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609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多梦的季节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哼、繁、鹰、遨、曾、哗、旋、涡、谜、默”10个生字。

联系课文理解“繁茂、遨游、旋涡、沉默”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责任。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沉默”、“多梦”的含义,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责任。

课时安排:

2课时  

总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出示课件。

2、谈话引入:

同学们,转眼间,我们又长大了一岁,看着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多梦的季节(板书)。

3、齐读课题。

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引导学生去自主读文,先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快速浏览诗歌,说说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点拔:

你知道什么叫浏览吗?

注意:

不要一字一句地看,而要一段一段地去看。

3、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读书,整体建构

1、了解诗歌的结构。

自由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

2、吟诵开头与结尾的两小节,体会这两小节表达的情感。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师生评价。

“很熟很熟的路”是指哪条路?

(2)你怎样理解“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这句话?

(3)小组合作交流。

(4)学习汇报: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在学校与家之间往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在长大,在嘴里哼着的小曲中渐渐长大。

所以有了“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的诗句。

(5)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第一小节。

总第2课时

一、读悟结合,走进文本

1、教师范读(现在听教师读。

教师读的时候你想象,你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和读者一同走进童年的梦乡。

随着老师的读,你在脑子里浮现课文的画面,会吗?

2、刚才是谁把你带到梦境里去的?

(对,除了老师的读还有你们自己。

是你们用心去想象,才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的,你们说得对吗?

3、小声朗读第2-4小节。

(这次我们再读课文的时候,除了用口念,还要用脑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

)想一想,各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合作学习第2、3小节,提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第2、3小节。

(2)用横线画出写景象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写作者心理的语句。

(3)小组交流后,推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5、集体品读第4小节,体会这节诗歌表达的深刻含义。

(1)全班朗读第4小节:

着重理解“沉默”、“多梦”的意思。

(2)引导学生口语交际:

你认为小作者会梦见些什么?

二、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小组内互相交流。

2、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3、出示课件,伴着音乐和情境图,美美地把整首诗再读一遍。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了这首诗,我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画了一个梦魇般的童年,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向往和快乐成长的眷恋之情。

2、每个人的童年生活是互不相同的。

学过这首诗后,你是不是觉得这写的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和同学一起,说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吧!

附:

板书设计

所见  小树  雏鹰

多梦的季节  所思  长大意味着什么

所行  沉默  多梦

 

2.琴声叮咚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对创造美的人的感激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总第3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上课前,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如《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带入美的音乐氛围。

师问:

喜欢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琴声叮咚》。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反馈质疑。

2、思考:

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尝试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渗透方法。

指导学生用文中关键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尽量简洁。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并给生字组词。

重点指导读音:

“叮、凝”的韵母是后鼻音,“钦、羡”的韵母是前鼻音,可比较认读。

重点指导书写:

“慕、暴”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它们下边的写法,可引导学生采用想像记忆或编字谜的方法记忆。

3、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及教师评议。

4、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反复让学生读词语,并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师及时纠正。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和感受,相互交流。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再指生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名学生上小黑板范写最拿手的生字,然后说一说自己书写时应注意哪些。

(2)学生评议。

(3)学生自由在作业本上书写。

总第4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听写生字词。

二、再读品味,感受情境。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

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抓关键问题,品读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应抓住“清晨、傍晚”体会琴声出现的频繁;引导体会象声词“叮咚”的好处,它使读者身临其境,感觉亲耳所闻。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同样写法的地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2—14自然段。

学生齐读,分段读课文,谈感受。

重点感悟以下句子。

“琴声常常伴着雨点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

(朗读体会“洒”字的韵味,它把琴声写活了,仿佛琴声感染了周围的人和景,突出了琴声的美妙。

“我深夜回来,走进这条寂静的胡同,……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为什么说琴声是“温暖的”?

“这琴声那样优美动听,有甜味儿,又是那样亲切熟悉,如逢故友。

”(引导学生谈谈:

“那样”是怎样的?

