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642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ocx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我们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它是自成体系的——尽管没有专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批判地继承法国古典哲学、美学和文艺学的基础上,吸收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加以革命性的改造而他立起来的。

列宁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和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理论支点是:

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艺术交往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对文学总的理解是:

文学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设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

文学不仅是反映过程,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过程。

文学也是一种对话和交往。

生产消费。

我们的文学理论,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和当代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了。

一百多年以来,它不只在政治、经济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且在文化上也成为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

作为马克思主义有机整体一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我们的基本观点,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来源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只所以是科学的理论,是因为它是以往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考察和总结。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它对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继承。

(一)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

美学专著有《判断力批判》。

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和艺术观点有:

1、美

(1)“审美趣味(审美力、鉴赏力——此者)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和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

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质)——第五节(朱光潜《西方美学史》36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2)“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使人愉快的。

”(量)——第九节(同上第365页。

(3)“美是一个对象的符合目的性的形式,但感觉到这形式美时并不凭对于某一目的的表现(即主体意识不到一个明确的目的——朱光潜注)。

”——第十七节(关系,目的)(同上第368页)

(4)“凡是不凭概念而被认为必然产生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方式)——第二十二节(同上第369页。

(5)“从经验角度来说,美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够引起兴趣。

”如果一个人被抛弃在一个孤岛上,他就不会专为自己而去装饰他的小茅屋或是他自己,不会去寻花,更不会去栽花,用来装饰自己。

只有在社会里,人才想到人仅要做一个人,而且要做一个按照人的标准来说是优秀的人(这就是文化的开始),要被看作优秀的人,他就有把自己的快感传达给旁人的愿望和本领,他就不会满足于一个对象,除非他能把从那对象所得到的快感拿出来和旁人共享。

”——第四一节

(同上第373页。

2、艺术

(1)“艺术被区别于自然。

”正当地说来,人们只能把通过自由而产生的成品,这就是通过一意图,把他的诸行为筑基于理性之上,唤作艺术。

因为,虽然人们爱把蜜蜂的成品(合规律地造成的蜂窝)称作艺术作品,这只是由于后者对前者的类似;只要人一思考,蜜蜂的劳动不是筑基于真正的理性的思虑,人们就会说,那是她的(本能的)天性的成品,作为艺术只能意味着是一创造者的作品。

”——第四十三节

(伍蠡甫主编《西方言论选》),第562页,上海课文出版社,1979,蒋孔阳译)

(2)“艺术作为人的技巧,也有别于科学,正如能有别于知,实践功能有别于认识功能,技术有别于理论。

”——第四十三节

(《西方美学史》,第383,朱译,亦可参蒋译——同上。

(3)“艺术还有别于手工艺,艺术是自由的手工艺也可以叫做挣报酬的艺术(蒋译:

雇佣的艺术)。

人们把艺术看作仿佛是一种游戏,这是本身就愉快的一种事情,达到了这一点,就算是符合目的;手工艺却是一种劳动(工作),这是本身就不愉快(痛苦)的一种事情,只有通过它的效果(例如报酬)(蒋译:

工资),它才有些吸引力,因而它是被强迫的。

——第四十三节(同上)

(4)“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它只对自己具有合目的性,并且,虽然没有目的,它仍然具有促进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

”——第四十四节

(《西方文论选》第408页,宗白华译)

(5)“美的艺术当其好像是自然时,是一种艺术”。

“所以美的艺术作品里的合目的性,尽管它也是有意图的,却须象是无意图的。

这就是说,美的艺术须被看作是自然,尽管人们知道它是艺术。

”——第四十五节

(同上409页)

(6)“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

“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特定法规。

——第四十六节(同上410页)

(7)“至于审美意象(aestheticideas)宋白华课为审美诸观念,审美诸理想——引*),我所指的是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宗白华译为表象)。

在这种形象的显现里面,可以使人想起许多思想,然而又没有任何明确的思想,然而又没有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与之完全相适应。

因此,语言就永远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它,使之变得完全明白易懂。

”“想象力所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因此,结合起来构成天才的各种心灵的能力,是想象力和理解力(宗白华译为悟性,朱光潜译为知解力)。

如果说,想象力在认识的活动中,要受到理解力的束缚,要受到概念的限制,那么,在审美的活动中,它却是自由的,它超出概念之分,在理解力提供丰富的未经开拓过的材料。

”——第四十九节

(同上563页,蒋孔阳译)

