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5527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docx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

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

 

国务院国资委青年理论学习研究会

2013年3月

 

目录

摘要4

一、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挑战5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践现状及经验5

1,国际化经营的效益显著提升5

2,境外资源开发与合作利用加快,有力保障国内产业资源供给5

3,境外投资规模保持高增长,不断探索国际经营与合作新模式5

4,境外投资与国际经营区域不断拓展。

6

5,中央企业内基本建立了国际化经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6

6,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标准,提升了国际化经营中的中国企业形象。

6

(二)深入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形势及挑战7

1,国际环境的现实挑战7

2,国内发展的当前形势8

3,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认识与能力,尚处初级阶段10

二、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需重点解决之问题10

(一)国际化经营的长期战略、总体规划的缺失或模糊10

(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与监督制度不够健全11

1,管理、决策模式亟待完善11

2,监督、追责机制尚未完全落实12

(三)对东道国整体环境的宏观认识和微观把握不足13

1,对东道国政治风险的前瞻性评估机制缺失13

2,对投资东道国的法律文化、涉及的国际条约缺乏深入了解14

3,对东道国的市场需求把握不够充分、应对不够及时15

(四)风险防范意思薄弱、风险管理措施未及时有效执行16

1,境外投资项目过于集中,增加企业国际经营风险16

2,对掌握企业控股权、利润分配权等微观规则尚并不熟稔16

(五)中央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的协调、沟通机制需要完善17

(六)尚未建立高效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8

1,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员工缺乏激励、工作动力不足18

2,对国际化经营模式下劳动力成本因素掌控估计不足18

3,培养、适用、吸引、留住高端国际化人才的制度落后19

(七)某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强19

1,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的企业文明经营意识薄弱20

2,需更积极投身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21

(八)我企业在国际危机应对、公关上仍显得稚嫩22

三、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重点路径23

(一)坚持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不放松23

(二)积极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角色和协调作用24

1,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独特角色,以正确引导为主、考核追责为辅,实现对提升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监督保障。

24

2,推动与国际化经营相关的国内法律法规完善,应加快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外投资促进的专项法律,引导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良性发展。

25

3,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投资的国际规则,加快在多边、双边框架下签订投资保护协定26

4,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化审批程序,促进企业对外投资27

5,构建针对海外投资、国际化经营风险预警机制27

6,国家应综合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27

(三)中央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与能力提升是关键28

1,加强与政府合作、做好整体规划28

2,深入考察国内外市场需求,长远谋划投资方向30

3,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理顺运行机制33

4,夯实管理基础,强化风险管控34

5,落实人才战略、提升创新、经营管理等综合性企业力量35

6,加强创新积累,保护知识产权成果,为国际化经营提供不竭动力37

7,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降低企业劳动成本、稳定经营效益40

8,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国际形象42

9,以加强党建工作为抓手,深化廉洁从业的思想理念45

(四)科学重视、合理使用社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力量47

1,充分重视社会机构的研究成果和意见建议47

2,合理引导国际化经营所在地民间机构的舆论力量48

3,积极使用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力量48

四、核心建议(代结论)48

 

摘要

本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中央企业实际,从努力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高度,分析、探究当前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如何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的具体改进方式、路径。

在有代表性的调研工作和最新发展的企业工作信息资料搜集基础上,研究报告首先整体总结了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取得的成绩,总结出了国际化经营应当继续保持的经验和思路。

其次是针对国际化经营所正面临的形势与局面,重点是聚焦中央企业在加快国际化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水平的过程中,尚且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困境。

做出深刻分析、剖析,为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展开下一阶段国际化经营水平提升工作找到突破口和重点。

最后,报告核心建议和论证,政府部门应做好的更多的是服务和支持,要加强的是与企业的沟通和配合,最应强调的是要坚持监督和追责机制。

中央企业作为国际化经营责任的自担风险者,有从诸多方面的具体工作可去改进,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内部机制的理顺和科学合理的监督。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应加大重视国内、国际的社会机构、民间团体和社会专业服务力量的支持和价值,努力发挥其对我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水平提升有诸多直接、间接的正面效应,最终共同改进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关键词:

中央企业国际经营提升走出去

 

一、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挑战

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是企业的经营思维由境内向境内外并举的扩展战略,是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由一国向多国(地区)甚至全球覆盖的扩张战略,更是企业合理调配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技术与人才资源、实现差异化市场匹配的综合性生存战略。

实践此项战略,既是日益凸显的全球化贸易与投资趋势对于市场主体的必然要求,又是中中央企业业作为我国最具实力、同时又是最负重任的市场主体代表,所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职责。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践现状及经验

做强做优中中央企业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国家自“十一五”期间以来,特别是将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中中央企业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

在最近的一段时期内,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已经取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效应,综合说来,主要有体现为以下几大方面:

1,国际化经营的效益显著提升

据统计,2012年度,中中央企业业在境外(含港澳地区)的营业收入超过4万亿元,实现利润近1400亿元,同比均实现超过30%的增长率。

这样的成绩,对照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尚不完全稳定的背景下,应当说是非常令人振奋,也是颇具有说服力的。

2,境外资源开发与合作利用加快,有力保障国内产业资源供给

借助于我国长期推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所建立起的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诸多中中央企业业以独立或与有经验的跨国公司合作的方式。

积极开展了境外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普遍性的根据国内需求旺盛或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加大对重点矿种、紧缺能源的投资开发。

以中国石油(CNPC)为例,其已基本完成在亚洲、中东、非洲、美洲、亚太等区域的多个境外油气合作区的布局,境外油气全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

这类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加速,为保障我能源、矿产和下游相关产业安全和高效发展,提供了扎实保障。

3,境外投资规模保持高增长,不断探索国际经营与合作新模式

“十一五”期间,中中央企业业直接对外投资年均增长约为39%,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约为38%,通过高速增长的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中中央企业业不仅在海外完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质量工艺的大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广泛社会效益,而且,也直接带动了国内相关装备制造、工程技术、技术劳务的大规模出口,实现境内了产业支持、境外国际经营的双高增长。

与此同时,中中央企业业也积极探索、尝试多种国际投资与经营的模式,直接并购、股权置换、产能投资,战略联盟和合资合作等路径与方式不断增多,逐步摆脱了传统、单一的“绿地投资模式”。

如何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的开展国际经营,如何以市场化、国际化视野和项目评估体系,决定合理的商业模式,正在考验着每一家开展国际经营的中中央企业业,以及指导其投资经营落实的战略思维和决策体系。

4,境外投资与国际经营区域不断拓展。

在保持对亚、非、拉发展中地区的传统优势基础上,中中央企业业抓住我国内经济形势稳定、效益良好的有力条件,利用国际经济、金融市场波动、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带来的时机,积极开拓对北美、欧洲、大洋洲的投资合作规模,投资领域逐步由传统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大幅度扩展到产品与技术设计研发、高端生产制造、稀缺资源开发、物流配套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

如某中中央企业业集团,凭借其完整的水利工程产业链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已牢牢占据该领域内大型水利工程承揽40%的国际市场份额。

5,中央企业内基本建立了国际化经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中中央企业业内部,基本均已建立完整的企业法人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与跨国公司经营一致的内在决策与监督体系。

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作用明显,国有产权监督机制运转正常同时,为科学决策、控制风险、监督责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为适应国际化经营业务需要,一般还设立了单独的国际业务管理组织架构,重点从事前风险评估、经营科学决策、事中风险防控、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入手,逐步匹配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之制度要求。

6,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标准,提升了国际化经营中的中国企业形象。

以市场化经营、公平化竞争为基本指导,中中央企业业在境外保持了诚信、谦虚和严谨的经营风格。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尤其重视对于当地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质量控制,尽可能加快项目进程以提早发挥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中央企业业在经营过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如中国五矿在澳大利亚曾倡议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企业也普遍重视环境保护;又如兖州煤业澳洲项目,就是以我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高效的煤炭开采技术,结合企业综合实力,最终成功中标,并在澳洲大范围授权同行企业使用,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赢得了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

