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5166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docx

波形发生器综合电子课设

 

自动化学院

综合电子课设报告

 

课程名称 综合电子设计

实验名称波形发生器设计、制作 

实验仪器C51单片机、proteus软件

LED显示屏、D\A转换等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成绩

指导教师 

目录

第1章概述1

第2章系统设计2

2.1方案论证和比较2

2.2总体设计2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4

3.1主控制器4

3.2数模转换电路4

第4章软件设计9

第5章系统总结和分析10

参考文献11

附录1系统原理图12

附录2主要源代码13

第1章概述

在科学研究、工程教育及生产实践中,常常要用到波形发生器。

如工业过程控制、教学实验、机械振动、生物医学领域。

目前,长期使用的信号发生器绝大部分都是由模拟电路构成的,这类仪器作为信号源,频率达百兆赫兹,在高频范围内其频率稳定性高、可调性好。

而用于低频信号输出时,其需要RC值很大,参数准确度难以保证,而且体积大,损耗也大。

目前,有人研究制造了由数字电路构成的波形发生器,其低频性能好,但是体积较大,价格较贵。

本设计采用一片AT89C51和一片DAC0832数模转换器做成的低频信号波形发生器,它的特点是价格低、性能高,在低频范围内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体积小、耗电少等。

第2章系统设计

2.1方案论证和比较

方案一:

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集成模拟芯片,它是一种可以同时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专用集成电路。

但是这种模块产生的波形都不是纯净的波形,会寄生一些高次谐波分量,采用其他的措施虽可滤除一些,但不能完全滤除掉。

方案二:

采用AT89C51单片机和DAC0832数模转换器生成波形,由于是软件滤波,所以不会有寄生的高次谐波分量,生成的波形比较纯净。

它的特点是价格低、性能高,在低频范围内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体积小、耗电少。

经比较,方案二既可满足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电路简单,易控制,性价比高,所以采用该方案。

2.2总体设计

本设计采用键盘操作控制输出方波、正弦波、三角波,可用键盘方便地控制频率和幅值的变化,并将幅值和频率用六位十进制数通过LED数码管显示出来,硬件原理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硬件原理方框图

波形发生器的技术指标:

(1)波形:

方波、正弦波、三角波;

(2)幅值电压:

1V、2V、3V、4V、5V;

(3)频率:

10Hz、20Hz、50Hz、100Hz、200Hz、500Hz、1000Hz;

(4)输出极性:

双极;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3.1主控制器设计

设计中主要采用的AT89C52型单片机,它具有如下优点:

(1)拥有完善的外部扩展总线,通过这些总线可方便地扩展外围单元、外围接口等。

(2)该单片机内部拥有4K字节的FLASHROM程序存储器空间和256字节的RAM数据存储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程序的要求。

由于该芯片可电擦写,故可重复使用。

如果更改程序内容,可将芯片拿下重新烧写。

(3)该单片机与工业标准的MCS-51型机的指令集和输出引脚兼容。

3.2数模转换电路设计

设计中采用的是DAC0832型芯片。

其优点是功耗低,泄漏电流误差小,温度低。

它是一种使用较多的8位D/A转换器,其转换时间为1us,工作电压为+5V到+15V,基准电压为-10V到+10V。

由于其内部有两个8位寄存器和一个8位D/A转换器,故可进行两极缓冲操作,使操作有很大的灵活性(本设计采用的是单缓冲方式)。

硬件连接电路是将两极寄存器的控制信号并接输入数据,在控制信号作用下直接送入DAC寄存器中。

DAC0832引脚图

DAC0832内部结构

硬件连接图如图3.1所示。

图3.1DAC0832的双极性输出

DAC0832的双极性输出,DA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U0与输入的数字量D之间的关系为U0=(Vref/2n)*D,输出电压的极性完全取决于基准电压Vref的极性。

当Vref的极性不变时,只能获得单极性的模拟电压输出。

DAC0832在Vref=+5V时,单极性输出为0到-5V。

在单极性电路的基础上再接一个反相比例加法器电路,可实现双极性输出

U0=-(15/7.5)*U1-(15/15)*Vref

=-(2*U1+5)

