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939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docx

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

模块1CRT电视机的维修

任务1.5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

知识能力

彩色显像管是彩色电视接收机的重要部件,是重现彩色图像的关键。

彩色显像管的种类较多,主要有三枪三束荫罩管、单枪三束栅网管和自会聚管三种。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利用了特殊的偏转线圈,同时对显像管内部电极也进行了改进,从而使显像管不依赖会聚电路,也能使三注电子束在整个屏幕上有较好的会聚。

因而它没有会聚电路,调整方便,会聚稳定,给生产和维修带来了方便。

它在研制成功后得到迅速的发展。

过去生产的彩色电视接收机大都采用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本书主要介绍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它的附属电路。

1.5.1CRT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

一、自会聚CRT显像管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采用了一字型一体化电子枪,并在显像管管颈上安置有高精密度的偏转线圈和调整色纯与会聚的磁性组件,从而省去了会聚电路。

图5-1是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结构图。

由图可以看出,荧光屏、锥体和同锥体相连接的管颈组成一个玻璃外壳,管颈内装有电子枪,荧光屏内侧面有一块荫罩板(即选色板)。

它的外形同其他彩色显像管基本相同,而它的内部结构与其他彩色显像管不一样,特别是电子枪的结构及精度要求是其他彩色显像管无法比拟的。

下面介绍电子枪和荫罩板及荧光屏的结构特点。

1.电子枪的结构特点

(1)精密一字形排列电子枪:

图5-2是自会聚管单枪三束的一体化电子枪结构图。

电子枪的R、G、B三个阴极在水平方向按一字形排列,除电子枪的阴极各自独立外,其他各电极都是三个连成一体,即R、G、B电子枪的三个控制栅极连在一起。

三个加速阳极连在一起,三个聚焦阳极也连在一起,各电极处均开有小孔(小孔也排成一字形),以便让三注电子束通过。

由于电子枪的一体化精密结构,以及三个阴极彼此间距较小,使得中心电子束无会聚误差,而两侧电子束的会聚误差也较小,容易校正。

此外,由于三个阴极一字排列,使三注电子束在同一水平面内,消除了垂直方向的失聚误差,只需进行水平方向的会聚调整。

图5-1自会聚彩色显象管的结构图

图5-2一字形一体化电子枪

(2)大口径电子透镜聚焦:

电子枪的公共控制栅极、加速阳极和聚焦阳极组成大口径电子透镜,能使三注电子束聚焦均良好,因此图像清晰度高。

(3)磁分路器与磁增强器:

在电子枪的顶部,还装有四个高导磁率的屏蔽磁环。

其中两个位于两个边束的阳极孔上,并与阳极孔同心,主要起磁分路的作用,可使两边电子束形成的光栅尺寸减小,称为磁分路器。

另外,在中间阳极孔上、下方约4mm处装有两个小的磁环,主要起增强中间电子束磁场的作用,可使中心电子束的光栅尺寸增大,称为磁增强器。

设置这四个磁环的目的是帮助进行会聚,使红、绿、蓝三个基色光栅重合。

关于它们的工作原理将在本节后面讲述。

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5-3所示。

图5-3磁分路器与磁增强器

(4)快速启动式阴极:

目前生产的自会聚管一般都采用快速启动式阴极。

它可以使自会聚彩色显像管在开机后5秒钟内就能出现光栅,启动速度很快。

这种快速启动式阴极的几何尺寸小;灯丝与阴极靠得很近,促使加热速度快。

此外,还涂黑阴极外部,改进阴极材料,以加快启动。

由于采用了快速启动式阴极,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灯丝电流也比其他类型的小,而且不用设置预热电路。

2.荫罩板和荧光屏的结构特点

(1)荫罩板:

在荧光屏的后面约lcm处,设有一块荫罩板(又叫分色板),如图5-4(a)所示。

荫罩板是由0.15mm左右厚的薄钢板制成,上面有规律地排列着40多万个条状小孔(叫荫罩孔),每个荫罩孔对应着一组三基色荧光粉条,如图5-4(b)所示。

荫罩板的作用是使R、G、B电子束只能轰击与之相应的荧光粉条,如图5-5所示。

图5-4荫罩板与荧光屏

图5-5荫罩板作用示意图

荫罩板呈球面状。

荫罩孔是按品字形垂直排列的长方形小孔。

这种荫罩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抗热防变形的性能。

(2)荧光屏:

