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40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

七年级生物复习资料

本节需记忆的图:

8-4、8-7、8-8、8-10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1、三大产热物质(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成紫色反应)。

3、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退色反应)。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1、水:

占体重的60%—70%。

2、无机盐:

钙和磷是构成骨格的重要成分。

主要来自豆类等食物中。

儿童缺钙——患佝偻病,成年人缺钙——患骨软化症。

3、糖类人体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主要来自谷类和薯类食物中。

4、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主要来自瘦肉、蛋、豆类食物中。

5、脂肪常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主要来自肉类、花生等食物中。

6、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A夜盲证,维生素D----佝偻病维,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C----坏血病,(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成分,也不提供能量)。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1、消化管(从上到下):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它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强酸性),它含胃蛋白酶,能初步分解蛋白质。

(3)肝脏(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它不含消化酶。

(4)胰腺分泌胰液,它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蛋白质、脂肪、糖类。

(5)肠腺分泌肠液,它含多种消化酶,能消化蛋白质、脂肪、糖类。

二、食物的消化: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消化需要的条件(温度和酶的作用)

1、口腔内的消化:

牙齿:

切断、撕裂、磨碎;舌:

搅拌。

2、食物在胃内的初步消化蛋白质。

食糜在胃形成。

3、小肠内的消化:

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2、口腔和食管几乎没有叫收养分的功能。

胃能吸收部分水和酒精。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能吸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细长,内表面有很多环行皱襞,皱襞上的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第三节合理膳食

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血液

一、血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2、血浆的主要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3、红细胞和血细胞由骨的红骨髓产生。

4、红细胞无细胞核、圆饼状男:

5.0×1012个/L女:

4.2×1012个/L功能:

运输氧的功能和部分二氧化碳。

5、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底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6、贫血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7、白细胞有细胞核正常值:

(4—10)×109个/L防御和保护作用;发炎时数量会增加。

8、血小板无细胞核(1—3)×1011个/L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9、血液的作用:

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10、血清与血浆比较:

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与血细胞构成了血块。

11、动脉血:

血液中氧含量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

血液中氧含量低,颜色暗红。

二、血量、输血和血型

1、成年人的血量为体得的7%——8%。

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可以自身调节恢复正常,但失血超过30%就会危及生命。

2、输血:

输血前应对受血者和输血者进行血型鉴定,一般而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

3、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

4、大力提倡无偿献血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为200-300ml,占总血量的5%不会危及健康。

第2节血液循环

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不停流动是由心脏和血管决定的。

一、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1、(比较管壁、管腔、血流速度的特点)动脉:

厚、小、快;静脉:

薄、大、慢;毛细血管:

极薄(一层上皮栓皮细胞)、极小(红细胞单个通过)。

2、把血液输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

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

1、心脏主要收心肌组成,它有四个腔: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2、血液流动有一定方向,这是由于心房与心室这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3、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室收缩时,血液流进动脉,流向全身;心房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

3、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收率(75次/分)。

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

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

4、心动周期(0.8S):

心肌在每个心动周期中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使血液可以充分流回心脏,为下一个心动周期输出血液做好准备。

三、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在体循环中血液变化:

由动脉血变静脉血。

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2、肺循环途径:

右心房→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在肺循环中血液变化:

由静脉血变动脉血。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四、血压与脉搏

1、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常说的血压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2、血压的表示方式为:

收缩压/舒张压。

3、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经常超过18.7KPa或者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认为是高血压。

若收缩压经常低于12KPa或者舒张压低于6.7KPa,就认为是低血压。

4、脉搏:

正常人每分种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第十章人体的能量量供应

本章需记忆的图:

10-3、10-4、10-5、10-7、10-8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一、食物中储存能量

1、热价:

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2、糖类:

17.15KJ蛋白质:

23.43KJ脂肪:

38.9KJ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

二、细胞通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生物细胞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人本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鼻(鼻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

使吸入鼻腔的空气空得温暖、湿润、清洁。

4、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5、气管(支气管):

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痰液可能含有病原体)

6、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有助于进行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肺通气)

2、呼吸运动通过改变肺内气压引起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吸气时:

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变小,气流外界→肺内。

呼气时:

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气流肺内→外界。

三、肺的换气(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1、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五、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1、组织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气体在体内流动的四个阶段:

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

本章需记忆的图:

11-1、11-2、11-4、11-5、11-6、11-7

第1节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1、排泄:

人体将代谢废物(如:

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注:

排便不是排泄)

2、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

(汗液:

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水分。

泌尿系统:

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成排出。

3、排泯的意义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可以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的稳定,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2、肾脏的结构:

(1)肾门:

是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的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结的部位。

(2)皮质:

毛细血管丰富。

髓质:

颜色较浅。

3、肾脏由肾单位组成。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4、肾小球:

是一个血管球,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

肾小球对血液有滤过作用(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出)。

5、肾小管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

二、肾脏——形成尿液,尿管——输送尿液,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三、尿的形成

1、血液(水、无机盐、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肾小球的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肾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形成尿(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

2、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00—930

70—8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0或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四、排尿的意义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3节皮肤与汗液分泌

一、皮肤的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1、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

皮肤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是角质层细胞。

表皮的生发层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与皮肤的再生有关。

2、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3、皮肤受伤出血至少伤及真皮。

二、汗液的形成与分泌

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

2、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