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444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9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docx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企业管理

广州地铁18号线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

一、工程概况

1.118号线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南沙快线)起于南沙区万顷沙枢纽,经明珠湾区、番禺广场、琶洲电商区、珠江新城,止于广州东站枢纽,线路快速连接南沙新区及广州东站,沿线串联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及天河区,连接万顷沙、广州东站等大型铁路枢纽,并与广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号线、七号线、八号线、十一号线、十三号线、十五号线、十七号线、十九号线、二十二号线换乘。

十八号线线路全长61.3km,均为地下线;设站9座,其中换乘站8座,平均站间距7。

6km;最大站间距26。

0km,为横沥至番禺广场站区间;最小站间距2。

3km,为石榴岗至琶洲西区区间。

全线设一座车辆段一座停车场,分别为万顷沙车辆段、陇枕停车场。

设置主变电站3座,分别位于万顷沙车辆段、陇枕停车场、十一号线赤沙车辆段。

十八号线采用8辆编组市域快线列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60km/h。

具体线路走向见“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地理位置示意图”。

(红色部分)

1.2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概况

(1)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

本系统包括车站及两端各半个区间的动力配电、照明配电(含动力与照明设备、低压电缆、管线、接地、以及与其它相关专业的接口)。

动力照明负荷分为三级。

1)一级负荷

对站台门、所用电、应急照明、废水泵、紧急疏散用自动扶梯等设备,自变电所两段母线各引一路电源至设备(组)处,两路电源在线路末端自动切换,相邻的一级负荷可共用双电源切换箱。

对综合监控、环境与设备监控、门禁、信号系统设备、专用通信、公安通信、自动售检票(计算机网络设备)、办公自动化(包含票务室、站长室的视频监控)、旅客信息显示等设备,采用集中UPS统一供电,电源引自变电所两段母线。

自整合UPS引出双回路至末端设备系统,末端设STS切换。

事故风机、电动风阀统-由环控电控室配电,自变电所两段母线各引一路电源至环控电控室自动切换,环控电控室至用电设备采取单回路供电.

公共区照明按一级负荷进行配电,自变电所两段母线各引一路电源至两个照明总配电箱再釆用交叉配电方式为灯具配电,每个总箱各负担一半的照明负荷。

应急照明采用双电源+EPS集中供电方式。

2)二级负荷:

从降压所或环控电控室的一、二级负荷母线馈出单回路电源线路至设备的电源箱。

3)三级负荷:

在降压所或环控电控室设三级负荷总开关,从三级负荷母线引出单回路电源线至设备,事故时允许切除。

(2)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1)给水及水消防系统

系统以城市自来水为给水水源。

在车站两端接驳市政永久给水系统的水表井内分别设置生产、生活给水用表及消防给水用表,其中生活、生产给水系统从引入管上接出DN50—DN100给水管后在车站成枝状布置。

消防给水引入管经新风井进入车站消防水池,消火栓系统增压设施的两根出水管与车站立体环状消防给水管网相接,水消防系统则从车站两端引入管上各接出一根DN150给水管后在站厅、站台层连通,使车站消防水管形成环状供水管网。

在站台层两端各引两条消防水管进入隧道与相邻车站的水管相连且在进入区间的消防管道前并联安装电动及手动阀门,在消防水管上按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箱(其中区间只设消火栓头)。

2)车站市政永久给水接驳

从市政供水主管网将管线接驳至车站永久用水水表井.