当U1=0~-5V时,U0=-5~+5V。

由于实际输出范围比单极性时扩大一倍,因此双极性输出时灵敏度下降为单极性时的一半。

单极性输出时

1LSB=5/28V

双极性输出时

1LSB=2*5/28=5/27

在双极性输出时,输入的二进制数00000000~01111111表示负数,对应输出电压为负值;10000000~11111111表示正数,对应输出电压为正值。

DAC0832是电流型输出,在应用时外接集成运算放大器使之成为电压型输出。

本设计中采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是LM358,其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

本设计采用的是双电源工作模式,构成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和反相比例加法器电路。

第4章软件设计

主程序框图如图4.1所示。

 

 

 

 

 

图4.1程序框图

主程序和子程序都存放在AT89C52单片机中。

主程序的功能是:

开机以后负责查键,即做键盘扫描及显示工作,然后根据用户所按的键转到相应的子程序进行处理。

子程序的功能有:

幅值输入处理、频率输入处理、正弦波输出、三角波输出、方波输出、显示等。

根据上述波形数据表的生成,可知本系统可实现频率、幅值的调整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参数进行很好的改变。

信号的类型、幅度、频率的步进值可以实现显示。

主程序流程图

通过主程序流程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怎么样生成相应的波形。

通过利用89C52单片机对P1口进行扫面,得到相对应的数值后,将其数值存放在累加器A中,再根据对幅值的变化要求,利用乘法指令,实现对幅值的调整。

利用中断方式我们可以实现频率的改变。

子程序的功能有:

幅值输入处理、频率输入处理、正弦波输出、锯齿波输出、方波输出、显示等。

子程序流程图

第5章系统分析和总结

  我们的硬件分为电源板、低通滤波板、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液晶显示板、DDS板和加法器板共六个部分。

制作时,我们采用各电路板依次制作,依次调试的方法。

下面依次叙述各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电源板:

根据题目的要求,波形发生器需要三路+5V电压和±9V电压。

使用50W

单片机最小系统板:

由89C52,锁存器74LS373,与非门74LS00构成,板上设置排线跟其他电路板相连。

把程序写入89C52,经过仿真测试,程序通过,各功能正常。

调试方法和过程:

采用分别调试各个单元模块,调通后再进行各单元电路联机统调的方法,提高调试效率。

(1)软件部分调试

本机的软件主要功能是完成人机接口,因此编程的时候把界面的友好性放在首位,采用主从菜单式的操作方法。

由于对51系列单片机编程比较熟悉,在软件的仿真调试过程中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

各软件功能均正常实现。

(2)硬件部分调试

整个硬件调试过程基本顺利,由于采用了工艺精良的双面孔化PCB板,各单元电路工作稳定,给调试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各单元调试通过以后,进行整机调试,调试结果显示,整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就去图书管查询,有许多的设计方案。

经过他的解释分析各方案之后,决定用查表的方法来做。

这样可以降低一些硬件设计的难度,初次设计应切合自己的水平。

用8031需要扩展ROM,这样还要进行存储器扩展。

而且现在8031实际中已经基本上不再使用,实际用的AT89S52芯片有ROM,这样把经过采样得到的数值制成表,利用查表来做就简单了。

我认为程序应该不大,片内ROM应该够用的。

应该说这次课程设计还是基本达到了设计的要求,但是也存在着未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波形的输出精度。

这次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使我学到了数模转换芯片DAC0832、数码管、键盘、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程序出问题时调试的方法,并养成了调试的习惯,学到了程序出问题后怎样去解决的基本方法。

最后要感谢杨老师的指导,以及同组陈峰同学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莘城.实用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3.670-697.

[2]曹巧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7-2.

[3]曾兴雯,刘乃安,陈健.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1.281-295.

[4]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5-362

[5]潘永雄,沙河,刘向阳.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3-118.

[6]张毅刚,彭喜源,谭晓昀,曲春波.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

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53-61.

[7]杨欣.电子设计从零开始[C/OL].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4.