“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流水般的琴声,又响在我的耳边,流淌在我的心里。

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此段与第1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

采用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咀嚼。

3、品读完句子后,引导学生谈感受:

你觉得这个弹琴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谈:

练琴刻苦,锲而不舍,冬练数九、夏练三伏,琴艺高超等都可以。

4、小组合作,找出写“我”的情感变化的句子,想想都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抓住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上不同的词语。

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

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

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引导学生用换词等方法辨析带点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用词的准确:

夏天炎热,人们乘凉,小姑娘练琴,我当然“钦佩”;秋夜晴朗,琴声悠扬,怎不叫我“羡慕”;冬夜寒冷,我深夜归来,聆听亲切温暖的琴声,我自然是“感谢”了。

5、抓住文中的四个疑问句和一个感叹句来体会“我”的情感。

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谁在弹琴呢?

弹琴的是谁呢?

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先让学生找到它们分别在课文中什么地方,然后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感想:

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呢?

品读完这些句子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

为什么“我”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的人呢?

(琴声太优美了,被她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感动了……)

6、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

朗读时,语气要清缓抒情,饱含情感,表达出对优雅琴声的喜爱,对小姑娘的钦佩、赞赏之情。

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说说你的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附:

板书设计

2、琴声叮咚

想见他

勤学苦练

琴声叮咚  就是她?

琴技高超就是她!

3.穿红裙子的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书写“打扮、捞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对红裙子老师的喜爱之情。

3.感受红裙子老师扎根山村,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情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总第5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呢?

(学生畅谈)(板书课题:

穿红裙子的老师)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生字。

(1)读准生字字音。

(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3.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感知“红裙子”的美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哪些内容使价钱印象最深?

3.穿红裙子的教师

总第6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朗读课文。

二、走进穿红裙子的教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穿红裙子的老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看这些娃儿,魂都叫学校给抓去了!

”这句话怎样理解?

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3)课文中几处写到了“红裙子”,请找出来读一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3.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参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感受。

①穿红裙子的老师有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课堂上,让同学们跟着她进入课文的情境;课外,将班会课、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放弃进城的机会,带来锅碗瓢盆,愿意扎根乡村教育。

②因为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到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了,孩子们原先逃学是因为校园生活太单调,现在有趣味多了,所以孩子们也爱上学,也爱学习了。

③文中很多地方写到“红裙子”,有的地方是指那位老师穿的红裙子,如“她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一条好看的红裙子。

”有的地方是指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如“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

”而课文最后“孩子们围着她的红裙子”这里表面上是指老师穿的红裙子,实际上是指老师那一颗热爱教育事业,扎根乡村的火红的心。

4.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感情。

三、拓展延伸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启发感悟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4.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积累AABB式的叠词。

3.理解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请求老师读作文的时候不念自己的名字,体会作者勤奋学习又谦虚谨慎的品格。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叠词。

教学难点:

明白“我”请求老师读作文的时候不念自己名字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总第7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每当老师念作文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你的名字是否曾被老师提过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

(1)把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三、精读课文,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

3.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投影显示:

(1)当老师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我”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2)同学们对“我”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3)“我”为什么请求教师在读作文时不念自己的名字?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体会?

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自悟。

5.全班交流汇报。

(1)甜甜的→怪怪的→孤独(像揣着一块石头)————→快活

(2)神情怪怪的、不跟“我”玩————→好奇、越玩越好

(3)因为虽然“我”的作文写得好,但如果老师长期只提一个人的名字,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老师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如果老师念作文时不指名是谁写的,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还顾及了一大部分同学的面子。

(4)“我”是个热爱学习,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并认真地解决难题的人。

习作一好朋友

课时安排:

3课时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抓住朋友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怎样把作文写具体

一、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吗?

你愿意将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们友情的快乐吧!

二、明确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目标。

2.学生将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写出来。

三、资料链接

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师帮助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哪些内容与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同步,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四、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选材,如何入手来写。

1.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向大家介绍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所以所写的内容要围绕“友情”来写。

2.怎样将这件事写具体呢?