3)车站及区间排水系统

地下站的排水分污水和废水系统,污水系统为生活污水和厕所冲洗水,废水系统包括地下站的结构渗漏水、结构排水、消防废水及车站沖洗水、局部排水(出入口的自动扶梯底部、局部低洼处),污水和废水分别汇集到设置在车站内的污水泵房、废水泵房及出入口的集水池内,用污水泵提升至地面经压力井(消能)排至市政污水管(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一般每个集水池内设污水泵两台,一用一备,依次轮换工作。

地下区间排水在线路坡度最低点设废水泵房,区间排水由废水泵提升至邻近车站或区间风井,排至市政排水系统。

每个区间废水泵房内一般设置排水泵两台(位于水域下的区间排水泵房设置三台水泵),平时一用一备(三台水泵时互为备用),必要时同时使用,依次轮换工作。

4)车站及区间市政永久排水接驳

各工点压力井或检查井(含该井)接驳至市政管网的永久排水设施.

5)手提式灭火器的设置

根据地铁不同地点的功能和重要性,按规范配备不同种类的中小型手提灭火器。

(3)通风空调系统

地铁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由隧道通风和防排烟系统、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简称车站大系统)、车站设备及管理用房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简称车站小系统)和空调水系统组成。

空调水系统包括分站供冷方式下的大小系统的空调水系统.

1)隧道通风系统

根据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置区间隧道风机,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向阻塞区间提供一定的通风量,保证列车空调等设备正常工作;火灾工况下提供―定的新风量,诱导乘客疏散,排出烟气。

根据车站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置车站隧道排风机,及时将列车发热量排到外界。

2)车站大系统

根据地铁运营环境要求,在车站站厅和站台公共区设置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乘客提供过渡性舒适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系统设置新风机、组合式空调器、回排风机、排烟风机.

3)车站小系统

根据地铁设备管理用房的工艺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设置通风空调和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必需的运行环境和为运营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

车站小系统设置新风机、风机盘管、柜式空调器、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室内/外机、排风机及排烟风机。

4)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负责向车站大小系统提供进行空气处理所需要的符合温度和流量要求的冷冻水,并能根据负荷变化进行流量调节,实现节能运行。

车站水系统设置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膨胀水箱及冷凝器自动在线清洗装置,并设置旁流排垢装置。

5)车站通风空调高效节能控制系统

车站通风空调高效节能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对地下车站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室外温湿度的采集,对机组设备耗电量、制冷量的计量,实现对机房内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机、大系统回排风机、电动阀门、电动二通阀、压差旁通阀等进行集群控制,提供最佳的能源控制管理方案、最节能的冷量输送,实现系统的最优节能运行。

(5)建筑及装修

本工程装修工程项目包括十八号线及二十二号线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的公共区、设备区及其相关附属工程(风道、风亭等)范围内的房屋建筑、装修、土建、地面恢复、临时道路接驳等施工;车站结构上预留的设备进站口的建筑装修;主要有:

公共区(含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高架站过街天桥等)吊顶系统及铝合金平板系统;通道吊顶系统及铝合金平板系统的材料供应与安装施工;地面石材、墙面,栏杆等不锈钢制品;挡烟垂帘(楼、扶梯口、防火分区分界处)铝合金平板系统的材料供应与安装施工;设备及管理用房区砌筑工程、结构钢筋、设备基础后埋膨胀螺栓,抹灰工程,乳胶漆工程(含轨行区侧墙、轨顶风道及公共区吊顶以上部分的喷黑乳胶漆),地面工程,吊顶工程,墙面装饰工程,设备区及公共区卫生间防水、洁具及隔断等装修材料采购及安装,设备区楼梯装修,车站及区间设备房、地面附属建筑(风亭、制动电阻柜室、紧急疏散口等)、相邻半个区间及折返线的钢制门及五金配件等材料的采购与安装,公共区不锈钢栏杆预埋件安装、栏杆连接固定及报监,车站挡水槛(含公共区、设备区及楼扶梯洞口挡水槛)及排水沟施工,站内灯箱及导向系统(站内导向)安装,站外500米导向采购、安装及报建,地面附属工程(出入口、风亭、制动电阻柜室、风道、紧急疏散口等及其地面恢复、附属设施)范围内的有关房屋建筑、装修及土建结构施工等。

通过上述概况,18号线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按目前土建单位提交的工程进度计划,留给机电安装工期不到6个月时间,给后期机电安全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目标及要求

由于18号线工期紧,任务中,要求在整个施工前期准备、施工期间应用BIM技术,提高深化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现场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材料物资准备,质量等进行全程管理。

通过前期的信息模型建立,对整个工程的预配预制材料进行模拟施工,使整个工程预装预配程度提高。

三、应用内容与范围

3.1应用范围

18号线供电、通信、信号、机电安装及装修工程.