可以认为,总体来看,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首先,有力发挥了中中央企业业在国内长期发展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次,主动抓住了国际市场当前一个时期以来的难得机遇,既获取了必要的经济效益,又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认知度、接受度有了显著提升;再次,磨练了企业及其经营管理机制自身,为下一步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企业积累了有益的国际市场认知度、国际规则认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企业管理国际思维等重点要素。

因此,成绩和收益均是积极的。

(二)深入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形势及挑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实事求是的推进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必然要求我们在总结已有成果和经验基础上,辩证的认识到,在与拥有更长历史、更丰富市场经验的国际跨国公司相比,我们中中央企业业的国际化道路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既是由国际客观形势的现实所决定,又是受国内发展现状所制约,也是企业自身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更是深入推进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提升经营水平所必须首先解决好的前提认识。

搞清楚这个认识,将明确我们下一阶段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出发点、立足点。

1,国际环境的现实挑战

第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确定的趋势,但却向刚成为“国际企业公民”不久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国际统一,并在不断提高的新要求。

目前,各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

同时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品牌效应的加强,使得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升级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比拼。

经济全球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达到了信息共享的作用,但也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资源的争夺将会日渐激烈。

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是一个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世界经济体系,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简单的规模效应,特别是国际竞争力,乃是重中之重。

第二方面,国际投资环境仍未转好,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反复发酵作用,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仍未解除,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使得目前世界贸易和投资的不确定性保持在高位,不断面临着各种考验。

数据表明,国际货币组织(IMF)已经将2012年全球经济全年增速下调到3.5%。

联合国贸发会(UNCTAD)预测2013全球直接投资(FDI)增速亦将放缓,大概在1.6万亿美元左右,相比2007年的历史高位下降了30%。

由经济低迷引起的各国失业率增高,引发各国的国内政局动荡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紧张关系。

许多国家的政党为最大限度地争取选票,纷纷采用转移国内矛盾,推行贸易与投资的保护主义手段,以保护本国的相关行业发展,这都将使得大范围内的国际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三方面,贸易和投资规则不断呈现调整的新动向。

在投资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一些贸易和投资规则调整的新动向也成为值得注意的焦点。

特别是200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哈会合谈判陷入僵局,复苏启动的预期不明朗。

国际间贸易摩擦案件急剧上升,我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争端案件的最大受害国,亟待推动国内企业寻求国际经营模式的安全突破。

与此同时,主要国家和区域集团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取向,开始以加快自由贸易区(FTA)建设作为扩大对外出口、稳定国内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近签署自贸区协定已呈现涵盖范围广大,自由化程度高等诸多特点,全球贸易额的一半以上,已落于各个区域集团的内部成员方之间。

区域性规则、政策体系,正在修正着全球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

从投资角度看,制度碎片化状态尚待改观。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截止2011年底,世界各国签署的国际投资协定累计达3164项,其中2833项为双边投资协议(BIT),311项为自贸协定的投资章节,这些协议涵盖投资范围交窄、彼此差异较大、碎片化程度显著,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边投资规则。

但是,另一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应忽视各大经济组织正在试图与各主要贸易、投资国协调,期望在运用普遍的规则之下形成统一的多边国际投资规则体系,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期间。

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内,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以核心贸易、重点行业、矿产能源和大型项目为主要目标的中中央企业业来说,国际经营的环境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快速的变化性和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性。

2,国内发展的当前形势

第一方面,出口条件恶化、经济增长放缓。

在全球经济与投资环境剧烈恶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但仍然属于合理的区间。

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外需不振,源头是海外市场消费能力的显著减弱。

受外需不振,跨国公司投资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2012年1至8月进出口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增长7.1%,进口增长5.1%,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9.2、16.4和22.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750亿美元,同比下降3.4%。