(8)“在一切艺术之中占首位的是诗。

”“诗用它自己随意创造的形象显现游戏,却不是为着欺骗,因为它说明自己只是为着游戏,但是知能力却可以利用这种游戏来达到它的目的。

”——第五十三节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401页。

(二)黑格尔(Hegel,1770—1831),法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

美学专著有《美学》。

1、美的概念

(1)“我们已经把美称为美的理念,意思是说,美本身应该理解为理念,而且应该理解为一种确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

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朱光潜译黑格尔《美学》,第135页,商务印出版,1979年版。

(2)“一切存在的东西只有在作为理念的一种存在时,才有真实性。

因为只有理念才是真正实在的东西。

”“只有符合概念的实在才是真正的实在,因为在这种实在里,理念使它自己达到了存在。

(同上141—142页。

(3)“我们前已说过,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

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说课更严格一点,真与美却是有分别的。

”“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

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

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上第142页)

2、自然美

(1)“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2)“死的天机的自然是不符合理念的,只有活的有机的自然才是理念的一种实现。

”“生命也应理解为灵魂及其身体的统一。

(《美学》149页至159页)

(3)“作为在感性上是客观的(朱注:

即作为感发对象的)理念,自然界的生命才是美的,这就是说,真实(即理念)在它的最浅近的自然形式(即生命)里直接地存在于一种个别的适合于它的实在事物里。

但是由于理念还只是在直接的(自在的非自为的,——朱注)感性形式里存在,有生命的自然事物只所以美,现不是为它本身,也不是由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同上第160页)

(4)“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但是动物的生命尽管已经表现出生气灌注,却还是局限的,”它“自在”而非“自为。

(同上第170、171页)

3、艺术美

(1)“只有艺术美才是符合美的理念的实在。

”“理念(即艺术美——朱注)是本身完满的美,而自然*是不完满的美。

(同上第183页—184页)

(20“如果我们问:

整个灵魂究竟在哪一个特殊器管上显现灵魂?

我们马上就可以回答说:

在眼睛上;因为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

”“艺术也可以说是要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作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

(同上第198页)

4、艺术美的产生

(1)“只有从心灵生发的,仍继续在心灵土壤中长着的,受过心灵洗礼的东西,只有符合心灵的创造品,才是艺术作品。

”“一切心灵性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产品。

(《美学》第36、37页)

(2)“是什么需要使得人要创造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普遍而绝对的需要是由于人是一种能思考的意识,这就是说,他由自己而且为自己造成他自己是什么,和一切是什么。

自然界事物只是直接的,一次的,而人作为心灵却复现他自己,因为他首先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其次他还为自己而存在,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只有通过这种自为的存在,人才是心灵。

人以两种方式获得这种对自己的意识:

第一是以认识的方式,他必须在内心里意识到他自己,意识到人心中有什么在活动……其次,人还通过实践的活动表达到为自己(认识自己),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是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

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表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自己内在生活的烙印,而且发见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

……儿童的最早冲动就有要以这种实践活动去改变外在事物的意味。

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这种需要贯穿在各种各样的现象里,一直到艺术作品里的那种样式的在外在事物中进行自我创造(或创造自己)。

不仅对外在事物人是这样办的,就是对他自己,他自己的自然形态,他也不是听其自然,而要有意地加以改变。

一切装饰打扮的就在此,尽管它可以是很野蛮的,丑陋的,简直毁坏形体的,甚至很有害的,例如中国妇女缠足或是穿耳穿唇之类。

只有到了有教养的人,形状举止以及外表一切样式的改变才都是从精神文化出来的。

”“艺术表现的要求所以也是理性的要求,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

(同上38—40页)

(3)“艺术兴趣和欲望的实践兴趣之所以不同,在于艺术兴趣让它的对象自由独立存在,而欲望却要把它转化为适合自己的用途,以至于毁灭它;另一方面,艺术观照和科学理智的认识性的探讨之所以不同,在于艺术对于对象的个体存在感到兴趣,不把转化为普遍的思想和概念。

”(《美学》第48页)

“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同上第49页)

“因此,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其为艺术作品。

”(同上)

“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创造。

”“艺术家的创造的想象”,“它是一个伟大心灵和伟大胸襟的想象,它用图画般的明确的感性表象去了解和创造观念和形象,显示出人类的最深刻最普遍的音趣。

(同上50、51页)

“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因此艺术有它自己的目的,这目的就是这里所说的显现和表现。

(《美学》第68页、69页)

(三)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1874),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哲学著作有:

《黑格尔学批判》(提出“只有回到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

”)、《基督教的本质》(提出“人的上帝就是人”)和《未来哲学原理》。

1、“如果我的灵魂的审美力是坏的,我怎么能感觉到一幅美的图画是美的呢?