3.2 应用内容

提供本项目建设过程的BIM规划,根据业主需要分期提供协调管理及根据设计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施工图及初始模型深化BIM模型并提供侦错服务、提交碰撞报告、指导协调施工单位进行后续模型的深化并进行优化审核、更新和维护、完成BIM竣工模型等工作内容。

3。

3基础工作

建立全过程BIM规划,制定BIM管理标准及流程,对项目BIM应用进行整体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图纸信息交互平台,与BIM平台搭建进行统一考虑,来管理各分部、工区等项目参与角色,包括管理BIM模型、文档及图纸。

通过该平台进行沟通、交付、审核及存储.为相关人员提供基本培训课程。

使其掌握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用法,具有看模型、从模型中提取基本数据的能力。

a)三维BIM设计平台软件及文件格式

序号

专业(子系统)

使用软件

文件格式

1

2D设计平台软件

AutoCAD 2014

.dwg

2

风水电

AutodeskRevit 2014

.rvt

3

专业标准件库文件

上述专业软件

.rfa

4

模型浏览

Autodesk Naviswork Manage2014

b) 项目单位

常用项

单位

格式

常用项

单位

格式

长度

毫米(mm)

1234mm(零个小数点)

体积

立方米(m3)

123.45 m3(两个小数位)

面积

平方米m2)

123.57m2(两个小数位)

角度

度(°)

12。

34°(两个小数位)

坡度

百分比(%)

12。

35%(两个小数位)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满足对项目BIM管理的相关要求的顺利实现,建立一个由总承包部BIM中心主任为责任人、副主任为负责人,由通信专业、信号专业、供电专业、给排水及消防专业、通风及空调、装饰装修等专业共同参与实施的BIM工作小组。

 

项目BIM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图

 

2.1 BIM小组成员及分工(含相关参与方,落实到具体的人)

项目BIM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定义项目各阶段BIM策划的协调过程和人员责任,尤其是在BIM策划制定和最初的启动阶段,确定制定策划和执行策划的合适人选,是BIM计划成功的关键。

2。

2人员职责

1、主任

(1)积极推动BIM技术的引进及应用工作.

(2)结合项目实际,提出BIM工作的目标与方向。

(3)提供BIM工作需要的软、硬件配置和资金落实。

(4)领导项目BIM工作小组,通过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合同有关BIM条款的实现。

2、副主任

(1)贯彻落实BIM技术的引进及应用工作。

(2)负责审核BIM技术的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工作方案。

(3)结合项目实际,优化BIM工作开展的目标与方向.

(4)统筹协调各部门、各专业BIM管理工作。

(5)组织项目BIM工作小组,通过全过程的管控,确保合同有关BIM条款的实现。

3、分部BIM代表

(1)协调分部各工区BIM管理工作。

(2)下达总承包部BIM中心的指令。

(3)收集汇总分部的BIM工作情况,及时向上汇报。

4、工区专业BIM人员

(1)学习BIM技术,负责BIM技术在具体施工中的应用。

(2)反馈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供BIM技术应用的新思路。

五、应用流程

5.1BIM建模流程

初始模型一般是基于设计图纸建立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初始模型不能为施工所用的情况,此时,施工单位需要自己深化模型。

为了保证 BIM建模工作的顺利进行,BIM中心建立完整的BIM建模流程:

1、BIM小组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检查设计院提交的Revit建立最初BIM模型,是否满足设计深度,是否具备施工深化条件,便于用于施工管理。

2、各专业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工艺要求等对初始模型进行一次深化设计

3、各专业 BIM模型数据进行集成,建立完整的BIM模型。

4、利用完成的BIM模型进行碰撞冲突检测、施工深化出图、4D施工模拟等施工过程中实时应用,对于BIM检测出的设计冲突等及时进行修改。

5、对土建单位移交的界面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对照土建专业模型,检查实际现场和模型偏差,土建模型二次调整。

6、根据土建二次调整后模型,与机电一次深化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并调整机电模型.

