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5306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模拟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B.家喻户晓(了解)  呕心沥血(滴)

C.杂乱无章(条理)  迥乎不同(差得远)

D.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欧阳修《醉翁亭记》)”“丝”“竹”都是中国古代乐器,下面各项中,“丝”“竹”两种乐器都没有提及的一项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B.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堂越棹弄潮声。

(唐白居易《池边即事》)

C.钟磬冷冷夜未央,梨花庭院月如霜。

(宋黄升《浣溪沙》钟磬冷冷夜未央)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B.尽管“西游”题材众多,但大多数作品形象刻板,情节老套。

C.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

D.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生境界的教育,是提升美好品德的教育。

二、字词书写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汴梁() 

题跋() 

绢本()     

翰林()   

田畴()       

料峭()     

簇拥()   

漕运()     

沉檀()    

摄取()     

遒劲()     

岔道()

擅长()   

冗()  

舳舻()     

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三种诸葛亮

邓拓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

那也不尽然。

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

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

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②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

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

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

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

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③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

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

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

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④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

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

当然不是。

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

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⑤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

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

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

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

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

否则,就是不应该的。

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

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⑥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

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⑦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

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

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

……议论自负,莫敢近之。

一日,持扇题其上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盖意以孔明自许。

……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

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

传者莫不拊掌。

⑧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

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

5.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6.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7.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

请解释。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________________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

8.有专家认为:

“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

”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诱惑

贺向花

(1)早上,同学们都去学校餐厅吃饭了。

我蹲下身,从床铺下拉出纸箱子,掀开粗棉布,露出香喷喷的发面火烧。

一口气吃两个,吃完了,余香还在喉咙里缭绕,我舔了舔嘴唇,从嘴角舔进去一粒火烧渣儿,嘎吱磨碎了,最后的小小香气,让我分外满足。

我又喝碗热茶。

早饭就算正式结束。

(2)我想知道同学们吃的都是什么?

我去教室时故意拐个弯从餐厅经过。

透过白玻璃,只见餐厅里熙熙攘攘。

我经过敞开的门口,一股股香气荡漾。

我边慢慢走边扭着头看,只见李州走到餐厅门口,扬起碗,里面流出红的粥,粥里有红米粒,红花生,红豇豆,盛开出一朵红的花,落进下面的大木桶。

我立马就心跳加速了。

(3)等到第三节下课,我实在忍不住,附在坐我左边的李州耳边小声问,你早上倒掉的是什么?

他说八宝粥。

见他一脸疑惑,我担心他再问什么,急忙假装看起了手中的课本。

(4)每天吃饭,我都是在宿舍里吃,我床下纸箱的粗棉布里包着二十个火烧,这是我一周的粮食。

后来我才发现,同学们都到餐厅吃饭,我猜带干粮上学的大约只有我一个。

我的早餐午餐晚餐全是火烧。

渐渐地,火烧也变得没有了滋味。

(5)三个星期后,我和李州一起第一次走进学校餐厅。

李州问我吃什么,我说,八宝粥。

李州就把我带到八宝粥的队伍前。

李州在前,我在后。

我看见师傅的汤勺在大盆里一搅一舀,李州的饭盒就满了。

轮到我了,我一闪,闪出了队伍。

(6)我的口袋里装着两块钱,这是爷爷给我一周的零花钱。

我说我用不着。

爷爷说拿着,说不定能用上。

我每周都把钱带回去,爷爷给我包好发面火烧,给我取两块钱时,我就会变魔术一样从口袋里亮出我的拳头,展开了,上面躺着卷成卷的两块钱。

只要我不动这两块钱,爷爷就不再给我新的两块钱。

(7)可是我差一点就动摇了,李州说八宝粥八毛钱,如果我让师傅将八宝粥盛入我的碗里,那么,回到家,我将怎么面对我爷爷。

从我记事起,我就只有爷爷,村人都说我和爷爷是村里最穷的人。

最穷的爷爷却最爱说村长念过的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家顾林以后可是要上大学的。

我想这已成爷爷的信仰。

爷爷每周给我做二十个火烧,我可不能再给爷爷雪上加霜,让爷爷每周为我筹措两块钱。

我为我竟然产生想喝一碗八宝粥的念头感到无比羞耻。

(8)后来,李州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李州说学校的八宝粥太难喝,每天他总喝不完,总要倒掉半碗。

