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614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docx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A面

  教授本身是有圆满传承;有修持经验,也就是没有错误的话,他一定有这样的一个特质,什么特质啊?

所以对大经大论告诉你,这个大经大论说的内容是什么?

产生决定的信解,你会晓得,千真万确!

为什么要说这个话?

就告诉我们真正修持的重要的关键都在这里,现在我们修行不要经论的,就是针对的这一点,看了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不但我们现在这里是这样,当年印度也有这种毛病,这个东西历来已久。

那么现在我们看看。

他下面继续下去。

【“若于教授虽多练习,然于广大佛语释论所有义理,不能授与决定信解,或反显示彼不顺道,唯应弃舍。

若起是解,诸大经论是讲说法,其中无有可修要旨,别有开示修行心要正义教授,遂于正法执有别别讲修二法,应知是于无垢经续无垢释论,起大敬重而作障碍。

说彼等中,不显内义,唯是开辟广大外解,执为可应轻毁之处.是集诽谤正法业障。

”】

  这一段话。

其现在呢?

如果说亲近的教授,这个教授,这一个告诉我们的是没有错误的话,那么他一定对那个大经大论,确定让我们了解内容,信得过,这个是修行的最佳指导,照著他去做,必然达到我们要的圆满结果。

反过来,对于他讲的那些内容而说了很多,结果对于这个佛陀的这种义理,没办法给你决定信解,不但是没办法给你决定信解,而且反过来说这个不合理,应该弃舍的。

这个话怎么讲呢?

譬如:

我们现在平常一般的来讲修行,啊这个讲修行不要用经教的,就这样!

讲了半天既成现在我们讲的道理,讲了半天现在修行啦,怎么办啊?

而这个不要了,现在我们跑著去修行是两件事情,很多地方有这个毛病,虽然我们说的是:

我们是要行解并重!

结果呢?

妙啦!

既然行解并重的话,行在解处,一讲的了解照著去做,现在你讲完了半天,说:

“现在好了,我们要去修行了,这个不要了。

”跑著那去,那不是有问题吗?

所以这个地方说,假定他讲的那个教授是感觉的那个经论当中你没办法产生决定的信解,不但是如此而且应该弃舍,说这个用不著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变成个什么呢?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说那些经、那些论这个里边,这是讲讲的,只是讲讲的,真正修行的道理其中无有修、可修的要旨,真正修行的重要的宗旨,说不在这里,在别的地方才开示你,不过这个地方我们不要误解啊!

说这个教外别传,好像是跟那个教没关系,其实你真正了解这个心要去看那个经教的话,那个教本身的的确确是还包括在那个教理里面,并没有,这样;这个里边有特殊意义,我们这里暂时不去谈它。

所以因为有了前面这种错误的见解,所以他就觉得讲是讲;修是修,所以对于那个正法觉得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讲的,一个是修的,所以正法只有别别两样分开来的,讲跟修两个法。

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会产生:

既然这个教是讲的不是修的话,那个教就没用啦!

你就不重视它!

于是呢?

就不重视,我们不一定是很轻贱它,但是那恭敬心引不起来,要晓得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而反过来法的沉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恭敬,既然你现在说,修跟讲是两件事情的话,那么你对这个恭敬这件事情就产生了大障碍。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这个修学佛法恭敬是最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流弊,说这个讲是讲,修是修,是两件事情!

因为是两件事情,所以关于那个经论,那都是讲讲的不是修行的,那你就觉得没有用,你就不去敬重它了,那个东西对我们是个障碍。

不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刚才已经说过了,眼前我们可能,不但可能,对我们极大部份的经论来说,眼前是用不上,这可能的,但是我们心里面却却相反要惭愧!

说你看那个善财童子,那是大善知识,他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佛法,而我们现在呢?

用不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用的是佛法,那这地方我们要深深感到自己惭愧,现在呢?

我们却却相反,不但感受不到,还自己觉得这一些都不是佛法,你因地上面先种下了这个恶因的话,非常可怕!

所以刚才黑板上面写的那个五点,对我们目前修行非常重要,这习惯已经养成功了,这以后要真正努力改的就是改这个,不是说我们马上,华严样样受持,这个不是这个意思,要了解我们到最后这条直路,就是这样,你现在因地上面下对的话,不久就可修这个路了,这个是它的差别。

我们现在继续看下去。

所以因为这样的关系,你不敬重它,为什么啊?