荧光屏呈球面状。

屏幕上涂敷着垂直交替的三基色荧光粉条,在没有荧光粉的空隙处涂有黑色石墨[图7—5(b)],用来吸收管内外的杂散光,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这一措施叫黑底技术。

由于采用了这一技术,可以选用透光好的玻璃屏和较大的荫槽孔,以增加荧光屏的亮度。

荧光屏上的荧光粉条很多,三个R、G、B基色荧光粉条为一组与一个荫罩孔相对应,因此荧光粉条的个数是荫罩孔的3倍,约为120万个。

将三种颜色的荧光粉涂敷在荧光屏上,以及制作荫罩板上的荫罩孔,都是采用照像腐蚀的方法。

曝光时的紫外线光源所在的位置叫曝光中心。

荧光屏荧光粉层的上面有一层很薄的铝层,它与荫罩极、高压阳极都接在同一高压正极上。

铝层与黑白显像管中的铝膜一样,有保护荧光粉层和增加亮度的作用。

二、消磁电路

为了防止因地磁和机外杂散磁场对电子束的偏转产生影响而造成色纯下降、会聚不良等,目前在大多数彩色电视接收机中都把显像管锥体部分用一个高导磁材料做的屏蔽罩包起来。

但是这个屏蔽罩本身和显像管内外的铁制部件,如防爆卡箍、支架和荫罩板等,在使用中会因周围磁场的作用而被磁化,同样会严重影响彩色显像管的色纯度和会聚。

因此需要经常对显像管内外的铁制部件进行消磁,这项工作是由自动消磁电路来完成的。

1、消磁原理

为了说明消磁原理,先简单介绍图5-6(a)中的磁滞回线。

图中,横轴表示铁性材料的外加磁场的磁场强度H,它与通过线圈的电流I成正比;纵轴表示铁性材料中磁感应强度B。

当流过线圈的消磁电流I由0上升到①点时,B沿曲线0a上升至a点;如果电流I再由①减小到0,这时,B并不沿a0回到0,而是沿曲线abc到Bo;继续减小I,可使B回到0。

电流I减小到②,B沿abc曲线变化到c;当电流由②增加到③时,B沿曲线cde变化到e。

随着电流I的不断变化,B沿图中曲线不断变化,曲线与纵轴相交值Bo不断变小,直至零为止。

这样一个闭合曲线叫磁滞回线,B0称为剩磁。

所谓消磁就是消除铁性材料中的剩磁。

由图5-6b可以看出,对铁性材料外加一个逐渐由大变小的交变磁场,可使B沿磁滞回线回到0,从而使剩磁Bo等于零,达到消磁目的。

图5-6消磁原理

在彩色电视机的使用与维修中,对显像管内外铁制材料的消磁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动消磁法;另一种是人工消磁法。

自动消磁是由电视机中自动消磁电路来完成的,它是利用开机或关机时,使自动消磁线圈内流过一个衰减的交变电流(图5-6b)来达到消磁目的。

人工消磁是人用消磁器在机外对显像管内外铁制材料进行消磁。

二、自动消磁电路

自动消磁电路也称ADC电路,它是彩色电视接收机电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消磁电路一般由消磁线圈、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组成。

消磁线圈一般为400匝,装在显像管锥体部分,一半在磁屏蔽罩的里面,另一半在磁屏蔽罩的外面。

自动消磁电路的类型很多,一般有四种: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消磁电路,正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与压敏电阻混合组成的消磁电路,大电容充放电衰减振荡消磁电路和热动继电器消磁电路。

目前,彩色电视接收机中常采用前面两种类型。

1.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自动消磁电路

图5-7(a)是一个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自动消磁电路。

电路中LDG是消磁线圈,RT+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K是开关。

所谓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常温情况下,其阻值约为几十欧姆。

它的特性如图5-7(b)所示。

图5-7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自动消磁电路

刚接通电源时,因为RT+阻值很小,就有很大的电流流过消磁线圈,该电流同时也流过电阻RT+,使RT+的温度上升,则RT+阻值迅速增加,从而使流过消磁线圈的电流不断减小,3~4秒钟之内电流可减小到接近于零。

这很小的电流用来维持电阻RT+的温度和高阻值。

电路中的电容器C用来消除行辐射在消磁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这种电路的优点是元件数目少,电路简单,无需调整,因此在彩色电视机中采用较多。