7、调整后机电模型与装饰装修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并调整。

8、机电模型二次深化、软件导出下料清单,工厂化预制加工生产。

 

5.2BIM建模修改流程

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贯穿于建筑结构施工整个过程存在各种设计变更或设计修改单。

这些变更及修改产生原因有多种:

设计图纸本身各专业图纸存在冲突导致施工中图纸存在变更;由于施工过程中某专业施工工序实现比较困难或无法施工导致局部调整等等。

为保证BIM模型能及时准确的指导现场施工,需要在收到设计变更第一时间将各专业变更及修改反馈到最初BIM模型,具体修改流程如下:

1、业主或设计院下发各专业设计变更或设计修改通知单。

2、收到变更单后,各专业BIM建模人员根据变更内容或修改通知单及时修改BIM模型。

3、对各专业BIM修改信息进行汇总。

4、检测各专业变更是否会导致施工拆改或各专业是否存在碰撞。

5、将检测后信息反馈业主及设计,确认最终修改方案。

6、修改方案确认后一周内,将修改信息反馈到BIM 模型,提交业主及设计院确认。

 

5。

3BIM工作流程(管理BIM流程图)

“BIM模型小组”统一处理、创建BIM管理工程信息数据,并为业主方、设计方及各施工相关方提供相关施工数据.统一由“BIM模型小组"接收设计方、业主方(图纸、变更通知、洽商),并对不断更新调整BIM相关信息、数据,使BIM保持最新实时状态。

各管理人员可通过直接查询或由BIM 技术员提供相关施工数据。

BIM数据库来获取相关的施工信息。

 

六、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

6。

1模型创建

6.1。

1机电系统总体要求

各系统专业模型属性需全面反映图纸信息,包括二维设计图纸的基本信息,以及电气、给排水、暖通、消防系统图纸及设计说明中所涉及的信息如几何信息、对象名称、系统信息、型号信息等.机电建模的各种管材及配件请参考技术规格说明书。

各系统的建模深度,按以下各系统的描述为准。

机电建模标准

a)净高控制;

b)按楼层,专业分别建模.分层提交,提交时提供全专业(包括土建精装)链接文件.

c)管道设备系统名称(图纸管道上的标注,如SA、EA、SE等),统一放在(系统类型/systemtype)里,桥架系统名称统一放在(标记/Mark)里。

在第一次提交模型中就需添加完整。

管道及附件的材质信息统一放在(注释/Comments)里。

如有管道保温,保温厚度统一放在(保温厚度/Insulationthickness)里;保温类型统一放在(保温类型/Insulation type)里.设备编号统一放在(注释/Comments)里,设备所属系统统一放在(标记/Mark)里,在第一次提交模型中就需添加完整。

.设备其他信息根据要求在竣工前进行添加。

d)根据专业系统设好过滤器.颜色按照下表:

系统

颜色

暖通风管(送,排,回)

绿色

空调水管(冷冻水,空调热水,冷却水)

紫色

凝结水管

紫色加细网格阴影区别

防排烟(含空调防排烟兼用)风管

红色

给排水

青色

给排水重力管(排水,雨水)

青色加细网格阴影区别

消防水管

红色

强电桥架

蓝色

弱电桥架

咖啡绿(128,128,64)