(1)学生与小组同学交流。

(2)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作文材料。

五、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

根据本次习作特点进行指导。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

2.选取合适的角度来突出自己和朋友间的友情。

3.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佳作赏析

教师提供不同角度的习作供学生鉴赏。

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点评交流材料

教学重点:

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互相修改

教学难点:

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互相修改

一、明确目标点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互相修改。

二、开心点评(课件出示材料)点评上节课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习作可供借鉴和修改的地方。

三、实践练习学生完成本次习作初稿。

四、指导修改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师生共同制定修改方案,然后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总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评析学生习作

教学重点:

评析学生习作

教学难点:

评析学生习作教

一、明确目标评析学生习作开心提示:

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师修改习作以后进行。

二、习作讲评教师用课件从学生的习作中抽查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以发现习作的亮点为主,可以从精彩的句子、片段入手,也可以从词语入手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然,对于习作中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总结学生自由交流本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完善以后的习作活动。

语文活动一

教学目标: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总第11课时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

(减、喊、感、涡、锅、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出示:

()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

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

如:

(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总第1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电视记者采访场面。

2、同学们,当回小记者,采访自己敬慕的人,一定是大家最想干的吧!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过把瘾,当一回小记者吧!

二、指导学生作好采访前的准备

1、先要想一想自己将采访谁?

(可以是自己认识的普通人,也可以是身边的一些名人)

2、再想一想,自己将要采访对方的哪些内容。

(1)为了便于采访,先应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成采访提纲。

(2)采访别人时,要注意礼貌用语,提的问题出应有一定的提问价值。

(3)采访别人时,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尽量不要让对方有为难的感觉。

三、让我们快乐出发,当回小记者

1、采访时,语言要简洁,吐字要清晰。

2、当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地听,并快速地做好记录。

3、采访完了后,要对别人说声“谢谢”!

四、模拟现场,进行采访

1、学生之间先进行模拟采访,按自己的采访提纲先演示一次。

2、教师提出相关问题。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做得很好,相信同学们的采访一定会成功的。

2、把自己的收获小结一下吧!

采访提纲例文

采访提纲

——采访本校何校长

一、问候何校长。

二、向何校长介绍自己采访他的目的。

三、请何校长介绍一下自己的童年。

四、请何校长说一说在童年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五、对何校长的回答及陈述表示感谢!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古诗中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总第13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由清明节气和习俗引出《清明》。

二、走进古诗

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自读自述

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

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

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总第14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江畔:

江边。

独步寻花:

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

小路。

压枝低:

把花枝压弯了腰。

留连:

舍不得离开。

自在:

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

(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

(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

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

谁能用一个词概括?

谁来朗读这两句诗?

(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

(画画,展示)

四、课后作业

积累描写春景的古诗

6.成语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12个生字;辨别多音字“铺、和、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卧薪尝胆”和“一鼓作气”的意思。

3.理解故事内容,读懂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总第15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成语故事。

2.教师导言:

我们来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板书课题:

卧薪尝胆)

二、领悟题意

1.“卧薪尝胆”是个成语,大家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2.围绕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帮助梳理。

(1)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2)越王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3)越王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生词。

(1)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抄写词语。

3.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小组交流。

四、品读感悟

1.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把自己印象较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自己的自学成课。

(1)起因:

越国战败,越王色践被俘三年,受尽屈辱。

(2)经过:

在柴草上睡觉,每天尝苦胆。

(3)结果:

一举打败吴国。

4.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5.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学生在全班复述课文。

总第16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讲一讲《卧薪尝胆》这个故事。

2.导入新故事——《一鼓作气》。

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感知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指导“将士”中的“将”读“jiàng”。

3.讨论:

(1)谁一鼓作气?

(2)在怎样的情况下一鼓作气?

为什么?

(3)一鼓作气的结果怎样?

投影显示: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齐军第一次擂鼓,士气()。

②齐军第二次擂鼓,士气()。

③齐军第三次擂鼓,士气()。

4.指名学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再试填投影内容。

5.鲁军是在齐军第几次擂鼓时出兵迎战的?

为什么?

(齐军在第三次擂鼓时士气低落,这时鲁军出兵迎战,鲁军第一次擂鼓,自然是士气正旺,所以打败了齐军)

6.投影出示曹刿最后对鲁庄公说的一段话,学生齐读。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感悟故事寓言,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意思。

2.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7.夸父逐日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3、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