缺点是对热敏电阻的质量要求比较高。

2.改进的自动消磁电路

从以上电路可以看出,消磁结束后,电路中仍有一个维持工作电流长时间存在。

这样,消磁线圈中的磁场对电子束的偏转会有影响,热敏电阻长时间工作易损坏。

为此,在目前的一些彩色电视机中,采用了一些改进的自动消磁电路。

图5-8就是其中的一种。

图中RT+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LDG是消磁线圈;R1是分流电阻,一端与L相接,另一端接至RT+的抽头处。

接通电源时,电阻RT+的阻值比电阻R1小很多,所以流过消磁线圈的电流较大。

以后,随着电阻RT+温度的增加,RT+阻值迅速增加,使大部分电流从电阻R1上通过,而流经消磁线圈LDG的电流急剧下降至极小,这时,由于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一部分仍有较大电流流过,所以RT+仍保持高阻状态。

这种电路可使维持工作电流大大下降。

图5-8改进的自动消磁电路

1.5.2一般视放电路原理及其检修

一般彩色电视机显像管视放电路原理图如图5-9所示

一、理论分析:

(一)主体电路:

彩色全电视信号经LA76818内部中频处理、彩色解码电路处理后,被还原成RGB三基色,从LA76818的19、20、21管脚输出,经由插线XS403送入末级视放电路,V902、V912、V922为三个末级视放管,分别放大R、G、B三基色信号。

放大后分别从V901、V912、V922的集电极输出,经由电阻R908、R918、R928送入显像管的KR、KG、KB三阴极。

三阴极电压,灯丝电压,加速极、聚焦级电压均通过显像管管座于内部管脚相连。

这样,显像管各电极通有工作电压和信号后,灯丝烘热阴极出发射电子,轰击屏幕上的荧光粉,荧光粉发光,屏幕就亮起来了。

(二)重要元件说明及分析:

V902、V912、V922是用于三基色信号放大的视放电路,其工作电源由行输出变压器抽头电压经整流、滤波得到190-220V直流电压经由插件XP901送到末级视放板,在分别经R907、R917、R927加到输出管的集电极。

因为彩色显像管要求的信号电压幅度较大,故要求有较高的电压,于是末级视放管功耗也较大,是较易损坏的元件。

损坏后会造成R、G、B三基色无法正常到达显像管阴极。

图5-9视放电路原理图

二、检修思路:

显像管能否发光、能否显示图像及图像效果是否理想,主要看它各极电压是否正常,红、绿、蓝三阴极得到的彩色信号是否正常。

从维修角度看,显像管是否发光及发光强度主要由阴极与加速极电压决定,其次是阳极电压值决定;图像颜色则主要由红、绿、蓝三阴极电压比例决定;图像是否清晰主要由聚焦极电压决定。

光栅呈现某一补色(缺少某一种基色,正常光栅应为白色),表明电源电路、行、场扫描电路及高压电路均正常无故障,而只有红、绿荧光粉亮,蓝基色荧光粉末发光,问题可能在RGB三色电路上,可能是蓝基色阴极为发射电子或为发射出足够的电子束。

造成蓝阴极未正常发射电子的原因可能有:

视放输出管集电极到显像管阴极的限流电阻开路;蓝基色信号的视放输出管开路或截止;蓝灯丝开路等。

应通过观察和测量的方法找到故障部位和故障点。

在进行检测前,先靠近荧光屏仔细观察三基色荧光粉的发光情况,若三基色荧光粉条都亮,只是某一基色的荧光粉条显得较暗,说明不是缺色,而是偏色,一般通过白平衡调整解决。

若观察只有两个荧光粉条发光,有一种基色的荧光粉条没有发光,说明三个电子束有一个截止,造成缺色。

另外,显像管管座损坏也会引起缺色和偏色现象。

管座主要是漏电,放电环与其他引脚之间的漏电损坏。

所以重点检查各极电压是否正常。

三、故障检修

检查这类故障,一般从电路末端查起。

在进行显像管检测之前,有时需要把高压嘴内积存的电荷放掉,进行高压放电时要注意:

如果直接用导线放电,会出现较大的火花,虽时间较短但可能损害显像管高压嘴与内导体的接触部位。

为此,应通过一只10kΩ/2W左右的金属膜电阻进行若火花放电。

放电方法如图5-10所示。

放电点应在紧贴显像管锥体外面的金属编织线(地线),切不可接在高频头、散热片、屏蔽罩等印制电路板的接地点,以防止损坏晶体管。

第一步:

检查灯丝情况。

显像管灯丝两引脚之间标称电压为交流6.3V,但由于频率及波形的关系,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交流值为4.3~5.3V。

如果灯丝两脚无交流电压或远远低于交流4.3V,会造成显像管灯丝不亮。

第二步:

检查显像管三阴极电压,发现阴极电压为190V,正常应为103V,检查发现B(蓝色)阴极电压偏高,由于蓝阴极电压偏高,说明该阴极的电子束电流过小,使屏幕缺少蓝色。

第三步:

顺着与显像管相连的这条支路往前查,均未发现损坏的元件。

当测量到V922蓝基色视放管时,重点检查V922是否截止,外围元件是否异常。

第四步:

顺着这条支路继续往前,检查LA76818的21管脚的蓝基色输出至视放管之间的通路,注意插件是否良好。

或用示波器观察LA76818的21脚蓝基色信号波形是否正常,用彩色信号发生器加入标准彩条信号时观察。

见附图所示波形。

图5-10高压嘴放电方法

1.灯丝断路若不很严重,则可以采用电击修复法进行修复。

方法是:

将管座从显像管上拔下来,并将聚焦极电压引脚焊下,用一根导线将显像管灯丝一端与地相接,写下高压帽卡簧,打开电视机电源,将聚焦极电压引线用绝缘良好的尖嘴钳夹着,并把引出头慢慢靠近显像管灯丝接地的那一只脚,直到1~2s时迅速离开,可观察弧光颜色来判断灯丝是否已经接通。

弧光呈淡蓝色说明未接通,弧光呈黄色时为接通。

如果灯丝断路严重,无法修复时,需更换新的显像管。

2.视放管损坏,用同型号的三极管替换,替换时注意三极管的三个极要安装正确。

3.电阻烧焦损坏,代换原则是:

阻值应相同,功率相同或略大。

若是更换水泥电阻,要注意阻值和功率都应相同,不能选功率小或者功率偏大的。

4.彩色显像管的更换

彩色电视机通常采用自会聚彩色显像管,其偏转线圈是由厂家配套供应的,并已事先调整到最佳状态。

显像管衰老或损坏时,需用同规格的显像管连同偏转线圈一起更换。

如果只更换显像管,则更换后需要进行色纯与会聚的严格调整。

1.5.3海尔29F9B-PY(29F3A-PY)视放电路分析与检修

一、视放电路相关芯片的实用资料

1、TDA6111Q(视频放大电路)见表5-1、图5-11

TDA6111Q视频输出放大器,其工作带宽为16MHz。

IC以单列直插9脚中功率(DBS9MPF)形式封装,采用了高电压DMOS技术,用于驱动彩色显像管的阴极。

它具有高带宽、高转换率;为实现自动黑电流稳定而设的黑电流测量输出端(ABS);两个阴极输出端:

1、直流电流;2、瞬态电流。

从阴极输出端分离开来的反馈输出端;设内部保护,以防止正极出现显像管打火放电现象;静电释放保护;差分输入:

最大共模输入电容为3Pf,最大差模输入电容为0.5Pf,差分输入电压温度飘移为50uV/K。

表5-1TDA6111Q引脚功能

引脚

符号

功能

电压值(V)

对地电阻(Ω)

Vip

正相电平输入

2.4

500

Vddl

低电平供电电源

12

600

Vin

倒相电平输入

2.5

1K

GND

接地脚

0

0

Iom

暗电流检测输出

5.6

4K

Vddh

高电平供电电源

190

3.5K

Vcn

阴极瞬态电压输出

150

3.5K

Voc

阴极直流电压输出

120

3.5K

Vfd

反馈电压输出

150

3.5K

注:

各脚电压、对地电阻(图像、伴音模式为标准,测量电阻黑表笔接地)

图5-11TDA6111Q内部构成方框图

二、海尔29F9B-PY(29F3A-PY)视放电路和关机消亮点电路分析

1、视放电路(图5-12)

本机显像管电路中三个末级视放电路均采用了TDA6111Q集成电路,其工作稳定、可靠,检修方便。

由视频解码电路送来的R、G、B三基色信号分别送到三个TDA6111Q的③脚。

TDA6111Q的⑧脚为直流输出端,⑦脚为动态信号输出端,叠加后分别加到显像管的三个阴极。

其余电路与普通分离元件的电路功能相同。

2、视放关机消亮点电路

基本原理:

利用电容的充放电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关机时在显象管的栅极(G1)产生一个瞬时反向电压,抑制电子束的发射,从而达到消除关机亮点的作用。

具体电路:

在正常开机时,由于有灯丝的脉冲电压,D531、D532为箝位二极管,Q531在开机时E极为220V,B极由于有灯丝脉冲的输入且低于220V的占空比较宽,Q531导通时间相对较长,其C极为220V,此220V电压一路向C533充电(此时CRT的G1为低电平,约0.7V,CRT可正常工作),另一路通过R534、R538分压(约16.7V)加到Q532的基极,使Q532截止,三个视放IC(TDA6111Q)①脚为正相输入端,此时①脚的偏压通过R540、R539分压取得(约2.8V),视放电路正常工作。

__cJ_t#8P 4F'@yi^Gt 

关机时,灯丝电压消失(灯丝电压消失速度远快于视放电压),相当于C531断开,C532通过R532、R533放电。

由于视放电压下降速度快于C532放电的速度(C532需要25秒电压由221V下降为0V,视放电压由112V下降到0V需要十几秒),V531基极电压高于集电极电压,V531截止,C533正极变为0V,负极变为-221V,并通过R537加到显象管的G1极,抑制电子束的发射,起到关机消亮点的作用。

关机时V532的基极电压瞬间降为0V(1秒钟内),使V532瞬间导通,则13V电压加到视放块(TDA6111Q)的①脚。

TDA6111Q具有当①脚电压高时抑制输出的特点(当将①脚电压变为13V时,屏幕出现黑屏,无输出。

将C531断开可以使TDA6111Q一脚电压为+13V,证实这一点),利用这一特点,同样可以起到消除关机亮点的作用。

图5-12视放输出及消亮点电路

注:

消亮点电路主要利用了TDA6111Q的①脚的电压高时抑制输出的特性。

实验将G1前面的电阻断开时,交流、直流关机均无影响,但将三极管V532断开时(即关机瞬间TDA6111Q的①脚电压不是高电平),交流关机有亮点出现。

在这一部份电路中,易损的元件有R534(100K)电阻,此电阻开路时,会造成Q532导通,使12V加到三视放IC的①脚(①脚为正相输入端),这样会造成CRT三个阴极电压过高而截止,从而使本机出现黑屏无光栅的故障。

<}|+2f233+ 

三、检修实例

[例1]故障现象:

TV、AV状态图像缺蓝色;在无信号屏保时,Haier的字符蓝色比较弱且严重托尾,下部的圆点为黄色(正常时应是白色)

分析与检修:

缺蓝色说明故障应在蓝基色信号处理电路,但考虑到无信号屏保时有少许蓝色字符出现,怀疑故障在数字板。

用示波器测量数字板的三基色输出信号波形,发现有蓝基色信号输出;随后检测视放电路。

由于三个基色视频放大电路是对称的,因此可以采用对比法来排除故障。

用彩色电视机信号发生器输出七彩条视频信号接至电视机的AV输入端子,用示波器直流耦合档测量绿基色放大管Q573发射极输出信号波形幅度为1.65VP-P和蓝基色放大管Q583发射极输出信号波形幅度为1.7VP-P,且直流电平成分也基本相等,说明故障应在后级。

测量蓝色和绿色末级视频放大集成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脚信号波形和直流电压,发现绿基色信号输入端波形幅度约为50mV、直流电压为2.6V,而蓝基色信号输入端波形幅度约为1V、直流电压为1.5V。

认真分析蓝基色信号输入端直流电压过低的原因,怀疑电阻R506阻值变大或集成电路内部漏电。

关机在路测量电阻R506两端电阻,发现阻值为无穷大,说明电阻R506已经开路,更换电阻R506故障排除。

[例2]故障现象:

三无

分析与检修:

观察线路板发现12V供电电压的限流电阻RF802烧黑,用万用表测量已开路,整流二极管VD806击穿,更换后开机出现光栅,满屏绿回扫线,同时限流电阻又开始冒烟。

检查12V电源的负载电路,发现12V供电电压有一路供视放板,测量三个视放集成电路12V供电引脚的对地阻值,发现绿色视放集成电路12V供电脚的对地阻值远小于红色和蓝色视放集成电路,更换绿视放集成电路N521(TDA6111Q)后故障排除。