[8]zhiweihzx.TEC6122芯片资料.中国软硬件结合技术网.2005-10-31.

[9]A.J.Viterbi:

”AcquistionandTrackingBehaviorofPhase-LockedLoops”,JPLExternalPublicationNo.673,July14,1959

[10]JamesK.HardyHighFrequencyCircuitDesign[M].Washington:

PrestonPubli-shingCommpany,1979.

 

附录1系统原理图及仿真波形

 

附录2主要源代码

ORG0000H

LJMPMAIN

ORG0100H

MAIN:

JNBP1.0,P10

JNBP1.1,P11

JNBP1.2,P12

JNBP1.3,P13

LJMPMAIN

P10:

MOVR7,#00H

LCALLSQU

LJMPMAIN

P11:

MOVR7,#01H

LCALLSAW

LJMPMAIN

P12:

MOVR7,#02H

LCALLTRI

LJMPMAIN

P13:

MOVR7,#03H

LCALLSIN

LJMPMAIN

SQU:

JNBP1.1,N1

JNBP1.2,N2

JNBP1.3,N3

LJMPSSQU

N1:

MOVR7,#01H

LJMPTC0

N2:

MOVR7,#02H

LJMPTC0

N3:

MOVR7,#03H

LJMPTC0

SSQU:

CJNER7,#00H,TC0

MOVR0,#00H

K00:

MOVP0,#0FFH

MOVP2,#0FFH

MOVA,P2

CPLA

MOVR3,A

L00:

DECR3

CJNER3,#255,L00

INCR0

INCR0

CJNER0,#254,K00

MOVR0,#00H

K01:

MOVP0,#00H

MOVP2,#0FFH

MOVA,P2

CPLA

MOVR3,A

L01:

DECR3

CJNER3,#255,L01

INCR0

INCR0

CJNER0,#254,K01

LJMPSQU

TC0:

RET

SAW:

JNBP1.0,N4

JNBP1.2,N5

JNBP1.3,N6

LJMPSSAW

N4:

MOVR7,#00H

LJMPTC1

N5:

MOVR7,#02H

LJMPTC1

N6:

MOVR7,#03H

LJMPTC1

SSAW:

CJNER7,#01H,TC1

MOVR0,#0FFH

K10:

MOVP0,R0

MOVP2,#0FFH

MOVA,P2

CPLA

MOVR3,A

L10:

DECR3

CJNER3,#255,L10

INCR0

CJNER0,#255,K10

LJMPSAW

TC1:

RET

TRI:

JNBP1.0,N7

JNBP1.1,N8

JNBP1.3,N9

LJMPTTRI

N7:

MOVR7,#00H

LJMPTC2

N8:

MOVR7,#01H

LJMPTC2

N9:

MOVR7,#03H

LJMPTC2

TTRI:

CJNER7,#02H,TC2

MOVR0,#00H

K20:

MOVP0,R0

MOVP2,#0FFH

MOVA,P2

CPLA

MOVR3,A

L20:

DECR3

CJNER3,#255,L20

INCR0

INCR0

CJNER0,#254,K20

K21:

MOVP0,R0

MOVP2,#0FFH

MOVA,P2

CPLA

MOVR3,A

L21:

DECR3

CJNER3,#255,L21

DECR0

DECR0

CJNER0,#0,K21

LJMPTRI

TC2:

RET

SIN:

JNBP1.0,N10

JNBP1.1,N11

JNBP1.2,N12

LJMPSSIN

N10:

MOVR7,#00H

LJMPTC3

N11:

MOVR7,#01H

LJMPTC3

N12:

MOVR7,#02H

LJMPTC3

SSIN:

CJNER7,#03H,TC3

MOVR0,#00H

K30:

MOVA,R0

MOVDPTR,#TAB

MOVCA,@A+DPTR

MOVP0,A

INCR0

MOVP2,#0FFH

MOVA,P2

CPLA

MOVR3,A

L30:

DECR3

CJNER3,#255,L30

CJNER0,#255,K30

LJMPSIN

TC3:

RET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