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905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docx

《观课议课》复习题总汇

公共课《有效观课议课》培训笔记总汇

油建小学

1.传统的教研活动中评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

p5-6

1、评课过程形式化;2、评课内容表面化;3、评课结论两极化;4、评课效果零散化。

传统教研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四化”现象。

评课过程形式化。

评议会上发言少,旁观者多,由于发言面不广,并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冷清清。

主持人或权威人士总结发言也是先说好话后提希望。

这种评课只是为了完成工作留下一个活动记录,徒有过程和形式。

评课内容表面化。

评课老师只能死死盯着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有的教师虽提出不少意见,也只是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下现象就事论事,不能对这些课堂现象深入透视,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也就欣赏不到课堂真正的精彩。

评课结论两极化。

一是虚假、讲好话的评课方式,大家多讲优点、少讲问题,具体肯定,抽象否定,客客气气,皆大欢喜。

二是否定为主、伤害自尊的评课方式。

一些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指责、讽刺、挖苦,缺乏诚意,主观多于客观,挫伤了积极性伤害了自尊心。

评课效果零散化。

表面上看,评课从目标、内容、方法、技术手段,教师内在素质、外在表现,方方面面,全方位涉猎。

实际上,由于缺乏明确而集中的关注焦点,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没有集中的主题,没有预先的准备,所谓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成了空话,只能就现象谈现象,就经验谈经验。

2.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师专业发展重点主要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将会是怎样的?

p9

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师专业发展重点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理念启蒙为重点的阶段,主要解决认识问题为主要矛盾,也就是要“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其目的在意引导教师认识和理解什么事合理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批判性的放弃些什么?

第二个阶段,是以模式探索、增强效能为重点阶段,针对技术和方法问题,比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推广,其目的在于解决什么方法更有效,“能”与“不能”、“会”与“不会”、“怎么做更好”等问题。

第三个阶段将是以促进生活改善为重点的阶段,它定位于提高教师课堂生活质量,改善教师生活质量。

从生活改善的角度,课堂教学改进不仅需要提高认识,需要技术、方法和支持,而且需要教师改善生活的意愿和追求,这是“愿意”与“不愿意”、“想”与“不想”等问题。

把三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从生活改善的角度促进教师的继续改善,这是教师专业发张和教学改进需要的三维目标。

3.什么叫教学效能感?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

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4.何为观?

p11

“观”是观察的简说,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教学信息——“观”;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察”。

5.什么是议?

p15

“议”不是下结论、做判断,而是在“观”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

“议”的过程是运用问号质疑、探询和发现的过程。

6.为何用观课而不用听课?

p12

“观课议课”改变了“听课评课”的观念。

改“听”为“观”,把课堂边上的旁听者拉到课堂来,让自己置身于课堂之中,带着欣赏的目光,用心灵感受课堂,让自己的见解与主讲者的设计发生碰撞,产生更好的教学设计的火花,而不是坐在课堂边上随便听听,做点记录交差,听完课后夹起听课记录走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需动脑苦想。

改“评”为“议”,有着明显的差别。

评课时,评讲者容易带着个人主观思想,先入为主,无形中抬高了自己的位置,采用居高临下的做法,给主讲者下定性的结论。

议课让观课者从讲台下方站起来,走到讲台上,变旁观者为参与者,积极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白主讲者的设计意图,站在主讲者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商讨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主讲者与观课者双方受益的双赢效果。

这样的教研氛围是轻松的,民主的,教研效果是扎实的,有效的。

7.为什么说观议课需要平等对话?

p18

一、设身处地,同情理解

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样的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

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理解要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

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二、面向事实,共同探讨

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出发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原因,不用外来的框框条条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

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观课者能更加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议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探明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在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

三、抛弃成见,理解可能

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生出新的东西来,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他有他的道理。

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

这样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

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

8.观议课的目的是什么?

