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941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9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docx

As化学汉英双解讲义

PreparisionforAschemistry

1Symbolsandnamesofelements

元素的名称与符号

AluminiumAl铝GermaniumGe锗

AntimonySb锑GoldAu金

ArgonAr氩HeliumHe氦

ArsenicAs砷HydrogenH氢

BariumBa钡IodineI碘

BerylliumBe铍IronFe铁

BismuthBi铋KryptonKr氪

BoronB硼LeadPb铅

BromineBr溴LithiumLi锂

CaesiumCs铯MagnesiumMg镁

CaliumCa钙ManganeseMn锰

CarbonC碳MercuryHg汞

ChlorineCl氯NeonNe氖

ChromiumCr铬NitrogenN氮

CobaltCo钴OxygenO氧

GpperCu铜PhosphorusP磷

FluorineF氟PlatinumPt铂

FranciumFr钫PoloniumPo钋

GalliumGa镓PotassiumK钾

RadiumRa镭RadonRn氡

RubidiumRb铷SeleniumSe硒

SiliconSi硅SilverAg银

SodiumNa钠StrontiumSr锶

TinSn锡TitaniumTi钛

TungstenW钨UraniumU铀

VanadiumV钒XenonXe氙

ZincZn锌

2前20号元素

3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LiZnFeSnPbHCuHgAgPtAu

4中国的初三知识

(1)acidsbasessalts之间的reactions

酸碱盐反应

(2)复分解反应条件(↑↓H2O生成)

(3)盐的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酸溶,硫酸去铅钡,盐酸去银汞,其他都不溶。

(HCO3-盐一定可溶)

常见强酸:

HCl、H2SO4、HNO3、H3PO4.(中强酸)

常见强酸:

NaOH、KOH、Ba(OH)2、Ca(OH)2.(中强酸)

CHAPTER1

Atomicstructure原子结构

Bytheendofthischapteryoushouldbeableto:

1recogniseanddescribeprotons,neutronsandelectronsintermsoftheirrelativechargesandrelativemasses;

辨别并描述质子、中子和电子根据它们的相对带电量和相对数量;

2desctibethedistributionofmassandchargewithinanatom;

能够描述一个原子内部微粒的电量和质量的分布;

3desctibethecontributionofprotonsandneutronstoatomicnucleiintermsofatomicnumberandmassnumber;

能够描述质子、中子对原子数和质量数的贡献;

4deducethenumbersofprotons,neutronsandelectronspresentinbothatomsandionsfromgivenatomicandmassnumbers;

对于给定质量数原子和离子,可以推出其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

5describethebehaviourofprotons,neutronsandelectronsinelectricfieids;

能够描述在电场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行为;

6distinguishbetweenisotopesonthebasisofdifferentnumbersofneutronspresent;

能够区别有不同中子数的同位素;

7explainthetermsfirstionisationenergyandsuccessiveionisationenergiesofanelementintermsof1moleofgaseousatomsorions;

能够解释一摩尔气态原子或离子的第一离子能量和连续离子能量的概念;

8explainthationizationenergiesareinfluencedbynuclearcharge,atomicradiusandelectronshielding;

可以解释原子电离能受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屏蔽作用的影响;

9predictthenumberofelectronsineachprincipalquantumshellofanelementfromitssuccessiveionizationenergies;

通过连续电离子能,能够预测某元素在每个量级轨道上的电子数目;

10describetheshapesofsandporbitals;

能够描述s和p层的形状;

11describethenumbersandrelativeenergiesofthes,panddorbitalsfortheprincipalquantumnumbers1,2,3andalsothe4sand4porbitals;

能够描述量子数为1,2和3的s,p和d轨道的数量和相对能量,还有4s和4p的;

12deducetheelectronicconfigurationsofatomsuptoZ=36andions,giventheatomicnumberandcharge,limitedtosandpblocksuptoZ=36.

