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07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风成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风成地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智慧课堂连接学生机。

播放视频:

“我和我的家乡——回乡之路”,并思考以下问题:

(1)视频中展示的是哪一种现象?

(2)它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它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激发探究兴趣,引入学习课题。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自主探究一:

首先我们来学习风蚀地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8-50页并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一)风蚀地貌

1.什么是风蚀作用?

它包括哪两种类型?

2.典型风蚀地貌有哪些?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运用平板随机选人,找同学分享自主探究答案。

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

辨析:

吹蚀作用VS磨蚀作用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地面的破坏,后者是对地面物体的破坏。

PPT展示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风蚀柱、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沟槽、魔鬼城的图片,讲解其形成过程。

阅读课本P50页雅丹地貌的相关内容,找出其的地貌组成以及分布地区。

播放视频:

魔鬼城的形成

引导学生思考:

魔鬼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作答,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过渡:

世间一切物质都是守恒的,有侵蚀就必然存在着堆积,风积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标注关键词、句,分享答案。

 

学生通过图片,认识不同的地貌形态。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以及总结能力,同时培养其增强加工处理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新课讲授

(二)风积地貌

1.阅读课本P51页内容,在课本上画出风积地貌的概念,并将风积地貌形成原因——风速降低重点标注出来。

2.观看“新月形沙丘的形成”短视频,找出风向与沙丘的迎风坡与背风坡之间的关系。

迎风坡的特点:

____________

背风坡的特点:

____________

找同学上黑板作图,标注风向与迎风坡、背风坡,并归纳特点。

 

阅读课本,重点标注。

 

学生在黑板上作图,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画图。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沙丘有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之分,观看视频,思考:

如何区分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呢?

辨析:

固定沙丘VS流动沙丘

固定沙丘:

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有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流动沙丘:

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

巩固练习:

判断:

流动沙丘是()

固定沙丘是()

展示图片,归纳风积地貌类型

过渡:

世间一切物质都是守恒的,有侵蚀就必然存在着堆积,风积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一:

阅读材料,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沙丘是否只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如果不是,还可以出现在什么地区?

2.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小组代表运用平板进行抢答,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与梳理,并对其答案做鼓励性评价。

巩固练习:

给出“佛掌沙丘”材料,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说出沙丘快速增长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对答题规范做梳理总结。

过渡:

风沙活动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而说到西北地区,就不由得让人想起神秘而梦幻的楼兰古国,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楼兰古国的兴衰。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风向与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形态之分。

 

学生运用平板进行抢答。

 

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增强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思维。

 

新课讲授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观看视频:

“生死楼兰”,

小组合作探究二:

阅读材料,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出导致楼兰古国消失的自然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楼兰古国消失的人为成因。

教师引导学生找材料关键词。

总结归纳评价。

自主探究二: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风沙活动会产生哪些危害?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风沙活动的危害。

过渡:

现在与楼兰古国相似的地区还有很多,这些地区为了不重蹈楼兰古国的覆辙,对肆虐的风沙实行了行之有效的防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其他措施

 

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标注关键词、句,分享答案。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以及总结能力,同时培养其增强加工处理信息能力。

 

巩固提升

巩固练习:

智慧课堂推送练习题,利用智慧课堂统计学生错率,观看学生答题进度。

对答题快、答题准确学生表扬鼓励。

展示正确答案,学生订正。

对学生错误选项讲解。

学生利用平板完成答题,提交反馈给老师。

聆听讲解。

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推送练习题。

学生更有兴趣。

有利于提高做题效率。

 

扩展延伸

升华:

由于自然灾害的广泛性与不可避免性,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时常要面对众多自然灾害,甚至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

我们学习自然灾害,不仅仅要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避灾防灾的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从现实出发,辩证地思考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和谐的人地关系和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有效防御自然灾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手段。

相信现代的中国不会再次重蹈楼兰古国的覆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让我们一同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学生联系实际,对爱护环境展开思考。

 

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达到立德树人目标。

 

课堂小结

总结:

指导学生利用平板截屏巩固,进行智慧课堂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利用平板截屏笔记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记忆

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记忆巩固,复习学习成果。

利用平板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高。

 

作业布置

一:

完成课后练习。

二:

对豫东地区的沙丘形成原因进行探究。

所有学生完成作业一,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作业二。

分层设计作业,充分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心智趋于成熟,具有较强的认知、推理和自学能力,对探究新知有很大的兴趣。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外力作用,但学生对于具体的地貌形态特点描述知之甚少,不能系统的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入手,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铺垫该类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原因,使学生明白前因后果;通过读图、视频、资料,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分析,自主得出描述地貌特征的方法,能力得到提升和拓展。

效果分析

小组合作是国际流行的新型学习方式。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习问题要明确,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一方面,要符合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另一方面,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要穿插到一般课堂,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

本节课以实践活动为方向,拓展教学空间,课堂教学面对改革的时代,要放开课堂,增加实践活动是最主要的一项。

教材分析

《风成地貌》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本节的课程标准较以往课程标准中关于行为动词的改善,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这样的描述要求清晰、便于操作;同时,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量化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也为教师日常教学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教学依据,重点突出,直观清晰。

本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学科课程中属于中等偏易的难度要求,运用视频、图像的表述,明示本节在学习中所呈现的课程理念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新与深化,暗指本节将在考试中侧重于结合图示、以具体区域对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考察。

评测练习

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

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图中蘑菇状白垩岩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

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  )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

2019年4月,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完成第3~4题。

3.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4.下列地貌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

A.沙丘B.风蚀沟槽

C.沙垄D.洪积扇

雅丹地貌景观图

下图为沙丘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6.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缓坡砂粒小于陡坡

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读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8.由图可知,防治风沙活动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

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该地主要是     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

A     ,B

C     。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高原之前,此地最可能是(  )

A.荒漠B.草原C.森林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

 

课后自我反思

得:

1.本节课利用智慧课堂教学,整体顺畅、方便,学生学习效率高,内容掌握好,学习目标完成度好。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学生思维的建构,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效果好。

失:

1.题目练习不够,选择题数量少。

2.综合题练习时,对于答题思路讲解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

1.有所取舍,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扩大课时容量,精选习题。

2.对答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对答题规范的梳理讲解。

课标分析

《风成地貌》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