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56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

《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儿童 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docx

好儿童要谦让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好儿童要谦让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要求编写的。

  本课教材选用了《孔融让梨》这个流传久远的古代故事。

  本课设五个栏目。

  “想一想”栏目,设在课文前,起导入作用。

通过让学生看“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图,并思考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议一议”设两个问题:

第一题,让学生站在孔融的哥哥、弟弟及家人的角度进行情感体验,体验一下被人谦让时的感受,达到激发情感的目的。

这样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说一说”是在明理的基础上门辨析,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好处、方便时做到讲谦让。

  “夸一夸”是通过夸身边同学讲谦让的事例,树立榜样,表扬鼓励讲谦让的同学。

  “讲一讲”中课后作业,通过让学生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中“知道讲谦让的传统故事”的要求。

教法建议:

  1.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的方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谦让,可以怎样谦让。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帮助学生理解到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为什么要讲谦让。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两只小山羊,它们同时走到一座独木桥前,两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对岸去,它们同时走上了小桥。

2.教师开始演示课件一并继续讲述:

(名称:

小羊过桥)

  

(1)教师讲述:

  两只小羊各不相让,结果怎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一:

  课件内容:

两只小羊各不相让,同时掉入河中。

3.教师提问:

  两只小羊为什么都掉进河里了?

(它们不懂得谦让)

4.教师小结:

  两只小羊都想自己先过桥,谁也不谦让谁,结果都掉到河里去了。

5.请学生谈谈看了小羊过桥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课题:

六、好儿童讲谦让

二、学文明理

1.教师提问:

  谁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如果学生没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播放录音故事。

2.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补充。

3.出示课文P27的插图。

4.教师提问:

  

(1)当哥哥让孔融拿梨时,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

不抢先能让人

  

(2)他为什么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板书:

懂得讲谦让

5.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哥哥、弟弟会怎么想?

孔融的爸爸妈妈又会怎样想?

6.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7.分组汇报。

8.教师小结:

  孔融四岁就懂得讲谦让,爸爸、妈妈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哥哥、弟弟跟他的关系更加亲密。

(板书:

关系亲密)而且,讲谦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书:

美德)所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9.教师提问:

  听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懂得什么叫谦让了吗?

  板书:

好处方便

10.教师小结:

  在好处、方便面前能够做到不抢先、能让人,就是讲谦让的表现。

11.再次演示两只小羊过桥的课件:

  

(1)教师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两只小羊怎样做就可以安全的过河了?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小羊互相谦让安全过河的情景。

  (3)教师鼓励学生:

  在你们的帮助下,两只小羊顺利的过河了,你们也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三、联系实际

1.请学生讨论:

  

(1)讨论题:

  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谦让,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大家就像一家人,学习、活动时都会觉得很愉快。

板书:

亲如一家非常愉快

2.请学生演一演: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1)出示三张插图。

  内容:

栏目三”说一说”中的插图。

  

(2)教师描述插图中的情境:

情境一:

  下课了,小明和小强同时来到饮水桶前,都想喝水。

情境二:

  丽丽和小军一起打球,打了一会儿,小刚来了也想打球。

情境三:

  春游结束了,同学纷纷登上回学校的汽车,最后上来了两位同学,可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了。

  (3)学生讨论后,进行表演。

  (4)同学、教师共同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3.请学生夸一夸

  

(1)同学中谁能谦让?

请你夸夸他,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2)师生共同夸奖平时能做到讲谦让的同学。

  (3)请得到夸奖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教师奖励每位讲谦让的同学一朵”谦让花”。

4.请学生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讲谦让?

5.学生思考后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补充或表扬。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不仅懂得了什么是谦让,还学会了谦让,我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一定会比今天课上的表现还出色,大家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就像一家人一样,大家说对吗?