对于给定的原子序数和电量(仅限于s和p区,36号以下元素),能够推

1Structureofatom原子结构

proton(质子)

nuclei

(1)Atom原子核neutron(中子)

electron/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2)质子,中子,电子,相对电荷数量

带1单位正电荷+1.6×10-19

proton

有质量,relativemass约是1

withoutcharge不带电

neutron

有质量,relativemass约是1

negativelycharged(一单位的负电荷)-1.6×10-19

electron

mass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

(3)Foranatom,numberofelectron=numberofproton

=Atomicnumber

(4)Nucleonnumber(质量数)=protonnumber+neutronnumber

(B:

nucleonnumber,A:

protonnumber/atomicnumber)

中子数=B–A

(5)Almostthetotalmassofanatomrestonnuclei,becausemassofelectronsisverysmallrelativetoprotonandneutron.

原子的数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电子的质量市质子中子的几千分之一。

protonnumberequalstoelectronnumber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显中性。

(6)deducenumberofprotonsneutrons,electronsofanatomoronionsintermofatomicnumberandmassnumber.

根据原子序数与质量数推出质子、中子、电子数。

(7)behaviorofprotons.electronsandneutroninelectricfield.

(8)isotopes同位素

定义:

Atomswhichhavethesamenumberofprotonsbutdifferentnumberofneutrons.

Becauseelectronsholdthekeytoalmostthewholeofchemistry,

soisotopeshavethesamechemistry.因为电子几乎决定了原子的所

有化学性质,所以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2ionisationenergy电离能

(1)定义:

thefirstionisationenergyofanelementistheamountof

energyneededtoremoveoneelectronfromeachatominamoleofatomsofanelementinthegaseonsstate.

第一电离能指当从|mo|元素的气态每个原子中移去1个电子,所以需的能量

(2)SymbolHi1Hi2Hi3

符号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

(3)factorsaffectedionisationenergy(影响电离能的因素)

因素(i):

Thesizeofthenuclearcharge.(核电荷的大小)

Thenuclearchargeincreases,ionisationenergyincrease

因素(ii):

Thedistanceoftheelectronfromthenucleus.(电子离核的距离)

Thedistance↑,attractivefoics↓,ionisationenergy↓

因素(iii):

The“shielding”effectbyelectronsinfilledinnershells.(内层电子的屏蔽作用)

导致连续电离能增加,且有大的飞跃。

(4)Successiveionisationenergy连续电离能的特征P9Table.

特征(i):

Thesuccessiveionisationenergyincreases.

reason(原因)→whenelectronisremoved,theremainingionbecomesmorepositivelychargedmovingthenextionisationenergyismoredifficult,thenextionisationenergyisevenlarger.

特征(ii):

There′reoneormoreparticularlylargeriseswiththesetofionisationenergiesofeachelement(excepthydrogenandhelium)

除了H、He外每个原子电离能都有一个或更多个特殊大的增

(5)Applicationforsuccessiveionisationenergy(连续电离能应用)

P10Figure1.11

3Amorecomplexmodelforelectronsconfigure

电子分布的更复杂的模型

(1)arrangementsofelectrons

energylevel(能量级别)shells(电子层)

n=1n=2n=3

energylevelshells(能级层)(quantanumber)

(2)Morecomplexconfigurations(更复杂的电子构型)

(i)Sorbitals

(ii)Porbitals

Px

Py

Pz

(3)Subshells亚层→每个shell里又分的小层。

orbitals,含一系列能量级的轨道。

(4)typesofsubshells(亚层类型):

n=1时,只有S亚层

n=2时,有S,P

n=3时,S,P,d

n=4时,S,P,d,f

(5)orbitals:

pauliexclusionprincipleandspin-pain

同一轨道电子必须oppositespin半充满

最稳定的electronconfiguration是两种

全充满(反旋)

(6)Energylevels顺序

1s2s2p3s4s3d4p4d4f(电子先排能级低再排高能级轨道)

(5)(6)应用:

Writedownelectronconfigurationsforanatom

(7)典型的electronconfigurations电子排布

C:

1s22s22p2

1s

2s

2Px

2Py

2Pz

Cr:

1s22s22p63s23p64s13d5

s:

最多2个

p:

最多6个

d:

最多10个

发现电子

溶液中电流的作用(电解)