2、“人是在对象上面意识到他自己的:

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你是从对象认识人的;人的本质是在对象上面向你显现出来的:

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客观的‘我’。

”“月亮、太阳和星辰都向人呼喊:

认识你自己。

”“最早的哲学家是天文学家。

天空使人想起自己的使使命,想起自己生下来不仅是为了活动,而且是为了观看的。

3、“人照镜子;他对自己的形体有一种快感。

这种快感是他的形体完满和美丽的一个必然的、自然的结果。

美丽的形体是满足于自己的,它必然慢慢腾腾一种喜悦,它必然反映在自身之内。

4、“人的绝对本质,人的上帝就是人自己的本质。

因此对象支配他的力量就是他自己的本质的力量。

例如感情的对象的力量就是感情的力量,理性的对象的力量就是理性自身的力量,意志的对象的力量就是意志的力量。

”“理性的对象就是对象化的理性,感情的对象就是对象化的感情。

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中是象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在脚下流过的水一样。

那么,当音调抓住了你的时候,是什么东西抓住了你呢?

你在音调里面听到了什么呢?

难道听到的不是你自己心的声音吗因此感情只是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也就是只能为自己所了解——因为感情的对象本身只是感情。

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但是哲学的对话实际上也只是理性的一种独白。

5、“一般来说,艺术和手艺之间,有什么鸿沟呢?

难道不是只有当手工业者、陶器匠、玻璃匠、泥水匠成了艺术家时,真正的艺术才得以表现出来吗?

艺术不是与最平常的生活需要有着联系的吗?

除了使平常的、必需的东西高贵化以外,艺术还有什么干的呢?

不需要房子,就不会建造起漂亮的房子;不再喝酒,不玲视酒,就不会用漂亮的高脚杯来盛放它,以示敬重;不哀悼死人,就不会建造纪念碑和灵庙来荣耀他们;不再有流血之事,就不会再唱《伊利亚特》。

……艺术的至高的对饮,便是人,也就是说,整个的人,从头顶至脚跟。

……艺术是宣扬尘世享乐的,是感性的,是无神的;……凡是最看画中美女的人,也一定爱看活的美妇。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一)美和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劳动”,“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手变得自由了”,“手不仅是劳动的器管,他还是劳动的产物。

……(通过劳动——引者)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引者)的绘画、托尔瓦德森(十九世纪丹麦雕塑家)的雕塑以及帕格尼尼(十九世纪意大利音乐家)的音乐。

”“由于手、发音器管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提出和达到愈来愈高的目的。

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

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

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起来了,而且和它们一起,人的存在在人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也发展起来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

2、“眼睛变成了人的眼睛,正象眼睛的对象变成了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创造的社会的、属人的对象一样。

因此,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理论家。

”“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属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也对他说来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等于说,对象成了他本身。

”“另一方面,即从立体方面来看: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

*发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因此,一方面为了使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而另方面为了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必要的。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亦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当作自己的本质来对待,或者说把自己本身当作类的存在物来对待)的自我确证。

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

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惊讶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同上)

“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

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同上)

4、“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应。

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

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到自己控制。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编第五章,参看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688—689页。

(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思考、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

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到他的最遥远的形式)的制约。

意识到了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象在照像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那末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

”“……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念的产物。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人也有‘意识’。

但是人并非一开始就具有纯粹的‘意识’。

‘精神’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即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

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出来的。

……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法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

2、“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1848)

3、“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等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用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极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学。

在考察这些变学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

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学,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学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序言》(1859)

4、“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发行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1973)

“如果进一步问:

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1978)

5、“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的繁茂共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及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

6、“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

“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并不是经济善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是消极的结果。

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1984)(或课《致符·博尔其乌斯》,曾被误为“致海·施塔尔根堡”)

“我们视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用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说的。

同上

(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及,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

2、“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1848)

4、“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