去年同期增长幅度是17.7%,与之相比,我国企业,特别是中中央企业业,对内对外投资,在“十一五”期间内,均持续保持提速。

这既是国内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也是中中央企业业必须加快学习、实践境内境外两栖生存的必然选择。

如何直接获取经营资源、整体实现设计、生产和销售产业链、直接面对消费市场需求和问题诉求,可能在中中央企业业主打国内经营阶段,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但在国内经济形势已跟随国际市场波动的背景下,此问题已经作为正式的挑战,摆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前提位置上。

第二方面,国有资本(包括中中央企业业资本)相对过剩,必然助推新一轮海外投资进程。

人民币对外升值与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同步推进,尤其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的对外升值,不仅刺激了中国公民境外购物、消费的欲望,而且也必然促使企业赶赴境外投资。

人民币对内贬值尤其持续贬值,主要缘于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及过大。

货币供应量的过快过大,不仅降低了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而且降低了人民币在国内的投资经营回报率。

境内资本的急剧增加及投资回报率的相对较低,导致了境内资本的相对过剩。

中中央企业业经营管理着巨额的产业资本,同时肩负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职责,加快开展国际化经营,向境外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必然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方面,国内相关政策、配套措施的持续改进,将进一步支持中中央企业业对外投资、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进程,与此同时,也进一步要求中中央企业业提升国际化经营的水平,提高抗风险、增效益的能力。

中国政府相关负责部门,自“十一五”以来,持续以实际行动,主动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对外投资和产业布局的规划,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鼓励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扩大对外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

从2012年5月1日起,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外发布的《中中央企业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

这是继2011年《中中央企业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中央企业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后,国资委又一个针对中中央企业业境外投资的文件。

这3个文件“构成了国资委对中中央企业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使得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拥有更为有力的保障。

同时,作为支持和管理企业赴境外投资的相关部门,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都在积极争取调整和完善相关审核标准、加快处理流程,协调配合程序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包括中中央企业业在的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工作。

因此,从国内现状来看,促使中中央企业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现实经济条件非常迫切,开拓境外市场的意义不言而喻,政府相关政策与保障措施的力度也在加大,其中的期望和践行的意义无不包括其中,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和督促企业防范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复杂风险。

3,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认识与能力,尚处初级阶段

必须承认的是,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才刚刚开始,在成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全球企业公民之前,还将必须面对,并妥善处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企业对国际市场还缺乏深度认知和全面的把握,在制定统一的全球战略,建立与国际化经营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真正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缺乏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指导和发展规划。

第二个挑战,企业整体国际化管理机制还在摸索,境外机构、具体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够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人才、有综合能力的国际经营人才支撑还远远不足,相应的,社会化吸引人才配套较落后。

第三个挑战,作为“企业公民”的国际实践方面还是缺乏足够经验,缺乏可持续性。

一些中中央企业业未必完全了解、掌握投资当地的政治、社会、法律和文化的系统情况,未能结合企业的核心业务的优势找到商业战略与企业公民责任的有效结合点,从而摸索出一套既能应对当地环境,如投资政策、劳工与社会问题等的法律、政策,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好的商业模式。

第四个挑战,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有待提升,特别是关于企业如何通过完善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吸收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机制,进一步转变沟通方式,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最终转化为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当地生存、拓展发展的欢迎度。

针对上述与中中央企业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直接相关的重大挑战,以下将展开具体的分析挖掘,进一步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进而提出合理应对策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二、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需重点解决之问题

本部分将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前一部分归纳基础上,重点针对影响或制约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提升的因素或问题开展深入分析,同时辅之相关案例,归纳、梳理中中央企业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切入点。

