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499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5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docx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

1.四物消风汤《外伤科学》

组成:

当归三钱、川芎二钱、赤芍四钱、干地黄五钱、防风二钱、荆芥穗二钱、白鲜皮五钱、生薏仁六钱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养血祛风。

主治: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

2.龙胆草擦剂

《赵炳南临床经验》

组成:

胆草十斤

用法:

水煎、第一次加水二十升、开锅煮1小时,第二次加水十升,开锅后煮40分钟。

两次药液合并,过滤、浓缩为9600毫升,装瓶。

涂于患处。

功作:

清热解毒、止痒止痛

主治:

急性亚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小儿痱子、丘疹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毛囊炎等。

3.龙骨散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龙骨三两、牡蛎三两、海螵蛸三两、黄柏十六两、雄黄三两、滑石粉一两。

用法:

直接扑上、或油调外用

功用:

解毒收敛。

主治:

湿疹(湿疡)、接触性皮炎(湿毒疡)、脂溢性皮炎、趾间足癣(臭田螺)。

宜禁:

化脓性陈旧肉芽疮面禁用。

4.四黄散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组成:

大黄一两、黄柏一两、黄芩一两、川连五钱、尖槟榔一两、老松香一两、熟石膏三两、厚朴一两、寒水石二两

用法:

上为末,香油调搽。

主治:

一切面疱痛疮、湿疮、坐板疮、烫火疮。

5.石膏枯矾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煅石膏18克,枯矾18克、雄黄6克、冰片1克

用法:

上为极细末、加凡土林187克、调成软膏外用。

主治:

阴囊湿疹。

6.石膏白及膏

《中医皮肤学简编》

组成:

煅石膏62克、白及末31克、密陀僧21克、铅粉15克、枯矾9克。

用法:

上为极细末,加凡土林125克,调成泥膏外用。

主治:

阴囊湿疹。

7.甘草水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甘草(切碎)40克

用法:

加水2000毫升、煮沸过滤,冷后备用。

取5.6层重叠纱布,浸于2%甘草水溶液,外敷患处,每1、2小时换用湿敷1次。

主治:

急性湿疹、湿润糜烂、流水淋漓。

加成:

可加冬桑叶30克,或五倍子10克,水煎做冷湿敷。

8.五枝洗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榆树技、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桃树枝。

用法:

各取半尺长,如筷子粗,剪碎。

适量水煎、熏洗。

主治:

急性湿疹

9.五黄膏

《普济方》卷二七二

组成:

大黄、黄芩、黄柏、黄连、姜黄各等分。

用法:

上为调末,冷水调敷

主治:

《普济方》:

一切疮肿。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湿疹,天疱疮。

10.乌梅煎

外台卷三十引《深师方》

组成:

乌梅五升(去核)

用法:

以饴糖五升煮。

11.乌犀丸

《卫生总微》卷二

组成:

犀角末一钱、猪牙皂角末二钱、干蟾末三钱、龙脑少许。

用法:

上为细末,熊胆汁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温水送下。

先以赤芝散油调涂之,后服本方。

主治:

乳颊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癣退不生者。

12.牛黄解毒散

《保婴撮要》卷十二

组成:

生甘草一两、牛黄五钱(膏梁之子必用之)、金钱花一两。

用法:

上药各为细末。

每服二三分,乳汁调服,或用甘草煎膏为丸,如芡实大。

每服一丸,白汤送下。

外敷清金散亦可。

主治:

《保婴撮要》:

胎毒,头面生癞,或延及遍身,痒痛不安,浸淫不愈及眉炼疮,《诚书》:

疔肿。

13.乌贼骨散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乌贼骨30克、朱砂3克、冰片1克、

用法:

上为极细末,外用撒布。

主治:

耳道湿疹。

14.文蛤散

《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

文蛤四两,点红川椒二两、轻粉五钱。

用法:

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炒黄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碾成细末,瓷罐收贮,香油调搽。

主治:

奶癣

宜忌:

奶母戒口为妙。

16.水沉膏

《普济方》卷二七四

组成:

乳香、轻粉、白蔹、赤蔹各二钱,雄黄半钱、白及、黄丹、乌鱼骨各一钱。

用法:

上为细末,后将草药一处再为末,先用热绢子放在水上,浸少时取出,量疮大小,调药摊于绢子上,贴疮口。

三二日易敷之。

主治:

浸淫疮。

17.乌梅煎

《外台》卷三十引深师方

组成:

乌梅十四枚,大蒜十四枚,屋尘三合、盐三合,大麻子四合。

用法:

上药相和熟捣。

以苦酒一升半,拌和以敷之,一日三遍。

主治:

燥湿癣。

18.乌云膏

《外科大成》卷三

组成:

松香末二两、硫黄末一两。

用法:

和匀、香油拌如糊,摊南青布条上,少半指厚,卷成条线扎之,再用油浸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着一头,下以粗碗按之,其布灰陆续煎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内一宿,出去火毒,搽用。

主治:

头癣、脓疥、下部寒湿疮、胎敛疮、奶癣。

《外科大成》:

头敛并坐板脓疥,及下部寒湿等疮,《金鉴》:

胎敛疮痒甚。

《疡医大全》:

奶癣。

《青囊秘传》:

一切疮痍,破浸脂水作痒。

备考:

方中松香、硫黄用量原缺,据《医宗金鉴》补。

19.升麻汤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组成:

升麻、大黄(锉微妙)、黄芩(去黑心)、积实(去瓤麸炒令黄)、芍药各一两、甘草(炙)、当归(切、焙)各半两。

用法:

上为粗末。

每服五钱七,用水一盏半,加灯芯一握,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晚食前温服。

主治:

心有风热,生浸淫疮遍体。

20.牛屎汁涤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组成:

牛屎(新者绞汁)

用法:

上一味,敷之;或取干者,烧烟熏之,

功用:

浸淫疮。

21.化毒散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组成:

五倍子6克、松香6克,官粉6克、樟丹6克、冰片3克

用法:

上为细末,用粉剂或花生油调匀外用。

功用:

杀菌、消炎、去湿止痒

主治:

渗出性湿疹、脓疱疮。

22.止痒洗剂

《中医外伤科学》

组成:

黄柏、地榆、苦参、甘草、银花、荆芥各适量。

用法:

煎水外洗。

功用:

清热收敛,消炎止痒。

主治:

急性皮炎及湿疹瘙痒。

23.止痒药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

组成:

止痒药粉一两,祛湿药膏(或凡土林九两)。

用法:

上药混匀成膏外敷患处。

功用:

除湿收敛,杀虫止痒。

主治:

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干癣)、皮肤瘙痒症(瘾疹)、痒疹(粟疮)等瘙痒性皮肤病。

宜忌:

止药有一定制激作用,对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禁用。

附:

止痒药粉

《赵炳南临床经验》

组成:

老松香一两,官粉一两、枯矾一两、乳香二两、轻粉五钱,冰片二钱,密陀僧五钱、炉甘石一两。

用法:

装入布袋,外扑皮损,或用油调外敷,也可配成5-20%软膏外用。

功用:

去湿收敛,杀虫止痒。

主治:

湿疹(湿疡)、神经性皮炎(湿癣)、皮肤搔痒症(瘾疹)

宜忌:

本药有一定制激性,对于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粘膜病损慎用。

对汞过敏者禁用。

24.五味去湿散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黄柏31克、蛤粉62克、轻粉31克、白芷31克、石膏62克,冰片6克。

用法:

上为极细末,和匀,亦可调成油膏。

外用。

主治:

慢性湿疹。

25.外科黄连膏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组成:

黄连一两、大黄、黄柏、黄芩各四两、麻油三斤、黄蜡一斤。

用法:

将黄连、黄柏、大黄、黄芩浸入麻油内,浸一天后,用文火熬煎至药枯,去滓滤清加入黄蜡,再用文火徐徐成膏,将膏匀涂布上,敷贴患处。

主治:

湿疹。

宜忌:

不可入口。

26。

白玉膏

《串雅补》卷五

组成:

铅粉二两、铜绿一钱、炉甘石一两、板油一两。

主治:

寒湿疮

27.白术膏

《摄生众妙方》卷二

组成:

上好白术(全无一些苍色者)。

用法:

切开,入瓷锅,水厚于药一手背,文武火煎干一半,倾置一瓶盛之。

又将滓煎,又如前并之入瓶,凡煎三次,验术滓嚼无味乃止,去滓,却将三次所煎之汁,仍入瓷锅内文武火慢慢熬成膏。

功用:

健脾祛湿,湿润止泻,益气固表。

①《摄生众妙方》:

补养;②《本草纲目》引《千金良方》:

止久泄痢;③《寿世保元》:

善健脾胃进饮食,生肌肉,除湿化痰,止泄泻。

《泻氏锦囊、痘疹》:

补中气,固自汗。

④《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理脾和胃,温中止泄;⑤《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健脾去湿。

主治:

①《古今医鉴》:

脾胃大虚,自汗乏力,四肢怠倦,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呕吐泄痢,泻下完谷。

②《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慢性湿疹(顽湿),下肢慢性溃疡(臁疮),手足汗疱疹。

28.白连散

《卫生宝鉴》卷十

组成:

白矾(枯)、乌贼鱼骨、黄连、龙骨各一两。

用法:

上为末,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中,一日换三次。

主治:

1、《卫生宝鉴》聍耳、出脓水。

2、《青囊秘传》浸淫疮。

备考:

《青囊秘传》:

外用。

29.白勒洗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白勒15克,水杨梅15克,三角泡15克

用法:

水煎、外洗。

主治:

慢性湿疹。

30.立效丸

《普济方》卷二七四

组在:

雄黄一两、雌黄五钱、没药半两、巴豆一两,(去皮、不出油、另研)乳膏五钱、木香一两。

用法:

上为细末,面粉为丸,如梧桐子大。

食后五丸,夏月清茶送下,冬月温水送下。

主治:

浸淫疮,疼痛动脏腑。

31.头号化毒丹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引《章氏经验方》

组成:

红升丹1.5克,水银3克,大枣肉10枚

用法:

先将大枣剥去核,在石臼内揭烂如泥,再加入红粉(研细)、水银再捣至极烂,以不见星为度。

功用:

清化解毒。

主治:

小儿胎毒,胎敛疮(婴儿湿疹)。

宜忌:

服药期间,忌吃花生、鸡蛋、鱼腥发物。

32.加吊陈散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加吊陈叶(烘干、加黄酒少许炒焙)62克,煅牡蛎31克,白疔散15克,氧化锌9克。

用法:

上为细末,调匀即成。

或以清油、花生油制成油膏,外用。

主治:

急性湿疹

备考:

加吊陈为大戟科植物石岩枫,俗名木梗梨头草,马西草、吊钩陈。

33.加味全虫汤

《外伤科学》

组成:

淡全蝎二钱,皂角刺四钱、苦参三钱,白鲜皮五钱,刺蒺藜五钱,枳壳三钱,威灵仙五钱,防风一钱五分,黄柏三钱。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袪风除湿。

主治:

顽固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

34.白疔散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海螵蛸21克,滑石9克,寒水石9克、煅石膏9克,青黛3克,冰片1克。

用法:

上为细末,外用。

主治:

湿疹

35.白疕丸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苍术二两、白附子二两、桂枝二两、当归二两、西秦艽二两、草乌二两、追地风二两、千年健二两,威灵仙二两、川芎二两、钩藤二两、菟丝子二两、川牛膝二两、何首乌二两、川乌二两、知母二两、桅子二两、红花二两、白花蛇一两、苦参四两、刺蒺藜四两、防风四两、小胡麻四两、苍耳子四两、黄柏四两、桃仁四两,紫草四两、全虫四两、丹皮四两、荆芥六两、白鲜皮六两。

用法: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2钱,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功用:

驱风攻毒、除湿止痒。

主治:

牛皮癣(白疕风)、神经性皮炎(顽癣)、慢性湿疹(顽湿疮)。

36.兔头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组成:

腊月兔头一枚(烧过),五月五虾蟆一枚(自死者),代赭一两,地黄叶灰半两,虎头骨(炙令赤黑色)二两,贝子(烧过)七枚,小蓟灰半两。

用法:

上为散,以如绵裹如枣子大,纳下部中,兼每日空心新汲井水半钱匕,以愈为度。

主治:

月蚀、下部湿匿。

37.硫槟散

《医学入门》卷八

组成:

槟榔二个(破开,以黄丹三钱合在内,湿纸包裹煨),蛇床子、硫黄各四钱,全蝎六个,轻粉、青黛各五分,麝香少许。

用法:

上各为末,和匀,每用少许,以清油调抹两掌,擦热抱车一倾,次擦两腿上。

主治:

阴囊及两腿风湿疮痒。

38.雄黄膏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组成:

雄黄(研)、黄连(去须为末)各一两,黄芩(去黑心末之)、松脂各二两,乱发灰一分(末),猪脂六两。

用法:

先熬脂令沸,下松脂煎令熔尽,即下药末以柳蓖搅令匀,瓷盒内盛。

取涂摩疮上,以念为度。

主治:

窝疮。

39.硫黄涂敷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组成:

硫黄(细研)、闾菇(末)各一两、斑蟊(去翅足、细研)半两。

用法:

上为末和匀,先用盐汤洗疮,后涂敷疮上,如干者以猪脂调涂。

一日三次

主治:

月蚀疮,息肉。

40.五倍子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五倍子末310克,黄柏末90克。

轻粉60克

用法:

先将轻粉研细末,不见星为度,然后与倍子末、黄柏末同研极细。

另用凡土林280克,麻油180毫升,调成适当稠度的油膏。

薄敷患处,每日一二次。

功用:

薄肤、止痒

主治:

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

41.一上散

《兰室秘藏》卷下

组成:

雄黄(通明者)、黑狗脊、蛇床子(炒),熟硫黄各5钱,寒水石6钱,斑蟊十三个,(去翅足毛,研碎)。

用法:

上另研雄黄、硫黄、寒水石如粉,次入斑蟊和蛇床子、黑狗脊为细末,同研匀。

先洗疥癣令汤透,去痂。

油调手中搽热。

以鼻中嗅三两次。

擦上,可一上即愈。

主治:

诸般疥癣。

 

42.一扫光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沈阳方)

组成:

松香、铜绿、枯矾、章丹各三钱,梅片二钱,铅粉三钱。

用法:

上为极细末,涂于患处。

功用:

收敛疮毒。

主治:

一切湿疮浸淫,黄水疮,梅毒破烂。

43.一黄散

《外科大成》卷三

组成:

黄连一两

用法:

上为末、水调、摊碗内,艾内加川山甲一分,烧熏,以纯黑为度,加轻粉五钱,冰片二分,槐汁煎油调敷,或猪胆汁调敷。

主治:

黄水疮、头炼、眉炼、耳蚀,羊胡子、燕窝、脓窠等疮。

44.一扫光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南京方)

组成:

淡茱萸,硫黄(另研乳细)各一两,苦参四两、雄黄(另研乳细)花椒,升药底(另研乳细)蛇麻子,明矾(另研细)各1两,樟脑5钱,烟胶,大风子肉,白芷各一两。

用法:

先将明矾,升药底、雄黄、硫黄、四味另研乳细。

再和余药共研细末,以猪油或牛油调匀。

用纱布包裹,于沐浴的搓擦患处。

功用:

杀虫止痒

主治:

疹疮、湿疹、干癣。

45.二妙散

《外科方奇方》卷三

组成:

茅山苍术一斤,川黄柏一斤。

用法:

共炒存性,为末、麻油调敷。

主治:

湿风烂疮。

46.二神散

《外科真诠》卷上

组成:

老杉木(存性),官粉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

用清油调搽。

主治:

肾囊风。

47.二蜡膏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

组成:

菜油四两,葱白(连须)三个,川椒十四粒,白蜡、黄蜡、白矾各2钱,东丹三钱。

用法:

将连须葱白,川椒入菜油中,熬至色枯,去滓、再入白蜡、黄蜡、白矾、熔化离火、俟沸稍定,入东丹,急急搅匀,倒在碗内,放阴土地上一日一夜去火,然后将矾五六分,溶水泡一碗,将疮洗净拭干。

将药涂上如钱厚。

以油纸贴,外以粗草纸略揉软盖上,绢帛缚之,每日洗一涂,缚扎如法,数日即愈矣。

但疮虽愈,四边必多水疱,痒极,切不可爬搔,若搔碎,即又成疮矣。

故虽愈,仍将药照旧洗涂,并水疱也涂之,如是三四日,痊愈不痒矣。

功用:

去腐生肌

主治:

臁疮,下部湿毒疮。

48.二味消毒散

《外科大成》卷一

组成:

白矾一两、明雄黄二钱

用法:

上为末、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处。

功用:

《逝江中医杂志》(1958.12封三):

杀菌化腐。

《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除湿止痒。

主治:

风湿热毒引起的疮疡,湿疹,红肿痒痛及虫咬伤。

1、《外科大成》:

热疮、痱、痤、疥、疹,风湿痒疮。

2、《病科遗编》:

喉袋蛇缠,湿热时毒。

3、《验方新编》:

毒虫咬伤。

4、《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湿毒引起及疮疡,红肿痛痒流水,及湿疹,慢性中耳炎。

5、《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皮炎、疮疹。

49.二号化毒丹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牛黄1.5克,轻粉3克

用法:

先将牛黄研细,再加轻粉研细,以不见星为度,装瓶密封。

量儿大小,每日服0.15克~0.3克,蜂蜜少许调旉。

功用:

清化解毒

主治:

胎毒、胎恋疮(婴儿湿疹)头面热毒,疖肿,大便干秘者。

宜忌:

服药期间忌食鸡蛋、花生、鱼腥发物。

50.湿疡雄甘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雄黄解毒散一两,甘石粉二两,清凉膏七两。

用地:

上药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功用:

除湿收敛,润肤止痒。

主治:

慢性湿疹,下肢溃疡。

宜忌:

急性湿疹慎用。

附记:

雄黄解毒散

雄黄一两,白矾四两,寒水石(煅)一两半。

51.清凉膏:

当归一两,紫草二钱、大黄面一钱五分,香油一斤,黄蜡四两,依法制成膏,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52.湿疹合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白鲜皮9克、秦艽9克,紫草根9克,银花9克,黄芩9克,赤茯苓6克,野菊花6克,赤芍药6克,黄连3克,生甘草4克

用法:

水煎,内服

主治:

婴儿湿疹。

53.湿痒油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三黄末6克,青黛3克,紫金锭1克,无名异3克,黄丹1克,煅石膏9克,密陀僧1克,寒水石6克,铜绿3克,烟胶3克。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油膏、外用。

主治:

慢性湿疹。

54.湿疹并臁疮膏

《病科选粹》卷六

组成:

黄蜡一两,头发一拳大,香油一两,轻粉二钱(另研)猪胆二斤

用法:

上先将香油熬四、五沸,次下黄蜡,又熬四五沸,再后下头发,文火熬,用槐条不于搅,俟发消化,滤净后下轻粉,略熬一时,取起放瓷碗内,冷水浸少顷即成膏,一切湿疮、臁疮贴半日,黄水流出拭干加药,再贴一七愈。

主治:

一切湿疮、臁疹。

55.滋阴除湿汤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生地30克,元参12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茯苓9克,泽泻9克,白鲜皮9克,蛇床子9克。

功用:

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主治:

亚急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天疱疮等反复不愈。

日久伤阴耗血,舌淡苔净或光者。

方论选录:

方中生地,元参滋阴清热,当归。

丹参养血和营,茯苓除湿而不伤阴,白鲜皮,蛇床子除湿止痒。

56.普连软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黄柏面一两,黄芩面一两,凡士林八两。

用法:

直接皮损上或用软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或加入其他药粉作为软膏基质。

功用:

清热除湿、消炎止痛。

主治:

脓疱疮(黄水疮),急性,亚急性湿疹(风湿疡),烫烧伤、单纯疱疹(火燎疮),牛皮癣,牛皮癣。

57.隔纸膏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组成:

黄柏(炙)飞丹各二钱,轻粉、面粉各一钱。

用法:

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

主治:

妇人血风疮。

58.鼓皮醋洗方

方出(圣惠)卷六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组成:

鼓皮手许大。

用法:

上以酽醋浸一宿,取汁涂之,或烧为灰,细研,以面脂合敷之。

主治:

月蚀疮。

59.蓝药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青黛15克,海螵蛸68克,石膏末125克,冰片3克,凡士林936克。

用法:

调膏、外用

主治:

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

60.腻粉散

《圣惠》卷六十五

组成:

腻粉一两,黄连一两(去根末),胡粉一两(炒令微黄),松脂一两。

用法:

上都细研,先以温浆盐水洗疮令净拭干,以散敷之;如疮干,用生油调搽,以愈多度。

主治:

月蚀疮。

61.解毒丹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

熟石膏62克,黄柏15克,青黛9克,轻粉3克

用法:

上为细末,麻油调敷。

主治:

湿疹、皮炎、烧伤、溃疡。

62.解毒雄黄散

《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

雄黄四两,硫黄八两。

用法:

上为细末,柏油调搽,纸盖之,三日一换。

主治:

风湿流注腿脚,致生血风疮顽疮,紫黑瘙痒者。

63.新三妙散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黄柏面十两、寒水石面五两、青黛面一两。

用法:

上和匀,直接撒布,或用芦荟蘸搽,或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用。

主治:

急性湿疹,婴儿湿疹、过敏性皮炎、脓疮病。

64.煤红膏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组成:

京红粉30克,利马锥4克(炼丹后下剩锅底的药粉)白蜡4克,凡土林加至100克,煤焦油若干。

用法:

先将前四付药调成京红粉膏,后以京红粉和煤焦油按不同分列调成1.10%(90克:

10克)。

2.15%(85克:

15),3.20%(80克:

20克)的煤红膏,用时先洗涤,除去鳞屑,然后外擦煤红膏,扑以滑石粉,每一至二日换药一次,由低浓度煤红膏开始,根据病损消退情况,采用较高浓度的煤红膏。

主治;银屑病,湿疹,神经性皮炎。

65.敷药瞿麦散

《得效》卷十六

组成:

瞿麦

用法:

上药炒令微黄为末,用鹅挻调,逐时深呲头。

主治:

1.《得效》尖埃飞扬入目,粘睛不脱或被飞沙所伤疼痛,隐涩不开,2.《普济方》:

一切眼疾肿痛,浸淫疮等。

66.踯躅花涤洗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组成:

上以水五升,于瓷瓶浸半月,滤去滓,取洗疮上,一日三次,更炙鲊,涤摩疮上。

用法:

踯躅花三斤

主治:

瘑疮。

67.潮脑膏

《外科启玄》卷十二

组成:

黄连一两、白芷五钱,轻粉三钱,潮脑二钱,川椒三钱。

用法:

上为细末,用热菜油调稠,摊在一个大碗底上,倒将瓦高支。

用艾四两揉作十团,烧熏碗底上药,如油干,再添油拌再熏,必待艾尽。

乘热搽在患处,外用油纸草纸包之,次日即消。

不过三宿全好。

主治:

血风疮。

68.薄肤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

密陀僧末620克,白及末180克,轻粉125克,枯矾30克,凡土林1870克。

用法:

先将轻粉研细,至不见星为度,逐次加入密陀僧,白芨末,最加入枯矾研极细,加入凡士林调成油膏。

涂擦于皮损上。

主治:

慢性湿疹,皮肤较厚者。

69.擦药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组成:

炒僵蚕一钱,薄荷八分,大黄一钱,食盐二钱,六一散一钱。

用法:

上为细末,装布袋擦患处。

主治:

皮肤湿疮,湿疹。

方论选录:

此方辛凉散风,苦寒泻热。

滑石胆大黄可以疮疡。

药面擦敷,可以渗湿吸脓。

70.螵蛸散

《普济方》卷二六引《圣惠》。

组成:

胭脂,海漂蛸。

用法:

上为末,油调搽

主治:

小儿脐中脓出不干。

71.螺壳散

《圣惠》卷九十一

组成:

螺壳一两(烂者)乱发半两(烧灰),龙胆末半两,胡粉半两。

用法:

上为细散。

以油脚调将。

主治:

1、《圣惠》小儿瘑疮痛。

2、《奇效良方》湿癣痒不可忍。

备考:

方由龙胆末,《奇效良方》做“龙脑”。

72.燥湿丸

《青囊秘传》

组成:

蛇创子

用法:

上为末,干掺患处

主治:

浸淫疮湿烂诸症。

73.糠地糊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

组成:

糠焦油5克,地榆杨粉10克,液化粉1克、

用法:

用氧化糊膏加到100克,直接涂于皮损处。

功用:

消炎杀菌,止痒剥脱,软化浸润。

主治:

亚急性慢性肥厚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湿疹等。

74糠焦油糊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糠焦油250克,氧化糊膏5000克、

用法:

直接涂于皮损处。

功用:

杀菌、止痒、消炎剥脱、软化浸润。

主治:

亚急性慢性皮肤病、湿疹、皮炎。

75.藜芦膏

《千金》卷五

组成:

藜芦、黄连、雄黄、黄芩、松脂各三两。

猪脂半斤,矾石五两。

用法:

上为末,煎令调和,先以赤龙皮(榭木皮是也)天麻汤洗讫,敷之。

主治:

小儿一切头疮,久即疽痒,不生痂,赤色肿有尖头者;瘑癣,浅疮经年搔成痒孔者。

76.藜芦膏

《圣惠》卷六十五

组成:

藜芦二两(去芦头)白矾二两(烧灰、细研)雄黄二两(细研)苦参二两(锉)

用法:

先捣藜芦,苦参为散,入猪脂一斤相合,煎十条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盒中,旋取涂之,以愈为度。

主治:

诸瘑疮,经久则生虫。

77.藜芦膏

《外科大成》卷二

组成:

藜芦、苦参各一两、猪脂半斤

用法:

浸七日煎十数沸,去滓,入松香一两化,离火,入雄黄末,枯矾末各一两,搅匀涂之,以愈为度。

主治:

瘑疮痒痛,黄水浸淫。

78.癣症熏药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苍术、黄柏、苦参、防风各二钱,大枫子,白鲜皮各一两,松香,鹤虱草各四钱,五倍子五钱。

用法:

上研细末,用较厚草纸卷药末,成纸卷,燃烟熏皮损处,再日一至二次,每次15-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