  板书设计:

           六、好儿童讲谦让

 

              不抢先           关系亲密

        好处、方便     懂得讲谦让(美德) 亲如一家

              能让人           非常愉快

  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识自我、驾驭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进行学习和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懂得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重要性,保持积极乐观向上情绪状态,引导学生发展良好情绪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三、教学难点:

情绪对人的不同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识自我、驾驭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进行学习和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懂得情绪对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三、教学难点:

情绪对人的不同作用。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情绪体验——小游戏

  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并且竖起食指,左右同学围成一个圈。

老师将说一段话,当话中出现“竹”这个词时,你要赶快用左手抓旁边同学的右手食指,而你的右手食指应赶快逃掉。

如果你抓住别人同时自己又逃脱了,你就是胜利者!

  通过游戏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让学生理性地掌握情绪及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知识,又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2、正课:

  活动二 情绪搜索——“比一比”

  全班分成四大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类情绪,情绪词语接龙情绪搜索——“析一析”:

学生在上一环节的活动中,分析自身的情绪变化,发现对同一事件会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复杂情绪以活动为载体和主要渠道,通过学生的合作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情绪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不同类型的情绪组成复合情绪;依托现实的活动情景,让学生课堂上体验情绪与个人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

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绪是否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呢?

既是对第一目的总结,也引申出第二目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三 情绪探究——分析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a流放中: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b大赦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 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d据我国史记记载,伍子胥在过韶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其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

  e《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多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喜极而疯”。

  教师总结:

喜怒有度:

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绝;惧不能惊慌失措。

  活动四情绪驿站——认识到调节消极情绪有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积极情绪。

  A谈一谈:

你经历过的最高兴、最悲伤、最愤怒、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它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影响?

  B看情绪漫画,请充分发挥想象,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3、师生共勉: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当我们把欢声笑语撒满校园的时候,就会发现:

生活,原来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一起用愉快地心情去拥抱灿烂的明天吧!

  4、结束语 情绪感悟——播放《幸福拍手歌》

  使学生领悟到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生活。

以歌曲激励,学知导行,旨在让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实现情感觉悟目标、能力目标、认知目标的三统一。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第二框 学会调控情绪(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初中生的情绪特点,掌握一定的调节情绪的作法,使学生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分析自身的情绪特点及其自己是怎样克服消极情绪的,老师在此课中起主导地位,对学生分析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学生容易混淆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暗示方法进行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不稳定、易变、易冲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适时适当地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二、教学重难点:

调节情绪的方法其中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法、升华等方法,名词新,学生不易理解,难掌握

  三、教法

  创设情景、观看录像、联系学生实际,分析初中生的情绪特点,联系学生的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活动一阅读与感

  阅读:

a面对着同样的半杯水的不同态度

  b1962年,在美甲天下的桂林,一位女孩因三次高考落榜,爱情失意,准备在此寻短见,幸好她的一本日记失落在地上,被郭沫若拾获,笔记上有绝命诗一首,并有对联一幅。

郭沫若看到马上叫人寻找女孩,找到女孩,郭老当面劝导,并将女孩的对联进行改动,女孩接受了,并安全返回。

  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

横批:

”春在哪里?

  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批:

”春在心里。

  感悟:

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就是一道坚固的“闸门”也就是说理智可以控制情绪。

因为,理智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正课:

活动二课堂BBS:

一吐为快

  我平时很喜欢篮球,球打得也不错,可正式上场的时候,心里总是非常紧张,结果场上表现并不如人意。

  我被朋友误解了,感到委屈和痛苦,心里很郁闷。

  我很讨厌我的同桌,他老爱在课上讲话,妨碍我听课,我很生气总想教训他。

  我火气大,平时遇点小事就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动起手来,为此常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

  分析、归纳、判断调节情绪的方法

  介绍10种放松情绪的方法

  活动三:

同呼吸,共命运!