(一)国际化经营的长期战略、总体规划的缺失或模糊

国际化经营、特别是国际投资,一般应实行“统一规划、独立审批、集中决策、分级管理、跟踪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将境外投资纳入中中央企业业的整体战略规划,采用“集中决策、适度授权”的投资决策机制,集团对境外投资及境外企业再投资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规范投资行为,防范投资风险。

为了提高决策的专业性,防范投资过程中和投资之后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应当适当借助外部专业人士、顾问机构来提供技术、财务和法律服务。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长期的整体规划不仅会增加交易的成本,还会危及到投资的整体成败。

实践中,某些中中央企业业对于国际化经营、境外投资的理解偏颇,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以偏离主业经营为代价,对“非主业”的境外投资情有独钟,盲目追求投资多元化,甚至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在所不惜,最终造成风险不断累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亏损。

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宣布,因杠杆式外汇买卖合同而蒙受百亿元亏损。

公司签订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的原意是为了对冲“澳矿项目”的货币风险。

当时,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前期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

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自2008年7月以后,澳元汇率波动加大,从7月中旬到8月短短一个月间,澳元出现持续贬值,对美元跌幅高达10.8%。

为节约项目的开支而签订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同不仅没有为企业多争取一分利益,反而影响到了项目的整体运营,是决策方的重大失误。

在赌徒心态的驱使下进行的“非主业投资”为项目本身带来巨大风险,决策方即未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也未在事后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为止住中信泰富股价跌势,中信集团通过向中信泰富陆续注资约15亿美元(约116.25亿元),在中信泰富持股比例由29.438%增至57.558%。

国家用巨额资金为盲目的、模糊的投资战略所指导的错误投资买了单。

显然,为增强中中央企业业在国际市场的比较竞争优势,除了对技术的关注和对法律的重视之外还应当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个别可能盈利的“非主业投资”之上,还应当以大局为重从长计议来保持国际经营定位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与监督制度不够健全

1,管理、决策模式亟待完善

对境外企业的经营情况、投资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发挥境外布点的作用,境外企业要做到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将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的竞争,国家需在政策层面加强指引和支持,并对不良的境外投资建立退出通道,使企业能够将经营情况恶化的境外企业关停并转,减少损失。

在中国中铁子公司(中国海外)所承接的波兰A2公路项目案中,海外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决策中存在三大可商榷之处:

承包工程前没有详尽的尽职调查,不了解当地的地质与环保、法律环境;对汇率等风险估计不足,没有详尽的预算;不注重备存纪录,内部管理混乱而低效。

致命一击是,中国海外的资金流出现问题,在完工即做实亏损、不完工面临索赔的情况下,采取拖延战术。

在中铁公司看来以往行之有效的一套降低成本的办法全部被否决,传统方式压低价格、拿到货款宣告失败。

该项目最终的土崩瓦解。

这不仅给相关企业带来了损失,更为其他中国企业进入波兰市场带来了信用降低的巨大障碍。

据中国中铁2011年年报,因波兰A2项目已确定发生的亏损为6.32亿元人民币。

在沉痛的教训之后,反思我国中中央企业业的内部管理、决策制度,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长期依赖行政力量及适应国内环境的国有企业,形成了既定的管理思维及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思维及管理模式在境外投资、经营的东道国,往往面临“不适应”与“跟不上”。

一个“不适应”的例子,如不适应东道国雇员不断要求加薪及改善待遇的要求,从而导致与工会的冲突,使企业境外投资不断遭受雇员罢工而带来的损失;一个“跟不上”的例子,如对东道特定法律、政策、国宗教习俗了解及尊重的跟不上,从而导致与境外投资所在地的政府管理、社区居民形成冲突,使企业要推进境外投资、经营活动必须额外支付巨大成本。

在国际经营、境外投资没有学会“管理国际化”,以及因地而异的“管理本土化”之前,因管理、决策模式不完善、不适应而导致的规则、习俗、宗教等等冲突风险,还在不断出现。

2,监督、追责机制尚未完全落实

中中央企业业国际化经营,也即意味着日常监督、事后追责机制的国际化、通行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