*各系统上的各设备,阀门及末端(风口,喷淋头)颜色同管线颜色,管线外轮廓黑色细线.在全专业链接模型里,按照各专业深化图分别建好平面视图。

要求将各专业深化图CAD链接在各专业视图里,以便对照模型和深化图纸进行检查。

6.1.2给排水系统

包括各子系统(生活给排水、生活污水、废水、雨水、中水给水、中水回水等),图纸、系统图及设计说明中表述到的:

a)各种材质、各种规格的管道(需含保温材料);

b)与各子系统管道连接且系统相对应的管件;

c)与各子系统管道相连接的且系统相对应的管路附件;

d)管道上应有的仪表包括压力表、温度计、水表等;

e)管道所属系统的卫浴装置,包括坐便器、蹲便器、小便斗、洗面盆、地漏、盥洗盆、龙头等;

f) 给水及排水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包括直饮水处理设备、容积式电热水器、水箱、潜水泵、变频泵、离心泵、气压罐、减震基座减震器、中水处理设备、压力传感器等;

g)冷却塔及冷却塔循环水系统放入在空调水系统中。

6.1.3消防水系统

包括各子系统(消防栓、消防喷淋、大空间灭火、高压细水雾灭火、火灾报警等),图纸、系统图及设计说明中表述到的:

a)涵盖各种材质、各种规格的管道(含保温材料);

b)与各子系统管道连接且系统相对应的管件(包括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头、检查口、管帽、法兰等);

c)与各子系统管道相连接的且系统相对应的管路附件(包括各类阀门、软接头、水流指示器等);

d)消防水系统中的消防栓、喷淋系统的喷头和手提式灭火器箱等。

e)水泵接合器、各类高空水炮灭火装置、水泵、压力表等。

6.1.4暖通系统

包括各子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消防排烟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冷凝水系统等)图纸、系统图及设计说明中表述到的:

消防排烟及空调通风系统

a)各种材质、各种规格的风管,且与该系统材质相配的风管管件(含不锈钢板风管、复合玻纤维消声风管、镀锌钢板风管、防火钢板风管等),保温材料以平面图和设计说明为准;

b)各规格的防火阀、调节阀、排烟阀、止回阀、电动双位风阀、消声器、静压箱等管路附件;

c)各规格的风管末端,包括方形散流器、单层格栅风口、条形风口带静压箱、条形回风口、风机盘管散流器、风机盘管回风口、电动常闭多页送风口、排烟风口、双层格栅风口等;

d) 消防排烟及空调通风系统下的设备含新风机组、空调器、风机盘管、排气扇、VAV BOX,多联机的室内机、热回收器、诱导风机、杀菌除臭循环装置等。

6.1.5空调水系统

a)涵盖各种材质、各种规格的管道(含保温材料);

b)与各子系统管道连接且系统相对应的管件(包括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头、检查口、管帽、法兰等);

c)与各子系统管道相连接的且系统相对应的管路附件(包括各类阀门、软接头、Y型过滤器等);

6.1。

6电气系统

包括各子系统(电气系统包括低压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照明配电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消防报警及广播系统、弱电系统)图纸、系统图及设计说明中表述到的.

强电系统

a) 配电箱、开关箱、配电柜、电表箱等配电箱柜装置.

b)图纸及设计说明包含的线槽、桥架等。

c) 图纸及设计说明包含的各类灯具、开关、插座、按钮等。

d) 图纸中所包含的发电机组、变压器、自投装置等设备、消声器、油箱、散热器、泵;

弱电系统

a)弱电各种设备机柜

b) 图纸及设计说明包含的线槽、桥架等。

c) 图纸及设计说明包含的各类末端设备等。

6。

1.7管线综合

机电模型完成后,即进入管线综合阶段。

要求与格式如下:

a)根据碰撞收集的问题,详细记录碰撞问题所涉及的专业,专业管线、构件的详细信息及相关图元的ID编号;

b)三维模型截图;

c)轻量化三维模型,可进行旋转、平移、缩放、剖切和标注;

d)对应的二维CAD图纸;

e)碰撞报告格式明确;