说它这个里边并没有真实的内涵,这内义的话,就是佛法的精要,而这些经论干什么?

讲讲的,是不关修行,无关内义的,所以叫开辟广大外解。

因为这样,所以你觉得这个都是可轻可毁之处,这个时候集了毁谤正法的业障!

所以这个祖师的公案语录当中,我们要了解,他这个话的主要的目的是为学人,所谓解黏去缚,那个时候这个学的人心里上有这种执著,那个老师在他的心里上把那执著拿掉,是这样!

他绝不是毁谤经论,却却相反而正是来弘扬经论,就像我们目前一样的,我们现在常常有一种争论,说我这个敲法器,我这个音正,你这个不正,然后呢?

上面有个善知识,告诉你,你这个也不对,他并不是说不对,就是去掉你心里的执著,我们要了解任何一个法的真正重要,是净化我们的情执,结果你学会了以后,总觉得我这个对,他那个轻,你增长你的是非我慢,请问这是佛法吗?

所以那个时候,这一个够条件的那个师长,他就会在那跟你相应的想办法帮忙你,必要的时候乃至呵斥你,这个我们要了解的。

所以并不仅仅古代祖师如此,眼前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认得了这一点的话,那自然而然处处体会,处处圆融,处处净障,然后呢积资;要不然的话你学的越多,毛病越大,就在这个上头。

【“是故应须作如是思而寻教授,诸大经论对于诸欲求解脱者,实是无欺最胜教授,”】

  所以我们脑筋里应该这样的去思惟,作如是思,这个思有极重要的一个意念的关键在里头,后面会详细告诉我们,关于业的时候,这里我简单说一下。

我们平常的业引导我们上下转染成净等等,都是这个思,思心所的思。

我们说受、想、行、识,受是什么?

想是什么?

思是什么?

这个就是种心里的心行相,我们要了解的法相,就是这个,所以要去修学经论的真正目的,指出来这个。

你经过经论的说明;善知识的指导,这个法相你真正应该认识的就是我们心里想的,那个时候的行相说这个叫思心所,这个叫想心所,这样的思心所是染污的;这样的思心所是善的,这样的善当中有漏,这样的善当中无漏。

那么现在他告诉我们这样的思是什么?

他是善法是随顺于无漏的,还是在有漏界,这个我们要了解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就是这样,说所以刚才我说随顺于,就是说方向对的,一步一步向上,因为我们凡夫,因为方向一步一步向上,你就在这个染污的这个世界当中,慢慢的净化慢慢的向上向上,到最后超脱。

我们应该这么样想,说诸大经大论,对于我们真正求解脱的人是千真万确实实在在,是一点都不错的最殊胜的重要、精要,但是为什么得不到呀?

【“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诸教典,不能定知是胜教授,”】

  原来这原因是这样,是我们的自己的智慧太差,这个原因还有其它的因素等等,智慧又差,再加上这执著又重,那个固执的不得了!

而那么在这其它的外人,外面的人推波助澜,有种种的恶友等等害了!

所以单单在这种状态当中,看那个经教也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它里边的宗要。

所以

【“故应依止善士教授,于是等中寻求定解。

”】

  所以才必需要依靠善知识,从善知识的教授当中,然后把经论当中的重要的精义把握住,得到确定不疑的认识,你这一个认识了走上去,那这一条就是直路,增上生,你真正能够增上生了以后,我们眼前什么都不怕,为什么呀?

那很简单!

现在我们有没有怕我们的人身?

我们对这些现在的人身并没有太怕,这个将来死了以后堕落才怕,假定再改善一点的话,现在已经觉得满欢喜的放不下,再如果改善一点,当然觉得更欢喜嘛!

然后你这样的改善一步步向上的话;所以这真正的可怕,不是这个可怕处,问题在那里?

就是我们没有把握住这个重点,你只要把握住重点一步步上升的话,那自然好。

这详细的概念以后说。

主要的原因始终把持住,我们没有得到正确的正知见;所以没有得到正确的正知见,缺乏善知识,所以没有善知识,自己条件不够,不认识善知识,以及没有求善知识的心等等,而不要起下面这个错误的概念,下面什么错误呀?

【“莫作是念起如是执,谓诸经论唯是开辟广博外解,故无心要。

”】

  这个见解千万使不得,千万不要说有这个念头乃至这样的执著:

这个经、论都是讲讲说说,没有重要的!