  情景一:

同桌同学弄坏了丽丽的钢笔,也不道歉一声,扔下笔就走,丽丽非常生气,憋着一肚子气回家,一进家门就冲着妈妈“火”起来……

  情景二:

今天的外语考试,张微微得了92分,她高兴极了,大声嚷起来,而微微的同桌同学先是默默地坐着,然后趴在桌上……她的试卷上写着“58”

  情景三:

凌晨一点,小球迷王刚盼望的足球赛终于开始了……“好球!

太棒了!

”他兴奋地叫着、跳着……周围的邻居都被吵醒了

  问:

他们的情绪表达合适吗?

为什么?

  呼吸法调节情绪

  小组讨论:

  1、在你伤心难过时,有没有人安慰过你?

  2、你是否也很善解人意,照顾过别人的 情绪?

  3、在我们表达自己情绪时,怎样照顾别人的情绪,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3.总结及作业:

  结束语:

歌曲欣赏——快乐老家

  作业:

写出一份如何调控及自己情绪的计划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们儿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设置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友爱同学,同学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这一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基本要求。

要与同学团结友爱,这方面的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过,一、二年级时主要强调要团结友爱讲谦让,三至五年级时主要强调能合作、不嫉妒、不欺负弱小。

本课也是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但讲述的角度和侧重点都与过去不同。

现在是从“友谊”这一角度来讲与同学团结友爱的,侧重点在于要建立真正的友谊,而不讲“哥们儿义气”。

对该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按这个侧重点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是必要的、及时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起来。

他们赞美友谊,向往友谊,追求友谊,但有些同学却找不到友谊,与其他同学相处不好,没有好朋友,也有一些同学自以为找到了友谊,实际上却不过是“哥们儿义气”。

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述说”:

“在同学中你和谁是好朋友?

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一致的。

其中包括:

有的同学会说“我没有好朋友”;也有的同学介绍“怎样相处的”,实际上可能是“哥们儿义气”的表现。

这些都是正常的。

教师应抓住这些引入正题:

我们为什么应与同学建立友谊?

我们怎样才能和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教法建议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在教学中要让一些同学结合教材中的有关阐述和自己的体会谈感受,通过互相交流,使大家对这个问题有较深的认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应广泛地与同学建立友谊,而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同学。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这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既须强调与同学相处要关心人,帮助人,要讲谦让,能理解人,又须强调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哥们儿义气”。

由于这个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是较难把握的,所以要充分利用许卫的例子进行分析。

另外,在教学中对“哥们儿义气”的危害性要注意讲清楚,不要忽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真正的友谊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儿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儿们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准备

  1.课文开头部分的录音。

  2.讨论题录音。

  3.课文事例录像。

  4.练习题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在一起相处五年多了,肯定有一些好朋友。

谁是你的好朋友?

你们是怎么相处的?

  2.提问:

前一段时间,王心跃同学扭伤了脚,他在家里休息时,都有谁去过他家?

去干什么?

为什么去看望他?

  3.提问王心跃同学:

同学们都来看望你,你是什么心情?

为什么这么高兴?

  4.小结:

同学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就是友谊,小学时结下的友谊永远都不会忘记。

  板书课题  三 真正的友谊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引导学生认识怎样建立和发展友谊。

  

(1)听课文第一节的录音。

  

(2)提问:

同学之间应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呢?

  (3)小结:

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建立友谊需要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板书:

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1)导语: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它表现为互相信赖、理解、关心和帮助。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友谊。

仔细想一想:

当你取得成绩时,如有朋友祝贺,就会感到更加幸福;当你有困难时,如果有朋友关心、安慰和帮助,就能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一个人如果缺少友谊,没有朋友,就像生活在荒寂的孤岛上和沙漠中一样感到孤独凄凉。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

“友谊对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合音。

  但是,友谊的建立和发展,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矛盾。

这时该怎样对待呢?

  

(2)看课文录像(后部分)。

  (3)提问:

  ①许卫和吴小中是什么关系?

  ①小中为什么会生好朋友的气?

  ③许卫为什么没按小中说的做?

如果做了又会怎样?

