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78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docx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秋

课题

13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课

共2课时

第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4)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

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

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

(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

 

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

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

引导学生在相互交

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

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

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

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

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

(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早

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

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

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

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

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

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

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

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

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

助解决。

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

(学生可

能回答:

“辞”在本诗中是“离开”的意思;“还”呢?

是“返回”,为什么是返

回呢?

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将要回到原来的住地江陵,

所以“还”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

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

相机点拨。

6.诗中的重点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诗读得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读诗,体会刚

才学过的字词。

7.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的字、词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

互相说说诗意。

8.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

教师随机评价、

指导。

9.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打出画面,配乐

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呢?

(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间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

(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会儿就到了江陵;

(3)仿佛看到了小船轻快地行驶,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

(4)仿佛听到了长江两岸猿猴在不停地叫着。

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几个方面在一起的,或不完整的,无论怎样教师都应:

(1)根据学生的回答,视情况相机追问,哪句诗让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听到

了这样的声音?

(2)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对学生的朗读,可通

过评价、范读等适时指导。

3.当我们走进诗的意境时,我们已完全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谁愿把这首诗

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呢?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

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

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

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

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这美景就藏在古诗

《绝句》里,只要你读懂了诗句,相信你就能感受到。

4、板书课题:

《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

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

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

(简介杜甫:

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

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

诗中描写了那些

景物?

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名词前面都加了

表示颜色的。

)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

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

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

(鸣”与“上”

 

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

)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

 

受诗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听录音朗读,听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

 

语。

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

 

且形美)。

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结束课堂

 

1、再次认读古诗中的生字以及要求书写的字。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翠”“窗”这两个汉字。

 

 

 

 

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绝句

千里江陵一日还。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秋雪   万里船

(轻松、愉悦)(迷人、壮观)

课题

14庐山的云雾

课型

新授课

共2课时

第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

“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

准备

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

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

 

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

 

知道它赞美什么?

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

 

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

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

[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

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

(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

(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

要求:

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

思考: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

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

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

我们试说第

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

(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

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

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

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

(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

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

(方法:

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

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范读,

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

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

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

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

哪句句式好?

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

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

方法:

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

方法:

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同学听听。

 

五、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

 

万变。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

(出示词语朗读)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题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课型

新授课

共2课时

第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

感情的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激发

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

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

 

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引:

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

(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

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

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

(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

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

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

这里的景色很美。

能够说出自

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

(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

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

(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新|课|标|第|一|网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

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

在草滩之中,嵌

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

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

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

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

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

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

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

(),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

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

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

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

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

(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作业布置

锡林郭勒大草原现在是什么样的呢?

还这么美丽吗?

请同学们课下做一次小小

的调查或访问,写一篇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课题

16赵州桥

课型

新授课

共2课时

第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教学

准备

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

 

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

美观的赵州桥。

(二)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三)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四)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五)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出示投影)

问:

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

(提示:

赵州桥建造700

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出示投影)

问:

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

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

(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

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突出了赵州桥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

(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

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

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作业布置

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课题

语文百花园四

课型

新授课

共3课时

第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教学重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

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

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

柴、鹿柴。

5、理解诗题:

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

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

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

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

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

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

真回答。

9、全班评议:

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

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

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

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导言:

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

如:

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