测量组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并做好检查记录。

各种仪器工具需做下列常规性检验、校正:

1)经纬仪

a圆水准器轴与竖轴平行;

b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

c视准轴垂直于望远镜横轴(2C);

d十自丝竖丝垂直于望远镜横轴;

e垂直度盘指标水准器轴水平时,垂直度盘指标差为0;

f光学对中器(中心线)与仪器竖轴重合。

2)水准仪

a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的竖轴;

b望远镜的十字丝横丝水平;

c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d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性能。

3)全站仪

全站仪除常规检查外,应检查仪器的内部设置和仪器综合常数。

4)精密量距钢尺

每个月将现场使用的钢尺与存放于现场仓库内的标准钢尺,在标准拉力下按每隔10m刻划分段比较,以确定现场使用钢尺的准确性;也可以随时与标准基线长度进行实量比较。

若差别明显降级使用。

7.7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

7.7.1首先执行《承包商现场测量管理》程序中的规定。

7.7.2平面控制点测量点位中误差应≤2mm;高程控制点测量精度不低于二等水准的测量要求。

建筑物主轴线相邻点点位中误差应≤2mm;厂房高程控制点中误差应≤0.5mm。

7.7.3测量外业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

1)测站定向方向应≥2个,1个方向定向,另1个方向作检核;已知方向只有1个时,定向的同时应加测已知点间的距离;搬站前应再次后视定向方向。

2)用钢尺检查投测轴线或放出点之间的距离同理论值比较,其较差应不大于3mm;结构轴线与边线应同时检查,轴线与边线间的距离每个方向应至少丈量3个不同的位置。

3)抄平时,应后视2个以上的已知高程点,搬站前应再次后视;从水准尺上读数时,水准尺圆水准器气泡应居中。

4)应由QC2进行外业检查,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检查应填报定位检查记录。

7.7.4放线工作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

1)放线员首先必须认真阅读工程施工图及相关的工程文件、方案及方案图等,弄清责任区内各部分的关系,深刻理解工程施工图纸。

2)放线员必须严格按照测量员投测的定位轴线依次严格放出结构中线边线、预埋件中线边线和预留洞口边线。

3)某个部位的线放完后,该工号放线主管应组织采用与放线不同的方法、顺序对该部位放线结果进行100%的自检。

自检完成后,报请该工号工长、技术员进行检查。

4)依据质保大纲的规定,质量检查员应全程跟踪放线员的放线工作,并现场检查放线结果。

7.8测量作业、仪器安全要求

1)测量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区域首先要检查和排除不利于测量作业的不安全因素。

2)测量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必须戴安全帽,穿劳保鞋,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在道路上测量必须穿反光背心,并设置安全防护标识。

3)所有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规作业。

4)所有测量仪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经授权后方可操作。

5)仪器的取用、搬运过程中必须遵守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6)测量作业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在仪器在,人去仪器收”的原则,防止仪器意外损坏。

7)仪器的保管、存放须设有专用存放间及存放柜,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

7.9测量环境条件

1)遇4级以上大风、大雨、能见度较低及其它不适合外业测量的环境条件时,应禁止测量作业。

2)仪器附近无施工车辆行走及施工震动。

3)施工场地平整,通视条件好。

4)有较好的遮阳设施。

8记录

9附件

附图1:

次级控制网观测墩结构图

附图2:

测量控制桩示意图

附图3:

微网平面控制点构造图

附图4:

微网高程控制点构造图

附图5:

微网点测量通视孔构造图

 

附图1

次级控制网观测墩结构图(单位:

cm)

 

附图2

 

测量控制桩示意图(单位:

mm)

 

附图3

微网平面控制点构造图(单位:

mm)

 

附图4

 微网高程控制点构造图(单位:

mm)

 

附图5

 微网点测量通视孔构造图(单位:

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