要晓得不是经论的错,而是说我们听的人没听到,或者容许有这个可能,讲说的人没有把那精要讲到,这是绝对有的,绝对可能的,就是说他讲的人讲到了,我们听见了以后还要一步一步上升,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譬如说:

很多唱念的仪轨,这个非常好!

但是我们了解那个唱念的仪轨以后你不执著,它尽管很好,你觉得很执著,哦!

它是海潮音丶一个是鼓山调丶一个宝华山,各有各的完整的精彩的内容,如果说他本来的原意,说跑到这个地方把大众统率起来,他已经有了,那么你正好省事,这不是很好吗?

可是你偏偏觉得他这个不行,你这个好,毛病出在我自己,这一点是我们要真正了解的,我是随举一例。

当然的的确确也有可能他把那个奇奇怪怪的哼哼哈哈的通通加进去,那个东西是人家带进去的错误,有的!

这我们要辨别的非常清楚,所以修学佛法为什么要广学经论,得到那个重要的真正的意趣就在这里,你一定要把那个正、似,正是正确无误的,似是是似而非的,辨别的清清楚楚知所取舍,这样你走的话,不管环境多恶劣,对你来说你一定增长,环境越恶劣你越好,所以说经上面祖师菩萨都这么说:

善人的是我的师;恶人的我的资,什么叫师?

什么叫资?

好的我跟他学;不好的这个你的资(资粮)。

为什么这个恶的是你的资粮?

那他如果乞丐来跟你要东西,他成就你的布施,如果一个坏蛋跑的来跟你发脾气,成就你的忍辱,成就你的持戒,成就你的精进,不是吗?

这个理论我们要知道,绝对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心里面才能够步步升上。

所以下面说故

【“诸教授者,开示内义故是第一。

”】

  真正要晓得这个是实实在在把这个精要的内义能够告诉我们的!

所以他是最好,这一段话非常重要。

下面继续下去。

【“大瑜伽师菩提宝云:

”】

  这个就是尊者主要的弟子当中的一个,他是康地人,那个大瑜伽师是尊者的侍者,一生都侍候他,到了西藏以后,这个人真了不起。

【“‘言悟入教授者,非说仅于量如掌许一小函卷而得定解,是说了解一切至言皆是教授。

’”】

  不但前面引经引论乃至于祖师,因为这个大瑜伽师这个人地位非常高,如果拿我们中国来说的时候,那是也的确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大祖师,譬如天台来说那个人的地位,至少不亚于灌顶章安尊者,这个我们说起来好了不起!

这样的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这么说:

你要晓得真正的悟入教授,那个悟入教授对我们来说大开圆觉,你要晓得你要真正的这样的认识的话,不是说我现在对这么一点点量如掌许,就是像你手掌大,换句话说这一本书,这得到了定解,我确定,这定解是说不但认识而且有修行验证的功夫,这个不够,是说一切至言皆是教授,你要了解这个。

所以我们平常常常说一句话;说:

“一经通经经通”,有的人只通一经,余经不通,这两个就差别了,是,没错!

你能够广博的认识了以后,它精要总是相顺的几样东西,你从这一门深入,当深入了以后,其它的你都能够把握得住,如果你要细部的时候,你可以处处体会,乃至广用一切,但是另外一类的话,他就抱住这样的东西,就这么就这一个,是这种状态!

那一宗那一派当中都有这个现象,学的好的,那一宗那一派都可以包含一切,学不好的,那一宗那一派都执著在自己上头,本来华严跟天台教下,它是含摄一切的,结果跑到日莲宗到日本去了以后,他说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五个字,那不是很明白的例子吗?

这个我们是要了解的。

【“又如大依怙之弟子修宝喇嘛云:

‘阿底峡之教授,于一座上,身语意三,碎为微尘。

今乃了解,一切经论皆是教授。

’”】

  那么下面这个括弧里,那个祖师的话,就像刚才一样,这个除了语录的特别解释以外,那个仔细的内容我们不太了解,只是意思就是说这个像阿底峡尊者啊!

他讲任何一个法门,他能够非常深细的来说明分析,没有一个不是,因为我们目前讲修行的时候,好像很单纯,实际上为什么要修行啊?

