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535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docx

《经济生活》一课一练的试题集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材料一:

某城市居民收入的结构变化情况

材料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普通老百姓也把越来越多的心思花在了“理财”上,有的人甚至找专业人士进行家庭理财。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6分)

(2)目前国内居民可以投资的对象有银行储蓄、国债、企业债券、保险、股票、基金、外汇。

请你谈谈选择某种投资的理由。

(12分)

答:

(1)材料一反映出该市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居民收入中,工薪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利息、国债、股票等其他非工薪收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

(2)①投资股票。

股票市场风险大、收益高。

②投资国债。

我国发行的政府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③存款储蓄。

公民适量的存款储蓄,不仅是一种投资行为,有一定的利息,而且是计划消费的行为,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购买商业保险。

这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风险没有发生,也能以较少投入换来一生平安。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题:

材料一:

读下图

左图中图形OAB的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比值称为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系数越大,表明一国居民收入差距越大。

一般说来,该系数在0.3—0.4之间为宜。

目前,我国整体基尼系数大约为0.45左右。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先练,教师再讲)

(1)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4分)

(2)运用经济学知识,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对策。

(12分)

 

参考答案:

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偏大,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突出(4分)。

对策:

①包括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更加注重公平(3分);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3分);

③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3分)

(若考生答出其他有助于“补低、扩中、调高”的合理办法,亦可酌情给分)

 

2题:

(09广东卷)(18分)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

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

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

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

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3000元。

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1)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分)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材料2:

20XX年、20XX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学生先练,教师再讲)

指标

20XX年

20XX年

年均增长速度

GDP

13.58万亿元

25.73万亿元

1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分)

(2)①材料2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

(2分)

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分)

材料3:

我国政府20XX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

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7分)

(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

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⑥协调区域发展。

3题: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竞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套主义的宝责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套公平结合起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

(学生先练,教师再讲)

注: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垒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上下班变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营业盈余指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据统计,l998年国有及规模以土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2.4倍,到20XX年降到了0.43倍;l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20XX年提高到了21.36%。

(1)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14分)

答:

(1)反映的经济问题:

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利润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上升。

这表明在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利润比重过大的问题(4分)。

解决问题的思路:

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分)。

如,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随劳动生产率增长而增长。

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

保证企业为劳动者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金。

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提高劳动者在与企业谈判中的地位。

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

(7分。

答出3项及3项以上者可得7分:

答出2项者得5分;答出l项者得3分。

有其他合理答案者亦可酌情给分)

(2)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10分)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基本道理。

(8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4分)。

党和政府有责任妥善解决分配领域中的不合理现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改革的积极性(4分)。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1题:

(32分)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甲同学问:

“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乙同学说:

“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1)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

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11分)

答:

(1)①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

②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就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

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乙组同学讨论图时一致认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

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请你补充回答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还有哪些,并说明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如何坚持这些原则。

(10分)

丙组同学讨论图时发生了争论:

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

(3)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

(11分)

(2)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预算方案应报人大审批,并接受人大监督。

②依法治国原则。

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依法行政,杜绝滥用权力。

(3)①对立:

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

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②统一:

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

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2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XX年4月以来,针对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未雨绸缪,果断决策,明确提出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要求和十项措施。

中央财政部为此专门安排了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要求地方财政也要拨出专款,为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地方财政部门也及时出台政策,调整预算,加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投入力度。

截至目前,广东省财政厅安排甲型H1N1流感防控资金4395万元。

材料一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

(6分)

答:

①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国家通过专项资金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

(3分)②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市场难以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资源的配置上发挥作用,政府拨付专项资金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分)

 

3题:

(2009·天津文综,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图1、图2各反映的经济现象。

(4分)针对图2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8分)

学生抽样

 

教师评语

评分标准

答:

(1)图1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美、欧经济增速均下滑,但中国经济增速仍高于美、欧;图2表明我国的投资比重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比重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分)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8分)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题:

阅读以下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26分)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情况对比  

表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  

城市群  

非农业人口比重  

生产总值(GDP)(亿元)  

人均GDP(元)  

经济密度(亿元/km²)  

三大产业产值比  

进出口总额/GDP  

长三角地区  

44  

28775  

35040  

2871  

4.6:

55.9:

39.5  

40.78  

珠三角地区  

50  

13572  

42499  

6155  

4.4:

53.3:

42.3  

38.06  

表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源与科技活动比较情况  

项目  

地区  

在校大学生/万人  

授权专利中发明比例(%)  

流动人口占全国比重  

长江三角洲地区  

228.17  

9.61  

22.07  

珠江三角洲地区  

166.85  

5.08  

40.57  

材料三:

珠三角、广东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是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其优势是:

市场开放早,市场成熟度高,投资环境好,市场空间大,政府具备了成熟运行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宽松的政策环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则相反(浙江除外),其主体是以规划管理型的政府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其优势是:

政府较规范,文化底蕴好,教育发达,研发技术比较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瓶颈:

政策是制约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质量成为制约珠三角发展的因素。

现在两者都在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寻求更好的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模式。

  

(1)表一与表二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

(4分)  

答:

(1)表一反映长三角和珠三地区经济发展大体相当,总体上看,珠三角的经济密度大,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对外贸易水平低于长三角地区;表二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人力资源与科技实力方面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落后。

(4分)  

(2)结合图表与材料,谈谈珠三角经济发展应当借鉴长三角的什么经验?

(4分)  

答:

(2)珠三角经济发展应当借鉴长三角的长处: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适当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提高劳动者素养,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内涵式转变。

(4分)  

(3)结合材料三,简述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关系的认识。

(6分)  

答:

(3)①市场调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以市场有效地调节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生产,并对生产经营者进行优胜劣汰。

②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必须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是统一的,都是资源配置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6分)  

自己完善答案:

  

①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都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统一的。

  

②市场调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必须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宏观调控为辅,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结合表二与材料三,详细论述地方的文化底蕴与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2分)  

答: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优秀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②在经济综合实力竞争中,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劳动者的素养、科技队伍的数量与质量、科技的投入、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与附加值等已经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④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中是居于基础地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并且科技实力与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综合国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⑤优先发展教育与科技,会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2分)  

自己完善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优秀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P9  

第一,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第三,在经济综合实力竞争中,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因此优先发展教育与科技,会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P101  

2题:

(江苏南京调研)网上购物以其方便实惠成为一种时尚,但高中女生小曹最近在网上购物时却遭遇陷阱。

她通过网上银行向某一网站支付920元钱购买一台复读机,拿到货物时却发现是劣质产品。

当她打电话向工商局举报此事时,工作人员显得很不耐烦,匆匆回答说:

“法律对这方面规定不具体,我们不管!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网络购物陷阱存在的原因(6分)及其解决办法。

(9分)

学生抽样

教师评语

评分标准

①原因:

部分网络企业缺乏诚信,市场存在自发性;法律规范、行业规范不够健全;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6分)

②解决办法:

国家:

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分)

企业:

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市场规则,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3分)

消费者:

要树立权利意识、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3分)

方法总结:

解决很多经济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国家、企业、消费者“三管齐下”。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的建设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我国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仅为0.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

我国CO2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3,预计到20XX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图11为20XX年中国能源结构对比图。

材料二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

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XX年1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6分)

答:

(1)我国经济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科技贡献率低,企业缺少核心技术。

总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过于依赖靠物资消耗推动经济增长。

(6分)

(2)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9分)

答:

(2)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为此,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9分)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三:

新华社20XX年2月1日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这是我国自20XX年以来连续第六个“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

(1)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保护政策等。

(3)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4)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5)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速与GDP增速情况(单位%)

注:

我国单位GDP所消耗能源是日本的5.1倍,美国的3.7倍,经济增长6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

材料二:

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能耗的70%为工业能耗,能源消费的69。

5%为煤炭消费,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燃烧煤排放的。

政府正致力于发展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20XX年11月26日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分)

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增长速度逐步下降。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消耗依然过高,经济增长主要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

表明我国经济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2分)

(2)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环境形势严峻,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因此,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

(3分)

②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分)

首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次,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第三,必须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材料三:

打造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人人有益。

其精髓在于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使之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的自觉行动。

打造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如某校组织学生观看正在全球热映的电影《2012》。

该片讲述的是人类经受的因全球变暖等原因而引发的末世浩劫的故事:

通过描述城市遭受的虚拟浩劫,使人震撼、让人警醒,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在解决气候变暖问题上政府应扮演的角色的认识。

(3)请你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

(10分)

(3)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电影《2012》描述的故事,使人震撼、让人警醒,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分)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打造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人人有益。

(4分)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打造低碳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分)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

元)

年份

地区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东部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

中部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

西部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