  (4)小结:

吴小中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在400米测试中能帮自己隐瞒过关。

但许卫没有这样做。

他知道如果帮小中蒙混过关,虽然一时取悦了他,但实际上是害他,而且对自己来说,为了所谓的“友谊”,犯了不坚持原则和欺骗的错误。

这决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哥儿们义气”在作祟。

  (5)提问:

许卫没有按小中的要求做,小中很生气,友谊面临着考验。

这时,许卫会怎么做呢?

  听录音(放完)。

  (6)小结:

许卫既坚持了原则,不同意为自己的好朋友蒙混过关,但又不是撒手不管。

  板书:

坚持原则

  许卫给了小中热情的帮助。

他每天陪小中一起跑步,小中的体能增强了,终于在400米测试中达标了。

这时,许卫和小中的友谊会怎么样?

(更好)这种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板书:

热情帮助 真正的

三、辨析巩固

1.放“议一议”题录音:

  

(1)提问:

张苏和包小新是一对好朋友,张苏现在因为什么事发愁?

他为什么发愁?

  

(2)小组讨论:

包小新为了帮张苏出板报,从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偷剪了一张报头,张苏知道小新做了错事,但又觉得他是为了自己。

张苏该怎么办呢?

  (3)回答归纳:

张苏应诚恳地指出小新的错误。

  板书:

有了错误 诚恳指出

  (4)问:

为什么一定要指出他的错误?

不指出行不行?

  小结:

如果不指出小新的错误,他就会觉得为了朋友做错事是正当的,今后就可能一错再错。

张苏不应当因为小新是对自己好,就不辨对错,不分是非,抛弃原则。

否则既害人又害己,不是真正的友谊。

  (5)提问:

张苏怎样做才能使友谊不破裂?

  (6)小结:

坚持原则,分清是非,诚恳地指出朋友的错误,帮他改正。

这是对朋友负责的表现。

对方也要虚心接受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俩人的友谊才能更牢固。

  板书:

共同进步

2.提问:

“哥儿们义气”和真正的友谊有什么区别?

3.辨析: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什么是哥儿们义气?

投影出示辨析题。

(略)

  

(1)钱强和人打架,好友李辉不但不阻拦、批评,指出好友的错误,反而还去帮他打架。

这是哥儿们义气。

  

(2)朋友有了困难,作为好朋友热情地去关心、帮助他。

这是真正的友谊。

  (3)朋友做题遇到了困难,不能简单地把本借他抄,而要帮他真正地解决困难。

这是真正的友谊。

  (4)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出了问题,主动争着承担责任。

这是真正的友谊。

四、总结全文

  1.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吗?

  2.提出希望:

  友谊是人间的真情,是世上最高尚的东西。

它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温暖,带来前进的动力。

  重要的是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因为只有真正的友谊才能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成为永久的财富。

  希望同学们记住:

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板书设计

三真正的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做诚信的人》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

  调查表明,校园中也存在缺乏诚信的现象,有不少中小学生就是因为被谎言欺骗或被愚弄而采取“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报复他人的。

因此,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做人、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交友之道,养成诚实做人、注重信誉的生活态度。

  2、能力:

培养辨是非,明善恶,以义取信,诚信做人的能力。

  3、知识:

明确诚实守信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诚实守信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诚信的作用。

难点:

怎样做到诚信。

  二、教法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探究法。

通过探究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

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三、学法

  诚信的品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起来的,不是一两天的教育就能完成。

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诚信行为与观念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强化诚信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活动法、自评法、小组评价法、个案分析法等提高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进而自觉做一名诚信的人。

  四、教学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环节:

感悟诚信

  通过播放视频《狼来了》。

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

?

  教师归纳:

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诚信,一个不诚实爱骗人的孩子,最后会失去援救而被狼所吃。

失去诚信,就会失去朋友,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东西。

只有诚信,才是人生的通行证。

因为诚信是金。

  诚信在同学中间受到了普遍欢迎,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欢迎诚信,因为诚信无价!

下面请大家列举一下,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