修行就是说,我们平常都是染污之业,这个染污之业不外乎总括起来,从身、口、意三业方面去的,他现在不,现在整个的转过来了,要转过来一定要有完整的教授,这个教授的说明的话,的确是,在任何一个时候他能够把身、语、意三业方面,细致又细致、细致又细致,每一个地方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你能够这样去了解的话,你自然而然举手投足、起心动念、开口说话,无一不在增长,二十四小时当然都在修行。

可是我们现在不是的,要谈修行要跑到殿堂里磕头这个叫修行,离开了就不算,往那两个腿盘起来才是,否则就不是,或者身行心不是,心行身不是。

他不是,为什么?

他有圆满的教授,所以他说现在就了解一切经论都是教授,告诉我们个个每一部份有的是主,有的是支,乃至于有的是零细的。

【“须如是知。

”】

  这个我们开始的时候,要这样知道,他意思说不是马上叫你这样做到修到,而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概念上面就应该这样的认识,所以引导我们正知见从这一个地方入手,你这个正知见下去了,什么?

因啊!

因正果实,否则的话呢我们说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我们还不知道,这是真正可怜的地方。

不过说到这里,反过来我们同样说:

只有这个是圆满的教授,别的都不对!

又错了,又错了又错了,我们必定要知道,那你有了圆满的教授,那个时候想办法去帮助他,如果你觉得他不对的话,你怎么想帮助他,你要懂得帮助的善巧去帮助他,那就对,如果你觉得我这个对,他那个错的话,你这个因一样的,讲是对的做就不对了,我们真正重要的,讲的要认得怎么去做,这个才是重要的,你圆满的因尚且不能否定不圆满的,何况不圆满的,这一个地方我们不断的要思惟观察,所以我在这个地方一再强调,原因也是如此!

下面又说

【“如敦巴仁波卿云:

”】

  下面都是引得祖师的语录来证成。

【“‘若曾学得众多法已,更须别求修法轨者,是为错谬。

’”】

  他就说你学得很多了,然后就去修行了,那我们不谈了,现在这要修行了,另外要学一套东西了,这是很错误的。

【“虽经长时学众多法,然于修轨全未能知,若欲修法,诸更须从余求者,亦是未解如前说义而成过失。

”】

  同样的修学了很多佛法,但是真正要修行的时候,说还要另外一套,那是错误。

所以目前我们的的确确有很多脱节的地方,真正说起来二十四小时无不在修行,而我们现在看,这早晚课算,乃至有很多早晚课都觉得这个没有意义,这不要它,跑这去大家徒有于形式,你说这个事实对不对?

在某些地方,那是事实,可是我们绝对不能够说,因为徒有形式,你把它拿掉,那是完全错了!

我是感觉怎么样?

现在虽然末法了,总算还有个形式在,趁这个形式还没毁掉之前,赶快把那个内容补足起来,那还有救,如果你把那形式一坏,完了!

了解吗?

很重要,很重要哦!

所以佛说的清清楚楚,尽管最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个佛像摆在这里,大家不知道,你看它一眼还有功德,三宝有这么的了不起的意义,我们却轻轻松松的觉得,没有内容你就不要了,害了!

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心里有这种知见的,务必要晓得我是凡夫,我是凡夫,这个概念太重要了,那么这一点一定要靠什么?

一定要靠多学,如果说你已经学对了一门,你不想走刚才广博的路,那个时候你牢牢抱住的,好说我现在一个参禅,就这一个,我现在念佛,就这一个,反正我见到阿弥陀佛以后,反正我见到这个本性以后就不怕,你其它就不要管,实际上佛世也是如此,当初小乘盛之所以各作各的不起争论,为什么?

很简单,他就听到佛告诉他一句话,他生死心切的不得了,以整个的精神灌注在那里,管你做些什么东西,这样啊!

所以那个时候,叫正法住世毫无争论,实际上那个争论的因,早就已经摆在这个地方了,我不妨说一下,实际上的公案。

佛在世的那个弟子当中有各式各样的,迦叶尊者是专门讲苦行的,大家晓得他,他那最后佛陀说:

“某人啊!

你现在年纪老了,你也可以休息休息不要行头陀了。

”迦叶尊者怎么说:

“世尊啊!

我以前一直听你,最后一个不听你了。

”但是世尊并不是说因为不听了,说:

“你怎么不听招呼啊?

”说:

“善哉!

善哉!

像迦叶那样做的话,他能够坚持下去,那个教法就靠那个力量。

”但这个地方

并不是说,那么只有苦行,不!