他说,这你亲眼看到过,你要是不信,你可以天天和我一起去餐厅,看看是不是真的。

倒掉时总能被人看见,有时老师见了还要批评李州一顿。

李州对我说,不如这样,我每天分你半碗,我就不用再浪费了。

我回绝了李州。

(9)李州仍再三邀请。

一天,我终于受不了诱惑,和他一起走进餐厅。

那天,我看着他用勺子从他饭盒里向我碗里舀粥,那粥是红色的,表面却闪着一层金粉似的光。

我喝了一口,除了香,竟然还有甜。

那碗粥让我久久回味。

我发誓,将来,一定要让我和爷爷天天喝上八宝粥。

(10)后来,李州又多次喊我一起去餐厅。

我说,我只是尝尝八宝粥的味道。

无论李州用什么样的话都没能说服我走进餐厅。

(11)我和大学同学三年的女孩说这些时,女孩的眼睛有些湿润。

后来,女孩就成了我的女朋友。

大学毕业时,女孩第一次去我家,那天,女孩从包里取出超市买的米和豆,为我和爷爷熬了一锅又香又甜的八宝粥。

(12)喝着女友熬的八宝粥,爷爷幸福无比。

爷爷打开话匣子,没完没了地说着我们的过去。

后来爷爷坐直身子,擦净嘴角,想一会儿,说,爷爷有个秘密。

我和女友吃惊地望向爷爷。

爷爷郑重地说,你大了,爷爷不能瞒你一辈子。

你是爷爷抱来的,在镇上大路口桐树根边的土地上。

(13)我笑了,我说这算什么秘密,八岁那年,我就从村人那里知道了。

(作者陈世旭,选文有删改)

9.参照下面的表述,围绕“八宝粥”这一线索,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询问李州得知,倒掉的是八宝粥→________→初尝八宝粥,发誓要爷爷喝上八宝→______

10.下列对小说内容情节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诱惑”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也点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B.当“我”发现同学们都到餐厅吃饭,就“我”一人天天吃发面火烧时,“我”感到了委屈与自卑,顿时觉得原来感到很香的发面火烧没有了滋味。

C.小说两次写到“我”拒绝接受李州与我分享他喝不完的半碗八宝粥,是因为粥的香甜,让我担心半碗粥不够我喝,却又没钱再买,干脆一点也不喝。

D.女同学听“我”说八宝粥的故事时,眼睛湿润了——她是个善良的姑娘,深深同情“我的遭遇,后来这同情转化成了爱,她成了“我”的女朋友。

1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第二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我边慢慢走边担着头看,只见李州走到餐厅门口,扬起碗,里面流出红的粥,粥里有红粒,红花生,红江豆,盛开出一朵红的花,落进下面的大木桶。

12.小说第五段中写到“轮到我了,我一闪,闪出了队伍。

”我为什么排好了队之后闪出了队伍”?

13.小说最后一句“我笑了,我说这算什么秘密,八岁那年,我就从村里人那儿知道了这里的“笑”包含着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句子默写

14.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峨眉山月半轮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的名句是□□□□□,□□□□□。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遗⑤之。

飞曰:

“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

”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求访:

寻找。

②药饵(ěr)必亲:

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

③交欢:

结友。

④饰:

打扮。

⑤遗(wèi):

送给。

⑥宵旰(gàn):

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

⑦营第:

建造住宅。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射于家圃

B.或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

C.异或异二者之为

渔人甚异之

D.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佛印居右

16.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7.语段

(一)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其作用是什么?

18.语段

(一)中的范仲淹与语段

(二)中的岳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①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③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②返照:

阳光倒影。

③水蘋:

水上浮萍。

④不道:

不是说。

19.诗歌前三联展现了一幅明媚动人的南湖早春图,请你描绘出颔联中美丽的画面。

20.诗人刻画景物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说说“翅低白雁飞仍重”中“重”字的妙处。

21.此诗与《钱塘湖春行》都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段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shè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同“联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1)以上诗歌选自《               》,作者第一次在长诗《                 》使用“艾青”这个笔名。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汉字。

伫立          跋shè

(3)此诗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正确的写法是          。

(4)“驿站”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5)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

(6)作家聂华苓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结合全诗,思考:

①本诗鲜明的意象是什么?

②这个意象借指怎样的形象?

七、综合性学习

23.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

请你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请你仔细观察右边题为“孝”的漫画,并向同学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寓意。

(不少于50字)

(2)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仿句:

八、作文

24.“诱惑”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2、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