例如,向氮化银水溶液中通电,金属银就会出现在负极区(阴极)。

这只是个电解的例子,最佳解释如下:

⏹元素银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Ag╈)存在;

⏹一个银离子得一个电子就变成银原子。

一个单元的电流被称为“电子”,这是爱尔兰科学家乔治约翰斯通于1891年命名的。

阴极射线的研究

正常压强下的气体通常是弱导电体,但是,在很小的压强时,它们导电性能良好。

科学家们,例如威廉姆斯克鲁克斯,第一个研究低压气体特性的科学家,发现在玻璃容器的阴极(负电极)对面,当施加的电压特别大时会有发光现象。

某固体,如果放在阴极和发光处之间,就会产生一个阴影(如图1.2)。

科学家们假设光是由从阴极发出的射线(阴极射线)引起的。

图1.2阴极射线引起对阴极去荧幕上发光,并且有“马耳他十字”的阴影。

而且当有磁体靠近时,阴影会移动。

这表明,阴极射线在磁场中会发生偏移。

“阴极射线”今天仍被广泛使用,例如示波器,曾经,有过一些关于阴极射线是否是“波”的争论,也就是说这些射线是否与可见光相似。

如果假设阴极是带电粒子流,我们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何阴极射线在磁场中会发生严重的偏转,这也是对于争论的最有力的证据。

而射线在磁场中向正极偏转表明这些有阴极产生的微粒是带负电的。

约瑟夫托马孙的实验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最伟大的跨越出现在1897年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如图1.4)。

托马孙测量了在磁场和电场中一束窄窄的阴极射线的偏转程度。

其结果可以用来计算微粒带电量与质量的比值(e/m),而不论在试验中使用何种气体或是阴极类型,该比值都是相同的。

实验还发现阴极射线微粒的质量很小,只有一个氢原子质量的1/2000。

托马孙给它们命名为“电子”,这个名字早先被用来表示“电流的单元”

图1.4托马孙装置。

电子从发热的阴极区(负极)发出,穿过狭长的通道到达阳极(正极)。

密立根“滴油”实验

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用他著名的“滴油”实验(如图1.5),第一次精确测量了电子的电量。

他得出电子电量为1.602*10-19C(库仑),一个电子的质量是9.109*10-3Kg,是氢原子质量的1/1837。

图1.5罗伯特密立根的滴油实验。

他把油雾喷射到被X射线电离的空气中,使油雾带负电。

调整电压使得正极对油的吸引大和油自身的重力平衡,因此油滴可以保持静止。

计算出电压就可以得到油滴的带电量。

发现质子和中子

新原子模型:

“葡萄干布丁”或“核”原子

既然已经发现了电子存在,就应该建立新的原子模型。

在电中性的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就必然存在带正电的物质。

一度,被认为是最好的模型是托马孙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电子(葡萄干)被包围在像布丁似的正电荷之中(如图1.6)。

但是,1909年的一个实验推翻了这种模型。

曼彻斯特大学的卢瑟福研究组的2位科学家——盖格和玛斯顿,他们发现由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穿透金箔或是其他金属箔时,会发生偏转(如图1.7)。

他们通过荧光屏检测到这些由发光引起的微粒还发生了碰撞。

因为α粒子性质活泼,他们对于粒子穿过金属而发生轻微的偏转的现象并不感到惊奇,毕竟根据葡萄干布丁模型,当带正电的α粒子穿过分散的电子和正电荷时会发生轻微的扩散。

图1.6托马孙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电子(葡萄干)被包围在正电荷之中。

图1.7盖格和玛斯顿的实验,发现了当α粒子穿过金属箔时是如何偏转的。

然而,盖格和玛斯顿也注意到一些很大的偏转。

某些(大约20000)偏转角很大,在金箔和α粒子源之间的荧光屏上也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发光现象,这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卢瑟福说:

“当你用α粒子轰击一张仅15英寸厚的金箔时,它们会反弹回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由于正电荷是分散在葡萄干布丁模型中,所以不能解释盖格和玛斯顿发现的现象。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他的“核”原子模型的构想。