你看另外一个人,二十亿耳大家晓得,二十亿耳他是一个富贵子弟,那个宿生的圆满的因,所以这一生生来富贵的不得了,所以他家里边他脚底下还有这个绒绒的毛,家里边都是铺著厚厚的地毯,乃至于跑到别的地方去,譬如说到庙里去,什么?

他的父亲就把那个一路上面就扫干净,把那地毯铺在上面,然后去,要我们可能吗?

就算以现在这个时候,世界一等一的最了不起的人,你也不可能说我现在要到台中火车站,把从这个地方开始,地毯一直铺到那里去,没有!

二十亿耳就是这样;后来他出家,出了家之后当然苦行,他怎么修也不行,佛就告诉他,给他好的,他要怎么好就给他;就给了他,给了他,他没多久证果了,说明什么?

你看在佛那个时候的弟子当中,就有的人是这么个苦行,就有的人是这么享受,他们有没有争论啊?

是一点争论都没有,要我们现在就害了,大家你和我差一点点,大家弄得一蹋糊涂,这个我要说明什么?

倒不是说明这个行相,这所以我一再说了,你把握住这个重点,怎么做就对,以前那些人他心心念念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你说我现在是要大乘,更好!

就怕你不大,大乘要管别人的是没错,大乘要管别人是帮助别人,并不是叫你去指责骂别人!

这个要了解,这必要的时候是,譬如说在这种情况之下,你用直的话,你可以呵斥他,但是一般情况,呵斥的条件,你自己内心必定不能带著嗔心,这个很重要,所以在这一点上面我自己深深感觉惭愧,尽管我说现在慢慢的慢慢的把它拿掉了,我心里面可以把它摆的平,是一般情况碰见事情的时候,我自己晓得起来了,这个就不相应,平常他真正就是苛责,他心里具悲心,晓得你这样的话,马马虎虎不行,他就用直的方式,他心里面的确是心心念念,只有一个大菩提大悲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看见你相应,那就用种种方法,在这种条件之下,能够这样做,唯恐你不管,现在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真实的内容,怎么管就怎么错!

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一点,所以说。

我们继续下去。

【“此中圣教,”】

  那么真正的圣人完整的教法,怎么样呢?

他首先还是引论:

【“如俱舍云:

‘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

’除其教证二圣教外,别无圣教。

”】

  引那个俱舍上面,俱舍通常说小乘聪明论,换句话说小乘的最后的精华。

那么请问这个地方为什么引小乘而不用大乘?

这个地方说明,小乘尚且这样,何况大乘,本来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八卷B面

 

  本来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更说明这个基础直通到最上乘,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佛真正的正确的教法,分起来就是这两样东西,一个教一个证,除了这个没别的了,那么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啊?

【“教正法者,谓是决择受持道理修行正轨。

”】

  教是什么?

就是来分别说明解释什么是你该做的,什么你该舍的,怎么样去修行、修改你以前的凡夫的行为,变成功跟圣人相应的,你了解以前错的,现在认识以后对的,照著去做,虽然了解了心里还是习性很重,那个时候你照著这个叫做修行,这个才真的修行。

那么我们这样说起来难道你这个拜佛不是修行?

拜佛当然修行,为什么拜佛?

因为平常以前,你把那个我看的最大,现在晓得这个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你把自己看的最低,所以要拜佛。

念佛呢?

因为你平常念的都是烦恼现在这个不相应,所以你要念佛所以我们把握住这个原则,没有一个不是修行,固然在这种状况下拜佛念佛当然是修行,离开了佛堂不拜佛不念佛你也在修行!

假定你把握住这个重点的话,对不起!

你现在固然不在修行你在这拜佛、念佛也不是修行!

所以祖师给我们说:

“你假如真正心里不相应的话,你头胪瞌破也徒然!

拜佛这个徒然没用,如果你不把握住这个原则,你去念的话你念的喉咙喊破也徒然!

”不是很明白吗?

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告诉我们,这个先要告诉我们你懂得这个道理照著去做。

然后呢?