p19

在于实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行为改善和教学效益提高的整体提升。

9.课的研究为何少评为好?

p24-25

因为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来,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

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

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望,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

不能简单的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性,教学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10.为什么观课要从课堂教学信息开始?

p30-31

首先,它有利于降低课堂教学研究的利害关系。

其次,它是由教学行为的情境性特征决定的。

11.观课时如何收集和利用课堂教学信息?

p31-33

首先,课堂上最重要的信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

教育的根本在于通过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实现学生的发展和变化。

关注和收集学舌功能的课堂行为和效果是观课议课实施以学论教、致力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基于收集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信息的需要,我们要求观课议课活动的参与者一定要尽可能做在学生身边去,和学生建立理解信任关系,充分读懂他们的学习活动——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效果作为引起继续讨论的基础。

其次,观课中要围绕主题收集和整理课堂上观察到的教育事实和现象。

观课议课借助了“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观课议课中的案例教学包括两个部分:

观是选取、组织有讨论价值的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讨论。

案例主要有两个因素:

1发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的典型的真实事例;2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好的教学案例应该:

1对事例的描述具体独特,有过程,有变化,有始有终,情节完整;2问题具有典型性,有讨论意义,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开放性,有研究和讨论的价值。

观课中准备案例不能仅仅准备故事,而且需要准备问题和困惑。

正是故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及对问题和困惑的多种认识和理解,才使案例教学(议课)具有魅力和价值。

好的观课者善于发现教学事件和现象中的问题和困惑,并能围绕问题和困惑重组教学故事,同时能恰当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参与者的讨论兴趣和热情,引发共同参与的思考和讨论。

12.什么是“观课议课”?

试谈谈“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P36

答: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

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

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主体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1)“观课”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课”,“观课”是香港教育同行对“听课”的表述,在此借用过来。

理由是:

“观”即“观察”,不但要“听”——听教师的授课,还要“看”——看课堂的具体表现,更要“思考”——思考课堂展示出来的价值。

“观课”比“听课”内涵更丰富,更能表达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态。

“观”还有“观摩”的意思,更侧重于同级之间的交流、欣赏、学习;“听”虽然也含有学习等意味,但总排除不了考核考评的感觉。

听课一旦涉及到教师的“利害”“奖惩”,就失去了教师“学习”“发展”的真正意义。

观课的主要目的是同事之间的交流、学习和提高,教师接受了新课程的理论指导后,必须把学习的心得、学习的成果转变为课堂实践。

观课互助能使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持续发展成长,对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2)议课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3)议课是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需要

(3)议课是学校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的需要

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

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主体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13.议课中教学案例讨论的一般流程(P33—34)

(1)、由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

(2)、听取授课教师对故事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听取案例提供者的意见和看法;议课参与者围绕故事和意见彼此之间相互质询、讨论和交流。

14.观课议课的使用范畴?

p37

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分出等第的时候。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课”的方式更好。

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

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

15.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p36-38)

观课与听课比较:

1.“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运用多种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研究的目的;而“观”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

3.“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课堂信息,针对性强。

4.“听”往往是凭借经验进行,而“观”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借助观察记录表等。

议课与评课比较:

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

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做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16.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

p37

观课议课有利于老教师的帮带,把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传授给青年教师;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学习和提升。

“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

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

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观课议课”是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致力改变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在观课议课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

“观课议课”致力于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观课议课”是研究落实新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观课”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这便是“议”。

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17.怎样理解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p37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适用场所,同时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评课听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分出等第的时候。

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18.何谓评课磨课议课?

p39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

磨课是对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

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

19.评课、磨课和议课各有什么异同?

p39

答:

从词义上,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

磨课是对已经成型的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

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

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辩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和教师奖惩。

磨课主要指向课堂改进,它是参与者围绕已经上过的课进行琢磨,目的是帮助授课者再上这一课,使这一节更加完美。

议课和磨课一样指向未来,但目的更加兼顾教师发展,对于教师发展,又不仅仅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首先自助然后才是互助。

