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40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docx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参考

名词解释

《新青年》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编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

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

以“外争强权(对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废除21条”为口号。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反对。

1919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

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

同年8月,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

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中国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毅然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史称东北易帜。

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黄埔军校

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京汉铁路大罢工

亦称“二七大罢工”。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吴佩孚下令禁止开会。

4日,京汉路三万余工人举行总罢工,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对汉口江岸、郑州、长辛店等车站的罢工工人进行血腥的屠杀,造成“二七惨案”。

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施洋惨遭杀害。

为保存革命力量,罢工于9日结束。

此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加进了对工人罢工运动的镇压,各地工会组织遭到严重摧残,许多工人领袖被捕或者被杀,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大会还确定党成立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局,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

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大会《宣言》中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决定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选举了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瞿秋白等参加的中央领导机关。

这样,国民党就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民会议运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场重反帝反封建运动。

1923年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军阀政权、揭露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召开国民会议。

全国人民的响应,各地先后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形成了反对军阀的民主运动。

但军阀段祺瑞为巩固其反动统治,于1925年召开“善后会议”,抵制国民会议的召开。

3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主持下,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以与“善后会议”相对立。

对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面目、动员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到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讲演,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学生等。

英巡捕又拘捕学生100多名,关押在南京路的老闸捕房。

上海各阶层群众数千人,赶到捕房周围,要求释放学生。

英国巡捕蓄意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0多人,打伤数十人,造成了五卅惨案。

孙文越飞宣言 

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

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

整理党务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为篡夺国民党的党权而制造的阴谋事件。

蒋介石为限止和削弱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在1926年5月举行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所谓“消除疑虑,杜绝纠纷”为借口,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

陈独秀妥协退让,表示欣然接受。

这样,共产党员担任的国民党中央部长被国民党右派所代替,蒋介石当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并兼任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篡夺了国民党的党权。

三二○事件

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了排斥共产党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使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

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

蒋介石却诬指中山舰擅自开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

20日,蒋介石以此为借口,命令逮捕了李之龙。

扣押中山舰,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拘留第一军第二师中的左派党代表和政工人员四十多人,宣布广州全市戒严,还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处。

对这次事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主张依靠工农群众,坚决进行反击,打击蒋介石的反动气焰。

但是,由于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采取退让政策,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三名反对蒋介石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领导权的开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

在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工农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

由于第三国际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致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状态。

4月12日,被蒋介石收买的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向分驻各处的工人纠察队队部发动袭击。

随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周凤岐部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并打死打伤纠察队员二三百人。

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万余人、学生、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当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

此后,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捕杀。

仅三天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

这次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建立反动的南京政府扫清了道路。

三大政策

联俄:

国“以俄为师”共“走俄之路”;联共:

国“容共(以小吃大、不平等)”共“合作”;扶助农工:

国“借力”共“主力”。

“联俄”是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的发端。

是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国家幻想破灭并深切认识苏俄党、政府和人民是中国革命真诚朋友的结果。

“联共”表明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关于改组国民党的建议,决定向共产党敞开国民党的大门,欢迎他们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了以跨党的办法作为建立两党友好合作的方式。

“扶助农工”这一政策在国共联合战线的革命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对以工农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高潮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伐战争

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西路军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解放了江西;东路军解放了福建。

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二次北伐

1928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联合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因国民党自称这次战争是1926年北伐的继续,故有“二次北伐”之称。

蒋冯阎桂四派取得了暂时的妥协,再度进行北伐,展开同奉系军阀的战争。

蒋冯阎桂联合进行的“北伐”,实际上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争夺北中国统治权的战争。

这次北伐,尽管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除了新旧军阀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旧的矛盾和斗争很快就为国民党新军阀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取代。

戴季陶主义

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

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击。

训政纲领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纲领性文件。

宣布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实行“训政”。

训政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独揽,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

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

治权亦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之。

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

中东路事件

中东路事件,是对1929年发生的中苏冲突的代称.1928年,东北军阀张学良将军宣布归附南京国民政府,同时宣布反共,中国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

1929年7月,张学良在南京蒋介石政府的支持下,开始驱逐中东路苏联职员,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

同年斯大林掌握实权后的苏联政府宣布对华断交,并命令苏军在中苏边境黑龙江吉林段准备武装介入。

在美国的调停下,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

改订新约运动

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

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

取消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以及收回租界、租借地、铁路、邮政及海关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选出了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在革命最危险的关头批判了右倾错误,坚持了革命的旗帜,扭转了革命危机的局面,但没有注意防止“左”的倾向。

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开始,起义军先后向长沙进攻。

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挫。

9月19日,毛泽东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

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

经过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尔后,起义部队兵分两路,经湖南转至江西,10月抵达井冈山。

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员张太雷、苏兆征、叶剑英和周文雍等同志领导举行了这次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

12日中午召开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亦叫“广州公社”。

苏兆征为政府主席,这是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城市政权。

红色革命政权仅存在了三天。

其后,反动派五天内屠杀了5700人。

中原大战 

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

到9月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

混战历时7个月,双方使用兵力共百余万,死伤三四十万兵员,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无计。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险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工农武装割据

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土地革命路线

1931年初,土地革命毛泽东提出了一套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方法。

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头幕。

日军关东部队在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东三省。

为了转移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东北局势的关注,加紧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迫使国民政府作出妥协。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动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向上海闸北、江湾、吴淞等地进攻。

后在英、美、法、意等国的调停下,5月5日,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这就是“一二八事变”。

日本通过一二八事变,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华北事变

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

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

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一二·九运动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关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以极大的民族义愤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继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挽救民族危机。

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而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卢沟桥事变 

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

又称卢沟桥事变。

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

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抗战。

1937年8月9日,日本以虹桥事件挑起战端,13日,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淞沪会战开始。

8月23日以后战事迅速扩大,日军转入进攻。

9月30日,日军发动总攻。

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

12日上海沦陷,会战结束。

这次会战给日军以严重杀伤,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胜利的信心,为沿海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

它打破了日军主力由华北沿平汉路南下直冲武汉,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的计划,有利于持久抗战。

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舆论对中国的抗战能力刮目相看。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同胞的屠杀,是惨无人道的暴行,为天理所不容。

洛川会议 

为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基本任务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亡十大纲领》。

会议指出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指出必须坚持抗战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任务和基本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对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在会议上由毛泽东提议并通过。

它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给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道路。

八一宣言

是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又称《八一宣言》。

宣言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卖国内战政策所造成的民族危机。

《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

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延安整风运动

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共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大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4个半月。

这场以“保卫大武汉”为口号的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35万余众。

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130个师,约100万人。

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

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新四军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边界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下辖4个支队,共1万余人。

改编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三三制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权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