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387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讲义

[考纲要求]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考点1 俄国十月革命

1.条件

2.二月革命

[深层点拨] 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应依据其担负的革命任务,而不能只看其领导阶级。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进程

4.结果

5.意义

[思维导图] 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主题 整体把握俄国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

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

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4)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四个特点”

(1)理论角度: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革命道路:

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3)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讲史料

史料 (节选自十月革命期间颁布的革命法令)

代表大会决定:

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导读 史料涉及到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政权;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退出人民厌恶的战争等,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征。

说明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练史料

史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

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探究:

任选史料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答案 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

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

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2014·上海高考)“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

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

”“他”是(  )

A.列宁B.拿破仑

C.彼得一世D.斯大林

答案 A

解析 彼得堡是俄国城市,拿破仑属法国,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故改变了世界面貌,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A项。

2.(2014·四川高考)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四次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询答案各有不同,排除②。

从调查表来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经济影响的不到1/3,排除④。

故B项符合题意。

3.(2013·江苏高考)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干扰项A项。

B、D两项不属于“革命”之列,可以直接排除。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由此判断这次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故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项。

4.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

“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加米涅夫不同意列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的言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是列宁在《四月提纲》中的论述,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指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故选C项。

5.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

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

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

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

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D.一战严重地激化了俄国的矛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抓住限定词“客观原因”。

A、B两项表达欠妥,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相对比较落后,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不断壮大,而非最发达、最强大;C项是主观方面的原因。

最佳答案为D项。

技巧点拨 巧用排除法解题

排除法:

又称归谬法、筛选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

它以题干为条件,对备选项进行逐一筛选,排除那些自身表述错误的或者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错误选项,一般是用绝对的说法(如全部、所有、一直、完全等)来叙述、评价、概括、归纳,稍加鉴别就能将其排除。

运用排除法,有的题目一次筛选即可成功,有的需要多次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2.内容

3.目的: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军事,巩固政权。

4.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色。

5.评价(作用)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

3.评价(作用)

[思维导图]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题 全面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违反经济规律,否定商品货币关系,靠军事手段来管理经济。

2.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承认商品货币关系,按经济规律办事。

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论;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4.经济体制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新经济政策之所以成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根源就在于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讲史料

史料 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

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导读 史料表明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夕,俄国国内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列宁也认识到了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尝试行不通。

练史料

史料 (2012·江苏高考,改编)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探究:

如何理解史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

答案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1.(2014·江苏高考)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在1921~1924年间,苏俄(联)农民的年平均税款呈逐年下降趋势,结合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可知是固定粮食税的实行,B项正确;1921年余粮收集制已被废除,故排除A项;实物配给制的废除与农民年平均税款的下降无必然联系,C项不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13·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答案 C

解析 “允许出租土地”并不能体现土地所有权变更,故A项错,B、D两项说法并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反映,可排除,只有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适应了民意,才与题意一致,故选C。

3.(2013·广东高考)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显示该领导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视之为“正当贸易”。

农业集体化不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排除B项;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美国不存在禁止农产品贸易的问题,排除;余粮收集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当时取消了自由贸易,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

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是(  )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答案 A

解析 列宁实行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题干是允许外国资本家在俄国开采矿产,故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5.2014年5月24日,法国《解放报》指出:

“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

”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

B.国家统一定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

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

答案 D

解析 “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皆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无序性,列宁时代最成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一方面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市场、货币、经济规律,比较备选项,只有D项与题意一致。

训练2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的经济政策

基础训练

1.“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

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

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

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B.七月流血事件

C.苏联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的统治。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论述的历史事件指俄国二月革命。

2.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清晨,当俄国人民醒来,惊讶地在街头读到了这样一则布告: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

”这则布告的内容出自(  )

A.《四月提纲》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答案 D

解析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一律转归苏维埃。

A项时间不符;B项是侧重经济的法令;C项侧重外交。

3.美国史学家阿德勒对某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如下的评价:

“他们建立的……政府骄傲地自称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它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是可怕的现象。

”其评价所针对的“政府”是(  )

A.巴黎公社委员会

B.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C.新中国人民政府

D.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府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题眼在于“‘无产阶级专政’,它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是可怕的现象。

”俄国十月革命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并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故正确答案为D。

4.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

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  )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答案 D

解析 引文表明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能够应对战争,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大认可,D项正确。

6.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

答案 A

解析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此相关的是A项;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C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故排除;D项为经济计划,故排除。

7.1921年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

“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和小生产……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

”这表明苏俄(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C.采用商品关系发展经济

D.开始农业集体化

答案 C

解析 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1921年4月21日”、“资本主义则是幸福”二者综合,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产生的时间和措施,即可推断出B或者C,但问的是“表明”实质考查事物的本质,而B项是现象,故选C。

8.2012年7月9日《苏联解体20年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共产主义,是‘计划经济’的最初形态”。

以下史实不能证明此立场的是(  )

A.取消商品贸易

B.实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

答案 C

解析 “国家资本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关,故选C。

深化训练

9.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 D

解析 材料认为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一战以及俄国历史土壤密切相关,选择D项。

10.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是对前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

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

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D

解析 A项是两者实施的共同背景,不符合题意;B项是两者共有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项是两者改革内容的共同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1.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

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答案 A

解析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协约国的外来干涉和国内的叛乱。

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苏俄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后来战争结束,该政策中许多超出战时需要限度的措施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遭到了农民的抵制,农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12.“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

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 B

解析 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

这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1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用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方式:

和平夺权。

原因:

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方式:

暴力夺权。

原因:

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3)现象: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4)措施: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首先看材料出处,从而联系所学知识获取准确答案;第二小问注意从材料中获取原因,特别注意对过渡特点的分析。

(2)问由材料中“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可以获取答案。

第(3)问从俄国革命的进程中判断“第一次革命高潮”“新高潮”应是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第(4)问应联系新政权建立后的革命措施来回答。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

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

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

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

(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答案 

(1)政策及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

(2)措施:

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考点3 “斯大林模式”

1.表现

2.特点

3.成就

4.评价

轻巧识记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主题 列宁与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

1.过渡方式的区别:

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应有的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行政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