与现场各方协调配合

a)定期提供更新的土建、机电及模型说明(说明土建模型版本,变更号等信息),及时反映到总承包部,由总承包部转发设计部和相关单位;

b)在固定周期中(如两周),如有影响较大的变更,需提供土建、机电模型两份,由总承包部转发设计和相关单位;

c)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型审核,发出审核问题报告给设计单位和相关单位;

d) 在收到审核问题报告后3天内,设计单位应对核查提出的问题逐一做个判断,回复“深化设计解决”还是“深化设计无法解决”。

“深化设计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设计例会上提出。

问题回复主送设计单位。

6.1。

8模型深化

模型建模调整完成后,需要导出DWG格式的综合图平剖面图及各专业的专业平面图.综合平剖面图需要分专业分系统设置,详细出图细节见下表:

a)深化设计BIM团队在深化过程中应与图纸深化团队紧密配合,及时发现碰撞、净高不够等问题并及时调整图纸模型。

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以书面的形式向设计提出。

b)按照送审计划,需要提前两天Revit模型与综合图图纸同时提交给总承包部,总承包部审核后提交设计单位。

c)送审模型同时提供一份模型说明(文本格式),说明本次送审模型的机电深化图送审版次,土建精装模型版本,建模深度等信息.供BIM审核时阅读时根据已深化内容进行审核。

机电深化设计BIM模型示意图

七、信息交换要求

7.1施工模型应满足项目各相关方协同工作的需要,支持各专业和各相关方获取、更新、管理信息。

7。

2对于用不同软件创建的施工模型,宜应用开放或兼容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模型数据转换,实现各施工模型的合模或集成。

7.3共享模型元素应能被唯一识别,可在各专业和各相关方之间交换和应用.

7.4模型应包括信息所有权的状态、信息的创建者与更新者、创建和更新的时间以及所使用的软件及版本。

7。

5各相关方之间模型信息共享和互用协议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7。

6模型信息共享前,应进行正确性、协调性和一致性检查,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型数据已经过审核、清理;

2模型数据是经过确认的最终版本;

3模型数据内容和格式符合数据互用协议。

八、模型质量控制规则

8.1模型建立要求

1、能够按照设计参数进行变化

2、构件命名、信息命名统一

3、构件包含材质、颜色,命名统一

4、构件拆分:

初设深度满足工程量统计,施工图深度满足施工模拟。

5、模型按照建模等级,充分利用前级模型深化,分别建模,分别保存。

6、各专业模型在同一平台协同设计,各专业模型协调。

7、构件之间如果可以按照设计规则进行关联,尽量关联,以减少修改时的工作量.

8、建模应按照先现状环境输入后设计输出,先主体模型后附属模型的先总体后局部的顺序

8。

2模型质量控制管理

为了确保质量,在每一个项目阶段和信息交流之前, BIM 中心必须预先计划每个BIM项目模型的内容、详细程度,并且负责更新模型。

每个 BIM模型都应安排一个固定负责人来协调工作,且应该参加所有BIM 团队的活动,负责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BIM 中心在规划过程中应建立数据质量的标准,在每个主要的BIM阶段,质量控制必须完成,如设计审查、协调会议等.每个项目组应在质量检查前提交其负责的 BIM 模型,BIM 中心应对提交的BIM报告的进行质量检查确认,确认模型修订后的质量.

8.3模型质量审核内容

8.3.1项目实施各阶段前期准备工作交付成果审核

1)审核节点:

项目实施各阶段前期准备工作完成节点.

2)审查依据:

国家 BIM 标准、工务署项目BIM实施标准。

3)审核形式:

项目前期准备协调会。

4)审核人员:

工务署各阶段相关负责人、BIM总协调方负责人、项目参与方BIM负责人。

5)审核内容:

项目建模标准、建模计划、样板文件、基准模型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