既然懂得了,

【“证正法者,谓是如其前决择时,所决择已而起修行。

”】

  照著前面告诉你的道理,然后你照著这个懂得的道理,照著去做。

所以,

【“故彼二种,成为因果。

”】

  所以这两者之中互为因果的,教是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进了证了果,进了那个修的果,然后反过来修是因,证的那个证的果是果,这个次第是必然的,必然是由于教理的认识,照著教理的认识去做,才能够修行。

也许在这个地方大家问那你这样说的话,你跑到庙里就是讲那个规矩,这个道理我也不懂,你先不要跟我讲这个道理,这个有他的原因在,因为等到你进来了以后,把那个规矩讲清楚了再修的话,那不可能,不可能,至少有一个这个现象,这个很清楚,你跑到庙里来你就有这个心,我要修行,或者说晓得这个好的这个地方因地当中,已经说那世间的不好,这里来好,既然世间的不好这里来好,当然你要拿掉世间的到这里来学,再说等到你样样懂得了以后去做,做不到,那个时候太晚了,虽然你懂了万一两脚一伸完了,以后你懂了没用变成了三世怨,那很可惜,所以进来的时候已经有了这个认识,说我世间的认识不行的,去听善知识引导,这个本身就是最佳引导、最佳做法,就实说来,等到你真正懂了以后再去做,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难道你懂了这个饭以后你再吃吗?

难道你懂得空气以后你再呼吸吗?

难道你懂得妈妈以后你再让她来养你吗?

天下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对不对呢?

所以这个一点都没有说乱来或者迷信的成份,是绝对合理的,这个我们要了解,倒是我们愚痴,而我们的执著,大家想想看对不对?

这么简单,所以我们现在了解原来是这样!

教证,所以尽管你还没有懂得道理,而跑到庙里说,这些庙里你信的过的法师告诉你怎么做,这个正是你听他讲,然后照著他去做,这还不是仍旧是不外这个教证二量在里头,一定这个次第,然后当你行持的时候,你慢慢的从验证当中对这个教义加深认识,当你教加深认识,你的行持也加深认识,这个彼此有互相增上的,所以真正说起来这个教证不是截然的两回事情,教完了以后证,不是的,教多少证多少慢慢的向上,就像我们念书一样,在小学里面你们慢慢的一步一步上去,是不断的在教证,教证当中,我们在小学里面老师告诉这个一,一加一等于二你回去演习,因为你演习了以后,你可以能念二年级,所以你对那个教是愈来愈认识,然后你这个证是愈来愈深入,每一个地方这个次第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继续看文,故彼二种成为因果下面,

【“如跑马时,先示其马所应跑地,既示定已,应向彼跑。

”】

  就像跑马一样,先告诉你怎么跑,告诉你了,照著去跑,以我们现在来说开汽车一样,拿了个地图告诉你怎么开,然后呢?

你去开。

【“若所示地是此跑处而向余跑者,定成笑事。

”】

  如果告诉你向这边跑的,刚讲的时候,等到你真正跑的时候另外一个方向那是开玩笑,像我们开汽车,现在说你要到那里去,看那个地图,看完了半天真正开车的话反方向走,那你这个地图看他干什么啊?

那不是颠倒吗?

经论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样。

同样的道理,譬如眼前我们跑到寺院里面说既然你想来修行的话,跑到寺院里面这个法师、师父告诉你怎么做,你歪起了头,我要这样做,那你不必跑到庙里来,这个很明白,同样的这个道理在,你可以说明这个什么,那么然后呢解释清楚这个是应该的,这概念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的认识了解。

【“岂可闻思决择此事,若修行时修行所余。

”】

  那里说听的时候听这个,然后呢思惟的时候是这个,这个闻思本来就是讲教,然后修行的时候修别的,不可以!

就像那个跑马一样,就像那个开车一样。

【“如是亦如修次第后编云:

”】

  就像那个修次第那个编上面说这个是告诉我们修行的一个重要的教授。

【“‘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即是修慧之所应修,非应修余,如示跑地,而应随跑。

’”】

  这个修行的次第,第一个从善知识那里干什么?

听闻。

听闻了以后呢?

如理去思惟,等到你思惟了以后,你决定了解他所以讲的是什么。

然后呢?

把你的思惟通达决定的照著这个去修,所以你修就应该修你确定认识的那个部份,这个才是道理,而不是别的,这个概念我们本身很重要,绝对不可以跑错,就像上面所说那个跑马那个公案。

【“如是由此教授,能摄一切经论道之枢要,”】

  由于这样的这个完整的教授,这样才能够把所有的一切经论的宗旨重要都得到,所以说第一点得到了,第二点那就是贯摄起来了,第一点是一切经论都是,然后为什么你得不到?

因为你自己的条件不够,如果得到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