他认为,原子虽然占据了整个空间,但是质量却集中在非常小的带正电的原子中心处,称为原子核。

原子核的体积大约是整个原子的1/10000,就像一个足球放在运动场的中央。

大多数α粒子穿过原子空间时只发生特别微小的偏转,当某个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它们俩都带正电,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相互排斥,因此α粒子的偏转角会很大(如图1.8)。

图1.8卢瑟福对于盖格和玛斯顿实验的解释。

当遇到非常小带正电的原子核时,也带正电的α粒子会产生偏转,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核电荷与原子序数

1913年,曼彻斯特卢瑟福研究组成员莫斯利,发明了一种比较各元素原子所带的正电荷的方法。

核电荷随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列每增大1而增加一个电荷。

莫斯利认为表中的元素序列与原子的核电荷数有关,而不与相对原子质量有关(见199页)。

于是,核电荷数被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定义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核中的微粒

质子

卢瑟福提出原子模型假设后,他推断在原子核中必然存在带正电的微粒。

他和玛斯顿用α粒子轰击氢、氮还有其他物质。

他们发现了和氢原子有着差不多同样电量和质量的微粒,卢瑟福称它们为质子。

一个质子带1.602*10-19C的正电,与电子电量相等,但是极性相反。

它的质量是1.673*10-27Kg,大约是一个电子质量的2000倍。

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量是相同的。

中子

一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处,但不仅仅取决于质子,通常,质子只提供一半的质量。

卢瑟福提出假设,原子核里还有另外一种微粒,质量与质子差不多,但是不带电。

他认为,这种微粒是质子和电子的结合体。

因为没有电量,在电场中就不能体现出该微粒,所以检测这种微粒就变得特别困难。

直到卢瑟福提出假设的12年后,也就是1932年,他们的同事——查德威克,找到了充足的证据证明这样一种质量与质子差不多,但是不带电荷的微粒的存在(如图1.9)。

这种微粒被称为中子。

图1.9a查德威克就是使用这套装置发现中子的。

b图示为装置的内部结构。

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块。

不带电的微粒在铍块的一侧被发现。

当在铍块附近放一块石蜡时,就会发现带电的质子。

α粒子能将铍中的中子轰击出来,将石蜡中的质子轰击出来。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

原子序数(Z)

不同元素的原子最大的不同点是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该原子属于何种元素。

元素的原子序数表示:

⏹某元素原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电中性)中的电子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质量数(A)

一个原子的原子核中所有微粒的数目,是个很有用的数,被称为质量数。

对于任何原子:

质量数是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Behaviourofprotons,neutronsandelectronsinelectricfields

质子、中子和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Thethreeparticlesbehavedifferentlyinanelectricfield,becauseoftheirrelativemassesandcharges.Protonsareattractedtothenegativepoleandelectronsareattractedtothepositivepole.Becausetheyaremuchlighter,electronsaredeflectedmore.Neutronsarenotdeflectedastheyhavenocharge(figure1.10).图1.10质子、中子和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在电场中,这3种微粒的运动轨迹不相同。

质子被吸引到负极而电子被吸引到正极。

因为电子很轻,所以电子的偏转最严重。

中子不带电,因此不发生偏转(如图1.10)。

Summarytable

ParticlenameRelativemassRelativechage

electronnegligible-1

proton1+1

neutron10

总结如下:

微粒名称相对质量相对电量

电子可忽略-1

质子1+1

中子10

Isotopes同位素

在卢瑟福原子模型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为1个原子单位。

因此,该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应该是一个整数。

由此,问题又出现了:

为什么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呢?

答案是:

同种元素的原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在1913年,索迪.弗雷德里克提出假设:

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有不同的原子质量。

他称这些不同质量的原子为同位素。

意思是“相同的地位”。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有相同的原子序数。

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种元素会有同位素。

在某元素的各同位素中,它们的质子数是相同的,但中子数不同。

Remember:

atomicnumber(Z)=numberofprotons

massnumber(A)=numberofprotons+numberofneutrons

请牢记:

原子序数(Z)=质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中子数

Isotopesareatomswiththesameato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