从对象上,评课主要针对的是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由此推测行为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念以进行评判。

磨课主要定位于行为改进,更加关注行为,更容易就问题讨论问题。

议课定位于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发展教师,它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可以观察的教和学的行为,讨论和发现“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学习效果考察入手,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思考和设计新的教学行为。

议课要通过询问使教师背后的观念、假设明晰化,在议课中,价值观念将成为讨论的对象,通过议课更新观念,改变假设。

从地位上看,评课有“评”与“被评”的主客体差异。

磨课时授课者也会主动参与讨论,提供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但因为存在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彼此也就很难真正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议课定位于自助和互助,因为彼此需要,因为共同关心,更容易、也更需要建立真诚、平等的对话关系。

从准备上,从客观公正的要求考虑,评价不仅需要评价者价值中立,而且需要一套全面客观的评价量标,因此,评委和科学的评价量标的准备十分重要。

磨课更需要准备的是一颗无私帮助别人,成就他人的心。

观课议课为了避免议课时缺乏指向和不深入,主张观课之前协商和明确观课议课的主题和要点,确定主题以后,则需要根据目的预先进行相应准备。

从结果看,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

磨课是发现这一课更加有效的一条路径,使课堂教学环节更流畅、师生活动更默契,教学效果更理想,可以说结果最终是大一统的。

议课是从这一课的故事中从某一方面理解教学,认识教学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方面对这一课讨论和思考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一课中走出这一课,获得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

20.观课议课的文化标识主要指哪些?

p44-48

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价值观念,外在表现是行为方式。

“标”的作用在于指示和引领,“识”的作用在理解和改进。

1.人际“和”。

“和”意味着和谐,它是差异中的谐动和一致;“和”意味着和睦,彼此在友善和关爱中共生;“和”是合作,意味着共同担当,也意味着在活动中互相帮助。

我们把“和”看成观课议课活动生长课堂教学研究质量和效益的土壤,也把它看成观课议课试图达成的一种境界。

从目标动机看,“和”强调参与观课议课者心往一处想,并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观课议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和平台,理解教学、改进教学、创新教学的对话交流活动,它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参与者思考和研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

从参与者的行为方式看,“和”意味着对在场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保护。

这种理解和尊重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发言和观点,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欣赏他人的思考和创造。

2.求“不同”。

“不同”在观课议课中意味着参与者的独立思考,承认彼此的差异性,鼓励参与者发出“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方式,理解“不同”的表达,接受“不同”的结果,在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对话交流中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它强调尊重和张扬人的理性和自由精神。

从实际效益看,只有用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才能刺激和引起对原有经验的反思。

观课议课的效益源于相异的信息刺激,和由此激荡的讨论、反思。

从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要求看,一方面要有“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有“不同意你说的话”的权利。

3.致力“思”。

与评课多用句号比较,议课强调多用问号。

句号用作陈述和评定,问号引起对话和反思。

强调用问号,一方面是强调通过询问互相理解,使议课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参与者不断思想,把思想从习惯的名词用法激活为动词状态。

4追求“诗”。

“思”是人的生存方式和手段,“诗”是人的生活目标和归宿。

我们认为,“诗意”生活是一种富有理想和希望的生活,是一种顿悟自身当下处境并由此而自由创造和不断超越的生活,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利欣赏转而欣赏自身创造力量的审美生活,是一种因为创造和超越而享有愉悦、丰富和充实的自由精神生活。

21.何谓诗意生活?

p47

“诗意”生活是一种富有理想和希望的生活,是一种顿悟自身当下处境并由此而自由创造和不断超越的生活,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利欣赏转而欣赏自身创造力量的审美生活,是一种因为创造和超越而享有愉悦、丰富和充实的自由精神生活。

22.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P54)

生态取向的学者认为,虽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风格是个人化的,教师在其实践中也大多处于孤立的状态之中;但是,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而会向他人学得更多,教师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和风格,它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是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23.如何做到对自己的不满意?

p58-59

应该如何对自己不满意呢?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认识:

第一,要意识到人需要“不满意”。

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的生活,是一种理想性的生活。

超越什么?