[例3]故障现象:

黑屏,伴音正常

分析与检修:

开机观察灯丝亮,说明行扫描电路工作基本正常测量显像管各阴极电压,发现阴极电压均为190V左右,说明黑屏是由于阴极电压偏高电子枪截至所致。

测量视放集成电路TDA6111Q的

脚低压12V供电正常,测量

脚电压比正常值偏低,检查消亮点电路,发现电阻R534开路,更换后故障排除。

[例4]故障现象:

满屏蓝色回扫线

分析与检修:

蓝基色信号从数字板TDA9332的42脚输出,送到Q580基极,经Q580射极跟随器,输出到延迟线T580进行延迟,再经Q581、Q582、Q583放大处理,输入到IC501的3脚,经TDA6111Q内部差分放大和高电平、宽频带、推挽放大器等处理后,由IC501的8脚输出阴极直流电压KB,经R508限流电阻送入显像管形成彩色图象。

测IC501的8脚电压50V,更换IC问题还是一样,细查是IC的8脚底板漏电,经过工艺处理,故障消失。

1.5.4大屏幕显像管的调整

一、显像管调整基础知识

在彩电维修的故障现象中,常有图像出现镶边问题,这是由于彩管的会聚不良而造成。

会聚分为静会聚和动会聚:

三条电子束不偏转时的会聚叫做静会聚,理想的静会聚是三条电子束会聚于荫罩的中心孔,静会聚不良现象是由于画面中心会聚偏差引起的整个画面会聚偏差;三条电子束在偏转过程中的会聚叫做动会聚,理想的动会聚是三条电子束在偏转中的不同时期都能会聚于不同部位上的同一荫罩孔。

动会聚不良主要是荫罩曲面中心与电子束偏转中心不在同一位置所致。

(一)彩管会聚不良现象

当获得理想的会聚性能时,三条电子束通过不同部位上的同一荫罩孔,而交叉打到同一荧光粉点组中的各自对应的基色荧光粉点上,此时,三条电子束激发的三个基色光点距离很近,人眼觉察到的是一个混配色光点,即白色光点。

会聚不良是因为三条电子束是通过不同的荫罩孔打到了各自对应的荧光粉点上,增大了三基色光点的距离,于是在彩色画面上出现彩色镶边现象,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

(二)会聚调整

只有R、G、B三电子束的中束位于偏转磁场的中心上时,即会聚在绿色粉点上,在这个基准下调试的会聚给我们三束会聚发白的感觉。

但是,彩管和偏转线圈都难免存在制造误差,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组合精度的问题。

所以通过调整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进行必要的磁场校正,使会聚性能达到技术条件的要求,这就是会聚调整。

会聚调整分为静会聚调整和动会聚调整,会聚调整前,应先完成以下工作:

1.预热:

把装好偏转线圈和磁铁组件的管子通电预热15分钟以上。

2.消磁:

彩管的屏幕方向朝东,启动电源使彩管在正常供电电压下工作,用消磁线圈在各个方向上对彩管进行充分消磁。

3.聚焦调整:

显示点格图像,截止红、蓝二边束,调整聚焦电压从高向低变化,屏幕上的最佳聚焦点将由边缘逐渐向中央方向移动,当屏幕上的规定位置获得最佳聚焦时停止调整。

4.静会聚调整:

(1)显示点格图像:

调整各束电流使每条格子线都在3至4组红、绿、蓝荧光粉条发光。

(2)截止绿束电流,调整两枚4极磁环的夹角和同时旋转两枚4极磁环,使屏幕中央部位的红点、蓝点会聚。

(3)开启绿束电流,调整两枚6极磁环的夹角和同时转动两枚6极磁环,使屏幕中央红点和蓝点等量且同方向地移向绿点,即使屏幕中央三束会聚。

(4)由于4极磁环和6极磁环的调整作用相互有影响,所以要重复上述(2)、(3)调整,使静会聚误差小于0.4mm。

5.动会聚调整:

(1)作偏转线圈的左、右、上、下摆头调整,以尽可能减小显像管上水平与垂直方向的会聚偏差。

(2)如彩管画面上还有未能达到要求规格的失会聚,采取贴磁块作补偿校正。

二、调整步骤

下面的调整的方法应在需要全面重校或在安装新显像管时进行。

调整顺序:

色纯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