超越现在,超越此时。

为什么要超越呢?

因为对现在不满意。

人所以要追求理想,是因为认定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处境不理想。

想一想,现在的一切都完美了,已经没有了值得追求的改变的东西,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第二,要意识到“不满意”的价值性。

与其他的物种比较,人可以说具有先天不完善性。

但人超越其他物种的地方,就在于知道自己不完善,承认不完善,并努力追求完善。

追求完善的实践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这种实践就是后天的自我塑造和改变。

意识到“不满意”的价值,我们应该主动多寻找一些对自身的“不满意”。

第三,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满意”。

对于问题我们不能总往别人身上推,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比如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我们不要总归咎于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而对自己的问题熟视无睹。

第四,对别人最自己的批评要有欢迎和感谢的态度。

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可知兴替矣!

”布鲁纳说:

“自我可以—实际上是必须—从‘他人’的角度予以界定。

”他人是一种视角。

多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批评,我们就可以从他人的批评中得到更多的帮助。

第五,要致力研究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后,无动于衷、置之不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问题。

“不满意”只是有了一种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需要后续的研究和改进行为。

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从“不满意”走向“满意”。

24.如何理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和“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两种观点?

p61

“学生把我们的话当成耳边风,这是结果。

对于结果的提问,我们是否可以转换一种提问方式?

比如,“我的话为什么他会当成耳边风?

两种提问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种提问面对学生,在责备学生的同时,也在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学校把不听话的学生分到了自己班上,这样的提问实质上在寻找“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

和很多朋友交流,我都说到这这样的提问,你很难找到教育的幸福和当教师的幸福,因为没有一个你理想的学生在哪里等着你。

比如,聪明的学生可能不太尊重你,可能比较粗心;很尊重你的学生可能听不太懂你的课,做题会出现很多错误……这样的提问会让你产生:

“九斤老太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的对学生的认识;而对于自己的教育生活,则可能产生“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感叹。

第二种提问不抱怨、不埋怨,它把提问的对象指向自己,“我的话为什么他会当成耳边风”就成了可以研究的问题,研究“我应该说什么话他才爱听”,这是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改造;而研究“我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话,他才更愿意”这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进……就在这样的研究和改革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创造着“适合学生的教育”。

25.怎样在议课中积极参与对话和争鸣?

p66

怎样参与对话和争鸣呢,孙子兵法有“正合奇胜”的方略,可以肯定,争鸣不是为了赢得争论,更不是为了打到对方,但参与争鸣也需要“正合”。

从“正”上讲,我以为需要心正、据正、路正。

心正:

对话与争鸣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彼此成长,推进教育发展进步,推进学术的繁荣,除此之外,不要搀杂其他的东西;始终不要有伤害别人、使别人难堪的主观故意,在希望别人听取自己的意见同时,自己也要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希望别人保障自己说话权利的同时,自己也必须尽力保障别人说话和批评自己的权利,对批评的人保持尊重,平心静气。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

“任何人手里寻到真理,我都会表示欢迎和亲近,并且会轻松愉快地向真理缴械。

当我看见真理远远向我走来时,我会立刻做出投降的姿态。

据正:

持之有据,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重视从实践中获得证据,实践中的证据必须是真实的,是实践中发生过的,不能伪造证据;同时对实践中的证据也要经过分析“去伪存真”,防止“以偏代全”,听见风就是雨。

如果提出和引用的是理论证据,那么这种理论本身也要经得起检验。

路正:

主要指推理和思考的路线要正,采用合理的思考方式,以推导出正确的推论。

这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心正,这既是对话的基础所在,又是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